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县蘑菇栽培一九七八、七九两年试种成功,一九八○年广泛开展种植。去冬今春生产季,全县种菇农户由八○年的8千多户发展到4.2万多户,种菇面积由八○年的90万平方尺发展到1100万平方尺,每平方尺单产由0.8斤提高到1.1斤多,增长37.5%;全县生产鲜菇六千多吨,比八○年400多吨增长15倍,比前年冬春增长1.5倍;种菇收  相似文献   

2.
江阴县栽培蘑菇是从一九七二年开始的。十一年来,由于各级党政部门的高度重视,县外贸局、多管局、供销社相互密切配合,大力推广普及科学种菇技术,全县蘑菇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一九八三年全县三十个公社、乡、镇中有二十八个栽培了蘑菇,面积达208.4万平方尺,收购总量286.5万斤,总产值306万元,平均单产  相似文献   

3.
我们县于1973开始种蘑菇,虽不断改进栽培管理技术,但单产仍提不高.始终徘徊在1.4~1.5斤/尺~2。以1983年为例,全县143.5万尺~2面积,其中有13.54万尺~2(188间菇房)平均单产不到0.8斤,还有2730尺~2(3间菇房)平均单产只有0.1。由于经济效益低,影响了菇农积极性。就在这一年,上海市农科院食用菌所给我们送来了优良菌株“101”,经过6400尺~2面积的试种,平均单产达3.348斤/尺~2,其中产量最高的是何林妹专业户,2150尺~2面积,平均单产3.98斤/尺~2,单价4.03元/尺~2,比全县平均产量  相似文献   

4.
我县蘑菇生产始于七十年代初,1979年栽培面积达700万尺~2,曾获得平均1斤/尺~2的产量。但近年来,由于牛粪、稻草等原料供不应求,普遍薄料种菇,C/N失调以及盲目引种,菌种质量差,菇房消毒不严,病虫害孳生等原因,导致单产连年下降,1982年全县平均单产仅0.77斤/尺~2。为了提高蘑菇产质量,我们在实行菌种“两化”的同时,狠抓了提高培养料质量问题,积极推广了培养料的后发酵技术。今年全县有236户的菇农进行了堆肥后发酵,面积19万尺~2。其中室内  相似文献   

5.
我们五一村共有272户、1190人,人均耕地一亩,1983年种菇一万平方尺,种菇户18户,收菇2万斤;1984年种菇户40户,5万平方尺,收菇12万斤;1985年发展到9万平方尺,种菇户农90户,产菇14.4万斤;1986年14万平方尺,种菇户170户,产量20万斤。通过近几年的发展,蘑菇已占农户总收入(除粮食外)的70%以上。五一村近几年蘑菇生产能翻番发展,除了靠政策外,协作组起了很大的作用。自七三年引进发展蘑菇生产以来,在近十年的时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长阳县于1981年开始引进蘑菇栽培技术,两年试验面积2558米~2,平均单产13斤/米~2,还出现了五个23.15斤/米~2的高产菇房,其中沿头溪公社两河口社员覃素涛,栽培40米~2,单产达26.5斤/米~2。现将五个高产菇房的主要技术经验小结如下。一、提高培养料的质量培养料配方的好坏,发酵腐熟的优劣,菇床铺料的厚薄,直接影响蘑菇的产量和质量。高产菇房培养料的配方(干重):每平方  相似文献   

7.
我县于1971年秋开始种植蘑菇,面积546000平方尺,第一年获得每平方尺鲜菇1.051斤、产值1.227元的好收成。1981年发展到4358000平方尺,单产1.224斤,产值1.35元。现根据十二年来的蘑菇生产情况谈点体会。 (一) 加强菇房消毒。我县大部分是老菇房,杂菌、病虫危害比较严重。因此,严格菇房消毒十分必要。多年来,我们对老菇房是采取挑、冲、刮、  相似文献   

8.
我县1981年蘑菇种植面积4740000尺~2,其中有20%以上的面积种植了176菌株,均获得了丰收。实践表明,176菌株具有产量高、出菇早、转潮快、耐高温、后劲足、好湿性强等特性。 1.产量高。书院公社1981年秋菇种植了430000尺~2,全部是176菌种,单产达1.325斤,在菇房结构、栽培技术措施没有多大改变的情况下,比1980年增产55.9%。全公社交售最多的一天达39889.3斤鲜菇,超过历史最高日上市量将近一倍。新港公社四灶大队中心场7000尺~2蘑菇,在10月16日一天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宁德地区是全国蘑菇重点产区,年产鲜蘑菇三十多万担,加工出口水仙牌蘑菇罐头一万五千多吨,菇农收入三千多万元,工业产值六千多万元。近几年来,全区广大菇农,广泛开展科学种菇的实验,对蘑菇培养料的组分、堆制发酵、播种量、覆土、水分、追肥等做了试验、观察,不断探讨出规律性的措施,总结出科学种菇的经验,指导种菇的实践,对提高蘑菇的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起了积极的作用。一九八四年冬至一九八五年春全区栽培三千万平方市尺的蘑菇,共收鲜菇三十二万吨,其中一、二级菇占90%。福安县澳潭乡城山村二十八户,种菇一千平方市尺以上的专业户,每平方尺单产达3.8斤。全区十一个种菇面积一百万平方市尺的乡,每平方市尺单产平均超过一斤半。广大菇农科学种菇的经验越来越  相似文献   

