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水稻孕穗期及抽期进行叶面喷肥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喷腐殖酸液肥有利于提高培矮64S/E32的叶光净光合速率和茎鞘物质运转从而提高产量。喷磷酸二氢钾有利于提高Ⅱ优明86的叶片净光合速率及茎鞘物质运转而达到显著提高产量;对于流限制型的水稻NPT-22,进行根外追肥处理虽然也可进一步提高净光合速率和促进茎鞘物质运转,但却未能显著提高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2.
《杂交水稻》2014,(4):68-72
以宜香1A系列7个组合为材料,冈优725和Ⅱ优838为对照,研究了宜香1A系列组合的光合生产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宜香1A系列组合产量均高于2对照,其高产的主要原因是每穗总粒数和千粒重较高。宜香1A系列组合齐穗期叶面积指数较大,上3叶叶面积较大而厚,成熟期SPAD值较大,叶片衰老慢,齐穗后剑叶净光合速率高,光合生产能力较强;齐穗前干物质积累量较大,齐穗后干物质积累优势更明显,且茎叶干物质在齐穗后向籽粒的转运量较高。提高宜香1A系列组合的成穗率进而增加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是实现进一步高产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2004年在长沙研究了超级杂交水稻品种两优293在纯有机肥栽培下的产量形成及植株生理特性。结果表明:在施用足够量的有机肥栽培条件下,超级杂交水稻平均产量达到8568kg/hm^2,接近该品种当地的生产潜力。与常规施肥相比产量仅下降1.7%。后发分蘖比例大,每穗总粒数和结实率显著下降.是影响产量的主要原因。生育后期有机肥区群体不早衰、叶面积指数、剑叶叶绿索含量高及千粒质量增加是有机肥栽培的优势。认为在一定范围为进行稻米的有机生产是可行的.大幅度增加有机肥的施用比例对于稻田生态恢复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大麦各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麦灌浆成熟期,是植株千物质产生、运转、积累的主要时期,了解此时期各主要光合器官对籽粒产量的影响情况显得特别重要,从而为有效地指导大田栽培管理提供理论依据。关于这声面的研究已见过一些报道:如杨瑞周等(1990年)指出,籽粒灌浆的物质来源主要靠叶片、  相似文献   

5.
在田间定位试验条件下,研究了4个秸秆还田量水平[0kg/hm2(S0)、4000kg/hm2(S4)、6000kg/hm2(S6)、8000kg/hm2(S8)]耦合4个施氮水平[0kg/hm2(N0)、90kg/hm2(N90)、180kg/hm2(N180)、270kg/hm2(N270)]对水稻茎蘖动态、生育后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特征、氮素吸收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施氮条件下,秸秆还田明显抑制水稻生育前期茎蘖的发生和茎蘖高峰的形成,促进水稻后期的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提高剑叶光合速率,稻谷产量增加2.22%~4.44%。2)氮肥单施条件下,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水稻茎蘖数和最高苗数显著增加,分蘖高峰提前7~14d;施氮显著增加水稻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量、氮素吸收量和稻谷产量,明显延缓水稻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的下降。3)同等施氮条件下,与S0相比,秸秆还田S4、S6处理促进水稻茎蘖发生,成熟期植株吸氮量显著增加,以S6处理增幅最大,平均增加36.58%,生育后期剑叶光合速率维持在较高水平;S8处理则对水稻茎蘖发生、光合作用和氮素吸收表现出负面影响。4)秸秆还田耦合施氮量显著影响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和稻谷产量,与N0S0相比,两者配施水稻显著增产9.59%~23.51%,以N180S6处理产量最高,达10.56t/hm2。适宜的秸秆还田量耦合施氮量可促进水稻茎蘖发生和有效穗形成,增加氮素和光合同化物积累,从而增加稻谷产量。  相似文献   

