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苦瓜菌核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一、发病症状 该病主要发生在果实和茎蔓。发病果实多始于残花部.初呈水浸状.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纠结成黑色鼠粪状茵核。茎蔓发病时初在病部产生褐色水浸状斑,后长出茵丝。病部以上叶、蔓萎凋枯死。  相似文献   

2.
曲萍  王琛 《农村百事通》2007,(15):38-38
一、发病症状 幼苗发病,子叶和茎基部出现水渍状褐色斑,不久茎部缢缩,其上密生白色菌丝,开花后发病。其发病过程如下:先在将要谢的花瓣上产生水渍状斑及白色菌丝,然后向嫩荚上发展,病花落在叶片或茎上引起发病。豆荚病斑呈浅褐色腐烂,成株发病茎基部有褐色水渍状病斑,然后变成灰白色,最后形成黑色菌核,腐烂不久整株枯萎死亡。  相似文献   

3.
一、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时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主要症状是由于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染病的小穗呈现褐色或变枯黄,潮湿的时候会产生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候,发病部位及其以上部分会枯死,形成白穗,不产生霉层,发病后期会产生黑色的子囊壳。  相似文献   

4.
水稻纹枯病,俗名花脚秆、烂脚秆,是我市水稻生产上的主要病害,发生面广,用药次数多,危害损失重. 1发生及为害 水稻纹枯病主要以菌核在土壤里越冬,第二年飘浮水面的菌核萌发抽出菌芽,侵入叶鞘形成病斑,病斑上再长出菌丝蔓延形成新的病斑.当菌丝落入水中又借助流水传播.当气温在22℃以上、相对湿度97%时纹枯病开始发病.菌核发育与致病温度均以28℃最为适宜,以25~31℃和饱和湿度为病害流行最为有利条件.过量施用氮肥,高密植,灌水过深过多或偏迟,均为诱发病害的因素.水稻从分蘖期开始发病,孕穗期前后达发病高峰期,乳熟期后病情下降.纹枯病危害后,造成烂茎,常使主茎和大部分分蘖不能正常抽穗,有的病株虽能抽穗,但每穗粒数减少,千粒重减轻.  相似文献   

5.
正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相似文献   

6.
正水稻稻曲病又称伪黑穗病、绿黑穗病、谷花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该病只发生于水稻穗部,为害部分谷粒。受害谷粒内形成菌丝块渐膨大,内外颖裂开,露出淡黄色块状物,即孢子座,后包于内外颖两侧,呈黑绿色,初外包一层薄膜,后破裂,散生墨绿色粉末,即病菌的厚垣孢子,有的两侧生黑色扁平菌核,风吹雨打易脱落。1.发病症状稻曲病在开花后至乳熟期发生,主要在水稻抽穗扬花期感病,为害穗上部分谷粒,少则每穗1~2粒,多则每穗10  相似文献   

7.
1发生特点发病类型主要是花腐型即烂盘。一般在向日葵开花后花盘背后的花托部分出现水渍状淡褐色圆形病斑,扩大到全盘后使组织变软,腐解后无明显的恶臭味。天气潮湿或遇雨会出现白色菌丝,最后形成黑色菌核,病菌亦可侵染蔓延到花盘正面,菌丝遍布在籽粒之间,形成黑色菌核网覆盖在花盘上。后期因花盘组织结构腐烂使整个花盘落地或部分或全部籽粒落地。籽粒上的症状一般不十分明显,严重时果皮脱色变白,籽仁呈褐色。2病源及发生规律病害发生在茎部的菌核形成少,花盘上发病时菌核较多。条件适宜时菌核开始萌发,可直接形成菌丝侵染寄主,也可形成子…  相似文献   

8.
水稻病害种类众多、主要病害有恶苗病、稻纹枯病、水稻叶尖枯病、条纹叶枯病等。 1水稻恶苗病 水稻恶苗病又称徒长病,中国各稻区均有发生。病谷粒播后常不发芽或不能出土。苗期发病病苗比健苗细高,叶片叶鞘细长,叶色淡黄,根系发育不良,部分病苗在移栽前死亡。在枯死苗上有淡红或白色霉粉状物,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湿度大时,枯死病株表面长满淡褐色或白色粉霉状物,后期生黑色小点即病菌囊壳。病轻的提早抽穗,穗形小而不实。抽穗期谷粒也可受害,严重的变褐,不能结实,颖壳夹缝处生淡红色霉,病轻不表现症状,但内部已有菌丝潜伏。  相似文献   

