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同下垫面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善人居生存环境、建设生态城市是城市规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之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对于人居密度较大的大学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有利于学生培养的校园环境,关系到人们对学校的直观印象和莘莘学子的学习与生活.本文以内蒙古农业大学东区校园内学生室外学习、运动和休闲经常涉及到的几种典型城市下垫面--片林、小游园、硬化地面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对校园小气候的影响,结果表明,园林绿地具有改善和调节小气候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下垫面对微气候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下垫面的物理性质不同,下垫面处在位置的微气候会有所改变,微气候的改变会导致城市大气候的变化,整个城市的生态坏境同时也会受到影响,那么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质量势必会受到影响。笔者在深入分析城市气温变化异常原因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城市下垫面对微气候影响,为城市小区域的生态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不同下垫面对侧柏经济价值的影响。试验表明,不同覆盖方式在不同土层深度条件下,土层温度随时间变化呈现出相同的"M"型趋势。在不同覆盖条件下,土壤总积温均随土层深度的加深而下降,不同覆盖条件土层总积温差异性显著,其中地膜和透水地膜的土层总积温值较高。 相似文献
4.
5.
通过对不同下垫面(自然裸露、尼龙薄膜覆盖、稻草覆盖)竹林地土壤温度的连续观测,分析了冬季土壤热状况的时空变化规律,比较了不同下垫面对土壤热状况的影响,建立了自然裸露和覆盖处理之间土壤温度变化的数学关系式,认为稻草覆盖的保温效果最佳,并在低温条件下更加明显.同时,观测了不同下垫面对出笋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2000-2006年重庆市的气候变化做了详细分析,并对重庆主要城区万州、涪陵、江津、沙坪坝和北碚近7年的气温及热岛效应变化做了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06年重庆市夏季温度总体呈上升趋势,除去气候异常的2006年,重庆市年均升温0.08 ℃,热岛强度保持在0.5~0.7 ℃,为弱热岛强度;②主要城区夏季温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万州(27.9 ℃)〉沙坪坝(27.5 ℃)〉涪陵(27.4 ℃)〉北碚(27.3 ℃)〉江津(27.2 ℃);年增温(除去2006年)从高到低依次为:沙坪坝(0.12 ℃)〉江津(0.10 ℃)〉涪陵(0.08 ℃)=北碚(0.08 ℃)〉万州(0.02 ℃);平均热岛强度由高至低依次为:万州(1.5 ℃)〉涪陵(1.0 ℃)〉沙坪坝(0.9 ℃)=北碚(0.9 ℃)〉江津(0.8 ℃);③除了万州区夏季热岛强度呈缓慢减弱趋势外,其他城区(沙坪坝、涪陵、北碚、江津)热岛强度均呈增强趋势,夏季温度也呈同样的变化趋势,主要城区夏季最低温度全部出现在2000年。 相似文献
7.
不同水土保持措施对坡耕地水土流失的治理起到重要作用,为研究坡耕地不同类型下垫面的阻滞水土效果,以坡耕地大豆田为研究对象,采用横垄耕作(ZT)、免耕留株(PT)、免耕覆盖(CT)和裸地(BT)4种不同下垫面,进行野外放水冲刷试验,对大豆不同生育期(幼苗期、花芽分化期、开花结荚期、鼓粒期、成熟期)的阻滞水土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各生育期内,相同冲刷强度下产流时间的长短为CT>PT≈ZT>BT。在各生育期内,CT下垫面的阻水效益值均保持最大,分别为10.92%、17.22%、24%、30.4%、31.61%。大豆全生育期的阻沙效益(SRB)优于阻水效益(RRB)。大豆不同生育期的累积产沙量与植被覆盖度呈线性关系,在相同的植被覆盖度条件下,CT下垫面的拦沙效果最好。本研究结论为防治坡耕地水土流失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8.
