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三、残存的中蜂群是长白山中蜂自然扩繁的蜂种资源长白山中蜂进入衰落时期以后,各地残存的中蜂群分布情况不同:西蜂密度较大的地方中蜂几乎绝迹,西蜂密度较小的地方还有残存的中蜂。这些地方的中蜂多分布在偏僻的山区,有野生和桶养2类,野生蜂多在难于寻觅的悬崖石洞...  相似文献   

2.
长白山区植物生态繁茂,蜜粉源丰富,长白山中蜂在这种特定的自然生态环境中繁衍,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繁殖力强、能维持大群、采集力强、耐寒的特性.随森林资源减少,中蜂生态环境迅速恶化,西方蜜蜂大量进入后,在种间竞争中,东方蜜蜂失利,长白山中蜂分布区被蜜源和西蜂分布区压缩分离成几个小面积中蜂分布区.  相似文献   

3.
五千年以前,长白山区出现了肃慎人,后来经过挹娄、勿吉、靺鞨等时期,自10世纪初(五代期间)演变为女真人,女真经历了两次强盛时期(金、清)发展为满洲人,为此,清朝称长白山为先祖发祥地。700多年来,生活在长白山区的女真人,继承了祖先以蜂蜜为甜食的传统习惯,与长白山中蜂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翻阅此期稀少的历史资料,有关蜂业的内容象点滴星光一样闪现出来,我们将这些宝贵的零散史料集中起来,并经过考证和研究,从中了解到一些女真时期长白山区蜂业生产的发展历史。  相似文献   

4.
笔者是最近几年饲养中蜂的。因为长白山中蜂的生物学特性与西方蜜蜂不同,开始时把西蜂的经验移植过来不太成功,因为西方蜜蜂的管理方法不完全适应中蜂,尤其是育王分群时要进行一些改动。  相似文献   

5.
李杰銮 《蜜蜂杂志》2007,27(3):14-15
随着长白山区林业的采伐以及野生中蜂的人为收捕,长白山中蜂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广大中蜂饲养户仍然沿用着传统的桶养方法,并采用杀蜂毁巢的方式取蜜,严重地破坏了长白山区的中蜂自然资源,使长白山中蜂处于濒临灭绝的边缘.  相似文献   

6.
西蜂在经历了长达 40余年的蜂螨危害之后 ,时至今日 ,它仍然没有离开人们的保护。假如今天人们不再去保护它 ,这个物种是否要从地球上灭绝掉呢 ?从西蜂的引进 ,到中蜂生存空间一直在缩小 ,说明西蜂是适宜在我国生存的。但面对大小蜂螨 ,西蜂似乎束手无策 ,而中蜂则表现得异常适应。中蜂有抗螨性能 ,西蜂有没有抗螨性能呢 ?从查阅的资料看 ,一些学者认为 ,中蜂是蜂螨的原始寄主。从这一观点看 ,西蜂是后来受害者。但这种观点遇到解释上的困难。因为西蜂早从 2 0年代就引进我国 ,而大小蜂螨则是从60年代才开始危害西蜂。那么 ,在 2 0年代— 60…  相似文献   

7.
1 “西蜂盛、中蜂衰 ,西蜂进、中蜂退”是个普遍现象周崧先生提到[1] :在最近的 2 0多年里 ,北京郊区中蜂的数量锐减 ,到了 80年代 ,竟然所剩无几了 ;李位三先生提到[2 ] :现在江淮丘陵和淮北平原却很难见到中蜂 ;葛凤晨先生也提到[3] :6 0年代以后 ,中蜂衰落 ,西蜂发展成为山区的当家蜂种。据我所知上海和上述地区一样。由此可见 ,全国除广东和边远山区外 ,“西蜂盛、中蜂衰 ,西蜂进、中蜂退”已是不争的事实。2 “西盛中衰、西进中退”多因说是共识叶志安先生认为[4 ] ,中蜂的衰落是由于受中囊病危害 ,管理落后 ,蜂产品种类少 ,单箱产量…  相似文献   

8.
《蜜蜂杂志》2021,41(10)
正长白山区冬季寒冷而漫长,长白山中蜂越冬期长达4~5个月。随着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逐渐加大,严禁猎捕野生动物,导致啄木鸟、黄喉貂(俗称蜜狗)等长白山中蜂的敌害不断增多。因此,对于在山区室外越冬的长白山中蜂,每年因中蜂敌害造成的损失相当惨重。针对上述实际情况,笔者进行了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的试验。实践证明: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不仅解决了中蜂敌害对长白山中蜂蜂群造成损害的难题,而且长白山中蜂室内越冬期间,蜂群出现问题便于处理,越冬室温度容易维持恒定,蜂群饲料消耗少、越冬蜂死亡率低。在春繁期间,可减少因人为频繁补喂饲料造成巢温散失影响蜂群繁殖的情况,缩短蜂群的恢复期,蜂群复壮较快。  相似文献   

9.
长白山中蜂是中华蜜蜂(A.C.cer-ana)宝库中的珍贵资源,它抗寒、较耐大群的生物学特性,在东方蜜蜂(A.C.cerana)中是不多见的,但现在这一种族已处于衰落时期,濒临灭绝,不仅家养量寥寥无几,而且野生的也收缩到很小的范围里。在研究长白山中蜂的兴衰史中,我们看到吉林养蜂业起源于长白山,起源于古老的中华蜜蜂,是人类征服大自然的产物。从远古人类在森林中初识蜂巢以蜜为食开始,到主动  相似文献   

