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何迅民  叶火香  何科伟 《茶叶》2011,37(3):147-149
本文针对松阳香茶存在的色泽不绿,香气不高等品质问题,采用不同杀青温度和不同的投叶量处理,研究其对松阳香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其他工艺相同的基础上,采用80型滚筒杀青机杀青,下锅温度以250℃,投叶量在100kg/h时,炒制的香茶品质最佳。  相似文献   

2.
绿茶杀青技术研究概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英芳 《茶叶通讯》2010,37(1):37-39,43
杀青是绿茶加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对绿茶的品质起着决定性作用。杀青的好坏主要受杀青方式、杀青温度和杀青时间的影响,本文概述了影响绿茶杀青的主要参数,并对杀青方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蒸青绿茶杀青工艺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霖 《福建茶叶》2003,(4):28-28
蒸青绿茶,是古老的茶叶种类之一。自唐代即盛行蒸青制作茶叶,随着中华文化的传播,蒸青绿茶制作工艺传至日本,日本制茶业在此基础上研制出了碾茶、煎茶、玉露茶等种类,并在栽培、加工、制作方面取得发展,煎茶成了日本绿茶的当家茶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引进了许多条煎茶生产线,蒸青绿茶生产在我国悄然兴起。蒸青绿茶讲求三绿(干茶色泽绿、浸泡汤色绿,泡后叶底绿),讲求茶的滋味甘醇、鲜爽,带海藻味的绿豆香。要达到这一质量要求,就必须在茶叶采摘、鲜叶贮存、杀青、温度控制、加工工艺掌握等方面予以重视。蒸青绿茶加工过程的各个环节对茶叶的…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茶树机采绿茶杀青品质,以机采鲜叶为原料,比较微波、汽热、电热滚筒和电磁滚筒耦合热风4种杀青方式所制机采绿茶的感官品质、茶叶内含成分、色泽和香气。结果显示: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所制绿茶的感官得分(89分)最高,所制干茶的色相值(a/b)相对更绿(p<0.01),酚氨比较低(p<0.05),非酯型儿茶素、酯型儿茶素和儿茶素总量也相对较低(p<0.01);电磁滚筒杀青所制绿茶的栗香型成分含量较高,如藏红花醛、癸醛、β-环柠檬醛、庚醛和3,7-二甲基-2,6-二辛烯醛等高级醛类,香叶基丙酮、β-紫罗酮和1-戊烯-3-酮,反式-2-辛烯醇、芳樟醇、反式-橙花叔醇等,以及二甲硫、2-甲基呋喃和1-乙基吡咯等杂环化合物,说明电磁滚筒耦合热风杀青集成了不同工艺特点,所制机采绿茶滋味鲜爽,栗香明显,该工艺有利于提高机采绿茶品质,对实际生产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6.
不同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胡云铃  黄建安  施兆鹏 《茶叶》2008,34(1):24-28
本文研究了汽热杀青、热风杀青和滚筒杀青3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杀青方式对茶在制品生化成分变化的影响不同,汽热杀青因蒸汽穿透力强,杀青时间短,茶多酚、酯型儿茶素的减少量与氨基酸等水解产物的增加量相对较少,使毛茶茶汤浓烈,汽热杀青能快速抑制氧化酶的活性和减少叶绿素的破坏,使毛茶的汤色、叶底较绿;而采用热风杀青制得的毛茶香气高长,滋味浓爽,除色泽稍次于汽热杀青外,其余各品质指标略优于汽热和滚筒杀青方式。  相似文献   

7.
微波杀青对绿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比较了滚筒杀青、微波杀青、滚筒+微波杀青和微波+滚筒杀青4种杀青方式对绿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高,具有色泽翠绿的特点;滚筒杀青的绿茶理化成分含量次之,香气高长,具有令人愉悦的清栗香;而采用滚筒+微波杀青的绿茶综合上述两种杀青方式的优点,其干茶不仅色泽翠绿,而且具有高长的清栗香气,理化成分含量适中。  相似文献   

8.
国外绿茶加工新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世界绿茶生产大国除我国外,还有日本和原苏联。现将国外近年来绿茶加工新技术简述如下。1.自动化鲜叶保鲜装置鲜叶质量是成品茶质量的基础。传统工艺是将鲜叶摊放到室内地面贮放,由于这种方法易使鲜叶堆积发热红变、腐烂,达不到保鲜的目的,故造成茶厂很大的经济损失。日本曾研究成功鲜叶自动化管理装置、鲜叶进厂验收后,即投入地下接茶斗,由鲜叶输送带自动输送堆积到鲜叶管理装置上贮存,这些装置都应用电子自控间隙通风,能达到降低叶温保鲜的目的,缺点是易使鲜叶干枯。80年代中期,研究出采用超声波加湿器增湿保鲜,增湿空气相对…  相似文献   

9.
众所周知,炒青绿茶要求色泽绿润,汤色绿明,香味鲜爽,叶底绿亮。江苏省邗江县凤凰茶场在茶叶投产初期由于制茶设备简陋,机种不全,只有瓶式炒干机、揉捻机和烘干机三种机种,工艺上因陋就简,采取了瓶式炒干机杀青、揉捻机揉捻、烘干机初烘、瓶式炒干机炒干的工艺,生产出的炒青绿茶色泽灰暗,汤色开始尚绿,但很快变成橙色,叶底色泽黄绿不匀,香气沉闷、带有生青气,滋味有熟味,品质较差,不适合市场需求。  相似文献   

