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茶机制过程中常会产生烟焦味,影响质量,而杀青是制好绿茶的第一关。在杀青中造成烟焦,主要由于锅温高、锅壁开裂或粗糙、炒手按装不当以及杀青叶与炒手、锅壁发生摩擦以致产生“茶锅巴”而有烟焦味。那么如何在杀青机上防止烟焦味的产生呢?第一,要掌握锅温,杀青温度要高而不过高,不能强调工效,“超温”杀青;第二,整修机械,磨光锅壁,调正炒手与锅子的间隙;第三,出叶干净,尽量不留存杀青叶。掌握以上几条,基本上可消除烟焦味。但由于杀青时叶子与机械的摩擦,难免要有碎茶产生,而这种碎片易与茶汁相混,在高温下不易翻动而产生烟焦,这就需用工艺处理来解决。  相似文献   

2.
汤一  徐建中 《茶叶》1993,19(2):37-39
经调查研究,长炒青初制中,杀青投叶不当、出叶不净和干燥阶段碎茶率过高是产生烟焦味的主要原因。拟采取半抛闷工艺、半连续进叶和过筛割末等技术对策,才是消除烟焦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茶叶加工中的热处理包括杀青和干燥两大工序 ,均以制止酶活性和固定与发挥茶叶品质为目的。但是传统杀青与干燥技术都不能充分满足这些要求 ,如传统炒青绿茶常产生红梗红叶、黄闷、烟焦等弊病。如今 ,微波杀青在茶叶加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它与蒸气杀青一样已基本实现了绿茶“三绿”的品质要求 ,涩味也较轻。然而 ,在一般情况下 ,微波和蒸气杀青的茶叶香气较低 ,带青草气 ,不及锅炒杀青绿茶那样鲜爽。本试验的目的是寻求一种较为合理的制茶方法 ,妥善地解决茶叶汤色与香气之间的矛盾。以四川中小叶种 ,采摘标准为 1芽 2、3叶的原料作试验…  相似文献   

4.
鹿苑茶机械化加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鹿苑茶各工序的机械化加工技术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机械化制作的鹿苑茶能够达到手工制作的品质要求。工艺流程及选用的设备为:鲜叶—摊放—杀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二炒(6CST-4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闷堆—做形(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放泡(6CSG-50型双锅曲毫炒干机)—干燥(6CHP-60型名茶烘焙机)—增香(6CHP-60型名茶烘焙机)。通过正交试验对鹿苑茶做形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做形温度150℃左右,茶叶含水量40%,投叶量2Kg左右的条件下,干茶外形条索紧细,“环子脚”明显。在做形后期升高温度,能够较好形成“鱼子泡”的品质。  相似文献   

5.
槽式制茶机包括槽式杀青机、筒槽杀青机、长锅杀青机、长锅三青机、槽式炒干机等几种制茶机器。用此类茶机进行杀青与炒干的毛茶,品质上带有我国斧炒制茶的传统风格,杀青叶芽叶完整,色泽翠绿、均匀,条索紧直,汤色明亮,香气纯正;且能连续生产,排湿性能好,又能节约能源,是近年较受群众欢迎的一种机种。但在生产中个别茶厂片面追求功效,使槽式杀青机超负荷运  相似文献   

6.
杨贤强  沈生荣 《茶叶》1989,(1):23-26
近年来,我国绿茶品质下降的原因之一普遍存在烟焦气。本研究在确定焦茶特有组分的定性工作后,采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建立焦变程度的计算模式,为焦变茶的监测及防止提供了依据。实验一、样品制备手工制取杀青、烘干、炒干的焦茶(表1)和在实验室内用烘箱以不同温度、时间制取不同程度的焦茶(表2)。  相似文献   

7.
鲜叶杀青,易产生烟焦碎片末,揉捻后粘附在茶叶外表或卷进茶条内,使毛茶产生烟焦气味,茶汤有焦黑色碎粒沉淀物,影响茶叶品质。近几年来,我场在绿茶初制上对杀青叶采取了手筛割除焦片末的做法,散发烟焦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这样,既散发烟焦气,又起到了散热、冷却以改善干茶色泽的作用,提高了毛茶质量。  相似文献   

