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根艺创作中,人们往往利用根材的自然美,因材施艺制作出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根艺实用品,如根几座、根书架、根凳,根桌、根屏及根文房用品等,这些根艺实用品之所以很受人们的喜爱,其原因一是实用,二是有定的艺术欣赏价值。我爱根艺、盆景,也喜欢书画艺术,自然就备有文房四宝,把文房用品用根艺的形式表现出来,就  相似文献   

2.
“打破传统造型桎梏,塑造鲜明个性形象”,是我根艺创作的指导思想。我之所以会有这一思想,主要是由根艺创作的任务和我的个性所决定。根艺创作的任务就是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使根材的自然属性和内涵意蕴升华为创作表现的独特艺术语言,并将这种语言与人的思想契合,从而起到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生活,给人以知识和启迪的作用。所以,作为一个根艺作者,理应按照这个任务去选择题材,选择造型对象,特别是后者更为重要。如果一件作品能引起人民大众的共鸣,能与作者具体所处的  相似文献   

3.
我认为,目前根艺理论界存在着两种错误的审美取向,一是将根艺创作绝对自然化,认为只有纯天然的根,才符合根艺美的原则;另一种则将根艺创作指向相对人工化,即过分强调人在根艺本体中的地位和作用。这两种取向若不及时地加以理析,扬弃,将会对根艺事业产生深刻的负影响。绝对自然化倾向,它以中国古典艺术理论为依据,强调作品的意趣、形趣和浑然天成的韵味,而排斥经过人工斧凿的作品。不言而喻,形神兼备、浑然天成应成为根艺作品的最高审美标准。但它决不是也不应该是绝对排斥人工痕迹。  相似文献   

4.
我从事根艺创作五年多。还是一个新手。我愿将自己实践中的点滴经验写出来与同行交流。在创作中,我主要是把握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在作品的神似上下工夫。根艺创作要尊重和依靠自然根的原来形态,但决不是根的自然形象的重复和再现,而是通过创作赋予自然形态以新的生命。也就是说,要使作品具有神韵。我创作的《倾听》(见11期彩页),当时粗看根材觉得形体很好,但细看,狗的颈部和头部斧痕斑斑,最深处达3厘米。为完成此作我反复观察和琢磨了一个多星期,终于从中领悟和发现了根材的许多可以利用的潜质。它质地坚硬,洞穴奇特,根结交  相似文献   

5.
雕塑大师刘开渠指出:根艺是美术领域中一个独特门类,重发现,轻雕刻,删削讲究巧。他一言道破了根艺创作的特点和应遵循的原则。我通过实践认为,“重发现,轻雕刻”这一创作特点是由根之天趣所决定的。这里简单谈一下对“轻雕刻”的认识。能成为根艺品的根材,是有天然造化美的独特的有个性的根。对这些根材的选用和取舍,都离不开根材本身的天趣之美。根艺作者,  相似文献   

6.
“根艺是一门发现艺术”,“根艺的创作手段就是发现”。这些精当的见地,早已成为根艺界的共识,并指导着人们的创作实践和理论研讨。正如对生活中的美的发现一样,对某一理论的认可,也有一个发现的过程。无数创作实践告诉我们,根艺创作中的发现,并非仅指  相似文献   

7.
我是个山区农民,业余酷爱根艺。平时常为寻觅理想根材翻山越岭,为构思创作通宵达旦。由于偏重“天成为贵”,以往创作总难以突破根艺传统形式和技法的局限。前年,有幸读到潘明德的《根艺形式的创新》(载《中国花卉盆景》91年第7期,P.22),使我的根艺创作思路得到了拓宽。我赞同融绒制的(或其他的)工艺品于根艺之中,融根艺于插花艺术之中的创作技法。那末,除了以形式组  相似文献   

8.
根艺家从采集原料到创作,如同蜜蜂采花粉酿蜜,过度夸大根艺的用根量,不加分析地说树根都是采挖而得,把根艺创作与环境保护完全对立起来,这种观点,既片面又狭隘,缺乏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二)根料形态的限制性树根形态包括根料的自然纹理、线条和疤孔节瘤等自然因素。它和色彩一样,都是天生地造的,根艺创作就是充分合理运用这些自然因素来塑造形象,表现情感的。而且根艺创作更多的是合理的运用根料的自然形态。  相似文献   

10.
也许,我对竹根艺术有一种特殊的好感。因此,读了许传先同志的文章(本刊1987.12)后,很想为竹根艺术争辩几句。首先,我认为“根艺”是一个广义概念,指根的艺术。它既包括树根艺术,也包括竹根艺术。总之,凡是用植物的根创作的艺术品都应包括在内。决非许同志所说“根艺即树根之艺”,这种理解主观武断地缩小了概念的内涵,显然是狭隘的。因此,我们没有理  相似文献   

