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申进文  郭恒  程雁  范迪宽 《食用菌》2006,28(6):40-41
黑木耳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的一种食用菌,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黑木耳也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久负盛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外贸易的增加,黑木耳的市场需求量逐年上升。以前,河南黑木耳栽培以段木栽培为主,随着禁伐森林力度的加大,耳木资源短缺,段木栽培量逐年减少。使河南黑木耳产量不断降低。因此,袋料栽培必将成为黑木耳栽培的主要方式。虽然袋栽黑木耳技术在国内早已成功,但受到气候条件的限制,相关的技术在河南一直未能得到大面积成功应用。我们结合河南气候特点,摸索出适于河南推广的荫棚层架袋栽黑木耳技术,必将促进河南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木耳短袋地栽技术有以下六个优势:①黑木耳熟料袋栽技术取代黑木耳木段栽培技术,节省大量林木资源,充分利用林业清林的废弃物栽培出优质黑木耳,产量比木段栽培高,质量好.②利用阔叶硬杂木屑以及部分秸秆、棉籽壳等原料栽培黑木耳属于废物利用,变废为宝,提高林木资源的利用率.③黑木耳熟料袋栽成功率高,生产周期短,能充分利用原料资源,栽培黑木耳风险小. ④黑木耳熟料袋栽集中在室内发菌和室外出耳,不利用大棚或温室等出耳场所,生产成本低,管理方便,生产的黑木耳病虫害发生少,无农药残留,达到无公害标准,提高了黑木耳产量和质量.⑤黑木耳熟料袋栽室外全光出耳能充分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⑥黑木耳熟料袋栽小口出耳技术能栽培出单片木耳,与成朵的黑木耳相比,无耳根,浸泡时间短,方便食用,消费者十分喜爱.  相似文献   

3.
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黑木耳袋栽技术在栽培原料、栽培方式、管理方法、栽培生理研究和栽培设施等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同时比对生产实践技术需求,对黑木耳袋栽技术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延边地区黑木耳栽培技术发展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永镇  李春花 《食用菌》2011,33(2):1-2,9
黑木耳栽培技术的发展在吉林省延边州可分为四个阶段,即木段栽培黑木耳技术、地栽“V”形口黑木耳技术、地栽钉子眼黑木耳技术、托袋立体棚栽黑木耳技术。  相似文献   

5.
东北地区黑木耳袋栽新技术阶段性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东北地区黑木耳栽培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水平稳步提高。目前黑木耳袋栽生产规模已超过40亿袋,平均袋产已超过40克干重。黑木耳栽培生产的可控性、安全性和稳定性显著增强,产品质量和经营效益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黑木耳主要产地在东北地区,以段木栽培为主,但生产周期长,产量低,经济效益不高。我县近年来在东北黑木耳栽培的基础上,结合南方的气候研究总结以袋栽香菇模式科学采用北耳南栽,  相似文献   

7.
黑木耳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明计 《现代园艺》2009,(10):55-55
<正>近年来,康美镇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重点加大黑木耳种植技术的推广力度,大力发展黑木耳生产,全镇年产黑木耳1100万袋,年产值300多万元。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现将我镇黑木耳的栽  相似文献   

8.
王正前  张守明 《食用菌》2006,28(6):48-48
黑木耳作为一种黑色和高蛋白低脂肪的菌物食品正在被人们逐步认识,全世界有90%的木耳产自于中国。目前,袋栽黑木耳已在各地大力研究和发展,但在生产管理中,常因菌袋污染高、菌袋成品率低、养菌周期长、管理工作工序繁锁、出耳少、出耳不整齐等因素,造成产量和质量低而不稳,生产效益低下,很多生产者出现亏损。笔者从2000年开始探索黑木耳袋料栽培,研究出了黑木耳周年高产栽培技术,特整理如下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9.
袋栽黑木耳刺孔催耳芽技术关系到黑木耳的质量、产量与效益,是袋栽黑木耳的关键技术之一,为了进一步完善刺孔催耳芽技术,促进袋栽黑木耳稳产、高产、优质,在浙江省农科院的统一部署下,进行了刺孔催耳芽技术试验。现将试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新伟  赵丽萍 《食用菌》2006,28(3):56-56
螨虫俗称“菌虱”,是黑木耳生产的头号虫害。防治不当,会造成大面积减产,甚至绝收。2004年我市黄源乡由于全面实施了代料黑木耳防螨技术,全乡255万袋黑木耳除一户有607袋损失外。其余都完好无损,确保了黑木耳的安全生产,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997年在山西吉县指导地栽黑木耳生产,纠正了生产不规范的操作,找出影响黑木耳栽培袋霉菌污染的主要原因,并将污染袋回锅灭菌,改接种平菇,减少了损失。菌种为朝阳黑木耳888,适应性好,品质好。  相似文献   

