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0 毫秒
1.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南昌地区酸雨现状,通过对南昌农区、郊区、市区布设观测点,根据有关监测数据资料,对2006—2007年酸雨pH值、酸雨频率、酸雨成分、空气污染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3个测点观测的南昌地区酸雨年均pH值处强酸性标准,3测点酸雨发生概率为88%~97%,9—4月酸雨较重、5—8月减弱,酸雨pH值与空气污染物浓度有极显著相关关系。酸雨呈硫酸性酸雨,主要阴离子为SO24-、NO3-、Cl-,阳离子为NH4+、Ca2+、K+,且SO24-/NO3-比值较小。农田保护区因处于城市及工业污染源下风向,降水总离子及SO24-浓度较高,酸雨强度不亚于城市。在新设工业园及迁出企业布局上,应考虑设于较小风频方位,以减轻南昌农田保护区及城市污染,建议选择城市西北、东南侧安排新设排放源。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湖南红壤不同土层对SO4^2-的吸附性能和不同pH值酸雨对土壤SO4^2-解吸的影响,在实验室条件下,将不同浓度(NH4)2SO4溶液和不同pH值溶液连续浸泡湖南长沙和郴州2种红壤.结果表明:2种红壤对SO4^2-的吸附能力较强,并且在0-20cm层加入液SO4^2-浓度较低时,土壤SO4^2-吸附量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值的解吸液对同一土层SO4^2-的解吸率随pH值的下降而降低;同时,同一pH值的解吸液对SO4^2-的解吸率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当解吸液pH值低于土壤pH值时,解吸液酸度对长沙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比对郴州土壤SO4^2-解吸率的影响更显著;长沙土壤吸附SO4^2-的能力比郴州土壤强,并且前者吸附的SO4^2-比后者吸附的SO4^2-更难解吸下来,因此长沙土壤比郴州土壤具有更强的固定SO4^2-能力.  相似文献   

4.
东营市酸雨状况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靳军  郑丽娜  宿秋兰  梁海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4):11617-11618
应用东营地面观测站2005年9月~2008年8月的酸雨观测资料,分析了东营市的酸雨特征,并讨论了酸雨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141个降水样本中酸雨频率为55.3%,11月最多,达100%,12月最少为25%;酸雨频率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即秋季〉夏季〉冬季〉春季;酸雨的年变化趋势基本呈波浪状,但由于资料的年限较短,还需进一步总结订正;酸雨频率与雨量大小有密切关系,基本按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次序直线上升;农田长期受酸雨危害会影响土壤的pH值,农田土壤酸性与酸雨强度有正相关关系.当酸雨输入超过土壤缓冲能力时,土壤就会呈现酸化,使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发生变化。由于酸雨是使农田土壤酸化的主要原因,所以建议加强城市排放的严格管理,提高能源利用率;另外还要合理利用土壤,尽量减少土壤的酸性,加强对农田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5.
在室内条件下,用不同 pH 模拟酸雨淋洗土柱,研究现实酸雨对重庆地区石灰性、中性、酸性三种紫色土和酸性黄壤的危害结果表明,淋雨 pH≥4时对四种土壤无显著影响;pH2的酸雨能使酸性和中性紫色土及酸性黄壤明显酸化,此时土壤滤液 pH 可降低2—3个单位;石灰性土壤对 pH2—4酸雨均不敏感。土壤钙、镁离子的淋失速率和淋雨 pH 呈显著负相关;钾、钠离子与淋雨酸度无明显相关。当酸雨 pH≤3时能使酸性和中性土壤的铝活化溶出;若向土壤中施用碳酸钙,可减少30—90%的活性铝溶出。  相似文献   

6.
