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2012年,利用控温技术对乌龟的受精卵孵化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控温提高乌龟受精卵孵化率,主要在于受精卵的收集方法、受精卵收集后暂放置、选择排放、控温控湿等技术环节;试验收集龟卵时间为6:00—12:00,龟卵运回室内晾干后,暂放入蛭石护卵箱,待5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34℃、水温3034℃、水温30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60 d相继孵出稚龟,孵化率平均达到98%。  相似文献   

2.
龟卵孵化通常都是将龟卵埋在孵化沙盘中进行人工孵化。沙既可以保持温度稳定,其空隙间形成的水珠又是龟胚胎发育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媒介,因此,在龟卵的人工孵化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沙消毒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沙子太粗,虽然与卵接触的沙通气  相似文献   

3.
龟卵孵化通常都是将龟卵埋在孵化沙盘中进行人工孵化。沙既可以保持温度稳定,其空隙间形成的水珠又是龟胚胎发育过程中气体交换的媒介,因此,在龟卵的人工孵化工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一、选沙消毒。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沙子太粗,虽然与卵接触的沙通  相似文献   

4.
2010—2012年,利用控温技术对乌龟的受精卵孵化进行了初步试验,结果表明:控温提高乌龟受精卵孵化率,主要在于受精卵的收集方法、受精卵收集后暂放置、选择排放、控温控湿等技术环节;试验收集龟卵时间为6:00—12:00,龟卵运回室内晾干后,暂放入蛭石护卵箱,待5~6 d,取受精卵转入孵化箱,控制气温32~34℃、水温30~32℃,保持孵化箱蛭石的湿度,55~60 d相继孵出稚龟,孵化率平均达到98%。  相似文献   

5.
<正> 龟类的人工养殖已渐成热点。按笔者的经验和体会,龟苗的人工孵化技术主要应抓好以下几点: 1 选沙消毒。龟卵孵化要求有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三个要素。选用沙的粗细与孵化的湿度、通气条件相关联。如果沙子太粗,虽然与卵接触的沙环境通气(氧气)性好,但保水性差,不能较长时间保持沙子适当的湿度,卵内水份容易蒸发,影响孵化率;如果沙子太细,虽然保水性好,但通气差,容易板结.造成卵闭气缺氧死亡。实践证明,选用粒径0.6~1mm的沙子最为理  相似文献   

6.
《现代农业》2004,(11):25-26
采用“养龟温室自动加温控温装置”(中国专利95239104X),进行龟卵孵化,控制沙温32℃,并调节空气相对湿度80%,沙间质湿度10%左右,适时通风透气,50天左右稚龟出壳,孵化率88%~98%。  相似文献   

7.
室内试验研究了温湿度对铜绿丽金龟卵生长发育的影响。在16%湿度下设19、22、25、28、31℃5个温度,结果表明卵的重量从第一天到孵化前一直呈现增长趋势,温度高卵重增长快,温度低卵重增长慢;卵重增长率最大值出现在孵化前的1.2~1.9 d,25℃卵重增长率最大为249.3%;卵的孵化天数随温度升高逐渐缩短。10%、15%、20%、25%、30%5个土壤湿度下通过换土和不换土处理,结果表明土壤湿度在10%~25%之间卵能正常完成生长发育,土壤湿度达到30%超过1 d卵的孵化时间显著地延长,超过2 d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换土时间延长1 d卵的孵化时间平均推迟1 d。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温湿度对虫草蝠蛾卵孵化的影响,本试验设置了4种不同温湿度和2种低温恒湿条件,保存一定时间后测定孵化率。结果表明,虫草蝠蛾卵适宜的孵化温度为12℃、湿度为65%,孵化率85.8%,发育历期为28 d;在低于4℃条件下保存7 d后卵孵化率则降低。由此说明,温湿度对虫草蝠蛾卵孵化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温度、湿度对普通钝绥螨 Amblyseius vulgaris Liang et Ke 生长发育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5℃为最适温度.25℃下,未成熟期平均发育历期5.16d,成螨寿命34.16d,产卵期21.85d,平均每雌总产卵量45.62粒,种群内禀增长率 r_m=0.259.湿度对螨卵孵化和幼螨成活影响很大,25℃下相对湿度不足43%是限制卵孵化的极限区.  相似文献   

10.
采用机器孵化法孵化绿孔雀,并进行人工育雏。孵化温度为37.0~37.8℃,孵化湿度为50%~60%,第1~3天育雏温度为33℃,第4~6天为31~32℃,之后每周降低2℃直至室温。试验显示,每对绿孔雀1个繁殖期共产卵36枚,受精率为37.5%,受精卵孵化率为58%,雏雀成活率为85.9%。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绿孔雀孵化和育雏成功的首要因素;湿度对孵化和育雏也极其重要;地理位置可能会影响绿孔雀发情时间;产蛋后期卵均不受精,可能是雄鸟个体的原因,也可能是物种的生理特性。因此,采用机器孵化和人工育雏以增加绿孔雀数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大蟾蜍卵孵化的温度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发育起点温度、发育有效积温和蝌蚪成活率,将产出当天的大蟾蜍卵采集回实验室,分别置于5个不同温度(10℃、15℃、20℃、25℃和30℃)下孵化,观察和测量记录卵的孵化率、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体长及每个温度下卵的发育历期。光照周期设为14L∶10D。结果表明:温度对大蟾蜍卵的孵化率影响显著;孵化后3 d蝌蚪的成活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30℃下孵化的蝌蚪在2 d之内全部死亡;温度对大蟾蜍卵孵化后3 d蝌蚪全长的影响极显著(F=55.592,df=4,N=50,p<0.000 1),大蟾蜍的卵孵化后3 d蝌蚪的全长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应用直线回归法和直接最优化法算得的大蟾蜍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0.35℃、68.64℃/d和0.15℃、69.29℃/d。  相似文献   

