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地区松茸ITS序列分析及系统发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吉林省延吉市和云南省昆明市松茸子实体的ITS序列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取两个地区松茸子实体的基因组DNA,应用特异引物对其ITS序列进行PCR扩增及测序,并对云南省昆明市松茸样品进行克隆及测序。之后从GenBank上获取5个地区7条松茸ITS序列,并利用MEGA、BLAST、DNAMAN和ClustalX软件进行对比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云南松茸样品克隆发现,ITS序列中有A与G、T与c的颠换,并插入1个碱基T。序列对比发现,松茸ITS序列长度在600bp~604bp范围内,G+C含量在43.0%~44.2%之间,共有41个变异位点,ITS2变异位点数要多于ITSl的变异位点数。同时,多个位点存在着转换、颠换、插入和缺失,表明不同产地松茸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存在差异,为真菌分类、鉴定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中华鹅膏菌是一种具有独特气味且味道鲜美的野生食用菌。从福建武平县采集了一株中华鹅膏菌菌株WPAS01,通过ITS序列进行分子水平的种属鉴定,利用Illumina测序分析基因组特征,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和基因组序列解析其挥发性成分的主要成分及合成途径。结果表明,WPAS01菌株属于中华鹅膏菌的D分支,与源自福建漳平的HKAS100492菌株亲缘关系最近,单倍体基因组为47.54 Mb,杂合率为2.02%;从成熟子实体中检测出135种挥发性成分,其中15种在7种常见食用菌中也存在;其基因组中预测到所有莽草酸途径和艾氏通路合成苯乙醛的关键基因。  相似文献   

3.
商陆中挥发油的提取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气蒸馏法分别从商陆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分析鉴定成分,分析商陆中挥发油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鉴定出商陆挥发油中24个化合物,主要化学成分是棕榈酸和亚油酸。  相似文献   

4.
常山胡柚皮中挥发性成分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进一步研究常山胡柚皮中挥发油和挥发性化学成分的不同,采用水蒸气蒸馏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分别制备常山胡柚皮中的挥发油和挥发性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结合计算机检索标准数据库对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对浙江常山胡柚果皮的49种挥发油和挥发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发现这2种组分中只有7种化合物相同;鉴定成分多为萜烯类化合物,共有26种,占总量的50%以上。  相似文献   

5.
松茸是珍稀濒危的食(药)用菌.云南是我国松茸主产区之一,但由于不合理采收,致使松茸产量逐年下降.本论文使用ITS分子标记研究松茸的遗传多样性.由聚类图分析,这16个样品分为2个大的分支,其中海拔较高的中甸与丽江基本聚为一支,海拔较低的禄劝与武定又聚为另一支.每个大支上的不同样品的序列又有微小的差异,这可能是由ITS序列在进化过程中发生了少量位点的变异,如碱基之间的转换、颠换和缺失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通过形态鉴定及ITS序列比对证实武夷山GL8栽培子实体为赤芝正品,在其ITS2区域中发现单碱基突变和插入位点。扫描电镜观察到原木栽培采收得到的GL8孢子粉纯度高,呈完整而饱满的椭圆形,而在破壁样品中可见其孢壁结构均已崩裂、破损。检测结果表明,破壁孢子粉中17种氨基酸总量可达13.04 g·100-1·g-1,其中甲硫氨酸含量占比高达56.21%~57.64%;其粗脂肪含量高达32.1~32.4 g·100-1·g-1,主要成分为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包括油酸(C18∶1,61.4%)、亚油酸(C18∶2,13.3%)、棕榈酸(C16∶0,14.6%)和硬脂酸(C18∶0,4.2%)。通过临界CO2流体萃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和高效液色谱分析,可以进一步确定孢子油中脂肪酸组分及是否存在齐墩果酸、熊果酸。  相似文献   

7.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分析法对甘孜州沙德松茸中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检测分析,采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法判定其关键风味物质,通过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微波消解法检测样品中的无机元素以及重金属元素含量,按照相应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检测其营养素含量.结果 显示,沙德松茸中含有31种挥发性物质,主要包括醇类、醛类、酯类和酮类化合物;相对含量最高的是3-辛醇(13.34%),其次是苯甲醛(11.90%);关键挥发性成分为1-辛烯-3-酮和1-辛烯3-醇.微量元素共检测到9种,其中含量最高的为镁元素(978.36 mg·kg^-1),其次为铁元素(241.44 mg·kg^-1).沙德松茸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占氨基酸总量的31.90%.其余营养成分为多糖(0.41%)、脂质(4.38%)、蛋白质(20.47%)、灰分(5.80%).沙德松茸中的铅元素和无机砷元素未超标,铬、镉和汞元素出现轻微超标现象.  相似文献   