6.
施氮量对超高产冬小麦花后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为给冬小麦超高产栽培中氮肥合理运筹提供参考依据,于2007-2008年在河南温县、兰考两试验点,以两个具有超高产潜力的冬小麦品种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为供试材料,在全生育期施氮0、90、180、270 和360 kg N ·hm-2(底施和拔节期追施各半)的条件下,研究了施氮量对冬小麦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试验点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的籽粒产量均达到了每公顷9 000 kg以上的水平,高于其他施氮处理,与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进一步分析发现,与其他处理相比,180和270 kg·hm-2处理提高了两个小麦品种开花后旗叶光合速率和SPAD值,进而增加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两试验点的施氮处理对大穗型品种兰考矮早八成穗数影响不显著,而施氮量180和270 kg·hm-2处理显著提高了多穗型品种豫麦49的成穗数;两品种穗粒数和粒重均表现为不施氮和90 kg N ·hm-2处理显著低于适宜施氮量(180和270 kg N ·hm-2)处理。两品种在两试验点获得最高产量的施氮量不同,豫麦49和兰考矮早八分别在270和180 kg·hm-2获得最高产量。由此可见,在本试验条件下,两个品种在施氮量180~270 kg·hm-2、基施和拔节期比例5∶5条件下,在稳定足够穗数的基础上,增加穗粒数,促进花后物质积累量,提高粒重,可实现超高产。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北疆灌区春小麦光合和干物质转运特性及产量的影响,通过田间试验,设置对照(不施氮,CK)、常规施氮(300 kg·hm-2、N1)、单施生物炭(20 t·hm-2、B)、常规施氮+生物炭(N1B)、减氮15%(255 kg·hm-2、N2 )、减氮15%+生物炭(N2B)、减氮30%(210 kg·hm-2、N3)、减氮30%+生物炭(N3B)8个处理,对比分析了不同处理间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与常规施氮相比,减氮(N2、N3)对春小麦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均无显著影响,但产量及其构成要素和氮肥农学利用效率随着施氮量的减少而降低,配施生物炭后上述各指标均显著提升。综合表现以减氮15%配施生物炭处理(N2B)效果最优。该处理下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处于较高水平,成熟期单茎干重、籽粒占单茎重比例、花前同化物对籽粒产量的贡献率分别为5.01 g、51.31%和18.03%;籽粒产量为8 301.35 kg·hm-2,较 CK及N1处理分别增产38.09%和18.11%;氮肥农学利用效率最高,为12.40 kg·kg-1。在本试验条件下,氮肥减量15%配施20 t·hm-2生物炭最有利于春小麦光合生产、干物质积累和转运及产量提升。  相似文献   

8.
镁钾不同配比施用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镁钾肥配施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钾、镁合理配施有利于提高水稻的产量和光合特性,本试验条件下,垦粳1号最高理论产量可达8.81t/hm2、空育131可达8.64t/hm2相应的K2O、MgO的用量为552.2kg/667m2和99.9kg/hm2;合理镁钾配比(处理14与19)能显著提高水稻乳熟前、后期功能叶净光合速率,促进叶肉细胞的羧化效率,提高CO2的同化速率;与镁肥相比,钾肥更有利于提高水稻的千粒重和单位面积穗数。  相似文献   

9.
  以杂交水稻组合Ⅱ优498为材料,在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条件下,研究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对水稻结实期一些生理特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TSRI下,栽培密度的补偿效应可以改善不同移栽秧龄处理下杂交稻Ⅱ优498结实期的一些形态及生理特性,进而获得高产。当移栽秧龄为2叶1心、栽植密度为40 cm × 40 cm时,在一定数量有效穗数的前提下,控制水稻无效分蘖的数量,能够使结实期水稻群体获得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高效LAI,延缓了结实期水稻叶面积的下降,而且生育后期根系不早衰,有利于促进茎鞘物质输出,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及转化率,其每穗实粒数、千粒重、结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的移栽秧龄和栽插密度组合。移栽秧龄为8叶1心和栽插密度为50 cm × 50 cm的处理均会造成有效穗数显著降低,影响水稻结实期正常的生理机能,导致产量显著下降。结合产量表现,5叶1心移栽,栽插密度以30 cm × 30 cm ~ 40 cm × 40 cm为宜,可供缓解作物间茬口矛盾的情况下参考;大苗移栽容易加快结实期水稻衰老进程,产量显著降低,大苗移栽应加大移栽密度,本研究条件下栽植密度以30 cm × 30 cm为宜。  相似文献   