8.
杀青是名优绿茶加工的关键工序之一.锅炒杀青一直是名优绿茶杀青的主要方式,具有茶叶香气高、滋味鲜醇的特点,但生产上容易出现茶叶烟焦的现象,影响了名茶的品质.近年来,蒸青茶因其色泽绿,汤色稳定的特点受到许多厂家和消费者的青睐. 日本对蒸青茶的研究偏重于煎茶品类,煎茶原料多以一芽三四叶为主,一般杀青时间掌握在40~50s.国内齐桂年、刘勤晋选用一芽二叶、一芽三叶初展为原料对其研制的加压式滚筒连续蒸汽杀青机轴转速、筒转速和筒倾角的优化组合工艺参数进行了研究.梁咏诚对云南大叶种绿茶蒸汽杀青工艺进行了研究,所用蒸汽杀青机由当地民间蒸米粉机改进而成.欧丽兰对四川和重庆两地蒸青生产线的工艺参数进行了对比研究,确定最佳的工艺组合.进一步的研究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9.
叶榕 《福建茶叶》2003,(4):18-18
《福建茶叶》2003年3期刊登“安溪乌龙茶生产技术的改进”一文,有一道关键的新技术被忽略,现有必要补上,以进一步提高乌龙茶生产的经济效益。这道新技术即提高乌龙茶初制成品率的决窍。近年来由于乌龙茶初制杀青工序的改进,比传统杀青工艺,减少投叶量,更高的杀青温度(一般控制在300~310℃),加大杀青程度(俗称杀老),茶坯要炒到有些干硬,手握不能成团且容易断碎。这种杀青叶含水分少,如果立即进行揉捻或包揉,必然会产生大量碎茶与粉末,既影响茶叶质量又降低成品茶产量。因此在杀青后增加一道新工序——装袋保水,把杀青叶及时摊开,散发部分热…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茶叶杀青质量,以用于名茶加工的滚筒杀青机为例,基于离散元分析技术的PFC3D法。对杀青过程的各相关参数进行数值模拟,如滚筒转速、导叶板数量、布局、倾角及结构,滚筒倾角与壁温等对杀青效果的影响,并进行了优化设计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滚筒杀青时,存在最佳转速;滚筒前段布置较多的导叶板,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迅速提高;适当增加导叶板倾角和采用“L”型导叶板,将提高茶叶在筒壁上的散度,有利于杀青叶温度的均匀;在保证杀青质量前提下,滚筒平均壁温和倾角呈双指数函数关系;杀青效率和滚筒倾角呈二次函数关系。研究还表明,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同样适用于滚筒式设备干燥颗粒状农产品的技术研究。  相似文献   

11.
五峰毛尖是五峰县内直型毛尖之总称 ,依鲜叶嫩度不同又分为芽毛尖和一芽一叶毛尖。这里介绍的加工工艺为一芽一叶毛尖的生产工艺。现就五峰毛尖加工工艺研究的主要结果报告如下 :1 杀青  杀青保持适度是做茶成功的关键。我们对杀青温度与茶叶品质 (表 1)和杀青程度与茶叶品质(表 2 )进行对比试验。试验采用浙江富阳茶机总厂生产的八方复干机 ,杀青温度是指复干机中心撑杆处温度 (下同 ) ,每机投叶量均为 3kg。表 1得出 ,杀青温度以 10 0℃投叶最好 ,杀青叶叶色转为暗绿 ,折梗不断 ,清香扑鼻 ,成品茶内质外形均佳。杀青温度 80℃和 90℃…  相似文献   

12.
制茶炉灶漏烟,不但污染工作环境,影响人体健康,而且燃料热能利用率低,也使茶叶产生烟气。制茶灶漏烟主要是灶腔内排烟孔的位置不当而引起的。将排烟孔开在灶腔的最上方,使受热膨胀的烟气能畅通无阻地自下而上进入烟道,排出室外,这样就可解决漏烟问题。排烟孔的大小对烟气排出也有影响。过大,热能损失严重,降低热效率;过小,会造成烟道阻塞,妨碍排烟。实践证明,排烟孔的截面积为炉栅总面积的二分之一较为合理。现分别对槽式杀青机、滚筒杀青机和瓶式炒茶机的漏烟问题作一分析,并从中找到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3.
几种信阳毛尖茶小型炒制机械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阳毛尖茶属特种绿茶,被誉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外形光、圆、紧、直,形如松针,内质具有独特的板栗香气.传统的炒制工艺为生锅-熟锅-烘干.生锅主要完成杀青和茶叶初步成条,杀青是用重约1.5kg的特制茶把,通过抖散、揉捻、吞吐推作、赶条等多种手法使茶叶形成紧细的松针形.手工杀青,劳动强度大,效率低,影响了茶农的生产积极性,造成茶农仅生产春茶,而放弃夏秋茶的生产.实现信阳毛尖机械化加工是信阳地区茶叶加工的必由之路和发展方向,其重点是解决生锅不脱离传统方式的茶把杀青、揉捻,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生产,而熟锅的理条仍沿袭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信阳作为一个老茶区,曾就机械化加工信阳毛尖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出现了几种小型炒制机械.本文通过对茶区民间几种小型机械的应用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利弊,希望专业茶机厂从中借鉴,以便开发和设计出更多、更实用的特种名茶小型机械,实现信阳毛尖茶的机械化加工和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14.
一座土法上马的水力运输自动茶叶初制厂,已在不倚大队这个偏僻的山区建成。不倚大队制造的是销往香港、南洋一带的侨销六堡茶,其制造过程是:杀青—→揉捻—→解决分筛—→发酵—→复揉—→解决分筛—→干燥。生叶经过验收过称后,由验收室的放茶孔把生叶放到楼下生叶摊放室,杀青间就与生叶摊放室相连,生叶可直接推送到杀青机前,经装篮后倒入杀青锅中。盖子可以拉线开关,茶叶炒好后只要把出茶门打开,茶叶就会自动出来,经滑板落到输送带上而带到揉捻间。在输送带的末端用箩子承接,就可以一箩箩的倒进揉桶中。茶叶揉好后把揉盘底部的出茶口打开,茶叶就会自动落到箩子  相似文献   

