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给猪提供一个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首先需要了解猪是怎样与环境发生联系的。论文试从猪的视觉、听觉、嗅觉三个方面探讨猪与环境的“对话”途径,以期为实际养猪生产中给猪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猪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不仅会影响到猪的发育生长,还直接影响到猪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为了有效治疗和预防猪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论文通过分析了猪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的类型,探讨了猪消化道常见寄生虫病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方法。最后,论文总结了相应的预防措施:一是做好猪舍环境的清洁与消毒工作,力求猪生长环境的健康;二是提高猪养殖户的知识水平,定期为猪进行驱虫;三是借助于互联网等平台,推出智能化诊断与治疗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猪只与其生活的环境之间不仅存在物质和能量的交换,同时也存在微生物的交换,猪自身携带的微生物能够影响环境,环境中存在的微生物也不断影响猪群。猪与数量众多的微生物菌群处于一种动态的平衡状态,猪群在生活过程中不断地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良好的畜舍环境与动物健康息息相关。当猪舍内部有害细菌数量过多或占主导地位时,则会给猪只健康造成严重危害,并  相似文献   

4.
冬春季是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这与气候和环境剧变有密切关系,气温降低、寒冷应激,猪抗病力下降,尤其对猪呼吸器官损害严重;通风与保温的矛盾,往往成为猪发病的主要诱因,低温环境更适于各种病原微生物的生存;消毒剂选择不当、日常管理不到位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万美芬 《猪业科学》2023,40(10):62-64
<正>引言猪支原体肺炎是一种由猪支原体引起的猪传染病,主要影响肺部,导致猪生长缓慢和生产性能下降。猪支原体肺炎在全球范围内的猪场都很常见,给养猪业带来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病原体以飞沫形式传播,易在密集的饲养环境中传染。临床症状包括咳嗽、呼吸急促与困难、生长缓慢等。猪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病理解剖。预防和治疗猪支原体肺炎的策略包括环境管理、营养与饲料管理、免疫接种和生物安全措施等。  相似文献   

6.
猪与环境温度的关系猪与其他生物一样,都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生活。猪的机体与环境之间随时都在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保持机体与环境的统一,使其生存和延续后代。猪生存的外界环境是多变的,而猪的内部环境在没发生疾病的情况下,是相对稳定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猪的机体与环境变化保持平衡和机体环境内部的稳定是靠其适应能力来维持的。但猪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当环境变化超出猪的适应能力范围时,则上述的平衡状态和稳定状态就要遭到破坏,猪的生产力和健康状态就要受到影响,严重时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7.
<正>猪群的均匀度与猪场的经济效益密切相关,无论是种猪还是肉猪,生长整齐、均匀度高的猪群能有效地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猪群的均匀度有着重要的意义。1合理的分群猪的群环境会对猪的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同时猪的互相打斗、追逐等也会干扰猪的正常生长,使其日增重下降,耗料增加,效益降低。分群对猪群  相似文献   

8.
外界环境主要包括温度、光照、湿度、圈舍条件、意外刺激、噪音、饲料变化、饲养程序等。猪与环境的平衡程度,取决于环境变化的程度,如果环境变化超出了猪体所能耐受的范围,这种平衡就会打破,猪体则产生抗逆反应。抗逆反应主要靠神经活动和代谢活动的调节来实现。如果经过内部环境的调节,猪体能基本与环境达到平衡,猪的生命活动也就趋于正常,这种抗逆反应和环境的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9.
采用χ2检验方法对猪"高热病"发病情况与可能的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猪场发病与猪场场址、场内布局、设施设备等因子无明显相关性(P〉0.05);哺乳仔猪群和保育猪群发病率与猪场的环境控制、生物安全、疫苗接种、营养保健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育肥猪群与生物安全和疫苗接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环境控制呈显著负相关(0.05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在天津的各大型超市,一种"酸奶猪"猪肉率先亮相。与一般的猪所不同,"酸奶猪"从出生到出栏,全程喂养生态乳酸菌。"酸奶猪"公司的孙博士介绍称,"从一出生到出栏,‘酸奶猪’全程饲喂研发的营养乳酸,所以,乳酸菌占据了猪胃肠道的有利位置,从而阻止了有害菌的生存,改变了猪胃肠道内的微环境。  相似文献   

11.
<正>猪舍环境是猪生长繁殖和健康的基本条件,猪舍内环境包括温热环境、光照噪音、空气质量等。寒冬将至,为保障猪的正常健康生长,各猪场面临猪舍内环境的调节问题,尤其表现在保温和通风的工作上。1保温1.1猪群适宜温度:母猪的适宜温度是13℃~20℃;初生仔猪的适宜温度为33℃~35℃;生长育肥猪的适宜温度为13℃~25℃。1.2低温对猪群的危害:河北地区具有气温低,持续时间长,春冬季风大的特点。这对天气寒冷时,猪的代谢率提高需要增加采食量来维持机体热平衡,从而提高整体的料肉比;如果饲料供给不足,  相似文献   