8.
松茸是外生菌根真菌,分布在北半球,在温带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改善植物健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类食用菌也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尤其在日本。根据形态特征和基于细胞核核糖体RNA基因簇转录间隔区(ITS)序列的DNA条形码,已经把松茸按不同地理区域来源归为几个物种:Tricholoma matsutake(欧亚大陆),T.anatolicum(地中海区域),T.magnivelare(北美东部),T.murrillianum(北美西部)和T.mesoamericanum(墨西哥)。这些物种共同构成全球松茸复合种。本研究通过多位点序列分析进一步调查松茸系统地理学,更深入的理解这种生物的全球分布和进化历史。来自北美、北欧和东亚的42个松茸样品的ITS序列和4个线粒体位点被检测。总体上线粒体DNA多位点系统分析呈现出和ITS系统发育分析一致的模式和拓扑结构,即各个地理区域的样品分别聚在一起。然而,在我们的4个被检测物种的样品间,几乎没有或没有发现所选线粒体位点的基因变异。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松茸物种复合体中的线粒体基因组的进化速度较慢,或各个物种的广泛分布源于近期的扩散。深入理解松茸复合种的遗传多样性和演化关系,对制定保护政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干辣椒风味物质气相色谱及质谱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嗅觉测量法-气相色谱联用(GC-O),火焰离子检测器-气相色谱联用(GC-FID),质谱-气相色谱联用(GC-MS)三种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和常压化学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APCI-TOFMS),质子传递反应质谱(PTR-MS)两种直接质谱检测方法来比较测定干辣椒中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干辣椒的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大体描述最后由感官评定来确定。三种较显著的风味分别是:辣椒味、煮熟蔬菜味和青草味。用气质联用顶空分析法共有63种挥发性香味成分被分离出来。而嗅觉测量法-气相色谱联用(GC-O)认为其中的11种成分决定了辣椒的香味活跃程度。在所有的方法中普遍认为:3-甲基正丁醛是最活跃的香味成份,其次是2-甲基正丁醛。确定挥发性香味成分的多少主要是受测定方法的影响。色谱方法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ρ=0.946)。直接质谱法相关性不显著(ρ=0.613)。经过不同方法的分析,我们发现,用GC-MS,GC-FID和PTR-MS三种方法检测出的挥发性香味成分并没有显著的不同,显著性的差异主要存在于PCI-TOFMS法和其工艺的不同(P<0.01).(Int J Mass Spectrom223-224(2003)55-65)  相似文献   

10.
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化学成分及抗菌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水蒸汽蒸馏法提取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系统分析了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以DB-5MS柱分离出43个峰,用质谱法鉴定出18种化合物,主要为反,反-2,4-癸二烯醛、正己醇、1-辛烯-3-醇等药理活性物质.体外抗菌试验表明鲍鱼菇菌丝体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球菌、鼠伤寒沙门氏菌等多种临床致病菌均具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法,对产自贵州遵义的青花椒皮挥发油成分进行分析。试验共分离鉴定出挥发油成分33个,有柠檬油精194.74 mg/mL;桉叶油醇131.04 mg/mL;(Z)-十六烯酸甲酯70.00 mg/mL;棕榈酸甲酯26.67 mg/mL;乙酸松油酯29.97 mg/mL;α-松油醇18.95 mg/mL;香桧烯17.99 mg/mL等。  相似文献   