大连地区酸雨特征及气象条件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连酸雨观测站2006~2009年观测资料和气象资料,对大连酸雨的变化特征以及酸雨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是我国北方酸雨影响较强地区之一,发生频率达66%,降水pH值最低达3.49。秋季降水酸性最强,春季最弱;酸雨频率出现最多的季节是夏季,冬季最低。大连酸雨出现频率与风速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呈反比关系;雾天由于稳定层结和充沛的水汽有利于酸雨出现;连续性降水并不意味着空气中酸性物质的减少,在连续性降水的所有个例中,第2天酸性增加的占42%。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静、动态溶提方法研究了模拟酸雨对浙江省主要类型土壤中活性铝释放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酸雨对强酸性土壤(pH<5)中活性铝的释放有较大的影响,对微酸性和近中性的土壤影响较小;影响土壤活性铝溶出的因素主要是酸雨的pH值,土壤pH和缓冲能力,以及环境温度等。结果还表明,酸性降雨对土壤的淋溶,在开始阶段土壤淋出液中的活性铝浓度较高。随着酸雨淋溶量的增加,活性铝的淋出浓度将迅速下降。  相似文献   

8.
在深圳宝安区黄麻布收集了2006年5-12月的52次降雨水样,测定了水样中的F^-、Cl^-、NO3^-、 SO4^2-、H^+、NH4^+、Na^+、K^+、Mg^2+、Ca^2+的离子浓度,结果显示,宝安区酸雨较为严重,加权平均pH值为4.72;每月降雨量与pH值成负相关关系,一般雨季pH值低,旱季pH值高,但在异常的极端气候条件下,如台风对pH值的变化有很大的影响;宝安区的酸雨有由过去的硫酸型酸雨向硝酸型酸雨转变的趋势;宝安区靠近海洋,水样中富含Cl^-和Na^+,海洋源对雨水中Cl^-和Mg^2+的贡献较高,有时达到100%,对K^+为10%左右,对Ca^2+和SO4^2-几乎没有贡献,仅为1%-4%;在旱季时碱性离子的缓冲作用强,而雨季较弱;通过分析当地空气中的SO2和水样中的SO4^2-、NO2和NO3^-之间的关系发现NO2和NO3^-之间相关性较好,NO3^-主要来源于当地机动车辆尾气中的NO2;而SO2和SO4^2-相关性相对较差,SO4^2-除本地的污染外可能来源于龙岗区和南山区等周边地区传输的污染气体SO2。  相似文献   

9.
匡方毅  韩沁哲  彭磊  刘学军 《安徽农业科学》2012,(30):14870-14872,15005
利用Daniel的趋势检验、因子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1986~2010年长沙市主要空气污染物浓度、中国SO2排放量的年际变化特征,以及两者与长沙年降水酸性的相关性,同时讨论了致酸物质的传播路径,还对可能有影响的气象要素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期探索酸雨预报提供预报因子。结果表明,长沙市年降水酸性呈现一次明显的"脉动"变化,酸雨性质已转为硫酸、硝酸混合型;降水酸度并没有随当地SO2的浓度下降而下降,尚不能说明当地近地层致酸污染物的排放是形成该地酸雨的主要原因;中国大范围SO2的排放量与年降水酸性关系密切;影响长沙年降水酸性的主要致酸物质来自全球的排放,其中西南地区、华南地区的排放起重要作用;所选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不理想,但霾日与年降水酸性呈分段性显著正相关,浮尘污染增加降水酸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升气象对旱地小麦等农作物预防酸雨危害的技术。[方法]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镇王村、广胜寺镇东安村、万安镇高公村进行,研究旱地小麦生长期间的酸性降水后土壤pH值变化、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和产量的差异,结合各生长期的生理需求,进而评价县内酸雨影响土壤、产量的程度。[结果]3个试验点土壤pH值在酸性降水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且降低幅度与自然降水的pH值及量级呈正相关的关系,在降水结束后的几天内,又会缓慢回升至原相对平稳的状态;0~10cm和10~20cm土层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在酸性降水后的拔节期、孕穗期、灌浆期和成熟期均表现正常,且0~10cm土层显著较高。大槐树镇王村、广胜寺镇东安村、万安镇高公村产量分别为7 707kg·hm-2、7 545kg·hm-2、7 394kg·hm-2,与山西省"十二五"期间的3 695kg·hm-2冬小麦产量相比高很多,所以偏酸降水对产量影响较小,但4月3日和4月18日偏酸降水对大槐树镇王村旱地小麦穗数有一定影响,但对穗子其他性状无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土壤pH值与旱地小麦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呈负相关,与成熟期穗部农艺性状关系密切,与穗数、穗粒数也密切相关,从而影响产量,但不显著。[结论]洪洞县遇有酸雨后土壤pH值的降低幅度不明显,且在降水停止后的几天内,基本能恢复成原状态,在土壤的酸雨耐受度以内,土壤仍处于适于作物生长的状态,最终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也较为薄弱。  相似文献   

11.
