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育种理论和实践提出一种“血系繁育法”。该法可分为四个阶段:血系基础群的建立;血统维持与闭锁繁育;血统间的交叉选配;血统的重新组建。一个血系群包含2-3个独立血统,每个血统最少应有3头以上公猪与相应数量的母猪。同时制定了血统划分标准,论证了在血系繁育的一般情况下,选择效率是:个体选择>血统内选择>血统选择。还设计了非近交的循环交配模式。  相似文献   

2.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7):249-250
作为"声誉群体"的代表即地方精英,他们在现代化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道德、才识、门第以及权势等方面都得到了底层民众的心理认同。随着国家政治体制与地方社会权利体系的演变,地方精英也随之不断转型,当然它与中国的革命密切联系,同时它也与中国地方社会领导权问题密切相关,在当代重新谈论地方精英的转型问题对于重新定位今天的地方知识分子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3.
乡村精英是中国乡村巨大的社会优质资源,对乡村社会稳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乡村精英流失严重影响着乡村的发展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提高。基于"推力-拉力"因素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乡村精英流失的缘由:乡村社会认同度偏低、宗族在乡村治理中的强势地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城市优厚的落户与人才引进政策等。为此,需通过出台优厚的政策、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举措来吸引、留住乡村精英,为乡村治理现代化注入活力。  相似文献   

4.
蓝旭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76-14580
基于集体行动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引入农村精英与村民公共产品供给博弈分析,建立了农村精英与普通村民关于公共产品效用的收益模型,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农村精英与村民的激励与相互影响。由模型得出3大推论:精英促成集体合作前提是其具有"好声誉";精英在公共产品中的"好声誉"可以降低农民"搭便车"动机;精英在公共产品中发挥组织作用,能节约集体行动过程中的交易成本。并以广州番禺顺河村为案例,对这一模型进行了解释。得出了重建社区信用、发挥农村精英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实验用小型猪(又叫小香猪)1985年以来,北京农业大学成功地培育出了I、Ⅱ、Ⅲ系小型猪,正式命名为"中国实验用小型猪"(民间称之为小香猪)。I系小香猪是香猪历经北京干旱、严寒的环境选择后保留下来的香猪家系;Ⅱ系小香猪是由香猪加入12.5%的北京黑猪血统而育成;Ⅲ系小香猪是由香猪加入12.5%的长白猪血统培育而成的。  相似文献   

6.
在村民主体缺位、地方政府选择性治理的逻辑下,作为乡村绝对权力的核心的精英成为俘获支配扶贫资源的主体。通过分析乡镇政府选择精英承接扶贫资源的行为逻辑、乡村精英利己与利他的理性选择以及村民脱贫发展的强烈需求,认为精准扶贫中的精英俘获是在时间有限、资源有限的情况实现扶贫的最大效应,是增强村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的重要路径选择。为了保证精英俘获推动扶贫脱贫,还需转变乡镇政府扶贫脱贫领导方式,培育扶贫精英的"利他"观念,提升农民的内生力和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整个社会实现了新的转型,宗族势力则随着这种转型在农村得以复兴,宗族精英就在这种社会转型和宗族势力复兴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扮演着乡村社区中的"守门员"角色。农村改革的推动、市场经济的勃兴以及现代化的推进为乡村社区的发展注入了大量的现代化社会因素,使乡村社会的活力得到释放并造就了众多的宗族精英。本文分析了宗族精英在转型社会中的村治必然性及其缘由,揭示了宗族精英在村治功能发挥中的内在机制,从而提出了宗族精英在村治良好愿望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8.
农村是中国社会的根基,农业是中国的命脉。社会变迁过程中导致的农业衰退问题日益侵蚀中国社会的根基,成为制约中国社会全面进步的瓶颈,使得部分地区出现"农民富裕、农村繁荣、农业衰退"现象。针对社会变迁扩散的效应与影响,发挥基层政权的职能,通过村委主导下的资金转化、荒地开发、农村本土精英培养这些措施,最终破解农业衰退问题。  相似文献   

9.
选择不同比例民猪血统(民猪血统比例为1,1/2,1/4,1/8,0)的商品仔猪60头,在同一营养水平下,研究民猪血统对生长肥育猪肌肉品质及肌纤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民猪及其杂种猪与杜大长杂种猪相比肉色好(P<0.05),pH正常,滴水损失低(P<0.05),干物质含量高,肌内脂肪含量高(P<0.05),无异常肉发生,肌肉品质随民猪血统比例的增加而改善.肌纤维直径随民猪血统含量增加而变细,肌束内纤维个数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央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战略决策,也是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途径,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农业项目则是产业兴旺的有机组成部分,进行农业项目选择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业项目选择的研究和发展,提出农业项目选择应当考虑:正确价值取向原则、服务原则、政策符合原则、区域资源优势原则、科学技术原则。并对国家政策文件中的"农业项目"或者"项目"的关键词摘取汇表,推荐了当前具有较优选择价值的休闲农场、农村电商、民宿旅游、家庭农场等四种农业项目。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中出现了许多农村精英,他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是在这些精英的领导下,政府成功地推动了农村现代化的进程。然而目前农村精英们面临"第二次转化",即由经济精英向政治精英转化时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是成为制约农村更快更好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12.
郭强 《百姓》2002,(2):11-12
谁是中国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阶层?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给出一个引人注目的,饱含胆识与创新精神的提法.该报告认为,现代社会阶层结构的主导阶层应该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和专业技术人员阶层.这些阶层无疑是中国的精英阶层.  相似文献   