11.
根艺书法好     
贵刊88年第8期刊登的《略论根艺创作的艺术特点》一文中,关于否定根艺书法的观点笔者有不同见解,在此提出商榷。我认为,借鉴书法形体,利用根系组字,是根艺创作的一大赏试。根书作品的可贵之处,同样是以天  相似文献   

12.
根艺作品《精采表演》参加首届全国根艺展览荣获一等奖,许多同行及国内外根艺爱好者对这个作品颇感兴趣,纷纷要求我谈谈创作经过。其实,我只不过是一个钢铁厂耐火车间的年轻女工,对根艺的痴迷探索只有两三个寒暑,《精采表演》是我三十件作品中比较满意的一个。艺术的道路是相通的,是互相联系的。我从小喜欢绘画,读诗,酷爱文学,几乎所有舞台艺术也都感兴趣,其中,也包括我国传统的  相似文献   

13.
我作为一名根艺业余爱好者,在创作过程中,受到铁画和树皮画的启发,把根艺有机地同国画相结合,制作了一种形式别致的根画挂屏。这可说是在根艺创作上的新尝试。根画是建立在根艺品的基础之上。它的制作关键在于挑选根艺作品。它的正面与背面不宜太厚,最佳视线角度与背面的厚度在三厘米左右为好。作品凸出画面太多不但不美,反而有画蛇添足之感。内容选定  相似文献   

14.
成型在人雏形在天少事雕拼多留自然这十六字诀就是根艺创作的基本原则或规范,它也是根艺创作中带规律性的东西。它说明根艺创作成型既不完全是人工所为,也不完全是天工所致(即否定了“这一艺术完全是天然造成的”一说),而是天人默契,共同创作,二者缺一不可。天然根料只是为人们的根艺创作提供了各种艺术形象的雏形和天趣或自然美,同一块根料上可以蕴藏着一个或几个艺术雏形,这些“雏形”要靠有艺术慧眼和技术才能的人去  相似文献   

15.
根艺是美的枯根。如果将鲜活的绿竹与根艺巧妙地结合,采用提根栽培法,将竹与根培育成活,使之离土凌空,出笋长竹,岂不更加新颖别致?田发建经过20多个春秋的探索、实践,终于在2010年将"根艺竹盆景"创作成功,并于当年6月2日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发明专利证书。为了展示"根艺竹盆景"新作,今选数幅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目前根艺作品必独体为多。很多作者刻意追求。但是,独件而完整又能具有“三味”(意味、根味、趣味)的作品,就比较难得。其实难就是难在树根素材不容易觅得。作者近年来就苦于这材料问题。而创作出根艺组合——根艺雾化盆景。这也是“三味”。不过这  相似文献   

17.
对于壁饰根艺的背景装饰,被人们经常采用的是镜框镶嵌式。这种装饰能产生画的效果,尤其适合于大型壁饰根艺品,如:根书条幅等。然而,它也有不尽完美之处,即人工气太重,缺少变化等。因此,我在创作实践中探索着利用根艺的原始材料来进行装饰。  相似文献   

18.
拜读《正本清源,以根为本》一文,笔者对魏先生所提观点实难苟同。现就根艺创作的取材范围,略述浅见,请根艺界同仁赐教。一、根艺概念的理解我们对“根艺”概念的理解,至少应着眼于以下两个方面才算辩证合理。其一,根艺是宏观上的一种泛指,是对“根雕艺术”、“树根造型”等称谓的高度精炼的概括和统一。根,指取材范围;艺,指人的创作。其二,根所指范围应  相似文献   

19.
自然美是根艺的灵魂。因而要求根艺作者在创作时,从选料到定型制作,都要尽力发现、挖掘、利用能表现自然美的木纹、疤结、根孔、断裂和颜色。以照片上这只鹿为例。当我从湖边烂泥中把已被水淹死的树根挖出时,发现几处树皮已自然脱落,  相似文献   

20.
根艺审材,通俗地说,就是端量一块根材能“出”个什么好的东西(作品)。审,含有思考、分析、推究等意思。因此审材与构思紧密相连。这是根艺创作中的一个关键;审材的深浅,决定着题材的内容,构思的好坏,决定着作品的优劣。一句话,审材程度是同作品的价值成正比例的。所以有人把根艺的这一环节,归纳为“重在发现”,这话很有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