蔡哲  贺志明  唐春燕  吴琼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292-11294,11312
利用南昌市降水监测资料与高空气象探测资料,分析了南昌市酸雨污染的现状,揭示了南昌市酸雨的形成因素。研究表明,南昌市酸雨酸度大,频率高,且近年来降水pH值有下降趋势,主要是硫酸型污染,南昌市酸雨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在秋、冬季。降雨pH值随着降雨等级的提高而增大,雨量的增大对降雨酸性有稀释作用。高空气象条件对酸雨有明显的影响,高空风风速小于7m/s时,酸雨频率较高,pH值也低,酸雨污染严重,反映了高空风对污染物水平输送同样具有稀释和冲淡的作用。逆温强度较强时,酸雨出现率增大。周边的工业区对南昌市酸雨的产生有明显作用。不稳定气象条件有利于大气低层污染的垂直和水平方向的扩散,可降低致酸污染物对区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模拟酸雨对水稻生长与水稻土养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温室盆栽水稻喷淋模拟酸雨实验,研究不同pH值(2.5,3.5,4.5,5.6)的酸雨对水稻生长和水稻土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酸雨的影响下,除喷淋pH 4.5酸雨外,其余酸雨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均下降了9.1%~16.7%;不同浓度的酸雨对土壤碱解氮的影响不大,但速效钾在喷淋酸雨后相对基础土样下降了33.9%左右;土壤速效磷含量相对基础土样提高了21.3%~40.5%;土壤有效硫的含量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喷淋酸雨后土壤中的交换性钙、镁相对基础土样分别上升了27.6%~36.3%和3%~21%。酸雨对水稻茎叶氮的吸收影响不大,但水稻稻粒中全氮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酸雨不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磷的吸收,但pH 2.5的酸雨会促进稻粒对磷的吸收;酸雨有利于水稻茎叶对养分钾的吸收,但不利于稻粒对养分钾的吸收;水稻茎叶和稻粒中全硫的含量会随着酸雨pH的降低而升高。水稻在pH 2.5的酸雨影响下显著减产,喷淋了pH 3.5酸雨的水稻其千粒重、结实率和实粒数都是最高的,表明pH 3.5的酸雨对水稻产量的提高有一定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3.
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长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茶树(Camellia sinensis)种子实生苗为材料,研究了模拟酸雨和铝添加对茶树生物量、抗氧化酶及一些抗性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铝和适度的酸雨有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较高的铝和较高酸度酸雨不利于茶树生物量的积累.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先增加后下降.随着酸雨强度的增加,SOD、POD、CAT和APX总体上增加,在较低浓度铝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增加,存较高铝浓度(30 mg/L)处理下,酸雨加剧SOD、POD、CAT和APX的下降.10 mg/L铝浓度处理茶树叶片超氧阴离子产生速率(O2-)和丙二醛(MDA)含量与无铝处理的相比没有明显差异,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其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增加.酸雨强度对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含量没有明显影响.酸雨加剧铝引起茶树叶片O2-产生速率和MDA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脯氨酸含量增加.而酸雨单独作用对脯氨酸含量没有明显影响,但酸雨加剧铝对茶树叶片脯氨酸积累的增加.随着铝处理浓度的增加,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先增加后下降.pH 3.0的酸雨明显提高茶树叶片可溶性糖含量.结果表明,茶树可通过提高抗氧化酶活性和一些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增强对酸雨和低浓度铝的适应性和耐受能力.高浓度的铝(30 mg/L)损伤茶树抗氧化系统,减少一些抗性物质的合成,影响其生长,而酸雨加剧高铝对茶树的伤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为不同类型酸雨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以南京市东善桥林场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对照处理(ck,山间防火池水,pH 6.6)、不同酸雨类型[包括酸雨类型(硫酸型、硝酸型和混合型)和酸雨酸度(模拟溶液pH 4.5、3.5和2.5)]胁迫1 a后,探究酸雨类型转变对杉木林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的影响。  