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从空气负离子浓度谈现代城镇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宁波市溪口镇雪山景区与镇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比较,提出了在城镇建设过程中,应该提高其单位面积上的绿量,适当增加活水景观,人工创造负离子源,认真考虑单位面积的绿量,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现代城镇生态建设.  相似文献   

2.
采用ITC-201A型智能便携式空气离子测试仪,于2011年7月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河口景区的空气正、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植被类型和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的显著性为0.549,大于显著水平0.05,对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海拔的显著性为0.001,小于显著水平0.05,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显著;植被类型和海拔的交互作用对负离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采用ITC-201A型智能便携式空气离子测试仪,于2011年7月对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河口景区的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了测量,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有一定规律性,一般呈"双峰"型日变化,10时和15时为高峰期。阵雨后出现高峰。植被类型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影响不显著,海拔高度对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规律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4.
李少宁  刘斌  石媛  鲁绍伟 《北方园艺》2016,(12):188-193
对天津市4个不同地点(昆仑桥、水上公园、杨柳青庄园和市区空旷地)林木的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和年变化进行测定,并分析了空气温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结果表明:空气负离子浓度日变化基本呈先增大而后减小的趋势,其最大值多出现在中午左右,不同地点略有不同;空气负离子浓度季节变化趋势基本为夏季春季秋季,最大值出现在7月;不同地点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趋势与温湿度变化趋势一致,呈正相关关系;水上公园的空气质量最清洁,市区空旷地质量最差。林木可以提供空气负离子,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有利于身体健康。因此,城市建设中应加强植被绿化。  相似文献   

5.
对长兴县三种功能类型森林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城郊森林绿地的空气负离子浓度为1 823个/cm~3,城区公共绿地为1 296个/cm~3,单位、居住区绿地为958个/cm~3;在森林植物生长期间,空气负离子浓度从城区向城郊呈增加趋势;在郊区以高大乔木为主的近自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高,生态效应明显。综合上述分析,本文提出应按照近自然森林群落建设理念,推广种植乡土树种、乔木树种,营造城区核心林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镇居民的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6.
以临安市青山湖湿地公园典型植物群落常绿阔叶林、香樟林、池杉林及人工林为研究对象,研究4种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效应及其空气清洁度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常绿阔叶林〉人工林〉香樟林〉池杉林,常绿阔叶林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环境调节功能最强,其对改善湿地公园环境质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杭州市云栖竹径公园典型植物群落毛竹纯林、常绿阔叶林及毛竹、枫香混交林为研究对象,研究3种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变化及其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物群落空气负离子浓度大小排序为毛竹林>毛竹+枫香混交林>常绿阔叶林,毛竹纯林具有更加强的环境气候调节效应,在改善城市气候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分别对沈阳市区和远郊的油松林内负离子浓度进行观测,结果表明,远郊油松林内的负离子浓度高于市区,空气质量方面,远郊油松林的空气质量好于市区。对5种群落内的负离子浓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种参试群落内的负离子浓度由高到低依次是油松、樟子松、落叶松、银白杨、白三叶。  相似文献   

9.
空气负离子时空变化及保健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近年来空气负离子的研究进展,主要从空气离子的评价标准、空气负离子的时间变化、空气负离子的空间变化和空气负离子的保健功能4个方面介绍了空气负离子的研究成果.空气负离子浓度夏秋季节最高,冬春季节较低;早晨和下午各有一个峰值,中午较低;中海拔地区和近水区域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空气负离子具有促进睡眠,预防疾病等多种功效.  相似文献   

10.
空气负离子是衡量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试验测定富阳市洞桥镇不同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研究其生态效应变化。结果表明,以高大乔木为主的城郊绿地空气负离子浓度较高,生态效应显著。因此,植物景观设计上要遵循近自然森林群落理念,注重以高大乔木为主的森林绿地建设,改善城镇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城镇生活品质。  相似文献   