10.
通过锅炒杀青和蒸汽杀青试验比较分析表明,杀青过程杀青叶的物质变化具有相同的变化规律:多酚类、黄酮类、儿茶素、叶绿素的含量减少,水浸出物、氨基酸、水溶性糖的含量增加,酚氨比、酯型儿茶素与简单儿茶素的含量比均下降,这些变化有利于改善大叶种绿茶茶汤的苦涩味,提高制茶品质。锅炒杀青受热时间较长,上述物质变化的幅度较大,茶汤滋味较浓醇,汤色、叶底黄绿;蒸汽杀青受热时间较短,物质变化不及锅炒杀青,茶汤略带涩,汤色、叶底较绿。蒸汽杀青的残留酶活性明显低于锅炒杀青。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金萱品种加工乌龙茶做青工艺的摇青次数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鲜叶原料在相同的做青环境中,三次摇青的产品品质稍好于二次摇青的产品品质,但品质感官审评总分及生化成分变化均相差不大。在实际生产中,若选用两次摇青的做青工艺,可以减轻做青的劳动强度和节约成本,而对产品品质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2.
乌龙茶做青可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乌龙茶优异的品质风格主要在做青工序中形成,本文试对近二十年来国内乌龙茶做青过程中叶片水分、环境条件、做青强度、做青历时等可控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初步总结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台茶12号品种做青工艺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通过选用台湾乌龙茶品种台茶12号进行不同做青工艺的试验。结果表明:台茶12号以轻做青工艺品质最优。前期做青掌握薄摊、拌青或轻摇,保持青叶鲜活、均衡失水,后期适当摇青,拖长凉青时间,促使内含物的转化,以及适时杀青,是形成台茶12号优良品质的关键工艺。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茶绿色素锌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正交设计对茶绿色素锌的制备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用20%ZnSO4溶液,在pH值为2.0溶液中80℃水浴锌代100min,锌代效果最好,所制备茶绿色素锌粉末呈墨绿色,性质稳定,且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营养物质,无毒副作用,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用色素,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5.
铁观音肥料主效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L9(3)^4田间试验,探讨N、P、K、RC等4个肥料因子及其组合对铁观音茶树生长、鲜叶产量和成茶品质的影响效应的结果表明:①N、P、K、RC在铁观音不同生长时期所起的作用不同。幼龄期K是茎粗增长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P;成龄期N是产量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K;K是成茶品质的肥料主效因子,其次为RC。有机无机肥配施,适当提高钾肥的施用比例,是铁观音施肥的一个重要特征。②有机无机肥合理配施,不仅能促进铁观音茶树的速生快长,提高茶叶产量,且能增进成茶品质。产量与品质兼优的施肥组合为N3P1K3RC2或N2P1K2RC3,并得出了可供成龄铁观音红壤土茶园施肥的方案。  相似文献   

16.
空调做青对夏暑乌龙茶品质影响初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利用空调控制微域环境,探讨夏暑乌龙茶在微域环境下做青对品质形成的影响,探求人工微域环境对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的可能性。并从节能的角度,对空调做青的温度参数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做青对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较为有利,变温做青中处理温度先高后低和先低后高之间的品质总分差异不显著,但品质风格有所不同,两者对提高夏暑乌龙茶品质均有利,但以先高后低更节能。全程恒温做青处理的成茶品质不及变温处理。恒温做青  相似文献   

17.
本文根据诸暨市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发生特点,实践应用了现代茶园绿色防控技术,为茶叶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8.
浅析加工标准化对茶叶竞争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加工厂、加工设备、加工技术、加工管理四方面,阻碍我国茶叶竞争力提高的加工现状,分析茶叶加工标准化对提高茶叶品质,降低成本,创立品牌,实施适度规模化经营,增强国际竞争力,适应我国加入WTO新竞争环境的意义,认为实施茶叶加工标准化对提高我国茶叶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扁形茶加工机械选型与加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与制茶性能目前多用机的运动机构主要有:曲柄导轮、曲柄导轨和曲柄摆杆三种类型。由于多用机运动机构不同,其槽锅运动轨迹亦不同,茶叶在槽锅中运动的受力方向、运动状态等亦不相同。而茶叶在多用机中要完成杀青、理条、辉锅等作业,每一作业要求茶叶在柄槽锅中运动状态亦不尽相同。如茶叶杀青要求茶叶在多用机槽锅中受到足够的上抛力作用,在某一瞬间锅内茶叶在力的作用下被推离锅壁作抛物线运动,由于茶叶的个体质量、形态的差异,茶叶散落现象明显,水分散发较充分,能及时带走湿汽以保持茶叶色泽的翠绿和清香,这是绿茶杀青…  相似文献   

20.
叶倩  梁月荣  陈瑞鸿 《茶叶》2006,32(1):18-22
本文介绍了绿茶饮料的褐变机理、护色机理及技术,阐述了包埋法、酶处理法、离子护色法、加抗氧化剂法、pH值调色法、包装技术、灭菌技术、除氧技术等护色技术,以及不同护色技术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