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5 毫秒
1.
根据巨大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转录组测序组装结果,选取6个组成型表达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肌动蛋白基因act、核糖体蛋白基因60S、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还原酶基因ND、RNA聚合酶Ⅱ基因rpb2、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基因gapdh)为候选内参基因,结合geNorm、NormFinder以及BestKeeper软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巨大口蘑各候选内参基因在不同生长阶段(Ⅰ组)、不同组织(Ⅱ组)以及不同亚铁离子浓度胁迫条件下(Ⅲ组)的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β-tubulin基因在供试条件下的相对表达量较稳定,可作为巨大口蘑功能基因转录水平分析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2.
为了筛选出秋石斛中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用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分析,以不同品种和不同发育阶段花芽(包括花瓣、唇瓣和萼片)为材料,使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计算了常用的7个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的稳定性,使用RefFinder对其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并对筛选出的内参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各内参基因在秋石斛花芽中的表达稳定性差异较大,在不同品种同一发育阶段的花芽中β-actin、TUA和GADPH表达最稳定;在花芽发育过程中β-actin、TUA和CYP表达最稳定;而对于花器官不同组织,β-actin、TUA和GADPH在萼片中,β-actin、CYP和PGK在花瓣中,CYP、TUA和PGK在唇瓣中表达最稳定。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不同温度胁迫下药用蒲公英最适内参基因与温度响应相关基因的表达,分别以低温(4 ℃)和高温(38 ℃)胁迫0、3、6、12、24和48 h共12个处理的叶片为材料,选取10个候选内参基因18S、EF1α、TUB、40S、GAPDH、β-actin、ACT11、TUA、60S和SKIP,利用RT-qPCR技术以及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软件评价其稳定性。利用筛选出的最适内参基因对药用蒲公英12个温度响应基因(AP2/ERF、Dof、ICE1、MYB、bZIP、NTL6、HSF、Gols、HSP、NAC、XCT和WRKY)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温度胁迫下药用蒲公英最适内参基因为18S和GAPDH;药用蒲公英AP2/ERF、HSF、Glos、HSP、NAC、XCT基因在低温和高温胁迫下均为先上调后下调表达,bZIP、NTL6在温度胁迫下波动变化,Dof、ICE1、MYB在低温胁迫下先上调后下调表达,高温胁迫下持续下调表达,WRKY在高温胁迫下表达量远远高于低温胁迫。依据基因表达量推测,药用蒲公英低温和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存在差异,AP2/ERF、Dof主要响应低温胁迫,HSF、XCT、WRKY主要响应高温胁迫。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ge Norm软件筛选实时荧光定量PCR稳定内参基因,基于多内参基因评价体系进行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方法】获得不同葡萄品种叶片和果皮中6个候选内参基因的循环阈值(Ct),利用ge Norm软件计算内参基因平均表达稳定性数值M和基因配对差异值V,从而判断内参基因最适组合。【结果】发现候选内参基因表达稳定性由高到低的排列顺序为Vv EF1r=Vv EF1-αVv GAPDHVv ACTINVv ACT1Vv UBQ,不同组织分别分析均发现Vv EF1-α和Vv EF1r的稳定性最高,且基因配对差异值V2/3为0.104,所以内参基因的最适组合为Vv EF1-α和Vv EF1r。利用ge Norm软件计算得到的多内参基因评价体系的标准化因子可应用于目的基因的相对表达量分析。【结论】ge Norm软件筛选实时荧光定量PCR稳定内参基因的方法可以应用到多条件和多组织的不同植物样本中,并用于目的基因表达谱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广泛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莲雾果实品质不稳定和冬季低温寒害是生产上的两大问题,筛选稳定可靠的内参基因,以便开展莲雾品质形成和低温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方法】以‘紫红’‘黑珍珠’‘翡翠’3个莲雾品种为材料,利用qRT-PCR检测7个候选内参基因ACT-7、GAPDH、UBQ、α-TUB、CYP20-1、EF-2和APRT-5在果实发育和低温胁迫时的表达水平,通过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进行基因稳定性评价。【结果】不同软件分析结果不同,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结果相似,果肉发育过程、果皮发育过程、低温胁迫下表达最稳定的内参基因分别是ACT-7、α-TUB和CYP20-1,BestKeeper则显示UBQ为表达最稳定的基因。用筛选的内参基因α-TUB和UBQ分析莲雾花青苷合成途径中F3H基因的表达,2者表达规律较一致。【结论】莲雾果肉发育过程、果皮发育过程、低温胁迫下最适的内参基因数分别为4个(ACT-7、GAPDH、UBQ、α-TUB)、2个(α-TUB、UBQ)和2个(CYP20-1、UBQ)。  相似文献   

6.
