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及某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对某鸡场(12~33日龄)进行研究.通过病理剖解,细菌学检查,血清学检查,生化试验确定该菌是大肠杆菌毒珠,血清型为O78.通过物敏感试验,证明本菌最为敏感药物是呋喃唑酮,对氟苯康(氯霉素替代产品)、环丙沙星中度敏感.  相似文献   

2.
从广州番禺某养殖场患“歪头病”的牛蛙(Lithobates catesbeiana)体内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致病菌MEYL-1. 对分离菌株采用细胞形态学、生化特性分析结合16S rDNA 和gyrB基因分子分析,判定所分离菌为米尔伊丽莎白菌(Elizabethkingia miricola). 采用菌株MEYL-1人工回归感染,显示健康牛蛙注射1×10^8 CFU·mL-1的分离菌株可复制自然发病相似的“歪头”、“白内障”等症状,并且患病蛙中再分离到的致病菌与感染菌株相同. 综合理化特性分析、基因分子鉴定、回归感染实验可基本判定所患歪头病牛蛙病原为MEYL-1(米尔伊丽莎白菌). 对19种常用药物敏感分析发现分离株MEYL-1对其中4种药物敏感,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另外8种药物耐受. 本研究通过对“歪头病”的牛蛙菌株的分离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明确了米尔伊丽莎白菌是引起其患病的病原,研究结果将为米尔伊丽莎白菌病的致病机制研究及牛蛙歪头病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急性放射性口咽炎的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情况。方法:对42例鼻咽癌首程放射治疗患者前、中、后鼻咽和口咽的细菌进行培养、分类和药物敏感试验,并对口咽粘膜损伤明显者用抗生素治疗。结果:42例中,样本送检标本共234份(鼻咽117份.口咽117份),91份(38.9%)样本细菌培养阳性,共培养出病原微生物13种。鼻咽部标本有57份阳性(48.7%.57/117).43份为表皮葡萄球菌(75.4%,43/57);口咽部标本有34份阳性(29.1%,34/117),多为肺炎克雷白氏菌、嗜麦芽假单孢菌和酵母样真菌。结论:鼻咽癌放射治疗对口咽牯膜的损伤明显,多合并细菌感染,药物敏感率以头孢拉定最高.应用抗生素防治急性放射性口咽炎合并感染有效。  相似文献   

4.
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病原分析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福建三都澳网箱养殖患病的大黄鱼脾、肾分离到2株优势菌(H2013032002和H2013032003),通过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为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病原,应用API-20E生理生化和16SrRNA分子系统鉴定,药物敏感试验筛选敏感药物。生化鉴定结果显示2株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和荧光假单胞菌的符合度为75.2%;16SrRNA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该2株菌与恶臭假单胞菌同源率高达99.0%,确定这2株菌为恶臭假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表明:病原菌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恶喹酸、卡那霉素等4种药物高度敏感。  相似文献   

5.
弧菌对中华绒螯蟹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用从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育苗水体及蟹体中分离出的10株优势菌,对Z1期和M期蟹苗进行了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弧菌(Vibrio sp.)对蟹苗有一定的毒性作用,各菌株毒力大小存在差异,且同株弧菌对Z1期蟹苗的毒性大于对M期幼体。24种药物对弧菌的敏感试验表明,喹喏酮类药物显示出很好的应用前景。与1991年的试验结果相比,育苗生产中常用抗菌药物的作用有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前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人工养殖中,病害多发,本研究从一养殖场中采集发病病虾,从患病对虾肝胰腺中分离病原菌.对分离菌株进行形态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rD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为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回归感染证明其为致病菌,可导致南美白对虾死亡.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32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病原菌对氟苯尼考、氯霉素、利福平、诺氟沙星等10种抗生素敏感,对头孢呋辛、头孢曲松等7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羧苄西林、青霉素等15种药物具有抗性.通过二倍稀释法测定筛选5种常用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结果表明诺氟沙星抑菌效果最强,最小抑菌浓度最小<0.2441μg/mL.  相似文献   

