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9 毫秒
1.
《渔业现代化》2010,(4):73-73
由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主办,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和国家鲆鲽类产业技术研发中心承办的第一届全国鲆鲽类产业可持续发展研讨会9月2-4日在青岛举行。鲆鲽类养殖是我国近20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海水养殖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2.
我国是水产养殖大国,水产养殖保险的健康发展对我国保持水产养殖大国的地位尤为重要。水产养殖保险是由保险机构为水产养殖者在水产养殖的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经济保障的一种保险。中国的水产养殖保险主要分为二大类。一是淡水养殖险;二是海水养殖险。1发展水产养殖保险的必要性目前全国非国有渔业专业劳动力628.7万人,其中养殖专业劳动力372.2万人。不管从消费量还是劳动力的角度,水产养殖产业在我国都应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产业。但是,水产养殖业又是一个集聚着多种复杂风险的产业,如2005年的“麦莎”台风…  相似文献   

3.
水产养殖是一项基于自然资源的古老人类活动,近30年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全球性产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产养殖业高速发展,2004年我国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3209万吨,占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以上,占全国水产品总产量的65%;2005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到3393万吨,占全国渔业总产量的66.5%,约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70%。但随着养殖规模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4.
《河南水产》2003,(4):35-3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第三条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第四条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发展健康养殖,减少水产养殖病害发生;控制养殖用药,保证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推广生态养殖,保护养殖环境。国家鼓励水产养殖单位和个人依照有…  相似文献   

5.
水产养殖用水的生物脱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产养殖用水硝氮的控制是实现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的核心技术之一 因排放易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和对水资源的占用等因素,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政府正逐步完善相关的法律以推动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用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污染零排放和水产养殖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于讯 《现代渔业信息》2011,26(10):33-33
青海省水产技术推广中心多年来在引进水产养殖新品种的探索实践中筛选出适宜高原水域养殖的高白鲑等白鲑鱼类优良品种,目前高白鲑、目隼白鲑、齐尔白鲑等鱼类增养殖发展势头较好,从养殖面积、养殖模式、养殖规模、养殖技术等方面取得一系列突破,多项指标处在全国前列。目前已成为青海省优势特色产业水产养殖的主要品种。  相似文献   

7.
《福建水产》1986,(3):17-17
历时7天的全国水产养殖、海岛开发技术交易会已于1986年8月7日在青岛市闭幕.有21个省区了4个单位参展.交流的项目400个,其中我省进展37项。福建荣获参展第二名奖状,并有10个单位24个项目获得全国参展证书.我省交易团参展的37顶多数具有实用价值和较高的技术水平,包括养殖,俣鲜,加工与节能等方面,形成水产养殖产业的体系,且技术资料完备,指标明确可靠,  相似文献   

8.
《海鲜世界》2003,(5):59-6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提高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保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法律、行政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水产养殖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农业部主管全国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产养殖质量安全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针对草鱼鱼种病害多、难防治的特点,2010年山东省莱芜市水产研究所等单位在雪野水产良种场,采用高水位池塘,按照健康养殖“五项制度、两项登记”的要求,实行封闭式养殖,培育草鱼鱼种,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益。现将养殖管理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张先玉  尹静  喻梅 《水产养殖》2009,30(8):34-34
近年来观赏鱼养殖已逐渐成为新时期家庭消费新时尚,观赏鱼养殖成为一个新兴的产业.徐州市观赏鱼从1998年开始起步,至2000年三项工程项目的实施,科研所建设基地,示范带动,科技推动,观赏鱼养殖已成为目前徐州市最具特色的产业,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条主要途径.养殖规模列江苏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到目前为止,水泥池养殖观赏鱼面积达232.9万平方米,年产各类观赏鱼2.09亿尾,产值1.13亿元,利润8 850.2万元,折合每667 m2利润达25 346元.2008年徐州市在水产开发中心成功地进行了草金鱼、锦鲤的人工繁殖.现就对繁殖过程中一些心得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养虾业是广西水产的支柱产业,养殖面积32万多亩,97%养殖面积集中在广西沿海地区的对虾养殖优势产业带。产值曾经超百亿元人民币,养殖面积产量产值居全国第二位,占广西渔业第一位,已经形成了种苗、饲料、药物、养殖、流通、加工、出口等一套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是广西渔业产业化程度最高,产业链最完整的产业。养虾业又是沿海地区农民增收致富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2.
系统功能视角下的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水产养殖系统具有食物生产、价值增殖和环境维持三大基本功能.目前,国际和国内水产养殖业在功能实现上存在着食物生产功能的弱化、价值增殖功能遇到阻力、环境维持功能遭遇挑战等问题.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平衡水产养殖系统的基本功能,实现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关键是要解决"粮食"生产与价值增殖、环境保护与价值增殖的矛盾.中国水产养殖产业肩负着保障未来全国16亿人口食物安全的重任,即食物生产的任务,同时,该产业的发展还要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因此,水产养殖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  相似文献   