10.
长白山中华蜜蜂兴衰史研究 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长白山中蜂饲养时期从肃慎到女真时期,长白山人长期居住在森林中,丰富的野生蜂蜜是其特有的甜食资源,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食品之一。据有关文献分析,女真时期以至在此之前已出现土法饲养中蜂的生产活动。地方史料有载:“蜜产诸山中,土人于树上挖窟养之,以取蜜”。古时,长自山人冬居地下“穴  相似文献   

11.
杨发松 《蜜蜂杂志》2011,31(9):25-25
根据中、西蜂性状的对比不难发现,中、西蜂的一些优劣性状是可以互补的。例如:西蜂的清巢性强,很少有巢虫危害,它和中蜂容易遭受巢虫危害的性状能够互补;中蜂易烂子,把中蜂出现烂子的脾放入西蜂蜂群中,西蜂会很快把它清除干净,而西蜂蜂群不会受到感染。烂子与不烂子可以互补。笔者在《蜜蜂杂志》上看到有蜂友进行中西蜂混养的报道,于是试着用西蜂来帮助中蜂清除巢虫,帮助中蜂控制烂子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白山中蜂是我国独有的蜂种资源,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十分可观,然而,随着西方蜜蜂的引进,长白山中蜂的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只有通过建立中蜂自然保护区,加强中蜂公益宣传,扩大养蜂生产,加大科技投入,促进蜂产品深加工等措施,才能保护中蜂生物资源多样性,实现中蜂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
吉林市是长白山区古老的城市,在城北35公里的乌拉街镇,清朝前为女真乌拉国,系满清发祥圣地。在研究长白山中蜂的过程中,发现在吉林城和乌拉城附近曾是历史上中国蜂蜜主要产区之一。从史料中查知,清朝曾在这里设置生产贡品的机构,蜂蜜为重要贡品之一。我们沿着这一线索深入进行了考证,发现了17世纪中国皇家设在长白山区的贡蜜生产基地,首次发掘出了长白山中蜂与  相似文献   

14.
张发 《蜜蜂杂志》2007,27(6):27-27
长白山中蜂是一个比较特殊的中蜂品种:耐寒、适应性强,能够根据气候变化和蜜源情况调节繁殖速度;对外界环境敏感性强,易分蜂. 在长白山区,人们对中蜂的认识越来越深.在人工饲养过程中,我们对它的自然分群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并采取措施进行了控制.  相似文献   

15.
长白山是东北第一高山,也是全国十大名山之一.长白山中蜂是我国中蜂的优良品种之一,受长白山独特气候的影响,在漫长的竞争和自然选择中而生存下来.长白山中蜂个体比韩国、日本蜜蜂稍大,属东方蜜蜂.  相似文献   

16.
<正>在长白山区,大多数中蜂饲养者采用室外越冬的方式。实践证明,中蜂室外越冬符合中蜂的生物学特性,越冬期间有排泄机会,越冬比较安全,适应外界的温度变化能力较强,蜂群春繁起群较快。近年来,长白山区受异常气候的影响,中蜂的室外越冬效果不尽理想。为确保长白山中蜂室外安全越冬,在抓好繁殖越冬适龄蜂的基础上,应根据冬季天气的变化灵活管理越冬蜂群,为蜂群创造适宜的越冬环境,减少蜂群越冬期出巢排泄次数,并加强越冬蜂群的后期管  相似文献   

17.
费起充 《蜜蜂杂志》2008,28(10):27-27
1912年中国引进了西蜂,经过半个世纪的呵护,西蜂盛了中蜂衰了.又经过半个世纪的呵护,河南陕县刘国正想尽办法[1]硬是抗不住西蜂的进攻,不得不把他的中蜂向深山里退,安置在悬崖上.虽然中蜂还不到"逼上悬崖"绝境的地步.但"西蜂盛、中蜂衰,西蜂进、中蜂退"的趋势仍在继续.  相似文献   

18.
夏季,长白山中蜂由蜂群增殖期向强群保持期发展。而此期是长白山地区多雨高温季节,中蜂为了维持群势的发展,随之从事的工作量增加,中蜂老化、消耗加快,更新交替较其他时期更艰难,群势衰减严重。同时,中蜂怕热导致哺育质量下降,出现"花子",容易诱发蜂病或造成中蜂大量飞逃。因此,选择优良的放蜂场地,结合本地区的蜜源、气候、群势,进行合理的饲养管理,才是夏季长白山中蜂保持强群、夺得中蜂高产的关键技术。现将笔者的管理方法介绍如下,供养蜂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阳  王志 《中国蜂业》2005,56(5):18
长白山区蕴藏着丰富的野生中蜂资源,但近些年来,由于长白山区森林资源的大量开发,破坏了中蜂生存繁衍的生态环境,使之在长白山区的分布面积急剧缩小.笔者经过蜂友指点和多年探索,出于保护性利用的目的,总结了一些寻找和收捕野生中蜂的方法,供有志于饲养中蜂的朋友参考.  相似文献   

20.
<正>在许多人的眼里,中蜂和西蜂就像是天敌一样,意蜂危害中蜂,由于西蜂的大量存在,也导致中蜂的栖息地越来越小。每年因为西蜂到中蜂场地附近放蜂和中、西蜂近距离饲养造成的干扰和损失引发了诸多矛盾和纠纷,所以有很多人认为中蜂和西蜂不能同场饲养。实践证明,中、西蜂确实可以同场饲养,如果饲养管理得当,完全可以和平相处。本场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了中、西蜂同场饲养的一些经验,现加以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