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杉木采伐迹地采用2.5代杉木良种更新造林、杉木萌芽更新以及新造湿地松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二代更新采用2.5代杉木良种造林是可行的,其速生性与适应性强,能有效提高林地生产力,在中等立地条件和一般经营管理水平下,造林后4年可郁闭成林,其速生性远超过湿地松和杉木萌芽更新林,4年生林分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达4.96 m、8.53 cm和0.016 1 m3,比杉木萌芽林分分别提高了26.21%、24.34%和87.21%;更新营造2.5代杉木良种的经济效益较好,是萌芽杉木林的2.12倍;2.5代杉木良种的抗贫瘠能力相对比杉木萌芽林强,相对受立地条件的影响程度小。选用2.5代杉木良种造林可以克服立地差而产量低的不足,对采伐迹地采用杉木新的良种更新造林是可行的,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杉木作为长江以南的造林当家树种,出现二代或三代连作经营,导致人工林地力衰退。该文主要以杉木二代迹地更新营建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例,介绍了从种苗选择、林地准备、造林、幼林抚育和成林抚育及秃杉速生丰产用材林的培育技术。以期为南方地区采伐迹地更新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浅析杉木培育实用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浅析杉木培育技术的研究成果在林业工作中的具体应用,包括炼山、整地、造林密度、种苗质量、栽植方法、萌芽更新、幼林抚育、林地施肥、抚育间伐等。  相似文献   

4.
杉木是一种具有较高价值的商品材树种,有着生长速度快、产量高、用途广等特点,把握好杉木的种植管理技术可以使杉木人工林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健康发展。文章主要叙述了杉木生长特性及用途,然后对杉木种子的采集、苗木的培养及管理、林地的选择、整地和造林、抚育管理、施肥管理、采伐更新、病虫害的防治等种植管理技术进行探讨,以期为杉木的种植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对贫瘠土地上的杉木林进行采伐,更新营造马尾松林。在幼林抚育时对伐桩上的杉木萌芽条采取全面除萌、选择性除萌、每桩留单除萌3种处理方式,分析对比造林10年后3种处理方式下马尾松幼树的树高、胸径、枝下高生长差异。结果表明,马尾松平均树高和枝下高均表现为:每桩留单除萌选择性除萌全面除萌,且差异性极显著;马尾松幼树的胸径则表现为:全面除萌选择性除萌每桩留单除萌,且差异性显著。  相似文献   

6.
从主伐、清理林地、整地、补植、幼林抚育等方面对黄沙坑林场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技术进行了总结,为石台县杉木人工林更新和科学经营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从造林树种选择、造林、幼中林抚育、择伐利用等方面总结了采伐迹地阔叶林营造技术,并总结了其取得的效益,以期为采伐迹地的更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刺槐的选育及造林技术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育苗、造林、抚育管理和更新采伐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刺槐的选育及造林技术,以期为剌槐造林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9.
几种杉木混交林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杉木林采伐迹地采用火力楠、湿地松和马尾松造林,更新树种与迹地上杉木萌芽条形成混交林,对杉木火力楠混交林、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的地上部分持水量、土壤持水量和林分总持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杉木火力楠的涵养水源功能最强,其中地上部分持水量达34.793 t/hm2,0-40 cm土层持水量为2000.82 t/hm2。杉木林迹地采用火力楠更新对保持水土和涵养水源更有利。  相似文献   

10.
第二代杉木人工林的更新方式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方法,对第二代人工杉木林更新方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更新方式及萌芽更新中的采伐季节,萌芽部位,采伐工具因素对林木胸径,树高,林积生长有显著差异,萌芽更新体现了较强的优势,采伐季,采伐工具,萌条留取部位分别宜为冬季,锯砍和上部。  相似文献   