7.
从出血羊肺中分离出的1株菌,对该菌进行形态鉴定、16s r RNA测序、致病性试验和药物敏感性试验,鉴定为肺炎克雷伯氏菌。该菌除对孢曲松高度敏感和对环丙沙星等5种药物中度敏感外,对强力霉素等4种药物不敏感;此外,该菌能使小鼠死亡。结果表明,该例山羊死亡是由肺炎克雷伯氏菌引起的,经过用药进行防治,其他山羊未发生死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确定导致大鲵(Andrias davidiamus,giant salamander)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类型。【方法】从患病大鲵的腹水和肠道分离细菌并进行纯培养,用细菌自动鉴定系统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培养细菌进行鉴定,再对52尾健康的1龄大鲵进行感染试验,以确定病原菌,同时对病原菌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经过细菌自动鉴定系统确定了4株细菌,室内感染试验确定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为主要致病菌;细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也再次证明该菌为嗜水气单胞菌;药物敏感试验显示,该病原菌对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阿米卡星等药物敏感,对氨卞青霉素、舒巴坦、头孢唑啉等药物具有抗性。【结论】导致大鲵腹水病的主要病原菌为嗜水气单胞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帮助。方法应用WHO—NET5.4软件分析本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切口分离105株大肠埃希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结果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beta—lactamases,ESBLs)大肠埃希菌47株,占44.76%;大肠埃希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均敏感;除上述两种药物外,产ESBLs菌株对其他18种抗生素的耐药率均明显高于非产ESBLs菌株。结论阑尾炎术后切口感染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日益严重,应加强对产ESBLs菌株的耐药性监测,依据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合理用药才能有效防止耐药菌的产生和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确定导致广西3个大型养殖场黄颡鱼大量死亡的原因,筛选出具有较好疗效的药物,为黄颡鱼迟缓爱德华氏菌的预防控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方法】从广西多个养殖场采集死亡黄颡鱼内脏组织,按常规方法进行病原分离鉴定及选取临床常用的34种药物进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从鱼内脏组织中分离到3株病原菌,分别命名为GXLJ20-1、GXLJ20-2、GXLJ20-3。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特性、16S rDNA鉴定,确定为迟缓爱德华氏菌。经药物敏感试验,菌株对恩诺沙星等16种药物敏感,对9种药物中度敏感,对9种药物表现为耐药。【结论】迟缓爱德华氏菌是致黄颡鱼及同池养殖的青鱼、鲢鱼、罗非鱼等鱼类死亡的病原;通过药物敏感试验筛选出恩诺沙星等16种敏感药物,在生产过程中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对迟缓爱德华氏菌进行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确定从青岛某香猪养殖厂病死猪组织内分离到的致病菌,本试验通过病原菌形态观察、16S rRNA扩增和生化试验对其进行鉴定,并对该致病菌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及血清型鉴定。结果表明,3株分离菌均为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血清型均为A型;动物致病性试验结果显示该菌致病力较强,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LD_(50))为1.8×10~5cfu/mL;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哌酮、哌拉西林、头孢噻肟等敏感,对氧氟沙星耐药。  相似文献   

