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精准扶贫是脱贫攻坚政策的基本方略,是我国扶贫开发的战略导向。通过系统探讨精准扶贫的思想要旨,基于实施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工作在取得一系列成效的同时,针对当前农村扶贫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反思并提出一些对策和建议以完善扶贫措施,健全扶贫机制,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郑雨 《乡村科技》2020,(9):50-52
本文通过分析发现村民参与度低、人力资源外流、精准管理人才不足等是导致广西壮族自治区精准扶贫工作难以开展的重要原因。为此,本文提出加强政策宣传、吸引人员回流,注重教育扶贫、培养农村精准扶贫领军人才,大力发展经济、创新扶贫手段,打破二元户籍制度等路径,引导扶贫工作顺利开展,最终实现东西部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国试图通过参与式干预方式弥补政府主导型扶贫的不足,但实际仍然存在贫困人口被动参与和精英俘获等扶贫"内卷化"问题。这与政府压力型体制下的选择偏好、精英利益驱使下的共谋、贫困文化影响下的农户有限参与和参与式扶贫本身遭到结构性抵制有关。对此政府应进一步转变观念,提升贫困人口内源动力,实现精准扶贫共享发展。  相似文献   

4.
邓磊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188-191
乡村治理是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关键所在。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治理面临诸多困境,呈现出内卷化倾向,主要体现在基层公共服务供需分离、乡村内生基础薄弱、村级组织行政化趋势凸显等方面。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作为现代化语境下乡贤的新表述,新乡贤逐渐成为乡村治理的重要主体之一,以其独特的感染力在创新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强化乡村内生基础、协助村民自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期为乡村治理走出内卷化困境、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3):126-129
2016年是我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一年,为了研究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实践困境,以安徽省为视角,通过对安徽省10个县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利用收集到的数据,从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管理和精准考核四个方面分析了安徽省精准扶贫过程中的实践困境,并据此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6.
主要研究新时期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困境和解决途径,分析了现阶段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给出了一系列可行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乡村振兴视域下,发展农村产业发展是巩固拓展脱贫成果的重要手段,是产业扶贫向产业兴旺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更是实现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衔接的关键.为了进一步推动农村产业发展,通过研究农村产业发展"内卷化"的内涵及特征,积极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产业发展"内卷化"状况,提出了催生多种新型业态、推动农村产业持续发展;推进可持续发...  相似文献   

