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樟芝液体发酵菌丝脂肪酸组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索氏提取法提取樟芝(Antrodia camphotrata)液体发酵菌丝中的脂肪酸,并利用气相色谱和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提取物中脂肪酸的种类与含量.结果显示,樟芝液体发酵菌丝中含有9种脂肪酸,分别为十四碳酸(14∶0)2.80%、十五碳酸(15∶0)5.01%、棕榈酸(16∶0)17.41%、硬脂酸(18∶0)7.62%、油酸(18∶1)30.18%、亚油酸(18∶2)19.74%、α-亚麻酸(18∶3)0.96%、γ-亚麻酸(18∶3)15.95%和二十碳四烯酸(20∶4)0.33%;其中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少,为32.84%,不饱和脂肪酸相对含量较多,为67.16%;在不饱和脂肪酸中,必需脂肪酸占55.06%.- 相似文献
2.
研究樟芝菌丝体的固体培养特性,探索其最佳生长条件,为樟芝的固态发酵和人工栽培奠定基础。采用木屑培养基和PDA培养基,研究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过程中,培养基配方、含水量、p H值及光照对菌丝生长的影响。以杂木屑和麦皮(或稻草粉)为主料的培养基可培养出生长良好的樟芝菌丝;菌丝生长适宜的PDA培养基p H值为4~8;在木屑培养基中添加3%~5%的过磷酸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生长速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黑暗条件下,樟芝菌丝的长势较好,分生孢子较多。探明了樟芝菌丝体固体培养的最佳培养基配方、含水量和p H值,发现暗培养更有利于樟芝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4.
温度对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平板培养的方法,研究温度对樟芝菌丝体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3℃~34℃温度范围内,菌丝均能够存活在3℃~5℃范围内,菌丝几乎不能萌发和生长,是樟芝菌种保藏的适宜温度范围;在6℃~16℃范围内,菌丝能够萌发和生长,但菌丝萌发所需时间较长,一般都在接种后5天以上,菌丝生长速度偏慢,日均生长量在0.025cm以下:在18℃~34℃范围内,菌丝能够正常的萌发和生长,但菌丝生长速度存在明显的差异,以28℃~32℃范围内菌丝生长速度最快,日均生长量在0.368cm~0.384cm之间,是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在35℃以上温度条件下,菌丝不能够萌发和生长,是菌丝生长的致死温度。 相似文献
5.
樟芝中有超过78种化合物,包括三萜类、苯酸类、木脂素、苯醌及其衍生物、琥珀酸与马来酸及其衍生物及多糖体等。近年来研究表明其在抗发炎、保肝、抗肝癌、抗肺癌、抗乳癌、抗卵巢癌、抗结肠癌、抗口腔癌、抗氧化、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性肾炎及抗血小板凝集等方面具有高度发展潜力;不具有基因毒性。对樟芝学名变迁与国际发表研究论文数量变化,台湾樟芝硕博士论文数量与研究领域分布,台湾樟芝研究计划的件数与经费变化,台湾有关樟芝《发明专利公报》、《发明公开公报》与《新型专利公报》数量的变化及特定化合物种类作了介绍,并探讨樟芝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7.
台湾樟芝对碳素营养源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本文报道了台湾樟芝 (Antradiacomphora)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六种不同碳素营养源组成的合成液体培养基 ,对樟芝菌球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樟芝对六种碳源均可利用 ,其中以麦芽糖利用效果最佳 ,菌球数量及菌丝体干重均居首位 ,菌球数量是对照的 3 5 5倍 ,菌丝体干重比对照高出1 73倍 ,樟芝对乳糖的利用较差 ,菌球数量虽比CK仅少 2 5个 / 10 0mL ,但菌体干重相差较大 ,每10 0mL相差 2 5 6 9mg。对樟芝发酵液pH测定情况看来 ,不同碳源组成的培养基终止pH表现不同 ,以麦芽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pH为 4 5~ 5 0左右。甘露醇为碳源的培养基终止发酵pH为 3 5~ 4 0 ,而乳糖则为 5 5以上。试验表明 ,樟芝菌丝生长极其缓慢 ,在液体深层培养过程中 ,若培养基配方不合理 ,菌球就不生长 ,本文筛选了适合樟芝深层培养的碳素营养源 ,为樟芝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和经95%乙醇浸提后的菌丝体醇提物分别用石油醚和氯仿进行分级提取,得到石油醚和氯仿提取物.对不同提取物进行体外抑制SPCA-1肺癌细胞增殖实验,发现各提取物均可抑制SPCA-1细胞的增殖,其中发酵液石油醚提取物抑制作用最好,IC5.为62.5 μg/mL,发酵液和菌丝体氯仿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好,IC50分别为120.9和109.5 μg/mL,菌丝体石油醚提取物的抑制作用较差,在25~150 μg/mL作用浓度下,抑制率低于20%.各提取物对SPCA-1细胞凋亡和生长周期作用的测定结果表明,各提取物在肺癌细胞SPCA-1中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及S期周期阻滞来表现其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樟芝简称樟芝,是台湾特有的药用真菌,在野外只生长于台湾特有的牛樟树干。樟芝于1990年发表为新种,学名Ganoderma camphoratum,于1995年再度发表为新种,学名Antrodia cinnamomea。因樟芝并非为灵芝属Ganoderma,形态特征比较符合薄孔菌属(Antrodia),1997年将樟芝归类为Antrodia,改樟芝学名为Antrodia camphorata。2004年发表牛樟芝属于独立的新属:台芝属(Taiwanofungus),樟芝学名也因此而改为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对于樟芝学名的种加词应该是1990年发表的camphoratum抑或1995年发表的cinnamomea,争议不断。2015年国际植物分类协会真菌命名委员会经充分讨论之后投票表决,通过保留Ganoderma camphoratum作为牛樟芝的基名,即樟芝拉丁学名的种加词是camphoratum。此裁决结果刊登于2017年4月的《分类学》期刊,并于同年7月在深圳举行的第19届国际植物学大会上予以公告,樟芝学名争议至此告终。 相似文献
10.
