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5年我们从河南省农科院经作所引进豫棉四号,连续两年进行了小面积麦棉套种试验,以晋棉七号为对照。豫棉四号单产籽棉239.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19.3%;皮棉单产96.5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3.9%;霜前皮棉73.4公斤,比晋棉七号增产27.8%。小麦单产247.5公斤。1987年,我们又以中棉  相似文献   

2.
棉花新组合九杂4号品比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品比试验结果表明 ,棉花新组合九杂 4号籽皮棉单产 3 2 14.6kg/hm2 和 13 78.8kg/hm2 ,比泗棉 3号增产 17.3 1%和13 .12 %,皮棉单产比皖杂 40F1 增产 10 .9%;纤维品质优于皖杂 40F1 和泗棉 3号 ,值得在阜阳地区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3.
<正> 中棉20(原名中无268)是中棉所育成的新品种。1990—1991年河南省夏棉品种区试,亩均霜前皮棉47.4公斤,比对照辽棉9号增产13.1%,居第一位。1992年河北省生产试验,比辽九增产18.1%。1993—1994年在大名县推广5.7万亩,平均亩产皮棉58.9公斤,1.2万亩良繁种子田平均亩产皮棉70.2公斤。  相似文献   

4.
<正> 武恩勋是开封县罗王乡孙寨村的农民。1986年在盐碱地种植无毒棉豫棉2号10亩(麦,棉套),单产皮棉77.5公斤。并在盐碱较重的春白地,用地膜覆盖种植1.2亩无毒棉高产试验田,单产皮棉143公斤,创盐碱地棉花高产纪录。也是当年河南省无毒棉高产试验田的最高产量。1987年又在盐碱地种植无毒棉豫棉2号12.5亩,单产皮棉125.5公斤,创盐碱地无毒棉大面积高产纪录。武恩勋利用无毒棉副产品发展家庭养殖业,实  相似文献   

5.
1981~1983年,我们在海安县仇湖公社湖中三队和八队进行了棉花稳产高产试验.试验地为水稻土,含有机质1.806~1.823%,全N0.088~0.114%,速效N12.0~12.8ppm’全P0.156~0.161%,速效P2~9ppm,属中等偏上肥力,土质粘重.稻棉两熟,复种指数为212.6%.品种为岱宁棉15号.三年的种植面积和皮棉单产:1981年200.2亩,148.02斤;1982年208.5亩,151.29斤;1983年161.23亩,172.8斤.其中1983年有8块田18.84亩单产皮棉200斤以上,最高田块(1.8亩)单产皮棉235.6斤.而每亩棉花成本平均为37.27元,比一般大田低23.2%;每百斤皮棉成本平均为23.79元,比一般大田低48.2%;每亩棉花纯收入平均为263.31元,比一般大田增加39.6%.  相似文献   

6.
(一)中棉所35号在库尔勒棉区的表现 1.丰产性 2000年,库尔勒市种植中棉所35号棉花0.18公顷,平均666.7米2产皮棉117.2千克,比军棉1号增产21.83%.其中普惠农场2.7公顷,单产皮棉高达223千克.该品种表现为结铃性强,平均单株果枝数9~10薹,单株铃数7~8个,单铃重5.3~5.5克,衣分40%~41%,平均单产皮棉120~150千克,表现出良好的丰产性.  相似文献   

7.
中棉所29号,即中抗杂1号,亦称RH-1,系中国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以中棉所12号为母本、RP4作父本育成的一代杂交种。1995-1996年,参加全国抗虫棉区域试验,山东试点在常规治虫情况下,1995年霜前皮棉平均亩产37.6公斤,比对照中17增产84.3%;皮棉平均亩产70.1公斤,比对照中17增产92.6%,居参试品种首  相似文献   

8.
我县在缩小一熟春棉、推广麦棉套种的同时,进行了棉花大苗(5~7张叶片)麦后移栽试验,收到了较好的增产增收效果。据三年试验,大苗麦后移栽棉平均亩产皮棉为165.5斤,麦子657斤,比一熟春棉虽亩减皮棉16.3斤,但年增收百元左右;比麦棉套作虽亩减皮棉8.5斤,但增收麦子275斤,年净增收45~5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小苗移栽亩增皮棉27.2斤,增收35~40元,比麦后中棉所10号直播棉亩增皮棉50.6斤,增收70~75元。1985年全县推广面积达10500亩。实践表明,棉花大苗麦后移栽是夺取粮棉双高产的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1988年,我省棉花生产取得了较大幅度的发展,出现了面积、单产、总产、收购量四增的好形势。据农业部门统计,全省880万亩棉田,比上年增加64.27万亩,增7.78%;亩产皮棉62.5公斤,比上年增产8.5公斤,增15.74%;总产皮棉55万吨,比上年增产10.62万吨,增23.78%;至1988年12月底全省收购皮棉50万吨,比上年增10.35万吨,增26.10%。1988年是我省棉花生产自1984年以后增产幅度最大、经济效益最高、群众实惠最多的一年。 1988年,我省棉花大面积增产是政策、科  相似文献   

10.
《浙江农业科学》2007,(6):728-728
1棉花良种浙凤棉1号(浙审棉2007002)1·1产量表现2004年浙江省棉花区试结果,平均每667 m2皮棉产量103·2 kg,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2·4%,增产达极显著水平;2005年浙江省棉花区试结果,平均每667 m2皮棉产量123·1 kg,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22·5%,达极显著水平;两年区试平均每667 m2皮棉产量113·2 kg,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17·5%;2006年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每667m2皮棉产量132·5 kg,比对照湘杂棉2号增产20·0%。1·2特征特性该组合植株塔形,叶片较小,叶色较深。浙江省区试两年平均出苗至吐絮121 d,与对照湘杂棉2号相仿。株高114 cm,单株有效铃2…  相似文献   