10.
耕作方式对水稻光合及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9311为材料,对水稻垄作和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光合特性、根系特点和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垄作方式下水稻的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和水分利用率(WUE)等光合参数的值均显著增大,根条数、根干重、根系活力和根系CAT、SOD、POD酶活性极显著提高,MDA含量极显著下降,分蘖数和有效穗数分别增加16.67%和33.98%.垄作主要通过改善根系吸收,增加分蘖和有效穗数及提高光合速率,达到增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以杂交中稻皖稻153为材料,研究了孕穗肥氮肥用量对抛栽杂交水稻后期光合性能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加孕穗肥氮肥用量能提高后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增加有效叶面积,保持后期有较高的光合潜能;增加二次分枝数、每穗粒数、着粒密度.杂交水稻皖稻153抛栽孕穗肥以施用尿素120 kg/hm<'2>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2.
在大田条件下,以花生品种山花9号为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夏播覆膜、夏播露地、麦田套种和麦田套种露地4种种植方式对花生单株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荚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夏播覆膜种植方式下,花生单株绿叶面积、叶片净光合速率和干物质积累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提高荚果产量奠定了物质基础;麦套露地种植方式下,花生生育后期荚果占干物质的比率和百果重均高于夏播覆膜种植;夏播覆膜与麦套露地花生荚果产量无显著差异,均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明纳米镁和离子镁对水稻产量、产量形成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方法]以南粳9108为试验对象,设置了3个氮水平(0、180、270 kg/hm2)下不施镁肥和施用纳米镁或离子镁的盆栽试验.[结果]相同氮肥施用水平下,施用纳米镁和离子镁处理的水稻籽粒产量较不施镁处理均有所提高,且施用纳米镁处理的籽粒产量均高于施用...  相似文献   

14.
土壤类型对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响水火山玄武岩天然石板地、人造石板地和附近非石板地为试验对象,研究了不同土壤类型对东北粳稻光合物质生产特征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非石板地同天然石板地、人造石板地相比,各时期单茎干物质量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拔节至成熟期,非石板地群体干物质积累量明显高于天然石板地和人造石板地,后两者间差异不显著;2)不同土壤类型间水稻叶面积指数在拔节期差异不显著,拔节后,叶面积指数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叶面积指数表现为非石板地>天然石板地>人造石板地;3)有效叶面积率在不同土壤类型间没有显著差异,而高效叶面积率不同土壤类型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非石板地最高,天然石板地次之,人造石板地最低;4)播种至拔节期、拔节至抽穗期、抽穗至成熟期及全生育期总的光合势,均表现为非石板地最高,天然石板地次之,人造石板地最低,且差异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5)供试品种在火山玄武岩天然石板地上种植,其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米率、垩白度、胶稠度、蛋白质含量及食味评分均高于人造石板地和非石板地,而直链淀粉含量却低于人造石板地和非石板地。  相似文献   

