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一九八八年以来,我区已实施两期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累计改造中低产田和宜农荒地162万多亩,取得明显效益,项目区呈现出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新格局。自第二期开发工程开始,由于坚持了超前实施“框架”工程,从而使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所谓“框架”工程是指中低产田改造和宜农荒地开发项目区的方田农路、林网和渠道工程,这是影响项目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超前实施“框  相似文献   

2.
多年来,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一直开展的扎实有效,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九五”期间,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累计完成总投资50亿元,改造中低产田75.3万公顷,新增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73.3万公顷,项目区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30亿千克,项目区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比非项目区平均增加300元。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优化了经济结构,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农业基础设施状况是影响农业持续快速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肃州区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区 ,自 1 996年被省上首批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以来 ,在省、市农业综合开发办的指导下 ,项目区广大干部群众遵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追求主效益”的项目建设要求和区委、区政府确定的“泉水片改土奠基、洪水片节水抗旱 ,项目区整体兴科技、建龙头、调结构”的总体发展思路 ,团结拼搏、苦干实干 ,通过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治理 ,综合改造和综合开发 ,着力加快以盐碱治理、节水灌溉为主的中低产田改造 ,以农产品加工、新产品开发为…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述利用世行贷款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科技示范项目准备过程和总体目标的基础上,重点论述了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的实施将有利于提高项目区农业综合开发的科技含量和项目区的农业竞争力,有利于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产业,有利于增加项目区的农民收入,有利于创新农业科技推广体制和提高农业生产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邵阳市大祥区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推广节水灌溉,突破干旱“瓶颈”,把项目区建成服务城区的“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2004年9月16日,省,市农业专家考察了丰田、板桥等项目区,赞誉该区树立了城郊型农业开发的样板。  相似文献   

6.
资金管理是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成败。桃源县自1997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以来,建成了29个项目区,受益人口近25万,所建工程为项目区农业生产发挥了巨大作用,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这与桃源县农发办不断实践与探索资金规范管理、强化资金监督的做法密不可分,确保了农发资金安全有序运行。一、规范管理,确保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序运行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其涉及部门多,既有农业  相似文献   

7.
文登市自1998年以来先后有6个镇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涉及 48个村、5.34万人口,项目总投资2190万元,争取到财政资金1412万元,共有4333公顷土地实施了中低产田改造,建立了2处高效示范基地、1处优质饲草基地、扶持多种经营龙头企业1处。项目的实施每年可为全市增加经济效益800多万元,达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推动了全市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过五年开发实践,我们认为要确保农业综合开发任务的完成,达到双增的目的,就必须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提供组织保障。文登市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  相似文献   

8.
强化质量创新机制倾力打造农业综合开发优质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峰市松山区是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重点旗县之一,近两年每年改造中低产田的任务都在3万亩以上。在大规模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的过程中。如何确保施工质量、打造优质工程,松山区农业开发办进行了积极探索。他们在认真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紧紧围绕“打造优质工程”这一核心.采取一系列措施,在立项审查、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项目建设的各个环节上严格把关.把农业综合开发工程建设质量提高到了一个新阶段。2005年项目区共新打配和维修机电井86眼.架设高低压线路18公里.埋设地下输水管道178.1公里,衬砌渠道15.4公里,修整机耕作业路117.6公里,植树19万株;项目区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00%。平均每亩节约水费40元左右,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459元。全区2005年5个项目区的3.86万亩中低产田都改造成为田成方、林成网、渠(管道)相通、路相连、早能浇、涝能排、高产稳产、节水高效的高标准农田。大部分项目区都达到了优质工程水平。  相似文献   

9.
张良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16-1816
介绍了精准施肥技术在枞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0.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题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良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0):1816-1816
介绍了精准施肥技术在枞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实施过程及其效果。  相似文献   

11.
6月17日,河南省省长谢伏瞻在周口市委书记徐光、代市长刘继标的陪同下,到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调研。淮阳县县长马明超向谢伏瞻汇报了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要做法和取得的成效,谢伏瞻对淮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表示满意。在淮阳县曹河乡2013年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区,谢伏瞻看到群众正用节水灌溉工程为玉米浇水,使用起来十分方便,他饶有兴致地观看大陈寨村民陈新太现场演示用节水灌溉系统刷卡浇地,询问浇一亩地需要多少钱,  相似文献   

12.
焦庆华 《甘肃农业》2009,(12):41-42
科技培训既是保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对项目区农民群众智力开发的有效举措,对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的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起着重要作用."科学是第一生产力",将农业综合开发创造的良好的基础生产条件和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就要依靠劳动者科学素质的提高,从而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芜湖县农业综合开发的效果、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志强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3):44-45,29
本文阐述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对项目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应用等方面农业科技进步起到的促进作用,并对今后项目实施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初冬时节,笔者来到重庆市璧山县七塘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调研,正在田间统计2010年莲藕销售情况的璧山县七塘镇农技服务中心主任袁长国十分感慨地说:"七塘镇经过多年连续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建成苕尖、莲藕等蔬菜基地近10000亩,项目区2009年人均年收入达5772元,较开发前增加了近400元,农民能增收,农业综合开发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15.
郑建摧 《北京农业》2013,(18):15-16
福建省尤溪县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县,自2006年来连续实施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项目,平均每年在266.67hm2以上,项目区通过改造,基本上形成了"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机能耕"高标准农田。但是在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特别是田块合并和格田,一定程度上破坏稻田表土结构,对当年水稻产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基于此,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项目科技措施进行高产栽培技术示范。  相似文献   

16.
王燕 《山东农业》2002,(12):34-35
自1988年国家立项进行大规模农业综合开发以来,泰安市泰山区、岱岳区、新泰、肥城、宁阳、东平六个县市区先后被国家列为农业综合开发区和世行二期项目区。自开发以来,泰安市始终把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主攻方向,加大工作力度,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小规模生产、独立分散经营与大市场发展的矛盾,为推动泰安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项目区共扶持了岱岳区的蔬菜、新泰的航天育种和宁阳的蔬菜制种、肥城的肥桃、东平的特种水产养殖等4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和产品收入在当地农业收入的比重占60%以上。2001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3125元,比全市平均高出169元。 农业综合开发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1.改造中低产田,打牢农业产业化的基础。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泰安市共改造中低产田8.2万公顷,使项目区的生产条件得到了  相似文献   

17.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组织实施的以改善农业基本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的一项战略措施。内乡县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这一主线,坚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投入、规模开发”的原则,提高了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提升和培育了农业优势主导产业,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项目区2000亩玉米平均亩增产15%左右。  相似文献   

18.
1992年 ,经国家批准 ,黄冈市开始立项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初期 ,项目区分布在沿江五个县市 ,农业综合开发支持农业产业经营主要是种植业、养殖业项目。 90年代中后期 ,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的调整 ,黄冈市农业综合开发范围逐步扩大到九个县市区。在  相似文献   

19.
清水县是传统的旱作农业大县,水土流失严重,农业基础条件差,经济发展滞后。2010年~2012年,清水县组织实施了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白驼河梯田建设项目。文章通过对项目区及任务完成情况的介绍,总结项目区建设的经验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20.
农业综合开发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农业持续、快速、稳定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壮大农村经济实力、推进宽裕型小康建设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民乐县把实施农业综合开发作为发展农业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常抓不懈,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区各项建设任务,为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