结果  随着酸雨酸度增加,不同类型酸雨处理土壤pH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而土壤交换性氢离子(H+)和铝离子(Al3+)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与对照相比,酸雨pH为2.5时,土壤交换性H+、Al3+均在硫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75%和240%,在混合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54%和246%,在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分别增长了246%和249%。此外,酸雨胁迫时间显著影响土壤总碳、总氮、总硫、有效磷和微生物量碳氮(P<0.05),但酸雨类型对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影响不显著;酸雨胁迫1 a后,pH 2.5硝酸型酸雨处理下土壤微生物量碳氮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378.89±60.69)和(38.67±4.10) mg·kg?1。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可知: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强于酸雨类型,其主要通过影响土壤pH、有效磷和总碳间接影响微生物量碳氮。  结论  1 a的短期酸雨胁迫后,酸雨酸度仍然是影响杉木林土壤特性的主要因子,而酸雨类型转变将会加剧酸雨酸度对杉木林土壤特性的抑制作用。图6表3参29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重庆万州区SO2污染状况,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方法]该研究通过总结万州区SO2浓度的年内逐日变化规律,探讨SO2浓度与降水量、大气压强、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6个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用因子分析法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结果]重庆万州区SO2污染主要集中在冬季,SO2浓度与6个气象因子之间有4个存在显著性的相关关系,其中与降水量、风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而与气压呈现显著正相关。因子分析法得到万州气象因子变化主要受到辐射能量、水汽和风速3个主要成分的影响,并建立了SO2浓度的预测模型。[结论]该研究的预测模型可以为万州区农业生产中预防SO2和酸雨污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盆栽实验,研究短期模拟酸雨和Cd复合污染下的黑麦草生长状况和Cd积累情况,以及种植黑麦草后土壤镉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酸雨强度及土壤Cd浓度的增加对黑麦草的生长有抑制作用,同时促进黑麦草对的Cd积累;黑麦草根部对Cd的积累大于地上部分。随着酸雨pH值的降低,土壤中Cd的释放强度明显增大,土壤中Cd以交换态为主,生物可利用态明显增加。短期内模拟酸雨和Cd污染对黑麦草都有致害作用,但Cd污染的效应大于模拟酸雨的效应。模拟酸雨与Cd复合污染环境效应大于这2种污染物的单因素效应。  相似文献   

17.
摘要:对2013年江西千烟洲地区大气降水和河流进行采样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江西千烟洲地区降水呈现出酸性,同处亚热带森林地区的河流呈现出弱酸—弱碱性。(2)用[SO42-+NO3-]当量浓度估算出来的大气降水和河流酸度相差不大,降水和河流pH的差异主要与它们碱性物质含量不同有关。(3)江西千烟洲地区由于大量降水和地表森林覆盖度较高,大气中碱性气溶胶含量较少,对酸缓冲能力较弱;河流通过土壤淋溶出大量的Ca2+、Mg2+等阳离子,酸中和能力较高,对酸缓冲敏感。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了解酸雨和除草剂在单一及复合胁迫下对城市草坪土壤动物的影响,设置3个模拟酸雨酸度(pH值4.5、3.5、2.5)和3个除草剂施用水平(使它隆20%乳油体积分数分别为0.1%、0.2%、0.4%),以蒸馏水(pH值6.5)为对照,选择城市草坪进行为期3个月的试验处理。结果表明: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密度和类群数在添加酸雨和除草剂后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密度却随酸雨酸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复合胁迫时,酸雨和除草剂对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有显著(P<0.05)交互作用,对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交互作用不明显。土壤动物密度并不随污染强度增加呈单一的递增或递减变化,以蜘蛛、跳虫和线虫为代表的土壤动物类群对同一污染物强度响应不同。不同处理下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差异明显,香农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随酸雨酸度增加而下降,随除草剂施用水平升高而上升。总体而言,酸雨和除草剂会使相当一部分土壤动物密度减少甚至消失,其变化可能与污染物强度和土壤动物种类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