12.
13.
饲油茶花粉的尼氏真绥螨性分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油茶花粉为食研究了尼氏真绥螨在不同温度和湿度下卵的孵化率及孵化后的性比,以及在25℃、80%RH条件下开始1周的逐日产卵及子代性分配规律.结果表明:温、湿度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对其卵的孵化率和后代性比有明显的影响,温度或湿度越高,子代愈为偏雄分配.尼氏真绥螨第1天所产卵孵化的后裔有非常明显的偏雄分配,随后6d则均是差异不显著的偏雌分配.  相似文献   

14.
<正>1.温度 鸡胚发育的适宜温度范围为37~39.5℃,孵化室温度应控制在22~26℃。2.湿度 合理调节孵化前、中、后期孵化器内的湿度是提高孵化率的重要途径。一  相似文献   

15.
孵化所需要的条件 (一) 温度是孵化的最主要条件。温度若低于26.6℃时胚胎就不能发育;如果高于40.6℃就容易把胚胎烧死。一般要求的孵化温度为37.8℃。在孵化时应事先定好温度,在孵化过程中应每小时检查一次,尽量保持平稳,温度忽高忽低对胚胎发育有不良影响,温度波动上下超过半度时就应该调整孵化器的恒温调节器,以保证温度的平稳,避免发生事故。孵化室内的温度会影响机器的温度。因此,孵化室内的温度也要求平稳,最好保持在24℃—26℃为宜。 (二) 湿度对胚胎的发育影响很大,因此,孵化室内最好保持相当湿度60—70%。湿度不够时在地面洒些水,湿度过高时,就加强室内的通风,使水汽散发。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储藏温度、储藏时间及孵化温度对花斑花绒寄甲卵孵化率的影响,采用5、7.5、10、12.5、15℃低温储藏和20、26、32℃诱导孵化相结合方法对花斑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5℃低温不适合储藏花绒寄甲卵,其会致使孵化率显著降低(P0.05),其他低温(7.5~15℃)都可以用于储藏花绒寄甲卵,储藏70 d内,不会降低卵活力,孵化率与对照(未低温处理)差异不大;储藏70 d内,储藏时间对卵的孵化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诱导孵化的温度对花绒寄甲卵的孵化率存在显著影响,同一低温储藏的卵,20℃条件下的孵化率最高,与26℃、32℃下的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总体上,20℃条件下的孵化高峰期为8~12 d,26℃的高峰期为7~11 d,32℃的高峰期为5~8 d;同一天内卵的孵化率与孵化时间存在极显著相关性(P0.01),早上的孵化率极显著高于中午和傍晚。花斑花绒寄甲卵的最佳储藏温度为10℃,最佳孵化温度为20℃,储藏时间应在70 d内,在此条件下,孵化期为5~14 d,孵化高峰期为8~12 d,即卵卡应在取出后5~8 d释放于林间。野外释放卵卡也应在平均气温达20℃时释放,此时卵的孵化率及寄生率最高。  相似文献   

17.
在人工智能气候培养箱中初步探究了蚱蝉卵人工孵化的适宜条件,以及以不处理为对照,0℃、5℃冷藏和自然条件下存放的卵枝经弱碱处理后对孵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蚱蝉卵孵化的最适宜温度是32℃,在此温度下卵孵化的天数最短,孵化率最高。在自然条件下保存,不经任何处理,卵孵化率比较高;弱碱处理对蚱蝉卵的孵化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8.
<正>一、种卵孵化选择内壁光滑、直径在50~80厘米的塑料盆,内放置4公斤种卵,拌入种卵体积1/2的饲养土,饲养土的温度保持在29℃左右(手抓成团,自由落地即散)。盆内连卵带土厚8~10厘米,饲养土应预先配好,放置孵化室内预热,温差不能超过5℃,在孵化期内,温度保持在25~30℃(孵化温度以28℃为佳)。每天用手翻动种卵1次,翻动时动作要轻,避  相似文献   

19.
温湿度对马铃薯瓢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室内定温试验结果表明:在15~30℃范围内,马铃薯瓢虫Henosepilachna vigintioctomuculata(Mots.)卵、幼虫(各龄期)、蛹的发育速度与湿度呈线形上升关系,卵巢发育在27℃以上受阻,发育速度下降.不同湿度下饲养结果表明,卵在RH50%以下不能孵化;各虫态发育适宜的RH卵为90%,1~3龄幼虫为65%~75%,蛹为65%.4龄幼虫对高湿敏感,但在RH35%~75%条件下发育历期无差异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4251,9.4831,9.3460℃;有效积温分别为68.6587,239.2038和75.1445日度.越冬虫态的过冷却点及体液冰点分别为(-7.52±2.80)℃和(-5.05±2.85)℃.试验结果提示高于27℃的温度可能是影响该虫化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甘肃虫草寄主昆虫蝠蛾的全人工饲养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5a对虫草寄主昆虫蝠蛾的全人工饲养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工饲养条件下,蝠蛾幼虫、蛹期的适宜温度为6-12℃,卵和蛹期对湿度敏感,适宜卵孵化,蛹羽化的湿度均为85%-95%,适宜成虫交配的湿度为70%-85%;饲料以胡萝卜最佳。同时,总结提出了各虫态人工饲养的关键技术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