12.
为分析肺炎克雷伯氏菌致母牛乳腺炎及犊牛呼吸道疾病的发病原因,对分离的肺炎克雷伯氏菌进行荚膜型血清型分型、毒力基因与耐药基因检测以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2株肺炎克雷伯氏菌主要荚膜型血清型均为K2型,携带mrkD、fimH、wabG毒力基因;耐药基因检测显示携带TEM、SHV、DHA基因;该菌对大观霉素敏感,对氟苯尼考、磺胺间甲氧、磺胺二甲氧、头孢拉定具有耐药性。本研究可为致病性肺炎克雷伯氏菌防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体外牛津杯抑菌法,评估一株丁酸梭菌(菌株编号YNAU 5738)对畜禽肠道主要有害菌及有益菌的抑制作用。试验设土霉素、金霉素和丁酸梭菌3个处理组,以抑菌圈直径值(diameter of inhibition zone, DIZ)比较判定丁酸梭菌对六个肠道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及效果。结果显示:丁酸梭菌对大肠杆菌K88、大肠杆菌K99、猪霍乱沙门氏菌和鸡白痢沙门氏菌等4个肠道有害菌的指示菌的抑制作用均为“敏感”(7.8 mm16.0 mm),且抑制效果显著高于丁酸梭菌(P<0.05)。此外,丁酸梭菌对罗伊氏乳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2个肠道主要有益菌的抑制作用,均判定为“不敏感”(DIZ=7.8 mm)。相反,土霉素和金霉素对罗伊氏乳杆菌的抑制作用达高敏感。综合上述结果提示,该株丁酸梭菌具有调节畜禽肠道菌群的作用及潜在的饲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文蛤生物体及内脏中弧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鉴定文蛤体内弧菌的类型及致病性强度,并筛选治疗这些病原菌的最佳药物。[方法]用TCBS培养基从文蛤生物体内分离出12株弧菌,对其进行致病性试验,对致病性较强的3株弧菌进行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该3株菌分别为河流弧菌H04(Vibrio fluvialis),H06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H11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其对环丙沙星、先锋赛高度敏感,对青霉素G、先锋霉素V有耐药性,临床上可以首选环丙沙星、先锋赛作为治疗这些病原菌的药物,其次是头孢曲松、氟哌酸、丁胺卡那、四环素、庆大霉素等。[结论]结果为文蛤疾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乳房炎是奶牛业最常见且损失最为严重的疾病之一。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场乳房炎病原,本研究对天津地区4个奶牛场的77份乳样进行了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分析。通过病原分离、细菌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鉴定发现,临床型及亚临床型乳房炎乳样分离菌均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为优势菌群。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环丙沙星、头孢他啶、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和新霉素敏感,对其他抗菌素药物均呈现不同程度的耐药。本研究明确了天津地区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并筛选出了敏感药物,这对该病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狐狸阴道加德纳氏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谱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筛选出阴道加德纳氏临床治疗高效抗菌药物,对分离于我国不同地域、不同兽源及人(饲养管理人员)的该菌42株(其中狐30株,貉5株,水貂3株,犬2株,人2株)用18种化药进行药敏测定,结果表明,被测的菌株对氨苄青霉素、红霉素、氯霉素及庆大霉100%敏感;对安类、增效磺胺、多粘菌素B及氯林可霉素100%耐药;至青霉素等另10种抗生素药敏规律不一或无临床意义,本试验说明,狐、貉、水貂、犬与人的阴道加德纳氏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用22种抗菌药物,对70株仔猪腹泻大肠杆菌进行敏感试验,结果表明:抑菌作用最强的是:氟呱酸(高度敏感菌株占100%)、丁胺卡那霉素(高敏、中敏菌占100%)、妥布霉素和先锋霉素_4(高敏、中敏菌均为94.28%),其次为庆大霉素(91.42%)新霉素(90%)和卡那霉素(88.57%)。  相似文献   

18.
为检测与鉴定感染豹纹鳃棘鲈(Plectropomus leopardus)体表溃烂病的病原菌种类,本研究从患病的豹纹鳃棘鲈中分离疑似病菌,通过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检测并结合16S rRNA序列分析进行鉴定. 结果表明,分离的菌株为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 通过纸片琼脂扩散法对18种抗生素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发现病原菌对氟苯尼考最敏感,对头孢唑啉、新霉素等6种药物中度敏感,对羧苄西林、头孢氨苄等11种药物具有抗性. 通过二倍稀释法对4种常用抗生素的最小抑菌浓度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氟苯尼考抑菌效果最强,最小抑菌浓度为0.5200 μg/mL.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水貂细菌病的病原种类及其耐药性,以更好地预防水貂细菌病.[方法]从山东某水貂场采集病料,通过病原分离和生化试验等方法对细菌进行了分离与鉴定,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药敏试验.[结果]分离菌鉴定为埃希氏菌、克雷伯菌、哈夫尼菌、志贺氏菌、成团泛菌、耶尔森菌和沙门氏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株对头孢西叮、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均敏感,对其他药物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耐药性.[结论]水貂发生细菌病后,应尽可能通过药敏试验筛选敏感药物,避免盲目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弄清湖北江夏某猪场保育猪发病的原因.[方法]通过临床解剖、病原分离鉴定和生化鉴定,对病猪的致病菌进行鉴定.[结果]确定为该猪场猪发病是由猪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该菌对小鼠的毒力较强.药敏试验试验表明,该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及丁胺卡那霉素高度敏感.[结论]该病的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对猪舍进行消毒,用敏感药物对健康易感猪群拌料和饮水,对发病猪可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