12.
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是一项代表着黑木耳发展方向的栽培技术。采用该技术生产的木耳具有无泥沙灰尘污染、比地栽春耳提前一个月采收上市的优点。文章通过选种、菌袋生产、大棚建遣、管理等方面介绍春季黑木耳棚室挂袋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3.
黑木耳代料地栽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全国黑木耳总产量1441047t,居世界首位。黑龙江省占全国总产量的37.73%,年栽培量至少20亿袋,给黑龙江省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在我省黑木耳栽培以代料地栽为主,现将代料地栽黑木耳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蛟河市和敦化市是我国东北地区代料地栽黑木耳的重要产区之一,年生产规模近亿袋,栽培方式主要以代料地栽黑木耳为主。自2 0 0 1年以来,黑木耳市场价格稳中有升,栽培户的规模不断扩大。由于盲目地扩大生产规模和技术不规范,致使栽培户的效益下降。为了使栽培户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我所根据多年的研究总结出一套黑木耳代料地栽技术。现将主要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品种 选用抗逆性强产量高的优质黑木耳品种。1 1 东北地区常用品种有适合东北气候特点、正规科研院(所)选育的长白7号、长白10号、黑916、黑95 8、黑丰1号、黑2 9、黑931等,…  相似文献   

15.
黑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是我国特产之一,在食用菌产品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1]。袋栽黑木耳的子实体肉厚、色黑、口感好,商品价值高,能创造可观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山区、林区等地的地方经济支柱产业[2]。袋栽黑木耳生产过程中,后熟管理质量直接影响黑木耳出耳质量和产量,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对真姬菇、杏鲍菇、白灵菇等珍稀菇后熟研究有相  相似文献   

16.
为适应袋栽黑木耳技术的推广,进一步加快菌种生产速度、提高菌种质量和降低成本,我们对黑木耳液体菌种的制备条件、方法、效果等有关技术进行了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塑料袋地栽黑木耳是我乡1997年春引进并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的.在试栽10000袋获得成功的基础上,秋季又在全乡7个村46个栽培户示范推广了156000袋.但由于生产物资未能及时到位,延误了生产时间,大部分栽培袋在越冬前未能采耳,只能进行越冬管理.经过精心细致的管理,大部分栽培袋越冬后表现较好,感染率低,木耳长势健壮,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也有个别栽培户不注重管理.忽视技术环节,杂菌感染严重,出现烂耳、流耳、栽培袋菌丝死亡等现象,造成了损失,结合具体生产,笔者认为塑料袋地栽黑木耳越冬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景宁县袋料黑木耳栽培从2003年开始规模发展,栽培量迅速扩大,由于生产技术及经验不足,在栽培过程中菌筒很容易受杂菌污染而导致烂筒,轻者减产,重者绝收。为了促进袋栽黑木耳产业的健康发展,我们对烂筒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研究,找出了烂筒的原因及防治措施。1袋栽黑木耳烂筒的症状  相似文献   

19.
古焕泉 《食用菌》2008,30(2):45-46
黑木耳是一种家喻户晓具有保健作用的食用菌,在市场上一直是比较紧俏的商品。我市栽培黑木耳历史悠久,长期以来都是采用段木栽培,近几年来采用木屑袋栽,但都受到木材资源紧缺的限制,制约了黑木耳的生产发展。为了广开培养料的来源,利用我市丰富的稻草作培养料栽培黑木耳,变废为宝。  相似文献   

20.
南方地区为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在自然条件下栽培黑木耳,制袋在高温期,出耳在雨季,导致制袋污染率高和流耳严重,影响生产效益。而黑木耳菌袋刺孔后不同的下地时间关系到菌筒质量和耳基的形成,是袋栽黑木耳生产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