采用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樟芝(Taiwanofungus camphoratus)发酵液、液体发酵菌丝体和固体培养菌丝体中挥发性成分,其中共鉴定出30种香气成分.发酵液中有14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43.76%,以醇类为主;液体发酵菌丝体有19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34.97%,以醇类和醛类为主;固体培养菌丝体中有15种香气成分,相对含量为12.21%,以醛类为主. 相似文献
11.
12.
以菌丝生物量为评价指标,对液体摇瓶培养柱状田头菇(Agrocybe cylindracea)的碳氮源、接种量及培养时间进行研究,筛选出培养的适宜条件,并将外源激素6-苄基腺嘌呤(6-benzylaminopurine,6-BA)、2,4-二氯苯氧乙酸(2,4-dichlorophenoxyacetic acid,2,4-D)、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萘乙酸(α-naphthaleneacetic acid,NAA)添加于液体培养基中探讨其加快菌丝体繁殖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柱状田头菇液体发酵适宜的培养基组成为(/L):马铃薯200 g,小麦粉20 g,酵母粉1 g,MgSO43 g,KH2PO42 g,VB110 mg。培养条件以250 mL摇瓶装液量100 mL,接种量100 mL/L,培养9 d终止发酵为宜;外源激素NAA能极显著提高菌丝生物量。 相似文献
13.
灵芝多糖液体发酵条件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一系列灵芝(Ganoderma sp.)菌种中筛选出多糖产量高、生长快的紫灵芝菌株(G.japoncium),研究了不同氮源、碳源及金属离子对紫灵芝产多糖的影响。结果表明,以2%的蔗糖为碳源,0.2%的豆饼粉为氮源,0.2%的FeSO4为培养基可获得较高多糖。发酵罐放大实验表明,采用同样的培养基,每100mL发酵液胞外粗多糖含量可高达181.7mg,每100mL发酵液菌丝体含量可高达151.0mg,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比较缓和,相对摇瓶生长,发酵生产可获得更多的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14.
为了有效的提高灵芝(Ganoderma lucidum)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合成灵芝三萜的能力,研究了氧载体正十二烷对灵芝三萜发酵的影响.以灵芝三萜浓度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对正十二烷的添加量和添加时间进行初步确定,再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对灵芝菌丝体液态深层发酵中氧载体正十二烷的添加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在发酵的第25.63小时添加29.85 mL/L的正十二烷,灵芝三萜浓度理论值为0.84 g/L,在500 mL摇瓶和5L发酵罐中验证,得到灵芝三萜的浓度分别为0.85 g/L和0.88 g/L,相比对照组分别提高了578%和398%. 相似文献
15.
用直径6 cm,高10 cm聚乙烯培养罐固体发酵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以固体发酵产物中虫草素含量为指标,从16个蛹虫草菌株中筛选出虫草素含量最高的菌株,考察固体发酵该菌株的培养基组成、培养时间、培养基装量、料液比、培养温度、接种量和添加物对虫草素含量的影响,得到了有利于蛹虫草固体发酵产虫草素的培养条件:培养罐装20 g小麦,按小麦干重6%的量分别加入玉米粉和黄豆粉,按料液比1∶1.4(w∶v,以小麦干重为基准)加入营养液(g/L:2.0 K2HPO4·3H2O,0.5 MgSO4·7H2O,16甘氨酸),培养温度为26℃,时间46 d,接种量10%. 相似文献
16.
蛹虫草鲁山株C0511菌丝液体培养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液体培养蛹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鲁山株C0511,以菌丝体产量为指标,对培养时间、接种量、温度和培养基起始pH进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培养时间为96h,接种量为10%,适宜温度为22~26℃,pH为5.8。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蛹虫草菌丝液体培养的主次因素依次为培养温度、培养时间、接种量和pH。鲁山菌株C0511液体菌种按10%的接种量接入起始pH为7.0的液体培养基中,25℃培养96h菌丝产量为30.13g/L。 相似文献
17.
蒙古口蘑液体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单因子试验和正交试验对蒙古口蘑(Tricholoma mongolicum)菌株Q97的发酵培养基组成及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摇瓶发酵最佳培养基组成为豆饼粉 30 g/L,蔗糖 50 g/L,K2HPO4 1 g/L,CaCO3 1 g/L,pH自然,最佳发酵周期为13 d.在上述条件下发酵,最大生物量达到30 g/L,胞外多糖量达到100 mg/L以上.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