13.
张健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825-1827
论述了改革开放后,中国农村经济领域的自主性增长、农村社会自组织空间的扩展,以及"乡政"与"村治"关系的重构,从而得出自主性是农村社会发展的路径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4.
乡村精英是农村社区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中国农村问题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分析了家族关系网络、信任关系网络、上层领导关系网络和经济资本等因素对乡村政治精英地位确立的影响,阐述了社会资本在政治精英确立过程中的作用,着重论述乡村政治精英在农村社区发展中整合社区内部资源网络、维护乡村社会道德规范、提升社区信任和连接外界的社会关系网络和资源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乡村政治精英与社会资本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伴随中国经济腾飞而来的是中国社会转型带来的阵痛。在这个过程中,就业歧视这一社会问题在近年来日益突出,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就业歧视现象。1958年国际劳工组织僦业与职业歧视公约》已经对就业歧视有了明确的界定:“根据种族、肤色、性别、宗教、政治观点、民族、血统或社会出生所造成的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其结果是取消或有损于在就业或职业上的机会均等或待遇平等”,“包括得到职业培训的机会、得到就业的机会、得到在特殊职业就业的机会以及就业条件”。  相似文献   

16.
"转型"一词可以被用来概括地指示这样一种社会状态:社会整体处于相对迅速的转变之中,社会制度、社会生活和人们的社会经验均发生深刻改变.显然,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社会就是处于这种状态.[1]这种状态的特点之一就是,中国已经进入了市场经济体制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改革的带动使中国社会结构历经快速重大变迁。高等教育内的分层使应用性高校大学生群体负面情绪蔓延,部分大学生产生了"读书无用论""学的好不如嫁的好""出生决定出路"等错误观念。基于大学生作为时代精英和高素质人才的代表,其本身因阅历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上容易迷惘和混乱,选取与应用型高校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择业息息相关的三维视角调查分析,全面了解读书学习观、恋爱婚姻观、就业创业观(以下简称"三观")现状,系统分析形成的深层原因,并正确引导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的"三观"建设。  相似文献   

18.
处于科学分层体系顶端的科学精英是一种体制化安排,也是一种优质教育资源。科学精英常常成为年轻人追寻的对象,例如发生在1945年的"杨振宁寻找费米"事件。追寻精英实质上是一种个人发展策略的选择,其目的是为了师从精英,从而建构一种特殊的师生关系。年轻人跟随精英导师,可以极早地进入科学的前沿阵地,并接受一流的研究训练。师从精英的一个可能结果就是成为精英。这种由既有科学精英来培养未来科学精英的行为可以称之为研究生的另一种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19.
为比较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与丹系二元杂交母猪配套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的生长性能、抗病性和采食、屠宰、肉质性状之间差异,采用美系杜洛克、50%丹系杜洛克和100%丹系杜洛克公猪分别与丹系二元杂交母猪配套生产三元杂交商品猪(分别具有50%丹系血统、75%丹系血统和100%丹系血统),在相同批次分娩且在相同饲喂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下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出生至断奶日增体质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0. 224 kg/d) 75%丹系血统(0. 212 kg/d) 100%丹系血统(0. 200 kg/d),且50%丹系血统显著高于100%丹系血统。断奶至体质量30 kg日增体质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0. 384 kg/d)75%丹系血统(0. 335 kg/d)100%丹系血统(0. 319 kg/d),且50%丹系血统极显著高于75%和100%丹系血统。校正100 kg体质量日龄依次为50%丹系血统(156. 8 d) 75%丹系血统(156. 2 d) 100%丹系血统(153. 0 d),且100%丹系血统显著低于50%和75%丹系血统。100%丹系血统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全程死淘率(6. 94%)高于50%丹系血统(2. 84%)和75%丹系血统(2. 84%)。饲养前期每头商品猪的平均日采食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75%丹系血统 100%丹系血统,饲养中后期每头商品猪的平均日采食量依次为50%丹系血统100%丹系血统 75%丹系血统。不同品系终端杜洛克父本生产的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屠宰率、瘦肉率、背膘厚和眼肌面积差异不显著。小肠长度依次为100%丹系血统(23. 64 m) 75%丹系血统(20. 40 m) 50%丹系血统(19. 99 m),且100%丹系血统与50%和75%丹系血统的差异均显著。不同品系三元杂交商品猪各肉质性状差异不显著。综上,100%丹系商品猪生长速度有明显优势,但在屠宰率方面无显著优势,商品猪生产企业可利用不同比例的丹系基因进行配套生产商品猪以满足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20.
人们习惯用"精英"来称呼他们:他们大多是年龄在28~40岁、受过高等教育、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事业有成的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