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猪旋毛虫病是由毛首目毛形科的旋毛形线虫而引起的.成虫寄生于肠管,称肠旋毛虫.幼虫寄生于横纹肌,称肌旋毛虫.人、猪、犬、猫、鼠均能感染.世界各地均有.食用生肉或不熟的肉类可以引起人的发病.主要引起呕吐、腹泻,运动障碍. 1 病原体 成虫细小,肉眼难以看清.虫体愈向前端愈细,前半部为食道,占虫体长约1/3~2/3.雄虫大小为1.4~1.6mm×0.04~0.05mm,雌虫大小约3~4mm×0.06mm.胎生.成虫寄生于小肠,幼虫寄生于横纹肌,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  相似文献   

2.
寄生钉螺体内的日本血吸虫尾蚴侵袭人、畜引起人、畜患日本血吸虫病众所皆知。殊不知寄生其他螺体内的广州管圆线虫 3期幼虫除了寄生鼠类可发育为成虫外还可侵袭人体引起血管圆线虫病。血管线虫病的病原为广州管圆线虫 (Angiostrongylus Cantonensis) ,该线虫首先由我国陈心陶教授于 1935年在广州褐家鼠和黑家鼠的肺部细支气管和心脏中发现的。以后世界各地发现黑家鼠也有该虫自然感染。1944年在我国台湾省发现该虫寄生人体的第 1例报告。本病主要分布于亚洲及太平洋地区 ,如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来、菲律宾及日本的冲绳岛 ,中国…  相似文献   

3.
<正>片形吸虫主要是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常寄生于牛、羊体内,人也可以罹患此病。病原体主要寄生在患畜的肝脏和胆管中。引起寄生部位急性或慢性炎症,以及全身性的中毒现象和营养障碍,可引起幼畜和绵羊死亡。牛患本病后,耕作能力下降,奶牛泌乳量减少,特别是肉用牛的肝脏不可使用。  相似文献   

4.
羊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 1 病原 病原为分体属和东毕属吸虫,在我国目前发现的只有日本分体吸虫一种.该虫体呈细长线状,雄虫呈乳白色,口吸盘在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通常雌虫在沟内呈合抱状态.雌虫呈暗褐色,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偏后方两肠管合并处前方.虫卵的两端各有1个附属物,一端的比较尖,另一端的钝圆.  相似文献   

5.
<正>牛、羊吸虫病在齐齐哈尔地区危害较为严重,吸虫病的病原体主要是肝片形吸虫、双腔吸虫、胰阔盘吸虫、前后盘吸虫和东毕吸虫等。虫体呈叶片状、圆柱状、细线状。吸虫依次寄生于牛、羊的肝胆管、胆囊、胰腺、瘤胃、肝门脉分枝和肠系膜静脉中。患病的牛、羊和带虫的家畜是吸虫病的传染源。  相似文献   

6.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多种家畜、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流域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和自治区,给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对日本分体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日本血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日本分体吸虫病又称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牛、羊肠系膜血管引起的疾病,其它哺乳动物和人也可引起感染,是南方省区的严重人畜共患病.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人、多种家畜、啮齿类及一些野生哺乳动物门静脉系统的小血管内引起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该病广泛分布于我国长江下游流城及其以南的13个省、市和自治区,给人类的健康和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定的危害.对日本分体吸虫的生活史以及该病的流行病学、致病机理及病理变化、诊断与防治措施作一介绍,以期为有效防控日本血吸虫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血吸虫病又称日本分体吸虫病,是由日本分体吸虫寄生于牛、羊肠系膜血管而引起的疾病.  相似文献   

10.
<正>近两年沿松花江一带陆续出现放牧绵羊以消瘦、贫血等为主要症状的病例,病羊后期出现跟不上群、贫血严重、趴卧不起的症状,最后衰竭死亡。畜主用抗生素和中药抗病毒药物等各种方法治疗均无效果,后经用血虫一针净治疗,治愈率高达80%以上,经鉴别诊断疑似感染东毕吸虫。下面笔者就绵羊血吸虫病的防治作一介绍,以期为养殖户提供参考。羊血吸虫分为日本分体吸虫和东毕属血吸虫。而日本分体吸虫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及以南省区,发  相似文献   

11.
犬常见消化道寄生虫病有蛔虫病、钩虫病、鞭虫病、食道线虫病、球虫病、绦虫病等。此外,可寄生于犬胆管内的有华枝睾吸虫、肝片吸虫、后睾吸虫和日本血吸虫等,寄生于循环系统的有犬心丝虫、巴贝斯虫、伊氏锥虫和梨形虫等,寄生于体表的有体虱、跳蚤、螨和蜱等。  相似文献   