9.
一恶苗病 ①症状:水稻发生恶苗病后,其发病植株的节间伸长,长得细而高,植株颜色较淡,叶片较正常株窄,节位上的叶鞘里或外有不定数的须根,稻秆内生有白色的霉物,后变成淡红色,有时是黑色的小点.发病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抽穗较早,穗子较小,并且谷粒少,或成为不实粒.病死的植株表面有浅红色或白粉霉物,病粒谷壳的内外颖合缝外,着生有浅红色霉层.  相似文献   

10.
1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又叫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时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以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1.
1发病症状 大蒜白腐病又叫菌核病,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发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时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以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的白色菌丝。  相似文献   

12.
巴里坤县大蒜白腐病发生严重,发病株率达10%~20%,影响大蒜的高产稳产。 一、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0.5~1.0毫米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  相似文献   

13.
一、发病症状 小麦全蚀病是一种根部病害,只侵染麦根和茎部1-2节。苗期病株矮小,下部黄叶—多,种子根和地下茎变成灰黑色,严重时造成麦苗连片枯死。病株根部大部分变黑,在茎基部及叶内侧出现较明显灰黑色菌丝层。抽穗后田间病株成簇或点片状发生早枯白穗,病根变黑,易拔起。  相似文献   

14.
正一、赤霉病小麦赤霉病的发病时期在小麦抽穗扬花期。主要症状是由于受病菌侵染,先在个别小穗上发病,然后沿主穗轴上下扩展。染病的小穗呈现褐色或变枯黄,潮湿的时候会产生粉红色霉层。空气干燥时候,发病部位及其以上部分会枯死,形成白穗,不产生霉层,发病后期会产生黑色的子囊壳。小麦赤霉病的防治要采取综合措施:选择抗病品种,调整播种期、合理施肥、搞好田间管理等,可以减轻病害的发生。深耕灭茬、清洁田园,可以清除菌源,进而减少发病机  相似文献   

15.
一、菌核病的诊断1.立枯型从幼苗期到花盘形成前均能发病,以苗期和成株期最常见。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形成褐色、水浸状病斑,病斑扩大后可绕茎一周,植株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变黄萎蔫。潮湿时,病斑上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缢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菌核,植株呈立枯状枯死。  相似文献   

16.
一、大豆菌核病的防治大豆菌核病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相似文献   

17.
向日葵菌核病,又称白腐病、烂盘病。这种病害在向日葵主产区里每年发病率在50%左右,严重时可达80%以上,对向日葵的产量和品质影响很大。一、发病症状1.立枯型自幼苗开始到花盘形成前都能发生。幼苗期发病主要在茎基部,绕茎形成水浸状病斑,潮湿时长出白色絮状菌丝,干燥后病部收缩变细,茎内形成黑色  相似文献   

18.
夏初注意防治稻恶苗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害症状:水稻从秧苗期到抽穗期都有发生。发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绿色,生长细长,一般高于健苗1/3左右;根部发育不良,分蘖少,甚至不分蘖。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出现症状,病株叶色淡黄绿色,节间显著伸长,节部弯曲,变淡褐色,在节上生出许多倒生须根。发病重的病株,一般在抽穗前枯死,在茎秆叶鞘上产生白色到淡红色霉状物和黑色小粒。!!!!!!!!  相似文献   

19.
一、大豆菌核病危害植株的地上部,多从植株主茎中下部分枝处开始发病,病斑水渍状,不规则形,浅褐色或近白色,可环绕茎部并向上下蔓延,病部以上往往枯死,也可造成茎秆折断,潮湿时病部生絮状白色菌丝,其上产生黑色鼠粪状菌核,病茎髓部变空,菌核占其空间。后期干燥时茎部皮层纵向撕裂。叶片被害时呈暗青色水渍状,腐烂,有时有絮状菌丝。  相似文献   

20.
大豆菌核病主要侵染茎秆。7月下旬开始发病,最初茎秆上生有褐色病斑,以后病斑上长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及白色颗粒,后变成黑色颗粒(菌核)。纵剖病株茎秆,可见黑色圆柱形老鼠屎状的菌核。病株常枯死呈白色,故又叫死秧子病、白绢病。向日葵等作物的菌核病与大豆菌核病是由同一种病菌侵染引起的。该病以混杂在种子里的菌核和茎秆内的菌核越冬,第二年萌发菌丝侵染,菌核在土壤中可存活两年。向日葵茬、重茬,低洼地、密度大长势繁茂的大豆发病重;7月底至8月降雨多的年份发病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