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第三代领导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它包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 ,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取得成功的理论保证  相似文献   

2.
我国第三个教师节已经来临,在我们欢庆自己节日的时候,广大教师更要进一步认清形势,加倍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质,教书育人,充分发挥自己在对学生德育中的作用。为此,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要熟悉和运用马列主义、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 思格斯曾经说过:“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恩格斯:《自然辩证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正是这种理论思维的指导。要求教师熟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不仅是对教师本身提高思想觉悟的必需;也是教师有效地掌握科学技术不可缺少的武器;尤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教育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所以教师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  相似文献   

3.
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毛泽东的统一战线思想博大精深,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统一战线的理论宝库,成为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重要理论.邓小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新时期统一战线的理论、方针、政策作了全面精辟的论述,创造性地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统一战线的学说,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是我们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行动指南.从毛泽东到邓小平,追溯统一战线思想理论形成发展的历史轨迹,总结其特点,对于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无疑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阐明了在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引导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指针。党的十四大确定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强调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心内容是学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了帮助广大党员和干部学习这一理论,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邓小平文选》的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是帮助全体党员、干部学习《邓小平文选》和建设有中国  相似文献   

5.
<正> 江泽民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创新精神,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继承和新发展。它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也是做好农村经济工作的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时代又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探索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时代需要是马克思主义的生长点,时代又孕育了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相结合,把马克思主义推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探索出一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8.
江泽民同志在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从时代发展、现实国情和党建的高度,提出了关于“三个代表”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指出,有着深刻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其实践基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历史的发展、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历史的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忱一理论和实践基础,是从本质和整体上把握“三个代表”思想的前提。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进入21世纪,人们对当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的认识已经越来越清楚,越来越深刻.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系统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完全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正确决择.邓小平同志还作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的学说,对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嵘 《农业与技术》2005,25(6):194-195
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础理论的教育课。用马列主义武装学生头脑,首先要使学生确信“马克思主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真理”。同时,也要反对思想僵化,要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是不断丰富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这本身就是坚持,又是发展。邓小平同志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坚持和发展的典范。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们的初步作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1.
北京那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动乱和反革命暴乱平息之后,痛定思痛,令人反思的问题很多,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问题就是其中之一。那场政治风波之前,由于长期放松以马列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致使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泛滥成灾,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造成了严重后果。本文试图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我国实际,谈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大意义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途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同志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经济理论是紧密结合中国具体实际对马列主义经济理论的运用和创造性的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宝库。总结和借鉴历史经验,从中吸取经济教训和有益启示,对于当前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德育思想与高校德育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邓小平德育教育思想邓小平十分重视对青年学生进行德育教育。邓小平作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共产主义者,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不仅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设计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崭新的发展道路,而且把这一事业寄希望于青年身上,视青年为国家的未...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怎样继承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李宗玲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用新的思想、观点继承和发展了...  相似文献   

15.
人才问题是一个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成败的战略问题.邓小平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远见卓识,敏锐地把握时代发展的脉搏和契机,从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的战略高度,始终关注我国人才问题,形成了他完整的人才思想体系.这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关于人才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宝库.概括论述邓小平这一思想体系,对不断充实和完善我国人才政策,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是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指针,也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动力,发挥好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十分重要。邓小平研究、汲取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问题的经验教训,在如何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这一问题上有自己的创造性的思想、实践和成功的经验,主要包括: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宣传,以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四有"党员和"四有"公民;加强和改善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进行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党区别其它党派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克敌制胜和克服困难不断前进的法宝。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新时期如何加强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这是做为一名党务工作者需要认真研究,探讨和回答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金融系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讨邓华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形势下,运用什么样的方式、方法搞好金融系统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促进金融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有如下几点方法可供借鉴:1.政治理论学习启迪法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  相似文献   

19.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实践问题。当前,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对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政党理论和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风问题是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兴衰和社会主义事业成败的重大问题。新时期,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学风建设, 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