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秋冬香菇管理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8~10月,浙江省各地气温偏高,湿度偏大,对常规秋冬香菇生产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接种成品率普遍较低。许多菇农通过2~3次翻堆,使原本属于同一批次的菌棒,被分成了几个批次,既延误了生产季节,又给生产管理带来许多麻烦,处理不当容易造成损失。根据当前生产实际,秋冬香菇应特别注意做好管理,避免因季节延误造成生产损失。1分别视菌棒的不同情况翻堆翻堆的目的是使菌袋的光照、空气和温度均匀,促进发菌平衡。翻堆时结合解套袋口、脱套袋、刺孔通气等措施可加快发菌速度。由于翻堆延误生产季节,应增加菌棒的翻堆次数。菌袋在菌丝培养阶段宜翻堆3~4次。翻堆可以与检查杂菌结合进行,第一次一般在接种后7~10天,以后可隔10~15天进行一次。随着发菌范围扩大,呼吸作用增强,要注意散堆和通风换气,并视天气情况调整堆形,降低堆叠层数。翻堆时不要随意丢弃污染菌棒。对于后期感染杂菌的菌棒,只要香菇菌丝生长尚占优势,就可保留,以减少损失。对于接种孔感染黄曲霉、毛霉、根霉的,只要香菇菌丝萌发良好并深入料内,仍可继续保留,香菇菌丝覆盖这些杂菌后亦能正常出菇。感染菌棒脱袋时,可切去杂菌污染部分,保留有香菇菌丝的部分,用竹签、木签把它们连接起来,再排...  相似文献   

2.
张子荣 《食用菌》2017,(4):48-49
<正>近年来,241-4香菇已成为福建省浦城县的香菇主栽品种之一。在香菇生产中,菌棒菌丝转色是决定生产效益的关键环节,也是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问题的环节。因此,掌握香菇的转色技术,对香菇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将香菇菌棒转色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转色的生理标准为生产出更多更好的香菇,脱袋转色菌棒应该达到4个标准:第一,菌龄达到,菌丝达到生理成熟。一般5℃  相似文献   

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菇菌棒转色技术的管理浙江省平阳县农业局钱玉夫香菇菌筒脱袋后约经5天的脱袋管理后,棒进入转色的管理。菌棒转色理想与否,是代料栽培中关系到香菇产量高低,质量好坏的“大关”。转色的好坏与品种、菌丝长势、脱袋迟早、温度、湿度、光照等多因子有关。转色期间必须...  相似文献   

4.
香菇床式脱袋栽培技术陈德明(上海市食用菌技术推广站)香菇脱袋栽培是上海市效与食用菌多品种搭配周年性生产相配套的一项新技术,经过几年的试验摸索,这项技术日趋完善。为了加快这一新技术推广,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总结如下:1、品种脱袋栽培以香菇中高温型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5.
监测工厂化栽培模式下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棒和透气袋菌包CO_2释放量,并比较了刺孔以及不同类型菌株(长菌龄、中高温型品种,短菌龄、高温型品种和中短菌龄、中低温型品种)对CO_2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与菌棒比较,透气袋菌包的CO_2释放总量在菌丝长满菌包时较高,但在90 d培养全过程中少15.92%。与未刺孔菌棒比较,刺孔菌棒CO_2释放量、产量在栽培过程中分别增加9.60%、32.19%。与长菌龄菌株比较,短菌龄菌株CO_2的释放量在1~30 d少35.10%,为67.31 g·kg~(-1);而在31~50 d、51~74 d分别多24.47%、65.60%,为64.97、74.24 g·kg~(-1)。本研究的结果可为香菇工厂化栽培过程中菌株选择以及环境参数的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袋栽香菇菌棒废料再利用研究简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袋栽香菇采收后菌棒含有较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尚未被香菇菌丝利用完的木质素和纤维素,利用这些废菌糠可继续栽培香菇。在常规配方中添加10% ̄20%废菌糠,香菇不会减产,但如果废菌糠量增加到30%以上则香菇产量下降,如果全部以废菌糠代替木屑栽培,则产量下降30%、且菇小质差、袋栽香菇配方中,如果增加20%左右的废菌糠和0.1%添加剂可减少10%麦麸和10%木屑用量,大面积示范增产10% ̄23 ̄,还可提高资源  相似文献   