8.
在精准扶贫背景下,要想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全面发展,必须明确扶贫先扶智、加强文化扶贫工作的重视。 同时,结合精准扶贫的要求,开展农村文化扶贫工作,也能突破传统农村文化扶贫工作面临的困境,解决所存在的农村 文化扶贫工作问题。基于此,本文在精准扶贫背景下,分析当前农村文化扶贫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然后提出精准扶贫 背景下,农村文化扶贫的策略,以期推动农村文化扶贫工作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民对农村归属感的缺失和城乡文化冲突及体制障碍,导致农民工的身份出现尴尬,他们既不能成为城市市民,也不甘心回到农村成为农民,内心越来越纠结,促使农民工在就业领域、文化生活、政治生活、人际交往等方面出现内卷化,这既不利于农民自身的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农技服务》2019,(9):114-115
为秦安县"空心村"的改造工作提供参考,对秦安县近年来逐步出现的空心村现象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总结出空心村的3个特征;对空心村出现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最后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1.
近十年来,农村教育中"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问题逐渐突出,国内学术界对农村教育"内卷化"的研究也渐趋热烈。学界近年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农村教育"内卷化"的内涵、形成逻辑及影响因素、危害及其破解路径等方面。已有的研究存在如下特征:一是认为农村教育"内卷化"困境是和中国"城乡二元分治"的特点密切相关联的;二是对该问题现有的对策研究多集中于讨论"应然"层面的理论指导,而"实然"层面的政策效果和经验教训则很少被提及;三是现有的研究多是立足于现实已经发生的情况从社会学视角进行探讨的,缺少其他学科领域的发散性和预测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2.
杨宝国 《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3):269-271
教育扶贫是国家脱贫攻坚实施"五个一批"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根本手段和重要方式.该研究基于陕南地区教育扶贫为视角,从陕南现有教育扶贫政策和扶贫效果梳理了陕南地区教育扶贫现状;认为陕南地区教育扶贫存在扶贫政策实施缺乏精准、重物质轻精神和家庭教育扶贫缺失的现实困境;建议陕南地区后期教育扶贫应通过秉承差异性扶贫理念、强化贫困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家庭教育等路径,不断提升陕南教育扶贫效果,为陕南教育扶贫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土地作为稀缺的资源要素,是农业和农村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撑。1949年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演进历史,表现出农村土地所有权和经营权从分散到集中、农村土地资源从政府配置到市场调控、农村土地政策对城乡关系导向从隔离到融合的变迁路径特点。制度变迁中存在"路径依赖"现象,应该对经济内卷化、政权内卷化、阶层内卷化进行多维度的防范策略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为欠发达地区提供公共产品,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创造就业机会,使农村集体经济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章主要探讨欠发达地区农村集体经济的困境,并提出若干发展路径,以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是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从源头上消灭贫困人口的重要方略。但是当前实践中也面临着贫困主体缺位、政府越位和职能部门缺乏互动的困境。运用协同治理的分析框架,探析了困境产生的深层因素。并从精准扶贫的机制、主体、资源3个方面提出了优化策略,以推动未来中国精准扶贫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电商扶贫作为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扶贫方式,通过"网货下乡"与"农产品进程"双向通道勾连农村与城市。基于通榆模式的实地调查,对通榆县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加以分析,发现农村电商扶贫存在的现实困境。将电子商务与农村贫困地区的特性相结合,必须提高电商扶贫的精准管理,促进电商生态的健康发展,实现由"扶贫"到"扶智"的"造血式"扶贫方式的政策用意。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19):273-275
人的素质决定经济的发展水平与动力。农村教育的提升是激发乡村振兴内力、乡村持续繁荣的迫切要求。长期以来,圄于人力、物力、财力等外部资源不足,农村教育出现"内卷化"现象,成为农村整体繁荣与振兴的障碍。建议以尊重生命为出发点,构建三维立体生命教育体系:教育融入整个生命周期,始于家庭,优生优育;教育尊重生命个性,尊重个体差异,个性化培养,为多元发展创造可能;教育提高生命认知,引导探究生命的本真存在,幸福内生,和谐外显。  相似文献   

18.
陈丹霞 《吉林农业科学》2021,46(1):105-107,134
基于安徽省砀山县的调查,在对砀山县电商扶贫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砀山县电商扶贫困境,并提出具体优化路径.研究发现,砀山县电商扶贫效果显著,存在企业参与扶贫积极性不高、与其他扶贫形式衔接不够、电商扶贫下层平台缺乏以及电商扶贫能人稀缺的困境,应从加强主体动员、统筹扶贫形式、培育下层平台以及培养电商能人四方面优化现有路径,促进电商扶贫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易地扶贫搬迁对实现脱贫攻坚和有效衔接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意义。但易地扶贫搬迁在实施过程中陷入了困境,一方面,对于社会多元主体,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以及缺乏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另一方面,农民搬入安置区后生计能力减弱、文化不适应、社区不稳定等,加大了农民"返贫"、不愿意搬迁等风险。为此,应进一步优化易地扶贫搬迁路径:①完善法律制度,明确社会多元主体参与的关系;②建立有效的多元参与主体资源整合和利益分配机制;③增加政府投入,发挥技能培训的正向外部效应;④尊重原有社会文化,再造社会团结;⑤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际,民生建设和人权事业的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贫困问题就是其发展路上的拦路虎。为解决此障碍,精准扶贫政策应运而生。但却在实施过程中由于精准没做到位,而引发了很多问题。尝试在新时代背景下,结合我国精准扶贫的现状,找准脱贫攻坚中所面临的挑战,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打赢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