蒋婷婷  高燕会  童再康 《园艺学报》2015,42(6):1129-1138
以石蒜属植物换锦花(Lycoris sprengeri)、石蒜(Lycoris radiata)和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 Traub)不同组织器官、不同花发育时期以及不同杂交种的幼小鳞茎为研究材料,利用qRT-PCR技术检测Actin、EF-1α、GAPDH、5S rRNA、Ubiquitin和β-Tubulin等6个内参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和Reffinder软件综合评价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石蒜属植物种间和种内内参基因表达差异明显,在分析换锦花不同组织基因表达时可选用β-Tubulin、Actin和GAPDH作为内参基因,分析不同花期的基因表达时宜选用5S rRNA、EF-1α、Actin和β-Tubulin作内参基因。中国石蒜不同组织最合适的内参基因是5S rRNA、Ubiquitin、EF-1α和β-Tubulin,而不同花期最合适的内参基因则是Ubiquitin、β-Tubulin。分析石蒜不同组织间基因表达的适宜内参基因是β-Tubulin和5S rRNA,不同花期为Ubiquitin、β-Tubulin以及5S rRNA。不同杂交种鳞茎适宜内参基因为β-Tubulin和Actin。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采自新疆乌恰县的阿魏菇菌丝生长特性进行初步实验,结果表明,在试验范围内阿魏菇菌丝体最适碳源为蔗糖和淀粉,最适氮源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适温度为27 ℃;培养基最适含水量为64%;最适pH为7;菌丝在黑暗条件下生长良好;适宜的CO2浓度可刺激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筛选苹果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中最适内参基因,【方法】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5个传统内参基因18SrRNA、ACTB、GAPDH、UBQ、TUB在苹果不同基因型、不同组织、果实不同发育时期的mRNA表达差异情况。供试的6个不同基因型苹果分别为:新疆野生苹果、八棱海棠、丽江山荆子、‘津轻’、‘国庆’、‘金冠’;6种不同组织为果皮、果肉、叶片、愈伤组织、花瓣、种子;5个果实发育不同时期为花后28、50、74、95、115 d。【结果】经geNorm程序分析发现5种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各异,UBQ在果实不同基因型和不同发育时期的基因表达分析中最稳定;ACTB和UBQ在6种不同组织中表达均稳定。【结论】UBQ在参试样品中表达均比较稳定,是研究苹果基因表达分析中理想的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9.
对'砀山酥梨'不同组织器官及不同非生物胁迫条件下叶片中可以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进行筛选,为后续荧光定量PCR试验提供参考基因。分别对生长45 d的'砀山酥梨'嫁接苗进行低温、高温和盐胁迫处理,采集不同处理时间的叶片;还分别采集'砀山酥梨'4个果实发育时期的果肉(分别为花后32、65、99、143d)、叶片、成熟果皮、花粉、花柱共26个样品。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4个传统内参基因:β微管蛋白基因(TUB)、多聚泛素酶基因(UBQ)、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和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以及通过转录组数据筛选出来的3个新内参基因Cytochrome b561(CyB)、WD-repeat protein(WDP)和mRNA capping enzyme(mRCE),共计7个内参基因在26个样品中的表达差异情况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通过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 3个软件对其表达稳定性进行分析,最终筛选出在不同组织及非生物胁迫条件下稳定表达的最优内参基因。UBQ在高温和盐胁迫处理的'砀山酥梨'叶片中表达最稳定,可作为优选内参基因;在低温胁迫处理下,TUB和WDP在'砀山酥梨'叶片中表达较稳定,可作优选内参基因;WDP在'砀山酥梨'不同组织器官中表达最稳定。不同内参基因在同一物种不同组织及胁迫处理条件下表达稳定性具有较大差异,在进行荧光定量PCR试验时,应根据具体的试验材料和方法选择最优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0.
为了筛选适合于钝裂银莲花类黄酮/花青素合成途径中相关基因qRT-PCR表达分析时的内参基因,根据钝裂银莲花蓝/白不同花色花器官组织的转录组测序结果,选取了多聚泛素酶基因(polyubiquitin,UBQ)、微管蛋白基因(β-tubulin,β-TUB)、水通道蛋白基因(aquaporin,AQP)、肌动蛋白基因(actin,ACT)、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组蛋白基因(histone,HIS)、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longation factor 1-β,EF-1β)和60S核糖体蛋白基因(60S ribosomal protein L13-1,RPL13)等8个常用内参基因作为候选基因,以钝裂银莲花的叶片、茎杆和蓝/白色花器官等不同组织为试验材料,通过qRT-PCR检测这8个候选内参基因的表达情况,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等软件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8个候选内参基因中,UBQ表现最稳定,而β-TUB相对稳定性最差。以最稳定的UBQ为内参对钝裂银莲花类黄酮/花青素合成途径中16个相关基因表达情况进行qRT-PCR分析,结果与前期转录组测序结果一致。UBQ为钝裂银莲花花色素合成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的最适内参基因。  相似文献   

11.