11.
八面来风     
湖北国家推广的新棉种——“湘杂棉6号”今年在大沙湖农场示范种植成功。日前,经过有关专家鉴定,500亩示范棉,均单产籽棉325公斤,比普通棉花增产30%,深受棉农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正> 南阳地区雨量、热量资源丰富,选用适宜的棉花品种进行麦后大苗移栽是取得麦棉双高产的有效手段。根据豫棉四号成熟早,自我调节能力强,品质好、产量高的特点,在我区进行麦后大苗移栽大田生产示范试验获得成功,现将其生产示范情况和主要技术总结于下。一、示范情况1991年邓州市夏集乡大桥村,麦茬移栽豫棉四号棉花2300亩,小麦单产由麦棉套种的225公斤提高到268公斤,亩净增小麦43公斤,折款20元,棉花由50公斤提高到63公斤,亩净增皮棉13公斤,折款78元,麦棉总  相似文献   

13.
美双抗4号是目前国内外棉花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是通过双基因工程培育的高效抗虫棉新品种。2002年在库尔勒市胜利农场,7公顷示范田平均皮棉单产较中棉35号增产12.9千克/667米^2,增产率17.7%;2001年在库尔勒市托布里其乡及2002年在阿瓦提乡两年分点进行品种对比试验当中,皮棉单产较主栽品种中棉所35号分别增产16.1千克/667米^2、11.6千克/667米^2,增产14.4%、8.7%,  相似文献   

14.
<正> 中长绒陆地棉140系是河北省农科院棉花研究所中长绒棉育种课题组于1989年育成的,它是我国第一个纤维长度达33毫米的棉花新品系。据1992—1993年河北省中长绒棉区试结果,该系霜前(?)棉产量与中棉所12号基本持平,但纤维品质尤其是长度和细度明显优于中棉所12号。该系1992—1993年在威县七级镇和景县龙化镇进行大面积盖膜试种,两年累计种植面积5万亩左右,平均亩产皮棉75—100公斤,最高达150公斤。按两镇棉站收购价,每50公斤皮棉,140系比中棉所12号多卖18—36元,被当地政府和群众认为是棉田实现“两高一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正> 冀棉20引入我师四年来,通过试验、示范和大面积种植,充分表现出它的丰产潜力,1994年示范面积10亩,亩产皮棉155公斤;1995年推广1847亩,亩产皮棉152.4公斤,1996年种植14.3万亩。平均亩产皮棉145公斤。经兵团专家组鉴定,四十五团二连30号地,20亩冀棉20,亩产皮棉216.6公斤,再创兵团棉花高产纪录。冀棉20已被列为我师“九五”期间棉花主栽品种。  相似文献   

16.
鲁棉研33号是中熟偏早类型的抗虫杂交棉新品种,在山东省区试中产量性状突出,单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比对照中29均增产10%以上,在生产试验中单产皮棉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4.3%: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纤维长度30.7mm,比强度30.0cN/tex,马克隆值4.7;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2008年3月通过山东省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7.
<正> 地面薄膜复盖是棉花栽培上一项新的技术措施,增产效果显著.1980年棉花地膜复盖试验田3.2亩,平均单产皮棉289.8斤,其中沈家大队杨庄五队0.45亩,收皮棉139.8斤,折合亩产310.6斤,1981年地膜复盖棉花12亩,单产都在250斤以上,其中郑庄、杨庄4亩多盖膜棉花,单产皮棉都突破300斤.地膜复盖棉田增产的原因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正> 1980年我区种植"河南79"棉87万亩,占全区棉田面积的67%.实践证明.它是一个高产、稳产、品质好的优良品种.1979年,沈丘县大涂营大队品种对比试验结果,河南79单产皮棉234斤,比鲁棉一号增产6.3%;纤维长度增加2毫米.1980年我们对河南79的丰产性能和品质  相似文献   

19.
<正> 太康县朱口乡是优质棉基地县试验、示范和良种繁殖区。通过技术服务,1587年该乡以致全县棉花生产取得了显著成效。朱口乡植棉2.5万亩,单产皮棉72.6公斤,比1986年30.5公斤增长1.4倍,比“六五”期间44.5公斤增长63.15%,并超过了全县平均生产水平。棉花衣分平均41.5%,比1986年36.8%提高4.7%。皮棉售价平均每公斤3.9元,比1986年增加0.3元。总平皮棉181.5万公斤,共收入707.85万元。产棉籽256万公斤,其中良种165万公斤,一般棉籽75.2万公斤,良种和棉籽混合价每  相似文献   

20.
新研 96- 48是新乡县棉麦研究所从豫棉 1 7- 7×中 1 5 8- 49- 90 - 1的后代中经单株选择 ,辐射处理 ,导入双价抗虫基因 (Bt +CPTI)、海南加代及定向选育而成的棉籽无短绒、早熟、抗病、抗虫、优质、高产棉花新品系。1 产量表现1 997~ 1 998年参加本所品系比较试验 ,平均亩产籽棉、皮棉、霜前皮棉分别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2 .8% ,5 .4% ,1 4.6% ;1 999~ 2 0 0 0年参加河南省春棉品种区试 ,2年 1 5个试点平均霜前皮棉较对照中棉 1 9号增产 9.9% ,最高皮棉产量达1 2 6kg/亩。同期参加国家黄河流域麦套棉 区试 ,2年 1 8个试点 ,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