10.
在欧美各国的蘑菇栽培业中,广泛使用泥炭土作菇床覆盖物。我国的许多地区泥炭土资源丰富。笔者在广东省蘑菇主要产区的丰顺县工作期间,于1978年用泥炭土作蘑菇菇床的覆盖物进行了小区试验,获得初步结果。1979年,在该县后安大队试验推广面积8000多米~2,平均单产19.6斤/米~2。1980年推广面积10万米~2以上,平均单产13.8斤/米~2。现将试验结果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上海于1935年开始种蘑菇,1957年大面积推广,最早出现单产达2.5斤/尺~2以上的菇房是上海县虹桥公社星联大队七队和宝山县罗南公社圹湾生产队,而创上海蘑菇单产历史最高记录的是1974年嘉定县望新公社稍基生产队(3.19斤/尺~2)。本文分析了9个高产菇房的高产情况(见表),现将他们的共同经验总  相似文献   

12.
上海市松江县泗联公社长浜生产队,自1980年以来每年种植蘑菇3500尺~2,连续三年获得了较高的产量。1982年,春秋菇单产2.894斤/尺~2,产值3.225元(其中春菇单产0.91斤/尺~2、产值0.992元;秋菇单产1.984斤/尺~2、产值2.23 3  相似文献   

13.
我县蘑菇栽培已有27年历史,但覆土一直沿用粗、细土分开两次覆的工艺,不仅花工量大,且蘑菇产量不稳定。为此,我们从1983年开始进行河泥砻糠一次覆土试验,现已获得成功。由于改革后的覆土新工艺,备料简易,操作方便,省工省本,蘑菇的产量高质量好,所以深受菇农欢迎。1985年,在全县16个种菇乡(占全县栽培面积的40%)推广26万多米~2,当年的秋菇平均单产达5.7公斤/米~2。现将有关技术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蘑菇生产有很大发展,总产量增加很快。但是平均单产增加不快,各地区、各菇房之间的单产水平,相差十分悬殊,高的可达3斤多,低的不到半斤。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栽培管理、培养料素质、菌种质量、病虫害防治等,都会影响蘑菇产量。本人认为,在种植蘑菇老区中,影响单产大幅度提高的关键是培养料素质较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相似文献   

15.
南通市种蘑菇已有二十多年历史,近几年由于使用了高产良种,注重了栽培技术辅导,加强了菌种生产供应的管理,提高了种菇效益,发展很快。一九八八年全市种植面积达三千万平方尺,秋菇已产1.5万吨,已成为全国重要的生产、加工、出口基地,出现了不少单产超2斤的高产典型,个别高产户单产超过3.5斤,我们通过对高产区、高产乡、高产户的调查,认为以下四条措施,比较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6.
我地蘑菇生产从七十年代初始至今已有十多年历史。产量从五十多担增加到去年的一万多担,是发展初期的二百倍。一九八二年种植蘑菇七十五万平方尺,收菇10414.547担,平均单产为1.39斤/尺~2,比一九八○年前平均单产0.6~0.8斤/尺~2有了较大的提高。我们地区蘑菇生产的实践表明,提高蘑菇产量和质量应抓好以下技术措施: 一、培养料“二次发酵法”是获得蘑菇高产优质的关键措施我地从八一年秋开始,采用室内“蒸汽育秧式”直接火加热升温的二次发酵法。八一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嘉善县蘑菇栽培面积已稳定在22.2万米~2以上,但产量不能达到稳产、高产,尽管不断采用新技术,引进新品种,年产量的起伏仍较大。如1984年全县秋菇平均单产达5.4公斤/米~2,总产值277.7万元;而85年秋菇则明显减产,单产3.38公斤/米~2,比84年  相似文献   

18.
蘑菇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一九八四年五月,我们承担了5000尺~2综合措施蘑菇高产栽培试点” (单产指标2.5斤/尺~2)的攻关课题。在轻工部食品发酵工业科研所、省轻工研究所、省蘑菇菌种研究推广站的组织和技术指导下,到本产季结束,获得总产20147.1斤,平均单产4.088斤/尺~2,  相似文献   

19.
张树廷教授从法国引进的高产优质蘑菇品系5.176菌种,我县从八○年开始由小区、到全县试种已有三年历史,每平方尺单产分别达到2.7斤、1.5斤和1.2斤以上,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永川县八二年种植5.176 40万平方尺,每平方尺单产超一斤,八三年一跃到300多万平方尺,打破了重罐厂原料区十多年来种植气生型品系(从上海、  相似文献   

20.
浣纱—176系5—176多孢分离选育而成。母种试管于1980年底从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引入,由本县浣纱菌种场分管,制备原种,进行小面积栽培试验。1981年种植秋菇54350尺~2,平均单产1.355斤/尺~2,最高达2.50斤,比同期气生型品种单产(0.95斤/尺~2)高41.58%。81年秋,选择5—176优良种菇,进行多孢分离,选育出优良菌株浣纱—176。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