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据调查,建始县土壤酸化需治理的耕地面积达34万亩,为加快推进土壤环境保护与土壤改良工作,达到"土更净"的建设目标,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对土壤环境状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具体措施。1现状分析1.1土壤酸化现状。建始县耕地土壤p H值较低,土壤酸化严重。全县耕地p H值平均为5.2(其中旱地p H值平均为5.1、水田p H值平均为5.8)。其中p H值低于4.5的极酸性耕地土壤16万亩,占总面积的30.7%,p H值在4.6~5.5的强  相似文献   

2.
根据2006-2013年松阳县耕地质量等级监测数据,对当地土壤p H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06-2013年,松阳县的耕地土壤酸化严重,p H值逐年降低。其p H值降低的程度在空间上的分布并不一致,其中,松谷盆地耕地土壤的p H值降幅较大,而山区的降幅则相对较小。通过分析可知,松阳县耕地土壤日趋酸化的主要原因是种植结构调整和酸雨影响,并据此提出当地耕地土壤p H改良和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耕地土壤pH值与蓝莓优质高产栽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澄江县耕地土壤的p H值分布情况,提出蓝莓的适宜种植区域分布,为各级政府进行蓝莓种植规划及广大农户选择蓝莓种植地块、客土种植蓝莓取土地点选择、蓝莓优质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选择适宜种植蓝莓的土壤、调节耕地土壤的p H值使之适宜种植蓝莓和调整灌溉用水的p H值使之适宜蓝莓生长是蓝莓获得优质高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了解浙江南部地区耕地土壤酸化规律,为土壤酸化防治提供依据,利用近期获得的温州和丽水2个市20个县(市、区)4 443个测定数据,统计分析了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碱度现状及其区域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浙南地区耕地主要由酸性(p H值介于4.5~5.5)和微酸性(p H值介于5.5~6.5)土壤组成,地貌与成土母质是控制这一地区耕地土壤酸度的关键因素,人为活动加剧了耕地土壤酸化。丘陵与河谷平原中土壤pH值低于5.5的耕地占比均在83%以上,土壤酸化问题非常严重;滨海平原耕地土壤以中性和微酸性为主。分析认为,浙南地区耕地土壤酸化治理重点是丘陵与河谷平原,需通过施用碱性物质进行降酸;滨海平原与水网平原应做好耕地土壤酸化的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5.
作为耕地重要属性之一,p H值分布及变化情况对耕地质量管理及合理施肥有重要参考作用。通过利用统计分析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比较了第二次土壤普查调查和测土配方施肥调查数据,结果表明:石门县2个时期耕地p H值平均值下降了0.5个单位,有42.51%的耕地p H值下降,酸性土壤面积在扩大,呈酸化趋势。不同的土壤类型p H值变化程度不一,潮土与紫色土的缓冲能力最强,而红壤与水稻土的变化程度较大,其中红壤酸性和弱酸性面积分别增加了12.7%和7.3%。  相似文献   

6.
<正>一、新野县粮田耕层土壤酸碱度变化趋势据1982年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测试统计,新野县耕地土壤p H平均值7.0;2007—2009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试结果,p H平均值6.3,比1982年下降0.7,呈现明显酸化趋势;2010—2013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测试结果,p H平均值6.2,酸化趋势稍有加重。对不同时期粮田耕层土壤p H值进行分级分析可以看出,2007—2009年测试的5 976个样本中,pH测试值  相似文献   