13.
宏观 《现代渔业信息》2005,20(4):32-32,36
全国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殷淑芳、唐虹撰写“阐明水产良种产业发展的探讨”。提出加快水产养殖良种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中华鳖养殖成为全国水产热门产业,全国各地养殖中华鳖迅猛发展,其发展趋势方兴未艾。作者全面扼要地概述中华鳖养殖业的发展、养鳖的经济分析、面临的问题及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代彪 《河北渔业》2019,(7):57-60
为提高廊坊市水产养殖效益,主要分析了廊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定位、现状及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廊坊水产品养殖以普通淡水鱼品种为主,经济产出值相对较低;休闲渔业的发展受地域限制明显,游客多以本市居民为主;高技术水产养殖模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等问题,提出了今后廊坊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对策,即调整水产养殖结构,推广高效养殖节能技术,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等。  相似文献   

16.
水产养殖固体废弃物减量化与资源化利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产养殖作为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产业,近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养殖面积、养殖品种和产量连续多年居世界第一,2004年我国水产养殖产量达3.209×107t,分别占我国水产品总量的65%和世界水产养殖产量的70%;目前我国水产养殖品种已超过160种,其中海、淡水种类分别有100和60多种[  相似文献   

17.
叶剑平 《福建水产》1994,(3):83-84,11
水产养殖已有两千年历史,是一个世界性迅速发展的产业典范。近十几年来,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新技术使这一产业迅速发展,但存在的问题即引起渔业与环境问题。水产养殖的目标应将传统和现代的技术相结合以求持续发展。水产养殖的科学研究,涉及生物学、工程学、社会学和经济学,信息更是至关重要。本文通过评估世界水产养殖现状与发展,来探讨其局限性和研究目标。  相似文献   

18.
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世界水产养殖产品的主要产出地,1997年水产养殖业产量达到2920万t,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量的85%以上;产值占世界水产养殖总产值的80%以上。但产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的挑战,需各成员经济体的共同努力来加以解决,保证产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本文根据笔者参加APEC第一届水产养殖论坛的有关资料整理而成,供有关领导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拥有重要的地位。在过去50多年间,以中国为代表的水产养殖业的发展速度已超过全球人口增速,全球已经有39个国家和地区的水产养殖产量超过了捕捞产量,中国则以水产养殖产量占渔业总产量的73%位列第一[1-2]。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提升,养殖业出现了生产方式落后、效率低下、养殖环境污染、水域生态破坏、病害频发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3-4]。  相似文献   

20.
海蜇养殖作为一项投入成本低、生产周期短、病害少、风险低、收益高的新兴水产养殖产业,受到了越来越多水产养殖业户的青睐。但是在海蜇养殖过程中,苗种放养成活率低,制约了养殖生产的发展。为此,2003年春季笔者在龙口市海蜇育苗中,进行了海蜇与鱼类网箱混养对比试验,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