15.
江西婺源茶机厂生产的6CSC—11型杀青炒干两用机,是在目前国内同类瓶式干燥机的基础上,根据“婺绿”制茶工艺的要求,在原来的机型结构上进行了较大的改进而制成的。该机筒体有三种转速,能满足杀青与炒干的要求;排风量加大,筒体内的废气能得到及时迅速地排出;筒体内导板的排法也得到改进,因此出茶快速而干净。1984年春、夏茶较大规模的投产试用结果表明,该机性能完全符合杀青、炒干作业要求。杀青叶叶底均匀明亮,色泽翠绿,焦边、爆点、红变、黄闷现象很少发生,  相似文献   

16.
雨天采的雨水叶,其特点是鲜叶含水量高达78%左右。社队茶场厂房设备简陋,房屋面积少,条件差,摊放时间短,给初制绿茶带来一定的困难。初制中常出现的问题:<一>杀青时间延长,易产生红梗红叶;<二>鲜叶含水量高,叶片容易泛黄,缺乏光泽,香气低闷;(三>杀青叶容易产生胶结的现象而影响杀青叶的均匀度。以上弊病,都会降低炒青绿茶的品质和经济价值。为解决这些问题,根据我们多年来在社队茶场中的实践有以下几点体会。杀青叶质量的好坏是决定绿茶品质的关键,我们的做法是: (1)提高杀青锅温度:84型锅式杀青时,晴天采的茶叶锅温约220—230℃左右,雨天叶要高10—20℃。在生产上凭经验掌握,如在白天看到锅底呈灰白色,夜里看到锅底泛红时,鲜叶可下锅,并在下锅可闻到辟辟拍拍的响声为度。并且在掌握烧火时还要  相似文献   

17.
在茶叶初制中,除了锅式炒制机械外,还有筒式炒制机械。这类机械既有用于杀青的,也有用于炒干的,它们都有一个筒体部件。我们把主要工作部件为一筒体的制茶设备,统称为筒式炒制机械。一、性能特点我国筒式机械的研究,可追溯到50年代初。1955年后,浙江、安徽、贵州等省研制成功了滚筒杀青机,瓶式和滚筒炒干机。  相似文献   

18.
一、概述锅式炒制机械,是采用半球形锅炒制茶叶的机械,用于杀青和炒干工序。早在公元13世纪我国改蒸青为炒青绿茶时,就利用铁锅炒制茶叶,因其品质优于蒸青,且当时农家取材方便,故一般都沿用现成炊事用锅炒制茶叶;其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机械设备应运而生,锅式制茶机械成为  相似文献   

19.
茶叶热风杀青机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祖光 《中国茶叶》2005,27(3):35-35
茶叶热风杀青机采用热风杀青,杀青匀、透,杀青叶色泽翠绿.热风杀青的原理很简单,即通过高温热风和鲜叶接触,把热量传递给鲜叶,由于叶片与热风温度的温差很大,故热量迅速穿透鲜叶,使叶温快速升高,达到钝化酶活性的目的,完成杀青工序.  相似文献   

20.
绿茶的杀青工艺对绿茶品质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传统的杀青工艺就有“高温杀青,先高后低;透闷结合,先透后闷;嫩叶老杀,老叶嫩杀”三大技术原则。究绿茶加工的实质就是采用各种工艺条件来调控酶化学变化问题,而又以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最为重要,本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温度和透闷方法的杀青过程中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对绿茶品质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