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157-158
六百年前,滇黔古道是大西南地区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大通道。安顺屯堡经济文化是沿着滇黔古道广泛分布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滇黔古道孕育了安顺屯堡经济文化的形成、发展和繁荣。新时期,滇黔古道上屯堡旅游业蓬勃发展,为屯堡经济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75-177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中要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强调海洋经济对于提高综合国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密不可分,海洋文化是海洋经济发展的动力,海洋经济是海洋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海洋文化产业是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融合的最佳方式。近年来,舟山致力于发展海洋文化产业,海洋文化产业成为舟山海洋经济新的增长点。从海洋旅游业、节庆日会展、休闲渔家乐和文化旅游商品四个方面介绍了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的现状,对舟山的海洋文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个"创意"的大时代,文化创意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能成为一个产业,说明了以精神产品消费或以精神消费为主导的经济消费产业正在高速发展,文化创意能够创造经济价值的核心是精神产品。文化创意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发展地方经济为主要目的促进了地方文化、科技和社会的发展,优化了产业结构,推动了地方性区域性经济的增长,是扩大就业,宏扬地方特色的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4.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1):182-184
文化是由一个地区风情习俗和价值观念等积淀而成的社会产物,四川巴中地区依托红色文化催生出了新的经济业态,"文化+产业"具有时代性、整体性和渐进式的特征,它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的软实力,因此必须盘活区域的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对文化的保护和红色文化内涵的挖掘,构建多元化的宣传渠道,才能有效地实现"文化+产业"的契合效应,促进县域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正>一、领导重视,规划鹿乡文化发展新目标鹿乡文化是东丰县文化建设的特色和重点。东丰县是我国较早的人工驯鹿基地,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形成了独具特色与魅力的鹿乡文明历史和鹿乡文化传统。县委、县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鹿乡文化为依托,以农村文化建设为已任,积极探索如何使农村文化融入市场经济中的途径,寻找文化与经济的结合点,使文化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建设。为此,今年县委先后两次召开常委会议,围绕我县经济跨越式发展目标,就如何做好"鹿乡文化"这篇文章进行专题研究,从大局和长远着眼,制定了《东丰县"鹿乡文化综合开发"总体规  相似文献   

6.
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向上的文化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镇安寨村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当地文化的发展,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和方法使当地经济和文化的发展齐头并进,最终将本村建设成了一个文化强村、经济强村。在该村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镇安寨村先后采取建设乡镇文化站,兴办文化大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重视教育、树立文明新风等措施不断地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培育了健康文明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风尚。  相似文献   

7.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世界历史的发展趋势。经济与文化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带来世界各国文化间的相互影响,经济强国的文化对经济劣势国家文化的冲击不可避免。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核心,文化自信是民族自信的基础。所以,必须要重视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安全、文化建设。关键要注意维护文化的民族特性,坚持文化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人类力量的源泉,渗透于经济、政治、生活、学术等各个领域。文化居于社会大系统的中心位置,对于经济系统、政治系统的影响是巨大的。在学术领域,文化是各学科背后的隐力量,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是文化烙印的体现之一。  相似文献   

9.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而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离不开生态文化支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应同步进行。因此,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必须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县域生态文化的经济功能,为县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王佺 《百姓》2005,(7):56-57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国家间经济要素的密切联系,必然导致不同文化形态间的交流更加密切.文化全球化作为经济全球化的副产品,同经济全球化一样,并不是一种固定而单一的模式,而是多元动态的趋势;它排斥"文化中心论"、"文化民族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它是不同民族、国家和区域的文化形态和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通和平等共享.  相似文献   

11.
杨颖 《甘肃农业》2004,(11):54-54
传统文化的缺陷和糟粕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主文化和显文化 ,这些文化的存在严重阻碍了经济欠发达农村社会的发展。本文认为 ,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要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引导农民逐渐摆脱传统文化的缺陷和糟粕。  相似文献   

12.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血脉,也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它是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思想文化是奠定政治经济的基础,政治的文明需要文化基础,经济的兴盛需要文化内涵。而思想文化的兴盛,会促进经济的繁荣和政治的发展。任何政治和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文化中找到原因。  相似文献   

13.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民族间的文化互动一直是热门话题。经济环境是文化互动重要的依托,对于民族经济活动中的文化互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乌鲁木齐回族餐饮商铺为例,初步探讨回族经济活动中文化互动的表现及特点,力求对民族经济领域的文化互动形成比较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关于文化对制度变迁影响研究的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学者关于文化如何影响经济增长有两种倾向:一种是直接影响,即文化本身即对经济增长有贡献。一种是间接影响,即文化影响制度变迁。而制度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文章认为文化是通过对制度变迁影响经济增长的,并回顾了制度变迁的一般理论、文化与制度变迁关系理论和区域制度变迁理论。在此基础上给出文化对制度变迁的传导机制,并形成文化对制度变迁产生影响的整体框架。关键词:文化;制度变迁;文化类型;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5.
文化是经济的灵魂,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地方经济与文化的有机耦合具有其发展的必然性和可行性。以贾思勰《齐民要术》为载体的农圣文化,是寿光经济社会发展的文化渊源所在。寿光以蔬菜产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所创造的“寿光模式”,是中国县域城市经济发展的成功范式,充分体现了地方经济与文化有机融合所形成的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地方经济与文化有机耦合的动因,对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广西"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是广西的代表性文化符号,遗产资源丰富,应该充分研究和挖掘这些文化资源,并运用到相关农特产品的包装设计与品牌建设中。农产品经济与广西海丝路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既促进了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又提升了农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有利于市场的开拓和地方经济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经济与农业文化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火金 《农业考古》2003,(3):130-134,174
中国传统社会生产主要是农业的生产 ,传统经济的主要成分主要是农业经济 ,其主要特点是小农经济的运作方式 ,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层面都脱离不了农业。中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她植根于中国这块特定的“土壤”中 ,受到自然地理环境、政治宗法伦理、农业经济及其小农生产方式等背景的深刻影响 ,表现出典型的生态型农业文化特征。传统社会经济的长期稳固与社会思想文化相得益彰 ,中国传统社会在这两者的互动中绵延和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古代社会经济背景诸要素中寻求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因和特征 ,以期获得农业社会经济背景与文化的关联。当…  相似文献   

18.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是欠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出路.而发展县域生态经济离不开生态文化支持,经济建设与生态文化建设应同步进行.因此,发展县域生态经济必须抓好生态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县域生态文化的经济功能,为县域生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加上现代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优秀传统村落文化正逐渐衰落,对优秀传统村落文化的保护迫在眉睫.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发展,它也包括文化的繁荣发展乡村振兴建设,不仅是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是精神文明的建设,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它能有效地将人们凝聚在一起,共同建设美丽乡...  相似文献   

20.
乡村振兴,离不开孝文化建设。孝文化是乡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孝文化的起源看,经济是主要的因素。从当前我国农村孝文化现状看,通过调查可知,农村子女对老人尽孝的程度,总体与经济水平成正相关。为什么落后贫困的家庭孝文化会流于形式或衰落,其实本质也是一种符合理性精神的经济均衡。建设孝文化需要大力振兴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