7.
袋栽香菇“后半生”管理技术研究丁湖广(福建省古田县食用菌协会362200)菌袋经过室内培育2个月左右,便进入野外脱袋阶段,也就是袋栽香菇结束“前半生住瓦房”的历史,转入“后半生进草棚”的新生活开始。1脱袋与生产关系脱袋是新法栽培香菇“承前启后”的一个...  相似文献   

8.
周伟坚 《食用菌》2000,22(6):41-41
在袋栽香菇培菌和出菇过程中,菌棒腐烂常常可见。因此,如何减少菌棒腐烂,提高袋栽香菇的经济效益,是菇农所关心的问题。1 发生原因11 袋栽香菇的培养基是木屑加麸皮或米糠,这些培养料富含淀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既可作袋栽香菇的营养源,也很适合其他微生物如绿霉、黄曲霉、木霉、根霉和细菌等杂菌生长,特别是老菇场还堆放着废培养料,这些都会成为杂菌的原始发生源。杂菌的发生并吸引喜食腐植质的菇蚊、菇蝇和跳虫等害虫,带杂菌孢子的害虫扩大传播到培菌健壮的菇棒,形成杂菌和害虫交叉危害菌棒。12 菌棒生长环境不良,在高…  相似文献   

9.
根据南方气候特点,结合黑木耳生长特性,采用全日光、间歇弥雾长袋栽培模式栽培黑木耳.以福建省尤溪县海拔250 m的气候为例,黑木耳8月中旬制袋接种,10月中旬下地摆场,11月~翌年3月出菇.从出菇场地选择、发菌棚搭建、菌棒制作、接种发菌、刺孔晒筒、出菇喷水、清洁化干制、病虫害防控等环节,总结集成出一套适合南方长袋栽培黑木...  相似文献   

10.
对引进的香菇"申香15"、"申香16"、"申香18"和"香菇215"4个菌株进行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香菇"申香16"、"申香18"、"香菇215"菌龄大约120d,出菇朵型圆正,"香菇215"产量最高,平均袋产0.576kg,其次"申香18",袋产0.454kg,"申香16"袋产0.401kg;"申香15"菌龄最长,大约180d,但产量较低,朵型较大,菇体圆正,菌盖鳞片多,容易形成花菇。从出菇表现情况看,"香菇215"较适合将乐县栽培。  相似文献   

11.
《食用菌》2016,(4)
正香菇是我国食用菌产业中产量第二,出口第一的食用菌,每年生产的菌棒在亿万袋以上,规模在世界上是最大的。过去香菇菌袋接种后菌穴多采用3 cm×3 cm大小的专用透气胶片将穴口密封。近些年,菌袋接种后又采用超薄聚乙烯袋将菌袋套上。两种方法各延续十几年,每年用去大量封口胶片和套袋,消耗大量的材料和人力,增加了菌棒的成本。笔者从事香菇栽培二十余年,以上两种方法都采用过,但近十年来,每年生产六万棒,都采用免  相似文献   

12.
香菇袋栽过程中常见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菌筒脱袋后转色不好香菇菌筒在正常季节的温度条件下培养,一般经过60天左右就可以脱袋,通常是掌握在菌丝已长满菌筒,培养基已开始有点收缩发皱,并有褐色斑痕出现,有的菌筒表面有原基纽结时,这表明菌筒已经成熟,可以开袋。然而撕开塑料袋使菌丝完全暴露在空气中,环境条件对香菇菌丝  相似文献   

