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再生制种是利用头季杂交稻制种收割后稻桩上的休眠芽进行的制种。协优 6 4制种和再生制种总生育期短 ,能确保安全抽穗扬花 ,高产稳产。选择早秋易田块进行 ,既可保证再生制种成功 ,又可避免稻田抛荒。再生制种是前季制种的延续 ,前季制种是再生制种的基础 ,在管理上要兼前顾后 ,采取稳前保后的原则 ,既要有夺取前季高产的技术 ,又要有确保所留稻桩根系活力和休眠芽活力 ,营造再生制种高产的技术。1 前季制种几个相关技术1.1 播期安排 :为确保两季都能在有利的气候下安全抽穗扬花 ,根据我市的气象资料 ,我们把再生季的始穗期定在 8月 2 8日… 相似文献
2.
杂交籼稻协优64的选育和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杂交籼稻新组合选育是“六·五”期间国家重点农业科技攻关项目。本所通过几年的努力,育成矮败型早籼协青早不育系和杂交籼稻新组合协优64。1985年经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 相似文献
3.
杂交水稻协优57高产制种技术江苏省新沂市种子公司(221400)盛焕银协优57是由安徽省农科院用协青早A作母本,与恢复系057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新品种,1996年6月通过安徽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并命名。该组合主要特点是高产稳产,抗性好,且制种容易获得... 相似文献
4.
协优728系江苏中江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用苏协青早A组配育成的高产优质杂交籼稻新组合。2004年参加江苏省杂交中籼稻区试表现突出,区试中高产点达734.8kg,平均667m^2产625.1kg,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3%,居参试组合首位。经江苏省种子站统一抽样分析,米质达国标二级,出糙率82%,精米率70.6%,整精米率60.7%,垩白度1.8%,直链淀粉含量21.7%,胶稠度78mm,粒长7.3mm,长宽比达3.3,透明度2级,碱消值5级。2005年破格进入生产试验,2006年通过江苏省审定,并进入全国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我省杂交水稻生产的发展,近年引进了一批早熟、高产、抗病、抗逆性的组合进行试种和示范,以选择适合我省的“接班”新组合。现仅就省农技总站引进的威优64组合,在不同地区的试种示范情况简报如下: 一、试点的设置在全省7个地(州)、20 相似文献
6.
协优 46与协优 6 3是同母异父、生育期完全不同的两个杂交稻组合 ,杂种一代种子在形态特征上完全一样 ,毫无区别。1998年我们生产的协优 46种子 ,收获后委托温州市农科所在海南种植纯度鉴定 ,纯度仅为 6 4% ,其余 36 %表现为植株比协优 46高、谷粒长、生育期迟 6天左右 ,与协优 6 3相似。是样品混杂还是杂种本身问题 ,市农科所专家也难以确定 ,结论是 :“在未查明原因之前 ,该批种子不能作种子用”。那时 10 0 0 0 kg种子已基本上销售到农户手里 ,怎么办 ?我根据协优 46秧苗耐寒性比协优 6 3弱的特性 ,特安排本试验。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相似文献
7.
8.
协优914是浙江省台州市农科所用协青早A与T914配组育成的杂交籼稻。1997年5月通过浙江省审定。2000年起在我县示范推广种植,表现产量高,米质优,抗稻瘟病,对白叶枯病抗性明显强于汕优10号和协优46号,适宜作连作晚稻种植。1主要特征特性记载表明,协优914全生育期134d左右,比汕优10号长4d,播种至抽穗84d,始穗至成熟48d。主茎总叶片数16张,其中倒三叶出叶速度相对较慢。株高110cm,略高于汕优10号、协优46号。株形紧凑,但主茎高度与分蘖穗高度相差较大,穗层不够整齐。该品种秧龄弹性宽,灌浆速度慢,灌浆时间相对较长,中后期叶片青秆黄熟,转色好。… 相似文献
9.
协优 57系协青早 A与 IDZ0 57配组而成的杂交中籼组合 ,1996年 5月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协优 57高产、稳产 ,抗病性强 ,适应性广 ,是取代种植年数较长、抗病性下降、产量高而不稳的汕优6 3的较理想组合。笔者结合 4年来的试验和生产情况 ,总结出了协优 57的高产栽培技术。1 培育多蘖壮秧1.1 培肥秧田壤 :目前秧田多属专用型 ,即早、中稻 -秋冬菜 -秧田 ,通过秋冬季多次施入农家肥培肥土壤。随着近年来旱秧田的发展 ,水稻秧田由水田逐步向旱地转移 ,通过强化土壤培肥 ,提高秧田质量。1.2 适期播种 :绿肥等早茬田 (包括… 相似文献
10.
11.
1特征特性
1.1生育期
协优5968于2000年在临海市做连晚品试,全生育期133.9d,比对照协优46长2.8d;2001年连晚品试,协优5968全生育期134.6d,比对照协优46长3.1d,2001年浙江省单季晚稻区试,全生育期140.5d,比对照汕优63长1.5d. 相似文献
12.
1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协优507在含山县作一季稻栽培,一般油菜茬稻在4月25日前后播种,麦茬稻在5月5日前后播种为宜,采取旱育稀植,苗床每20~25m2播干稻谷1.0~1.5kg;采取湿润育秧,秧田播量150~187.5kg/hm2,大田用种量22.5kg/hm2,稀播匀播.在一叶一心期,用150×10-6多效唑均匀喷施,促进分蘖,防止徒长,二叶一心时施断奶肥施尿素90kg/hm2,移栽前5d,施起身肥尿素75kg/hm2,移栽时秧龄30~35d左右.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红优2155是由福建省万佳禾种业有限公司、西南科技大学水稻研究所、福建省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采用红矮A×明恢2155配组育成的三系早籼稻新组合。2012年通过福建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闽审稻2012001。上杭县2011年引进作双季早稻多点试种, 相似文献
17.
水稻强化栽培下协优9308的产量及穗粒结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超级杂交稻协优9308应用水稻强化栽培,移栽密度为15.3株/m2到6.9株/m2。产量以密度15.3株/m2最高,比对照增产10%,主要表现在增粒增产。移栽密度显著影响产量和每穗实粒数(R12=0.9917**,R32 = 0.9339**)。水稻强化栽培各处理密度之间比较,产量随移栽密度的下降而下降,主要是由于单株分蘖和有效穗的增加,导致平均穗型变小。单株最高苗数和有效穗数与移栽密度成显著的相关(R82 = 0.9594**,R92 = 0.9506**)。因此,在推广水稻强化栽培时应重视适宜移栽密度的选择及综合技术配套。 相似文献
18.
19.
众所周知,大力选用和推广良种,是实现农业增产增效的一项最经济、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也是农业增产诸因素中最受群众欢迎的一项措施。但是任何良种也决不是万能的,都有一定的适应范围和生长规律,并不是播撒到任何地方都能增产的;而且良种还需要有良好的栽培技术和方法,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良种、良法要配套推广,才能达到其实现增产、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正>水稻作为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其生产与发展不仅仅担负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任,同时也影响我国农业发展。面对世界资源危机﹑粮食危机,国际粮价飙升的现状,结合我国人口增加和耕地减少的基本国情,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充分发挥品种的增产潜力,是推动水稻发展的重要举措。研究以空育131、龙粳20、垦鉴稻6号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