7.
以祁连山南坡生长季裸地、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青稞地为研究对象,分析6种不同类型耕地土壤质地组成、有机质含量和p H值,以期为祁连山水源涵养区土壤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6种耕地类型土壤粒级组成都以粉砂粒为主,裸地土壤质地整体偏细,其次为小麦地、油菜地、青稞地和马铃薯地,燕麦地土壤质地整体偏粗;6种耕地土壤中青稞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其次为小麦地、油菜地、马铃薯地、裸地,燕麦地土壤有机质最低;6种耕地土壤都呈碱性,其中青稞地和裸地土壤碱性偏强于小麦地、燕麦地、油菜地和马铃薯地;受耕种方式的影响各耕地类型土壤质地、有机质含量和p H值差异明显,在0~50cm土层采样范围内各耕地类型土壤粒级含量变化杂乱、土壤有机质含量则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表聚性、土壤p H值除青稞地呈先增后减趋势外,其余5种耕地类型都基本随采样深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8.
为摸清喀什地区耕地土壤盐渍化现状与演变,利用喀什地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土壤总盐和土壤p H值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同时与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数据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喀什地区土壤总盐平均含量为4.30g/kg,目前仍然属于轻度盐渍化程度,土壤p H值的平均值为8.07,属于偏碱性范围,经过30年的培肥改良,逐步增加了耕地非盐渍化面积,对今后的喀什地区培肥改土和盐碱地改良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土样测试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州区耕地土壤p H值下降,酸化现象明显。耕地土壤的酸性面积占比:按耕地类型,旱地水田;按土壤土类,红壤土砖红壤性红壤冲积土水稻土紫色土石灰岩沼泽土;按成土母质,砂页岩硅质页岩洪积物第四纪红土河流冲积物紫色岩石灰岩。  相似文献   

10.
本文根据第二次土壤普查、浠水耕地地力评价(2006年)及近几年测土配方施肥相关数据,拟就浠水县耕地土壤p H值现状、土壤酸化成因及土壤酸化给种植业生产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提出了改良技术对策,以期为该地酸化土壤的改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辽宁省黑土区耕地质量状况及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农村部在昌图县等17个县(市、区)划定为辽宁黑土区,共布设2000余个耕地质量调查点位,采集土壤样品7000余个,对土壤p H、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5项耕地质量主要指标进行了监测分析。结果表明:辽宁省黑土区土壤p H值平均偏酸,有机质平均含量整体不高,氮素含量处较低水平,磷素和钾素含量处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12.
《农技服务》2015,(1):94-95
通过对盘县耕地土壤的p H值、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对作物生长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养分指标进行分级划分,经对比分析发现土壤养分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根据土壤养分变化提出土地施肥建议,减少农业污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耕地,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3.
在江西省根肿病区采集106份样土测定土壤p H值,调查田间根肿病病情;结合人工接种与土壤p H值调节试验,研究土壤p H值与根肿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 H值分布区域主要在4.0~7.0,占所测土样的94.3%;田间根肿病情以土壤p H值4.5~6.5相对较重。人工接种试验土壤p H值与根肿病关系密切,适宜根肿病发生的土壤p H值区域为4.0~6.5,最适区域为4.5~5.5。调节土壤p H值至6.5以上,在相同背景条件下病情减轻。施用石灰调高土壤p H值,减轻或抑制根肿病发生。每667 m2石灰的适宜用量75~100 kg,用量过大,可导致作物生长不良。  相似文献   

14.
根据粮、油、果树及蔬菜的不同生产管理条件,大田小麦及玉米作物在秋季、花生及部分露天蔬菜在春季、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蔬菜在晾棚期、果园在果实采摘后秋季施肥前,采集威海市文登区代表性土壤样品(大田采集深度为0~20 cm,蔬菜地为0~25 cm,果园为0~40 cm)9 882个,采用部颁标准玻璃电极法分析了该区粮田、菜地、果园土壤p H值。结果表明,文登区耕地土壤p H值众数为5.45,微酸性以下代表面积占总代表面积的96.62%,酸性以下代表面积占总代表面积的62.35%,土壤p H值总体呈酸性,土壤酸化严重。并进一步提出了土壤酸化改良的方法 。  相似文献   