13.
陈爱民 《食用菌》2005,27(6):45-45
夏栽香菇是指6~7月份制袋,8~9月份脱袋出菇的栽培方式,其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4.
香菇半熟料开放式菌块栽培和地床栽培在东北地区已推广应用多年 ,一直是该地区香菇生产的主要栽培方式。这种方式具有低温发菌 ,开放接种与管理和菌种量大等主要特点。近几年来 ,其发菌原理在袋制三级种技术上也开始有所应用。使袋制三级种技术较传统方法有较大改进。该项技术措施克服了传统方法中培养温度较高 ,生产期长 ( 55~60d) ,菌龄上部偏长 ,下部偏短 ,上部菌种老化中下部菌种缺氧 ,菌种生活力差等缺点。使操作简单易行 ,节省燃料 ,菌丝洁白 ,粗壮 ,长势旺盛 ,菌龄上下、内外一致 ;发菌速度快 ,周期短 ,污染率显著降低。该制种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包金亮  李强 《食用菌》2006,28(1):34-34
我国香菇生产大多采用长筒袋(15cm×50~55cm),其转色采用脱袋或刺孔增氧等方式。香菇菌包采用17cm×33cm或20cm×32~35cm的规格生产的。菌包生产台湾称太空包,日本称菌床,菌包脱袋转色时失水较多,对后期出菇和管理不利;采用刺孔增氧转色时,转色效果较差,影响香菇的产、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大田袋栽香菇已成为发展香菇生产的有效手段之一。我们在实践中体会到,这种栽培方式的生产工艺,最难掌握的是脱袋转色,可以说是大田袋栽香菇成败的主要关键。本文就这方面的问题,谈点粗浅的体会与看法,供同行参考。一、脱袋转色的作用香菇菌丝达到一定菌龄,在营养与外界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即从营养生长阶段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将菌袋剥离,促使菌柱表面接受空气,温、湿差和光线的刺激,以加速生理成熟的进程。随之,菌柱表面开始出  相似文献   

17.
董万先 《食用菌》1995,17(2):4-5
开封市地处黄河下游冲积平原上,季节分明,气候凉爽,昼夜温差大,适于优质香菇生产。如果加强科学管理,花菇达30%左右。但是,由于开封发展香菇的代料栽培起步晚,技术力量薄弱,大多数栽培者还未能掌握香菇的特征、特性,尤其是对开封地区春、秋、冬季雨水少,气候干燥,低温时间长,适温季节短的气候条件认识不足,所以在香菇的袋栽中出现发菌慢,杂菌感染率高,脱袋后菌简失水严重,出菇期推迟,产量低,质量  相似文献   

18.
随着代料香菇向全国推广应用,香菇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但在代料香菇生产过程中,香菇菌棒烂筒时有发生,菌棒烂筒是代料香菇栽培从菌丝培养到出菇期间发生的一种腐烂病,烂筒从菌棒发菌到一定程度后便可能发生。一般是前期发生少,中后期发生多,严重时菌棒腐烂殆尽,香菇绝收。笔者就菌棒烂筒发生原因开展了广泛调查与研究,总结形成了香菇菌棒烂筒控防技术,供广大菇农参考,对菌棒烂筒须引起足够重视,及早采取控防措施,提高菌棒成品率,避免或减少损失。  相似文献   

19.
王敏强 《食用菌》2008,30(1):43-44
当前,鸡腿菇栽培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第1种是铺料畦式发菌,覆土出菇。这种方法的不足是:菌丝不容易完全吃透料,感染率高,头潮菇死菇率高,结果造成营养的大量消耗,产量低。第2种是将发酵后的栽培料装入12cm×28cm的聚丙烯袋中发菌,菌丝吃料完全后,脱袋直接入畦,或将菌棒从中间折断入畦,覆土出菇。该种方法的优点是:感染率低,头潮菇死菇率低,产量相对较高。不足是:栽培袋口径小,装料少,费工费时。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鸡腿菇栽培方法对产量的影响入手,作了大量的对比研究。大胆地提出利用大口径短袋(经筛选以25cm×35cm规格的料袋效果最好,发好的菌棒高度正好与畦床深度一致)栽培鸡腿菇,取得了很大成功。既控制了栽培料的感染率,同时又提高了栽培料的利用率,使鸡腿菇的产量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  相似文献   

20.
香菇代料栽培过程中,转色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一旦转色失败,则明显减产且品质下降,严重的会导致无收。 1 转色失败原因 ①培养料配方中麸皮用量偏多,造成菌丝营养生长过盛。②脱袋时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脱袋后菌丝继续营养生长,造成菌丝徒长。③脱袋后气温偏高(25℃以上)造成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徒长。④脱袋后气温偏低(18℃以下),表面气生型菌丝生长缓慢或停滞。⑤脱袋后菇床内湿度不足或遮阳不够,造成菌棒失水,抑制了菌棒表面气生型菌丝的正常生长。⑥发生病虫害前三种情况往往造成菌棒转色太慢,菌皮过厚,颜色发黑,出菇明显推迟,菇量少个体大,潮次不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