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在华北石质低山阳坡,早春季节提高油松植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关键在于抵御干旱,蓄水保墒。采用较大规格的反坡鱼鳞坑整地方法,并辅以覆膜、覆草,可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及地温,为油松幼苗的成活及生长提供较好的微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2.
华北石质低山阳坡油松造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华北石质低山干旱阳坡,提高油松植苗造林成活率及生长量的关键,在于蓄水保墒。较大规格的反坡鱼鳞坑整地,辅以覆膜、覆草,可提高早春的地温,维持较高的土壤含水率,为油松苗木的成活及生长创造适宜的微域生态条件。  相似文献   

3.
不同措施对提高沙地造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固体水、保水剂和覆膜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这些措施明显提高了土壤含水量,从而不同程度提高了沙区造林成活率。其中覆膜措施效果最佳,其次为保水剂,最后是固体水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建平地区通过选择不同坡向、地形条件的立地,开展文冠果不同方式造林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中阳坡、缓坡地和植苗造林,成活率最高,生长效果最好;多因素正交试验中,阳坡缓坡地植苗处理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适合在北方干旱地区造林中大面积推广应用的土壤覆盖措施,提高人工造林的成活率,开展了不同土壤覆盖措施对侧柏林间土壤含水量及造林成活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中覆草的处理蓄水能力更强,明显促进侧柏苗木生长,提高苗木的成活率。我国北方干旱地区应用土中覆草技术可明显提高造林成效。  相似文献   

6.
通过使用保水剂和采取不同覆盖措施对黑松进行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保水剂埋深在0~60cm土层内,土壤含水率比对照提高10.2~79.3个百分点。黑地膜塑料覆盖土壤含水率最高,其次是锯屑,最后是树叶;覆盖措施使土壤物理性质得到显著改善,可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相似文献   

7.
以皂角、板栗、连翘三种林木为试材,采用漏斗状-覆膜集水技术,在鲁中山地模拟不同降水量进行径流集水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模拟不同量降水后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覆膜和对照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增加,且覆膜土壤相对含水量始终高于对照,试验后43d覆膜土壤相对含水量要比对照高4.0%左右。模拟降水后第1周土壤相对含水量下降较快,覆膜比对照下降速度缓慢。覆膜可显著提高造林成活率,随着降雨量的增加,3个树种的造林成活率增加,其中以皂角成活率最高,抗旱性较强。  相似文献   

8.
以人工种植梭梭为研究对象,采用工程集水沟和坡面集水沟2种地形整治方式,研究不同措施对梭梭生长和成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粘土地梭梭造林种植穴换沙优于原状土回填;(2)工程集水沟和双坡面集水沟不同灌溉量下梭梭造林最优灌溉量均为60 L,工程集水沟梭梭造林优于双坡面造林;(3)应选择半径为25cm、深度为60 cm的种植穴进行梭梭造林;(4)粘土地种植穴换沙后添加保水剂抑制梭梭生长;(5)地形改造后梭梭造林成活率为89.4%。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抗旱造林粉、BGA激活剂、ABT生根粉和浸根造林等抗旱技术对梭梭造林的影响,在民勤干旱沙区开展了有关应用技术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抗旱造林技术处理对造林林分保水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BGA土壤激活剂使梭梭造林林分(100 cm)土壤含水率提高53.24%;(2)抗旱造林技术对梭梭的生长差异显著,BGA土壤激活剂处理的梭梭植株高相对对照处理增长5.32 cm,枝长增长2.81 cm; (3)抗旱造林技术对于提高梭梭造林成活率有促进作用.ABT生根粉、抗旱造林粉2种处理对于对照处理成活率分别提高8个百分点和6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0.
辽西半干旱石质山区覆盖保墒造林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在辽西北半干旱石质山区进行不同材料覆盖保墒造林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覆盖对土壤温度的调节因覆盖材料的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效果——地膜覆盖能提高土壤温度,覆草和覆石均降低土壤温度;造林后覆盖,土壤平均含水率比对照提高0.39%~2.34%,覆草效果最好;不同覆盖材料均能提高大部分树种的造林成活率,以覆草效果最好,覆膜次之。  相似文献   