Reference genes are essential for the normalisation of the expression data of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for the purposes of validation. Although several reference genes have been validated for the olive, comprehensive analyses including an excessive number of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still require study in various olive tissue samples. In this work, a total of 40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were tested for their stability in 8 different olive tissues (root, apical bud, lateral bud, pedicel, young leaf, mature leaf, fruit mesocarp, and seed) with the utilisation of the most popular software programs including GeNorm, NormFinder, BestKeeper, and ΔCt. The analyses of expression stability of candidate reference genes using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demonstrated ubiquitin-conjugating enzyme (UBC1) as the most stable reference gene for the studied tissues of the olive. The GeNorm software also calculated the optimum reference gene combinations as two which consist of UBC1 and the Clathrin adaptor complex medium subunit (CLATHRIN) genes. This study provides the most stable reference gene combination for normalisation of target genes for 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gene expression studies on the olive.  相似文献   

12.
喀西茄内参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表达稳定性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晓慧  刘军庄勇 《园艺学报》2014,41(8):1731-1738
为了筛选在喀西茄(Solanum aculeatissimum)中表达稳定的内参基因,选取7个常用内参基因GAPDHACTIN18sRNAUBQTUAEF1CYP,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结合GeNorm、NormFinder和RefFinder软件对其在喀西茄不同组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生物和生物胁迫下的表达稳定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TUA18sRNA在喀西茄不同组织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18sRNAACTIN在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条件下表达水平最稳定,EF1GAPDH在干旱和盐条件下表达稳定性最好,TUAEF1在所有喀西茄测试样品组中(包括不同组织、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非生物及生物胁迫)的表达稳定性最高,而CYPACTIN在喀西茄不同试验条件下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琯溪蜜柚’荧光定量PCR内参基因的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克隆‘琯溪蜜柚’的管家基因,并筛选合适的管家基因作为内参,【方法】以‘琯溪蜜柚’盛花期后5个不同时期的果实汁胞,以及根﹑茎﹑叶为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分析actin1﹑β-tubulin﹑18S rRNA﹑EF1-α和Ubiquitin 5个管家基因在不同材料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geNorm、NormFinder﹑comparative Delta-CT和BestKeeper 4种评估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结果表明,actin1和β-tubulin是‘琯溪蜜柚’果实发育进程中较为稳定的内参基因,而EF1-α和β-tubulin则是研究不同组织特定靶基因表达中稳定的内参基因。【结论】筛选出了‘琯溪蜜柚’最佳的内参基因β-tubulin,为今后目的基因的表达分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以朱顶红(Hippeastrum vittatum)不同组织器官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肌动蛋白基因(ACT)、亲环蛋白基因(CYP)、转录延伸因子基因(EF-1α)、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基因(GAPDH、GAPDH2)、α微管蛋白基因(TUA)和β微管蛋白基因(TUB)这7个常用的看家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利用geNorm、NormFinder和BestKeeper综合评价其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EF-1α和GAPDH2的表达水平较高,而且相对稳定;其次为TUB、TUA和GAPDH。geNorm和NormFinder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同组织器官中CYP和GAPDH2的表达稳定性最高,其次是EF-1α;进一步分析表明,CYP的表达稳定性虽然较高,但是其表达丰度较低,故不适合作为内参基因。BestKeeper分析表明,EF-1α和GAPDH2在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稳定性较好。综合分析表明,EF-1α和GAPDH2在所有样品中表达量较高,稳定性较好。以筛选出来的EF-1α、GAPDH2以及EF-1α + GAPDH2作为内参基因检测朱顶红花器官调控基因PI的表达水平,结果表明,以上述两个基因及其组合为内参基因得到的PI表达模式相同,而且在花器官中的表达高于茎盘和根,基本符合PI调控花模型的机理。因此,EF-1α、GAPDH2或EF-1α + GAPDH2可作为朱顶红的内参基因进行相关基因的表达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为筛选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高温胁迫下稳定表达的内参基因,以不同茄子品系(种)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来自茄子高温胁迫转录组数据库8个候选内参基因(SmEF1a、SmEF2、Sm40s RPS29、Sm60s RPL24、SmTRX、SmCK I、SmDAHPS I、SmUCP)和SmActin在不同试验情况下进行表达检测,并结合GeNorm、Norm Finder、Best Keeper和ReFinder软件综合评价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经高温处理不同时间的样品和不同组织样品以及10个耐热性不同的茄子品系(种)中,9个内参基因的表达丰度及稳定性存在差异;茄子热敏品系05-1和耐热品系05-4高温胁迫处理不同时间样品中表达稳定性最好的是SmEF1a和SmUCP;其不同组织中表达水平最稳定的是SmEF1a和SmTRX;高温胁迫下不同茄子品系(种)中以SmTRX和SmEF2的表达稳定性最好。综合来看,SmEF1a和SmTRX在所有茄子试验样品中的表达稳定性最好,而SmActin和SmCK I的表达稳定性较差。  相似文献   

16.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