适宜的城市规划和景观设计可以有效缓解热岛效应等城市气候因素对人居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揭示城市户外热环境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是调节和改善城市气候环境的理论基础。针对具有特定气候条件和城市形态的杭州市临安区,调查冬季不同局地气候区空气温度时空变化特征,深入分析了景观下垫面组成和空间结构对气温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冬季午后,不同测点温度差异较大,最大温差达3.2℃,且气温主要受测点周围环境影响;到了晚上,各局地气候区内部温差较小,均在0.7~0.9℃,而不同局地气候区之间差异明显,最大温差达2.6℃。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冬季午后气温主要受到下垫面结构的影响,而夜晚气温主要受到测点周围100~200 m范围内下垫面组成的影响,此时气温随绿化覆盖率的增加而降低,随建筑覆盖率的增加而升高。研究表明,在城市规划与景观设计过程中,合理控制绿化和建筑的组成比率,优化景观下垫面的三维空间结构,有助于改善城市户外热环境。 相似文献
9.
利用天水市7个气象站1961-2016年夏季平均气温等资料,对近56年陇东南气温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6年陇东南夏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夏季气温升高对年平均气温升高的贡献率为19.8%.夏季日最高气温≥30.0℃的日数基本上与夏季气温的变化趋势一致,呈逐年上升趋势.大部分年份,夏季6---8月气温变化依次为低—高—低的趋势,7月为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月的概率最高,其次为8月,6月为最小;夏末8月气温高于初夏6月气温的年份为46年,占82%.2016年从初夏到夏末平均气温持续高于平均值,8月份平均气温为历史最高值,属于小概率事件;2016年研究站点极端最高气温未突破历史极值,8月中旬为气温异常偏高时段. 相似文献
10.
利用我国北方70个气象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旋转经验正交展开(REOF)方法,对我国北方夏季气温进行客观分区,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夏季气温的长期演变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分析其与Hadley环流强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北方夏季气温异常分布的局域特征明显,主要呈现东北、华北、西北3个模态;东北地区夏季气温呈线性增强的趋势,与冬季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的变化趋势一致;西北地区夏季气温变化趋势与夏季南半球Hadley环流强度变化趋势一致,即在20世纪80年代初发生了由减弱趋势转变为显著增强趋势的年代际转折。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分析1961 ~2004年南京市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的变化特征.[方法]利用高淳站、江宁站、江浦站、溧水站、六合站、南京站6个气象站点1961 ~200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南京夏季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35℃高温日数和热积温的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1961 ~2004年南京夏季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现增温趋势,热积温数值虽有明显上升,但高温天数并没有显著增长;20世纪60年代是一个夏季高温期,而70、80年代夏季气温有所下降,80年代是夏季气温最低的时期,90年代和2000~2004年的平均值普遍提高,90年代以后是一个夏季变热的时期.[结论]酷暑主要分布在60年代,凉夏主要分布在70、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14.
通过对新乡国家基本气象站2003—2011年夏季气温、地面温度和露天温度的观测方法和数据的对比分析,揭示气象观测3项气象要素的关系、差别以及变化规律,以为生产生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6.
2009年乌苏市春季温度回升快、雨水偏多,夏季气温低、缺水干旱,秋季气温偏低,棉花生育期内有效积温偏少,气侯条件极其不利于棉花生长发育,给乌苏市棉花生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18.
青菜在南方是常见蔬菜之一,人们周年喜食,因而市场需求较大,尤其是夏季容易产生蔬菜伏缺。本文以浙江宁波市为例,研究夏季青菜高产栽培技术,为南方夏季青菜高产,缓解市场需求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
1986年以来近10年间福州市的平均气温比过去30年和前10年偏高,气温偏高主要出现在冬夏季,尤以冬季的1月最显著,达0.8℃左右,从而使最冷月出现在2月的频率在近10年中有增加的趋势,说明福州市近10年来冬季持续偏暖,此外,随着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模扩大,福州市近10年来城市的热效应加剧,影响范围扩大,城郊之间的气温差异也相应增大,特别是秋季(10月)城市热效应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