11.
太谷地区日光温室温湿度年变化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典型晴天条件下,太谷地区全年中温室内温度和湿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室内的温度和相对湿度日变化趋势大体一致,温度最低值和湿度最高值同时出现在7:00~9:00,温度最高值和湿度最低值同时出现在14:00~16:00。全年中温度的季节变化较明显,在不通风的条件下,春季和秋季的温度相对稳定,24 h日均温分别为19.5℃和15.7℃;夏季日均温达到30.5℃,其中观察日内最高温可达到59.2℃,昼夜温差达到42.1℃;冬季温度较低,日均温在12℃左右,观察日内温度低于10℃的时间在10 h以上,出现明显的低温。从空气相对湿度(RH)最高值、最低值的持续时间和日均值来看,以冬季、春季较高,接近100%,85%以上的高湿时间持续15~16 h,RH日均值分别为82%、80%;夏季温室相对湿度日变化幅度最大,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相差72%,日均值为64%,但是白天RH低于40%,并且持续时间达10 h左右;秋季RH差值最小,最高值为75%,最高、最低差值为42%,日均值为57%。  相似文献   

12.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地区日光温室生产的保温被,选用PE 4层黑色针织毛毡(1号)、PE 3层黑色针织毛毡(2号)、镀铝膜保温被(3号)及宁夏常用无纺布保温被(CK)作为试验材料,研究了4种保温被对日光温室气温和土温的影响,以期减少日光温室前屋面散热量,提高温室冬季保温性。结果表明:晴天时1号保温被夜间气温、地温与CK形成显著性差异;阴天时1号夜间气温、地温与2~3号及CK形成显著差异。1~3号及CK在极端天气下最低温度平均值为3.7、3.4、3.3、3.1℃,≤5℃平均延续时长为3.9、4.2、4.4、4.6 h,节能率为3%、2%、1%。试验期间,1~3号及CK温室夜间平均气温分别为14.6、13.6、13.0、12.6℃,夜间平均地温为17.5、16.6、16.1、15.6℃,1号保温性最佳,2号、3号次之,CK最差。  相似文献   

13.
于2009年5~9月采用人工自然光照生长箱(长、宽、高分别为150 cm、120 cm、200 cm)种植番茄,在每天的高温时段(10:00~16:00)进行加湿试验,设置了3个湿度处理,RH分别为:85%~90%(H处理)、65%~70%(M处理),以不加湿RH 35%~40%(L处理)为对照,利用2个番茄品种,研究了在高温(32~35℃)条件下,不同空气湿度对番茄株高、叶片数、茎粗、叶面积等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条件下,湿度处理没有影响番茄叶片数的发育,但是与对照L处理相比,高湿H(85%~90%)处理使番茄株高增加了12%~14%,茎粗增加了7%~15%,叶面积增加了25%~42%,且品种间表现一致。其中,叶面积的提高幅度最大,可达42%。加湿M(65%~70%)处理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效果。说明高温下通过增加空气湿度,可以有效的增加番茄的叶面积,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缓解高温对番茄叶片的灼伤。  相似文献   