15.
以父本相同的3个两系杂交组合及其父本为供试材料,研究其物质生产和分配及产量形成特点。结果表明:(1)各组合齐穗期叶面积指数和叶片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高于父本,后期差异不大;(2)孕穗期至齐穗期各组合群体净同化率、作物生长率高于或接近于父本,但齐穗后则有高有低;(3)各组合齐穗期糖花比与茎鞘物质输出率的乘积低于其父本;(4)父本的穗颈节间输导组织性状优于杂交组合,但各组合穗颈节间过氧化氢酶活性高于父本;(5)各组合结实率均低于父本,产量仅有陆18S/1125明显高于父本,其余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6.
以杂交水稻组合冈优527为材料,通过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研究了三角形强化栽培(TSRI)和传统栽培方式对水稻群体发育及产量形成的影响。TSRI下,水稻的分蘖能力增强,茎蘖成穗率提高,结实期剑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能维持上3叶高效的叶面积指数及延缓根系的衰老,并提高物质累积与转运,而且TSRI与施氮量200kg/hm2配合能充分合理利用土壤和空间资源,有利于高质量群体的建成,其有效穗数、实粒数、结实率和充实率存在优势,产量最高,且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为此试验TSRI下最佳施氮水平。施氮量240kg/hm2不仅影响水稻各主要生育期正常的生理机能,造成群体过大、荫蔽严重,还会导致茎鞘物质输出量、输出率和转换率及产量的下降,因而不宜过分依赖增加氮肥来提高TSRI下的水稻产量。  相似文献   

17.
稻草覆盖还田对华南双季晚稻物质生产和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杂交稻天优998为材料,设置稻草覆盖还田和无稻草还田2种处理和4种氮肥处理,并进行了连续2年的田间试验。稻草覆盖还田可以显著提高晚稻产量,4个施氮处理表现一致。在产量构成因素中,有效穗数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稻草覆盖还田促进水稻分蘖,最高茎蘖数和分蘖成穗率协同提高,最终使有效穗数显著增加。稻草还田增强群体物质生产能力,叶面积指数和叶片叶绿素含量 (SPAD值)提高,最终提高了地上部干物质量。稻谷产量与不同时期的叶片叶绿素含量、地上部干物质量及茎蘖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在稻草覆盖还田的情况下,增加前期施氮量对稻谷产量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8.
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增氧模式对水稻光合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并探讨适宜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生长以及提高其产量的增氧模式,进一步明确稻田根部增氧对水稻生长的作用,为水稻好氧栽培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方法】以中浙优1号(水稻)、IR45765-3B(深水稻)和中旱221(旱稻)3种不同生态型水稻品种为材料,设置增施过氧化钙(T_1)、微纳气泡水灌溉(T_2)和表土湿润灌溉(T_3)等不同增氧模式以及淹水对照(CK),分别测定水稻叶片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量和产量等指标。【结果】增施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灌溉处理增加了3个水稻品种主要生育期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干物质量,水稻有效穗数和结实率显著高于对照;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3个品种的叶片SPAD值、叶面积指数、光合参数和干物质量下降,结实率显著低于对照,但提高了叶片水分利用率。完熟期,增施过氧化钙处理下,中浙优1号、IR45765-3B和中旱221稻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22.38%、18.27%和18.17%;微纳气泡水灌溉处理下,3个品种稻谷产量分别较对照增加了13.89%、10.67%和8.85%;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产量分别比对照减少5.86%、8.19%和6.16%。【结论】增施过氧化钙和微纳气泡水灌溉有助于提高水稻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光合作用能力,并显著增加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而表土湿润灌溉处理下,水稻水分供应不足,叶片光合作用及产量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9.
以常规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718为试材,探讨了减氮密植对常规粳稻产量形成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南粳9108和南粳5718在T1处理(较常规栽培减氮10%、增密15%)下的产量与CK(常规高产栽培)条件下基本持平,在T2(较常规栽培减氮20%、增密30%)和T3(较常规栽培减氮30%、增密45%)处理下的产量则较CK显著下降;T1处理下参试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与CK相当,T2和T3处理的有效穗数、每穗粒数、群体颖花量与CK相比显著下降,结实率和千粒重亦低于T1处理和CK。本研究表明,适宜减氮密植处理可以实现常规粳稻节氮、高产栽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