12.
正目前我国养猪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有效的防控与治疗猪疫病已经成为养殖业中十分关注的问题之一。为确保养殖业的健康持续发展,需要切实做好猪疫病防控及治疗工作。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猪疫病防控及猪疫病的治疗分别进行阐述。1猪疫病防控1.1营造卫生良好的养殖环境创建卫生良好的养殖环境对做好猪疫病的防控非常重要,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养殖地址的选取要合理;二是要科学配置养殖场的软硬件设施;三是要保持养殖场内  相似文献   

13.
论环境因素对养猪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猪生产过程中,除猪的品种、饲料、饲养管理、疫病防治等几大因素可对猪的生产性能构成巨大影响外,养猪的环境因素也制约着猪的生产性能发挥,给养猪生产带来严重影响。本文仅将环境因素对养猪的影响作一简要叙述。 养猪的环境因素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空气成分、气流(风)状况、光照、灰尘、微生物、噪声和饲养密度等。猪只自离开母体后,就时刻处于这些环境之中,在一般情况下,猪体与这些环境因素之间经常保持相对平衡,一旦环境发生变化,超出猪体自身所能耐受的范围,就会使猪体与环境的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猪体产生抗逆反应,以求生存;如果养猪的环境继续恶化,猪体通过抗逆反应  相似文献   

14.
冬存季节是一年中猪病发病率最高的时期,这与气候和环境特点有密切关系,包括气温降低且变化剧烈,寒流及雨雪频频侵袭,彤成寒冷应激,大环境对猪的健康产生直接危害;猪舍内保温不足,通风不良,供氧不足,有害气体增加.致使猪抗病力下降,尤其对猪呼吸器官损害严重;  相似文献   

15.
通过测定冬季和夏季两批育肥猪的环境状况及生产性能,探讨在新型大棚、单列式和双列式三种类型猪舍中,舍内环境状况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冬季大棚舍内气温极显著高于单列舍和双列舍;相对湿度略高于单列舍,显著高于双列舍;气流速度显著低于单列舍和双列舍;氨气和二氧化碳浓度显著高于双列舍,但与单列舍差异不显著;夏季环境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单列舍,但与双列舍差异不明显;冬季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单列舍和双列舍;料重比显著低于两类猪舍;夏季猪的平均日增重极显著高于单列舍,与双列舍差异不显著;料重比显著低于单列舍,与双列舍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6.
<正>1影响猪肉品质及安全的因素饲养环境的空气质量:如果生长猪长期处于低浓度氨气的环境中,猪采食量、日增重都会下降,严重影响猪的生长,自然也会影响猪肉品质。动物疾病:猪感染病原微生物或寄生虫后,直接危胁人类健康。饲喂违禁添加剂、超量使用兽  相似文献   

17.
规模化猪场健康养殖的保健体系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场保健应包括猪的环境和猪病防治两部分。而环境与猪的疾病又是相互联系的,当环境条件好时各种疾病就不易发生,猪群就相对健康,当环境条件恶劣时,各种细菌、病毒就具有了滋生的条件,疾病也容易发生,因此在搞好猪病防治的同时,应加强对猪的环境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8.
焦小华 《猪业科学》2023,40(2):118-120
<正>大约9000年前,家猪(Sus scrofa)通过多次独立驯化起源于野猪。自古以来,大量的地方猪种都是根据其形态和行为特征独立选择,并且能够很好地适应饲养的环境条件。乌金猪是中国高原生态系统唯一自由放养驯化的猪种,生活习性接近野猪,与西班牙的伊比利亚黑猪齐名。乌金猪起源于云、贵、川的乌蒙山区与金沙江畔,故取名“乌金猪”,是高原良种,国之瑰宝。  相似文献   

19.
正环境是猪群赖以生存的基础条件,猪场环境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猪的生存健康;建立猪场生物安全体系是控制猪群疫病的发生,实现"防重于治"的重要保障。搞好猪场环境卫生,加强生物安全体系建设,有利于猪群的健康生长与正常繁殖;同时,也是推广健康养殖,改善动物福利,为消费者提供安全放心猪肉的基础。1猪场的环境卫生规模养猪场应严格按照NY/T388-1999《畜禽场环境质量标准》对猪场的内外环境进行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20.
猪葡萄球菌性皮炎由葡萄球菌感染所引起,呈世界流行,病原广泛存在于周围环境中,养殖环境越差,本病越易发生,主要通过猪与猪之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感染猪如果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出现继发感染,从而加大养殖损失;病猪主要表现皮肤局部炎性渗出,或出现化脓灶和结痂,后期表现全身症状;预防本病必须改善养殖环境,加强猪场管理,降低饲养密度;抗生素体内注射配合体外局部涂抹能有效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