14.
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光合作用及坐果率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利用人工气候室,研究了空气湿度对高温下番茄幼苗光合作用及坐果率的影响。设置3 个空气相对湿度处理,即70% ± 5%(高湿处理)、55% ± 5%(中湿处理)和不加湿的40% ~ 50%的对照(低湿处理)。结果表明:在10:00 至16:00 平均温度为33 ~ 43 ℃的高温条件下,高湿处理显著促进了番茄叶片的蒸腾速率和净光合速率,并且减轻或消除了光合“午休”,测定日内9:00 至17:00 的蒸腾累积值和净光合累积值分别比对照提高了116% ~ 133%和31% ~ 343%,坐果率显著高于低湿处理,达到48%;中湿处理的净光合速率和坐果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表明在30 ℃以上的高温条件下,70%的相对湿度有利于光合作用的增强和坐果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CO2浓度对四种食用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串并联通气栽培法,研究了CO2浓度对灰树花(Grifola frondosa)、灵芝(Ganoderma Lucidum)、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和草菇V35(Volvariella volvacea)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供氧充分、低CO2浓度环境中,灰树花、草菇V35菌丝生长最最大,随CO2浓度增高,菌丝生长最呈降低趋势;而相对较高的CO2浓度能加速猴头菌和灵芝菌和灵芝菌线的生长。灰树花、灵芝、猴头菌、草菇V35菌丝正常生长的适宜CO2浓度分别为:0.2%-2.8%、3.5%-11.1%、0.4%-2.1%和0.3%-10%。灰树花、猴头菌、草菇V35菌丝停止生长和死亡的CO2浓度临界值近似相等,分别为4.3%、5.7%和18.9%;而灵荧菌丝停止生长的CO2浓度上限临界值为18.81%,菌丝死亡的CO2浓度上限临界值大于20%。  相似文献   

16.
通过扣棚和不同浇水处理,对高温高湿和土壤水分与西瓜果肉恶变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高温条件下,土壤干旱和土壤过湿均使西瓜果肉恶变指数成倍增加,其中土壤干旱条件下果肉恶变指数最高。中午浇水的果肉恶变指数是早晨浇水的4~12倍。可见,土壤水分是引起西瓜果肉恶变的重要环境因子,土壤过干或过湿,午间高温时段浇水,导致地温剧烈变化是西瓜果肉恶变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阳光暴晒果实也是西瓜果肉恶变的诱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不同基因型越橘果实中4种花色苷含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越橘2个野生种和3个栽培品种中4种花色苷的含量。结果 表明:总花色苷含量最高的是‘芝妮’,其它依次是CA-206、NB-3、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果实所含花色苷的种类和含量因种和品种而不同,其中矢车菊色素-3-半乳糖苷普遍存在的,而矢车菊色素-3-葡萄糖不存在于笃斯越橘和红豆越橘果实中,红豆越橘果实中只含4种花色苷的1种。  相似文献   

18.
为选择合适的叶面肥,研究了叶满绿800倍液(F1)、绿叶先锋667倍液(F2)、三效绿叶神600倍液(F3)、植物益生源2000倍液(F4)4种叶面肥苗期喷施对白黄瓜植物学性状、抗病性及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喷施叶面肥后,除雌花开放最高节位外,4种叶面肥处理的其他植物学性状优于对照(喷清水),雌花节率、瓜长、瓜粗、单瓜质量、产量均高于对照,其中F3和F4处理的黄瓜植株综合表现最好、单瓜质量最大、667 m2产量最高、发病率最低。  相似文献   

19.
4种食用菌硒积累能力比较与硒形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灵芝(Ganoderma lucidum)、云芝(Coriolus versicolo)r和鸡腿菇(Coprinus coma-tus)4种食用菌进行一级液体富硒培养,采用原子荧光光谱仪(AFS)对富硒菌丝体进行总硒含量的测定,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联用(LC-UV-AFS)对富硒菌丝体中硒形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一级液体培养中添加50mg.L-1Na2SeO3条件下,杏鲍菇无论生物量、总硒含量还是硒利用率都是最高的,分别达到了9.8g.L-1、5 086μg.L-1和22.3%,灵芝次之,分别是6.7g.L-1、4 426μg.L-1、19.4%。硒形态分析结果揭示,在杏鲍菇菌丝体蛋白酶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硒代胱氨酸和硒甲基硒代半胱氨酸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比较低,不足提取液总硒30%,而其他三类食用菌3种硒代氨基酸总量达到80%以上,且在4种食用菌菌丝体提取液中,硒代蛋氨酸是硒与氨基酸的主要结合形式。研究及相关文献表明灵芝是食用菌中最具潜力的富硒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