12.
通过水蒸气蒸馏和乙醇提取荸荠中的挥发油成分,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分离鉴定,峰面积归一化法进行定量分析,分析并比较了水蒸气蒸馏法与乙醇提取法荸荠挥发油成分的差异,为其功能成分研究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结果表明,水蒸气蒸馏法共分离鉴定出103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90.32%),其中羧酸类物质占主导地位(62.18%),主要成分为亚油酸(32.52%)、棕榈酸(21.53%)、油酸(5.62%)和棕榈油酸(0.93%)等。乙醇提取法共分离鉴定出49种成分(占总峰面积的79.46%),其中也是羧酸类物质占主导地位(52.36%),主要成分为亚油酸(19.42%)、棕榈酸(14.82%)、油酸(11.08%)和硬脂酸(6.72%),同时还鉴定出香兰素、月桂酸和角鲨烯等活性组分。2种不同的提取方法共同鉴定出了25种化学成分,但提取的挥发油种类和含量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3.
从山东肥城采集到香菇病害样品,分离得到病原菌分离物FC,提取其基因组总DNA,利用真菌通用引物ITS1/ITS4扩增其r DNA ITS区域序列并进行测序。将获得的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和构建系统进化树,发现FC分离物与Gen Bank中8个米根霉(R.oryzae)分离物同源性最高,为98.27%,结合形态学特征,证明该分离物为米根霉(R.oryzae)。  相似文献   

14.
准确、快速、高效、稳定的检测技术是保证果品安全生产、有效监管和安全消费的重要手段。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特别是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是目前果品质量安全研究中最重要且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检测方法。对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及其前处理方法在果品农药残留、真菌毒素、其他污染物等风险分析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鉴定蒌蒿中的香气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莺  倪光远  陈清婵  孙智达  杨尔宁 《园艺学报》2009,36(11):1676-1680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提取了蒌蒿样品中的挥发性成分, 利用气相色谱-嗅觉测量法(GC-O)并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GC - MS) , 鉴定了萎蒿中的香气化合物。共检出21个呈香化合物, 基于其嗅感强度, 反式- 2 - 己烯醛、水芹烯、顺式- 罗勒烯、3 - 崖柏酮、樟脑, 黄瓜醛、( - ) - 龙脑和( - ) - 乙酸龙脑酯被认定为形成蒌蒿香气的重要化合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分析荷花中挥发油的化学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从新鲜荷花中提取挥发油,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挥发油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分析,并应用峰面积归一化法测定各成分的含量。试验共分离出95个峰,鉴定出80种化合物,其中主要成分为乙酸乙酯(6.61%)、1,4-二甲氧基苯(9.06%)、肉桂醛(6.60%)、肉桂醇(10.20%)、茉莉酮(4.75%)等挥发性的醇类、脂类、醛类、酸类和烯类化合物。通过试验可知,GC-MS能很好地鉴定出荷花挥发油的化合物组成,为荷花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明胶空心胶囊中17种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的方法。方法:粉碎均匀样品用乙腈提取,超声提取30min后取上层清液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测定。结果:17种塑化剂的线性关系较好,方法检出测限范围在0.01~0.24mg/kg,在高、中、低3个水平下进行明胶空心胶囊样品加标实验,平均回收率为86.68%~104.21%,相对标准偏差2.69%~5.11%(n=6)。结论:明胶空心胶囊用乙腈提取比用正己烷等溶剂提取效果好,同时方法的检出限低,且该方法简便、快捷,溶剂用量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18.
采用酒精浸提和直接固相微萃取2种方法分析月季花瓣的香气成分,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成分,通过NIST谱库检索,结合自建谱库,鉴定了其中的组分,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组分的相对质量分数。分析谱图发现,2种不同的前处理方法得到的结果差异很大。  相似文献   

19.
从300对SRAP引物组合中分别筛选出一对对松茸(Tricholoma 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6,EM26)与一对对假松茸(Tricholoma bakamatsutake)有特异性的引物(ME9,EM7),并将这两对引物扩增的特异条带进行克隆、测序;在此基础上重新设计引物后成功地构建了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Tm1/Tm2)和假松茸特异性分子标记(Tb1/Tb2)。Tm1/Tm2在所有供试松茸样品中均能扩增出243bp的条带,Tb1/Tb2在所有供试假松茸样品中均能扩增出389bp条带。这两种标记可在分子水平上快速、准确地鉴定出松茸和假松茸。  相似文献   

20.
油红梨(Pyrus ussuriensis)果实后熟过程中香气成分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顶空固相微萃取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油红梨果实后熟不同时期挥发性组分。后熟0d、5d及10d时分别检测出11、26和33种挥发性成分,主要为酯类、醛类、醇类及萜类物质。各种挥发性物质在不同的后熟时期种类及绝对含量均为升高的趋势,尤其是酯类组分的增加;35种挥发性组分中共检测出7种特征香气组分,分别为己醛、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