11.
由于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的苗木,是采伐迹地内的伐根被清除出后,留在土壤里面的侧根盟发出来的,根系十分发达,吸收水肥的能力非常强,苗木生长十分茂盛.与传统的植苗造林相比,杨树人工萌芽更新造林不仅节约了成本和劳动力,还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树木生长周期短、见效快,可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对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桉树人工林坡面径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促进桉树人工林科学经营.[方法]建立10个坡面径流小区,以采伐迹地灌草坡作对照(CK),研究萌芽更新、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植苗更新、只施基肥不追肥,桉树萌芽更新1代3年生林地4种不同造林抚育措施干扰下桉树林地的坡面产流量和泥沙流失量,探讨桉树人工林的科学栽培和可持续经营途径.[结果]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林地坡面产流总量和泥沙流失总量分别为117.54 mm和1366.76 kg/ha,比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植苗更新、只施基肥不追肥的林地分别高15.61%和84.65%,比萌芽更新、人工割灌割草清理林地和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的林地高12.46%和68.13%;桉树萌芽更新3年生林分林地的坡面产流总量和泥沙流失总量分别为81.22 mm和263.50 kg/ha,比萌芽更新造林当年的分别低22.30%和67.60%,比对照低23.80%和62.60%;不同造林抚育措施的坡面产流量和泥沙流失量与降水量间均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R=0.743~0.953).[结论]火烧清理林地、植苗更新、化学除草、施基肥和追肥等耕作活动(造林抚育措施)及大量级降水是桉树人工林产生较高坡面径流量和泥沙流失量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霍山县林业资源现状,从经营周期、林地选择、造林措施、培育措施、采伐更新等方面分别总结了杉木国家储备林和杉木一般用材林的经营措施,以期为霍山县杉木用材林的经营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桉树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朱成林 《农技服务》2012,29(2):209-210
从品种选择、造林地选择、林地清理、诱杀白蚂蚁、整地、施基肥、造林密度、造林、防虫、抚育管理、萌芽更新等方面总结了桉树的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5.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粤北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良好有效的造林及抚育技术有助于杉木健康快速生长,能节省资金,有助于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生态安全。粤北山区杉木速生丰产林造林主要采取林地调查、林地清理、整地、施基肥与回穴土、栽植等技术,抚育主要采取除草、施肥等技术。时代不断变化,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有所提高,造林及抚育技术也要不断更新,本文通过介绍最新杉木速生丰产林的造林及抚育技术,希望能给粤北山区杉木造林及抚育提供有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杉木是我国南方地区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粤北山区的自然地理条件适合营造杉木速生丰产林。本文主要介绍了杉木速生丰产林造林技术,包括林地调查与清理、整地、造林、抚育管理等方面内容,以期为粤北山区杉木造林及抚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杉木林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杉木林采伐迹地采取炼山与不炼山二种造林方式营造毛竹林,对林分生长、土壤肥力及林分物种多样性的对比试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8年生毛竹林不炼山与炼山比林分生长稍好,土壤肥力有所改善,而且提高了林分物种多样性。在杉木采伐迹地不炼山营造毛竹是一种较好的造林方式,不仅可提高林分生长,而且有显著的生态和社会效益,可以在南方林区适宜地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陈昆  陈秀莺 《北京农业》2011,(12):163-164
探讨任豆树用材林培育的各项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立地选择、良种壮苗、造林抚育与采伐更新等,为科学而快速地推广该树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通过采用不同的除萌方式促进杉木迹地人工林萌芽更新试验,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采伐次年采用2次除萌、1次除萌与不除萌3种方式,对杉木萌芽条的地径、树高生长产生显著性差异,2次除萌最有利于促进杉木萌芽条的地径、树高生长,其次是1次除萌,不除萌生长最差。  相似文献   

20.
巨桉引种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巨桉是用材和乡村绿化树种,广安市广安区于1999—2010年完成巨桉引种栽培,并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实践和研究工作基础上,总结了巨桉的造林、管理和萌芽更新技术。造林选地要适地适树,造林整地宜选带状或块状整地,造林时施足底肥,选用营养袋百日苗,按2 m×3 m的株行距造林;管理技术既要注重除草、施肥、间伐等抚育管理,又要注重病虫害等有害生物管理;萌芽更新技术遵循去弱留强的原则,定向培育1 500~1 800株/hm2,同时也要注重施肥和松土等抚育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