12.
正棘口科吸虫主要寄生于宿主的肠道内,种类繁多,我国报道的已经达100多种,鸡鸭鹅等家禽和其他鸟类感染极为普遍,是家禽肠道中常见的吸虫~[1]。棘口科吸虫其中大部分寄生于鸟禽类,少数寄生于哺乳类,有的种类为人兽共患寄生虫,也是一种重要的渔源性寄生虫病病原体,呈世界性分布~[2]。其中日本棘口吸虫能够寄生于多种禽类、哺乳类和人类的小肠,是人畜禽共患的寄生虫病原,世界各地均有发现。  相似文献   

13.
肝片吸虫病又叫肝蛭病,主要是由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寄生在牛、羊肝脏及胆管中,使牛、羊消化不良、生长发育受阻,引发肝实质炎、胆管炎和肝硬化等病变,并伴发全身性中毒和营养性障碍。当呈地方性流行时,对牛、羊,尤其是幼畜危害相当严重,常引起大批死亡,使役畜役用力低,乳用畜产奶量降低10%以上,屠宰畜大批肝脏报废。1肝片吸虫的病因1·1病原与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于潮湿多水地区,多雨年份流行严重。急性者多发生于秋季,慢性者多发生在冬春天寒、枯草的季节。肝片吸虫呈淡红色或略带灰褐色,虫体扁平,形状似柳树叶,长20~30 mm,宽8~10 mm;大片吸虫…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病是由日本血吸虫寄生于人或哺乳动物体内引起的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疾病,又称为日本分体吸虫病,民间俗称"大肚子病"。家畜感染本病后出现拉稀、消瘦和生长迟缓等症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治疗会导致患畜死亡,人感染后出现慢性或急性肠炎、肝硬化,严重贫血、腹泻和消瘦。近年来,德阳地区养殖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随之引起日本血吸虫病的发生,期间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因此加强日本血吸虫病的防控是目前畜牧主管部门工作的重点,笔者通过大量的临床经验将防控日本血吸虫病的措施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对707头牛进行了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其中感染血吸虫牛200头,检出率为97.5~97.7%,368头未感染血吸虫牛阴性符合率为97.2~98.5%,对寄生肝片吸虫、双口吸虫、东毕吸虫、棘球蚴牛共81头试验结果仅1头寄生肝片吸虫牛呈阳性反应,80头牛是阴性反应,说明ELISA用于牛血吸虫病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对基本消灭血吸虫病地区的现场试验也取得相似结果,说明BLISA是一种诊断牛血吸虫病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金鱼烂鳃病     
<正> 金鱼烂鳃病及其危害情况,国内外都有陆续记载。其病原体有的是原生动物,有的是寄生粘胞子虫、三代虫(吸虫类)、水霉、绿藻及细菌。但金鱼受害部位都集中在鳃部,引起烂鳃,造成机体缺氧致死。苏州花木盆景公司金鱼园,1982年5~6月份期间,金鱼群发生一种罕见烂鳃病,致使鱼群  相似文献   

17.
正旋毛虫是毛首目毛形科毛形属的一种,其成虫寄生于猪小肠,幼虫寄生于各种组织的肌肉中。该病呈世界性分布,中国1964年首次报道。本文主要介绍家畜旋毛虫病的诊断和防治方案。1生活史旋毛虫成虫细小,深埋在猪、食肉动物和人的小肠黏膜内。雄虫长1.4~1.6mm,无交合刺及鞘,并且在泄殖孔外侧有2个小的呈耳状的交配叶。雌虫长3~4mm,阴门位于食道中部,肛门位于尾端。雌虫可将早期幼虫直接产在宿主肠黏膜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道了安徽省淮北五县家鸭寄生蠕虫计44种,隶属于15科31属。其中吸虫8科15属24种;绦虫1科10属14种;线虫6科6属6种。在所获虫种中,鸡后口吸虫Postharmostomum gallinum寄生于家鸭为国内发现的新宿主;鸭后睾吸虫Opisthorchis anatinus、鹗形吸虫Strigea Sp、鸭双睾绦虫Diorchis anatina、福建单睾绦虫Aploparaksis fukienensis、鸭瓣口线虫Epomidiostomum anatinus等24个虫种为安徽省新记录。此外还对各种蠕虫的感染情况和优势虫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记速。  相似文献   

19.
血吸虫病(Schisosomiasis)俗称“大肚子病”,是人或牛、羊、猪等哺乳动物由于血吸虫的成虫寄生所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它是一种严重的人畜共患病。世界上有76个国家和地区有血吸虫病流行,感染人体的血吸虫有19种。我国因为只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因此叫日本血吸虫感染为血吸虫病。  相似文献   

20.
东毕血吸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绒山羊的寄生虫病。成虫呈线形,乳白色,略弯曲,寄生于羊(牛)肠系膜静脉和门静脉中,一条成熟雌虫每分钟可吃掉3000多个红细胞,成虫的寿命可达20~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