11.
液态地膜在榆林沙区造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制约林木成活和生长的关健因子是水分条件。为了进一步提高植树造林成活率,促进造林幼树的长势,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通过采取对比试验示范,分析探讨液态地膜在榆林沙区及公路护坡中的作用效果,利用液态地膜的保水保墒、增温增肥等功能,来改善植物立地条件,提高苗木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提出适合榆林沙区不同树种、不同立地条件下,液态地膜的最佳处理方法、使用技术。结果显示,在榆林沙区可以大面积推广液态地膜。  相似文献   

12.
借鉴农林业生产经验,提出了将整地集水、坐水栽植、覆膜防蒸发、膜上集水灌溉等多种措施有机结合的"储水保墒"新模式,并在侧柏造林中进行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该模式可以明显提高土壤含水量,减少土壤水分蒸发;随着土壤水分状况的改善,侧柏造林效果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3.
刘丽娜 《防护林科技》2021,(1):49-51,66
针对辽宁朝阳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经济林发展现状,将黑果腺肋花楸这一优良生态经济型树种应用于山地造林实践中,研究了不同措施对朝阳山地黑果腺肋花楸栽植效果的影响.结果 表明:4种整地方式(反坡梯田、水平阶、鱼鳞坑、水平梯田)与对照相比,显著提高了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以修筑水平梯田法为最佳的整地方式,黑果腺肋花楸的平均成活率和...  相似文献   

14.
采用EM 50土壤水分测定系统,在晋北太行山区雁门关林场,对造林后采用石块、石块薄膜双层、生态垫3种不同覆盖处理的土壤含水量进行连续监测,以不同覆盖处理成本、造林成活率、苗木生长量、蓄水保墒效果等为指标,对不同覆盖处理综合效果进行秩次综合评价,3种覆盖处理被分为两类,以生态垫覆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5.
石质荒山作为黑龙江省西部半干旱区典型困难立地类型之一,其绿化难度较大,成为该区植被恢复及生态建设的难点之一,采用常规整地造林技术很难达到预期效果,为此试验尝试了掘壕整地造林技术模式,开展了这一整地方式对土壤水分条件、造林地微域小气候及造林成活率与林木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结果表明,采取这一整地造林技术措施,可使土壤含水量提高7%~51.53%;在生长季5-9月可减少水面蒸发量194.1mm;可使造林成活率提高了24.6个百分点;幼树高生长提高22.18%~187.64%。造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辽宁省西部干旱低山丘陵区人工造林成活率较低影响辽西干地区植被恢复与重建,为探索这一生态问题,进行了采取竹节壕整地方式对土壤含水量、造林成活率影响相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竹节壕整地技术措施,对提高造林成活率及促进幼树生长具有显的作用,土壤含水量提高58.8%~64.3%,造林成活率可提高41.5%~45.9%,幼树高生长提高158%以上。  相似文献   

17.
针对油茶造林成活率不高的问题,调查了不同油茶苗木类型对造林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容器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长势明显优于裸根苗,以无纺布轻基质苗最好,造林成活率达90.6%。苗龄对容器苗造林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其中以3年生容器杯大苗的造林成活率最高,造林成活率达98.3%。容器杯实生苗的造林成活率及造林后幼林前期生长要优于容器杯嫁接苗,但花芽出现的时间较容器杯嫁接苗要晚。  相似文献   

18.
本文应用CNC503DR型中子土壤水分仪,在四川卧龙亚高山暗针叶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研究了林分和小流域尺度上岷江冷杉林土壤水分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期间,小流域土壤平均容积含水量在0.59~0.66之间,不同群落类型之间,差异比较明显,且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不同;小流域内土壤剖面的平均容积含水量在0.52~0.77之间,平均值为0.60,土壤表层最高,45 cm深度最低;随着海拔升高,土壤含水量增加,但超过3 700 m则减少;不同坡向,土壤含水量在0~30 cm土层半阴坡高于半阳坡,30 cm以下土层则相反;不同坡位,土壤含水量下坡最高,其次是中坡,上坡最低;小流域土壤水分变异系数在0.217 6~0.409 8之间,不同群落类型之间差异显著,随着土层剖面深度增加而减小,随着海拔升高而减小,半阴坡高于半阳坡,下坡大于中坡和上坡。  相似文献   

19.
坡向和土壤质地对刺槐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刺槐造林的坡向和土壤质地入手,研究了不同坡向和不同土壤质地对刺槐根系生长量和树高胸径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阳坡、半阴坡向和壤土质地有利于刺槐生长量的提高,而阴坡虽然土壤含水量较高,但生长量高最低。在刺槐造林选择坡向时,应选择阳坡、半阴坡和壤土质地造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