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防治措施探究——-以濑溪河(泸县境内)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日趋严重,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也成为研究的热点。研究以濑溪河(泸县境内)为例,对农业非点源污染进行了现状评估,分析了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发生机理和特点。综合国内外经验,重点探究了小流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治措施,针对濑溪河(泸县境内)提出了农业非点源污染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3.
土地整治项目是增加耕地面积、提升耕地产能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为实现我国耕地总量占补平衡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来,由于未利用土地逐步开发,后备资源数量严重不足且开发难度逐年加大,对我国占补平衡项目的实施带来了严峻考验.退化林地资源是一种具备可开发条件的耕地后备资源,退化林地整治是我国进入新时期后,自然资源部为缓解耕地占补平...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双碳”目标的新背景下,研究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越来越受到重视。基于碳效应理论,从工程施工碳效应、土地利用结构碳效应和农田管护碳效应3个方面构建土地整治碳效应分析模型,以河北省景县整治项目为例,采用物料衡算法、生态系统类型法等对土地整治项目的碳效应进行测算,对研究区进行碳盈亏平衡分析,计算达到碳盈亏平衡点的时间。研究结果表明:(1)工程施工的碳排放总量为8 988 t,其中防护林碳汇量197 t,净碳排放量为8 791 t,碳排放主要来源是石灰和混凝土;(2)土地利用结构的碳汇增量为1 611 t,主要来源于耕地和园地面积的增加;(3)农田管护碳效应中,农田生态系统的碳汇增量为2 662 t,主要在于农作物经济产量的提升。耕地面积增加,相应的农业投入随之增加,由此导致农业耕作产生的碳排放量增加111 t;(4)土地整治工作并未对生态环境造成消极影响,且研究区达到碳盈亏平衡点的时间为2.06 a,即自项目完成时起,经过2.06 a可以抵消掉由工程施工产生的碳排放。 相似文献
5.
孙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3,(1):58-60
多年来,广西很多地区因水源工程不足及灌溉设施不配套导致农业灌溉严重缺水,制约了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近几年,广西通过小农水专项资金,农业综合开发和社会投资等项目,建设农业高效节水示范灌溉工程,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周边群众节水灌溉的积极性,为发展富有广西特色的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积累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6.
7.
以土地整理中水资源供需平衡为基础,引入基于ET管理的水资源供耗分析,为缺水地区水资源供需平衡提供一种依据。以魏县基本农田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建立基于ET理念的水资源平衡关系,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量及耗水量(即ET值),得出不同水平年下的供需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现状水平年下水资源缺口29.81万m3,2010年项目区采取措施后综合ET值降低,盈余水量20.07万m3,实现了水资源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8.
9.
土地整治手段与综合效益分析是土地整治的方法与目的,文章以吴起县白豹镇白豹川土地整治项目为例,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制定土地整治方案,探讨治沟造地土地整治方法及工程综合效益,为土地整治工程因地制宜工作的开展提供理论借鉴与方法引导。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中药渣是中药材在采收、加工以及中成药制药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随着中药材产业的扩大和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中药渣的产生量逐年增多,给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中药渣已被证实具有较高的回收利用价值,应用广泛。【方法】课题组从铜仁地区中药渣资源化利用的现状出发,指出了铜仁地区中药渣资源化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适合铜仁地区应用和推广的三种资源化利用途径。【结果与结论】中药渣资源化利用途径的落地实施需要中药材产业和食用菌产业、有机肥产业、生物质燃料产业之间的合作联动,共同开发,形成产业链,才能发挥各企业的优势,真正解决中药渣资源化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实现中药渣利用无害化、资源化。未来,还应结合中药渣的成分,对其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拓展,开发出中药渣更多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延安南泥湾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但其土壤质量好、肥力高,是优质的耕地后备资源,具有极大的可开发价值.南泥湾地区进行土地整治,有利于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促进乡村振兴.工程实践证明,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有效改善了项目区农业生态环境,基本控制了水土流失,耕地质量大大提高;全面提升了基本农田生产能力,实现了耕地数...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迫切需要。广西武鸣通过土地综合整治,促进了12个镇的新农村建设。以武鸣区双桥镇为调研点,结合在广西、四川等地村镇的实地调研,针对制约乡村发展的问题,探寻西部乡村振兴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以鞍山市县域地区未利用地为研究对象,在充分考虑宜耕未利用地开发的限制因素的基础上,选取评价因子,构建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相结合的方式确定参评因子的权重,对其开发成耕地进行适宜性评价,并根据适宜性评价最终得分,确定宜耕土地开发重点区域。研究结果表明,所选区域宜耕未利用地各方面指标均满足要求,符合实际开发情况。该方法可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未利用地规划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农用地分等中土地利用系数与经济系数的探讨-以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用地分等是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的综合评定.土地利用系数和土地经济系数是农用地等别计算中两个重要参数,它们的计算与确定直接影响农用地利用等指数和农用地等指数.为此,以惠州市惠城区为例,探讨了两系数的计算方法,并对土地利用系数等值区和土地经济系数等值区的划分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荒滩地是我国重要的后备耕地资源,以陕西华阴白龙涧荒石滩土地整治项目为例,利用土地工程技术手段,通过对耕作层进行土体有机重构,科学开辟新耕地资源,对实现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都江堰市蒲阳镇用水保障工程震后损毁情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农村用水保障工程灾后重建方案。通过一系列工程措施进行综合整治后,蒲阳镇的用水保障工程在安全性能、基础设施配套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实现了农业水利基础设施与防灾减灾的集成,提升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蒲阳镇新农村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使用先进的技术来管理土地可以使资源利用最大化,增加生产效率。由于土地资源的有限性,社会经济发展将不断凸显土地资源的稀缺性特征。土地集约利用将是解决土地供需矛盾的重要方面,合理规划与利用可以有效避免资源保护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该文以贵州省社会经济发展数据为基础,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指标体系,并通过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对贵州省6个代表性市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评价分析。 相似文献
19.
20.
面对农机用户的服务需求,各农机生产企业的做法参差不齐,农民对产品质量和服务投诉也连年增加,特别是在农忙时节,由于服务配件提供不及时而造成用户投诉量逐年上升。如何做好农机配件保障工作,是农机生产企业需要关注的重点问题。以一拖(洛阳)柴油机有限公司推行的服务件回购模式为例,分析服务件回购的内涵和做法,服务件回购的实施效果,以及服务件回购的意义,为农机企业开展高效的用户服务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