15.
为了明确海南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空间分布特征,为热带山区耕地土壤养分管理提供思路。以海南五指山市耕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阐述土壤养分现状,探讨其土壤养分分布规律。结果表明:五指山耕地土壤总体呈酸性,其p H值为5.1;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和中量元素(钙、镁、硫)含量均为中等或偏下水平,土壤有效铜和有效锌含量较为丰富。五指山耕地土壤酸化和养分含量分布不均主要与气候、母质分布和施肥不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户县耕地因长期年内富播,机械工具广泛应用,大规模施用化肥等,致使土壤养分状况发生改变。为了能清楚掌握此区域目前土壤养分状况,本文以户县蒋村镇为典型例,对耕地土壤0~60 cm的土层进行分层采样,测定其p H值、有机质、氮、磷和钾等养分含量。结果表明,该区域土壤p H值属于中性~碱性,养分现状表现为极缺有机质,缺氮,缺磷,钾丰富;随土壤深度增加,有机质、铵态氮含量基本呈增长趋势,硝态氮、有效磷、速效钾、缓效钾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全磷、全钾不随土壤深度变化。本文对上述土壤养分状况进行评价分析,为该区域农作活动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土为研究对象,对不同剂量尿素、硫酸铵施入后土壤重金属Pb、Zn、Cd形态分布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b污染土壤p H值逐渐降低,28 d后达到稳定,土壤p H值由原土样的7.87降至7.15左右;Zn污染土壤p H值先降低后升高,在28 d时降为最低,p H值为7.22;Cd污染土壤p H值逐渐降低,42 d后达到稳定。交换态Pb、Cd所占比例先降后升,而Zn先升后降,且交换态Pb所占比例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碳酸盐结合态Pb、Zn、Cd与土壤p H值呈明显正相关,且Cd呈先降后升的趋势。铁锰氧化物结合态Cd与土壤p H值呈显著负相关,而Pb、Zn与土壤p H值无明显关系,其中Zn、Cd均先降后升。有机结合态Pb、Zn、Cd所占比例在35 d内均与土壤p H值呈正相关,35 d后比例骤然增加,且其变化与土壤p H值无显著关系。残渣态Pb、Zn、Cd均先升后降,且与土壤p H值无明显关系。尿素及硫酸铵施入重金属污染土后,短期内约28 d对土壤Pb、Zn、Cd起钝化作用,Pb、Zn、Cd最高钝化量分别为各自总量的11.82%、11.44%、50.00%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为全面了解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对连云港市蔷薇河流域耕地质量状况的影响,统计分析了蔷薇河流域耕地土壤p H值、有机质、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等重要肥力指标的特征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院目前蔷薇河流域耕地p H值平均为6.81,土壤有机质平均为20.06 g/kg,全氮为1.38 g/kg,碱解氮平均为103.64 mg/kg,有效磷含量平均为30.08 mg/kg,速效钾含量平均为216.64 mg/kg。总体上看,蔷薇河流域土壤养分逐渐趋于平衡,但仍有部分田块土壤有机质和氮偏低,有效磷高低差异非常明显,缺磷与富磷土壤并存;速效钾的变幅过大,部分土壤钾素明显不足。必须进一步加大测土配方施肥建设技术力度,全面培肥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兴业县耕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测定了全县耕层土壤酸碱度,分析了水田、旱地、耕地等p H值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全县耕层土壤酸碱度整体处于酸性以上状态,与第二次土壤普查结果对比,土壤酸碱度变化比较大。近年来,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使得化肥与有机肥投入结构不合理、碱性肥料投入不足,是造成土壤酸碱度降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研究淮安市不同农域、不同土壤类型1982年以来土壤p H值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年全市省级监测点耕层土壤p H值在5.4~8.1,平均值7.0,平均值与1982年相比减少0.8个单位;1982—2013年,土壤p H值平均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9—2013年,土壤p H值基本趋于稳定。氮肥过量施用是农田土壤酸化加速的首要原因,其次作物根系分泌物直接导致根际土壤p H值降低。另外,生理酸性肥料的施用也会引起土壤p H值的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