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三明市梅列区绿地景观结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全面了解三明市梅列区绿地分布结构,采用目视解译技术,提取三明市梅列区2007年航空遥感影像绿地信息,并分析其绿地景观格局特征。结果表明:梅列区绿地率为23.58%,绿地斑块密度为147.4776个/hm2,平均分维数为1.5840,蔓延度(或聚集度)为72.7777,绿地多样性指数SHDI为0.9494,均匀度指数SHEI为0.4879。6种绿地类型面积:公共绿地PU>居住区绿地R>交通绿地T>公共建设绿地PC>防护绿地PR>农业绿地A。从斑块特征看,梅列区绿地斑块类型以中型斑块为主(45.54%),Ⅱ中型斑块(116.9398 hm2)>Ⅲ中大型斑块(72.5536 hm2)>Ⅳ大型斑块(51.9676 hm2)>Ⅰ小型斑块(15.3127 hm2)。对8个景观破碎化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降维处理后4个主成分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9.782%。不同绿地类型的破碎化水平为R> PC> PR> T> A> PU。从空间关系看,R、A、T、PR斑块较连续、紧凑,而PC和PU斑块相对比较孤立。研究结果旨在为三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和生态安全格局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根据景观生态学原理,运用CAD软件,统计各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周长等信息,对广府古城滨水区的景观生态格局进行分析;并依据景观生态学的评价方法,选取分维数、伸长指数、多样性指数、优势度、分离度、破碎度6项指标对该古城滨水区进行景观生态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域整体多样性低、优势度高,景观分布不均匀,受人为干扰显著;自然景观锐减,景观破碎程度较高,缺乏统一有机的整体格局,导致研究区生态系统不稳定。  相似文献   

3.
基于人们对城市滨水绿地景观的关注日益加强,本文提出将RAGA-PPE模型(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等级评价模型)应用到城市滨水绿地景观效果的评价中,将多维数据指标转换成低维子空间,通过寻求最优投影方向来计算投影函数值,建立多元数据分类与评价模型,从而根据投影值的大小进行景观评价。以大庆市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大庆市滨水绿地景观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及等级标准,并对5个城市滨水绿地的景观效果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大庆市东风湖的等级值为1.5561,景观效果较好;万宝湖、滨州湖的等级值分别为3.3425和3.3427,景观效果一般;乘风湖的等级值为3.6491,景观效果较差;黎明湖的等级值为4.7159,景观效果差。评价结果与公众主观感觉基本一致,该模型具有较高的评价精度,适用于城市滨水绿地景观效果的分析评价,避免了传统方法存在的不足,为具有模糊、不确定性高维数据的景观综合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精确了解成都市高新区城区绿地分布结构,利用Quickbird影像数据,结合其他地学信息,以GIS、RS为主要技术手段,辅以人工实地调绘信息,对成都市高新区南部园区进行了绿地景观信息分类与提取,完成了对高新区南部城区的绿地现状GIS成图。在GIS成图基础上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和方法,分别从斑块水平指数、类型水平指数和景观水平指数层面研究了高新区南部园区景观格局的特征,提出了研究区域内的绿地景观分布格局的问题,旨在为高新区南部园区的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早熟禾种质资源形态多样性及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旨在利用形态学指标探讨早熟禾(Poa L.)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为早熟禾品种改良和选择亲本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不同地理来源的34份早熟禾种质资源的14项形态指标,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方法,了解其形态多样性。结果表明:不同早熟禾种质的植物形态学特征存在广泛变异,其中以茎秆节数最大,小花数和叶长变异次之,而返青—成熟期生长天数为1.86%,变异最小;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叶长、叶宽、草层高、生殖高4个性状是造成早熟禾种质表型差异的主要因素;以14个形态性状为基础的聚类分析将所研究的34份种质材料分为3类,第一类与第三类差别明显。  相似文献   

6.
基于景观格局指数的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了对农村居民点的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分区研究,以临夏县北塬地区为研究区域,采用2010年临夏县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得到代表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特征的20个景观格局指数,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这20个景观格局指数进行降维处理,得到能够代表这20个景观格局指数的3个指数,即仙侬多样性指数、斑块密度、形状指数。最后,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对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进行分区。结果表明:北塬地区农村居民点可以分为4类:第1类为北塬乡、南塬乡;第2类为土桥镇、桥寺乡、先锋乡;第3类为坡头乡、安家坡乡、河西乡;第4类为莲花镇。研究结果对今后的北塬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农村居民点整理,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了比较不同日龄阶段青峪猪综合肉质性能的优劣,以便为研究青峪猪的最佳屠宰日龄提供科学依据。通过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肉质性状综合评分模型,对不同日龄青峪猪的肉质性状进行综合评价,以确定综合评分最高的阶段,从而为青峪猪的最适屠宰日龄提供参考。首先对不同日龄的青峪猪进行屠宰测定,收集不同日龄的青峪猪13个肉质指标,然后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构建肉质综合评分模型,对13个肉质指标进行降维处理并得到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达到91.18%。结果发现第1主成分主要解释肉质中pH值、L值和熟肉率;第2主成分主要代表肉质的多汁性;第3主成分主要代表干物质含量;第4主成分主要代表嫩度和韧性。最后青峪猪综合肉质评分最高的日龄为365日龄,在300 d后肉质综合评分指数均较高,因此青峪猪在300日龄以后屠宰综合肉质性状较好。  相似文献   

8.
福建武夷山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任婕  陈传明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22):206-212
为全面了解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现状,借助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景观结构分析软件Fragstats,提取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斑块的数量、面积和周长等信息,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等景观格局指数,从植被景观的斑块特征和景观的空间异质性2个方面对福建武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有灌丛、针阔混交林、常绿阔叶林、竹林、针叶林、中山草甸、人工植被、阔叶矮曲林和落叶阔叶林等9种植被景观类型,各景观类型的斑块数、面积和周长分布极不均匀,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是研究区的主导景观类型。(2)在植被景观类型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和聚集度进行景观异质性研究,针阔混交林的分维数最大,为1.1678,边界形状最不规则;人工植被的破碎度最大,为0.0503,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各植被景观类型的聚集度都在95%以上。(3)在植被景观水平上,选取分维数、破碎度、聚集度、均匀度和多样性指数等5个指标分析景观异质性,其值分别为1.1479、0.6298、98.1909%、0.6629、1.4565;研究区各景观形状较规则,破碎度小,聚集度高,各景观空间分布不均匀,总体多样性水平较低。该研究结果可以为自然保护区的植被景观格局的整体规划和生态环境的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评价不同中强筋小麦品种面粉加工品质的差异,以 72 份中强筋小麦品种为研究对象,对 10 个小麦面粉加工品质性状进行考察,利用变异系数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对供试材料面粉加工品质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分类。结果表明,在 10 个品质性状指标中,容重的变异系数最小(1.64%),稳定时间的变异系数最大(50.17%);各品质性状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蛋白质含量与湿面筋含量相关性最强(0.94)。通过主成分分析将 10 个品质性状划分为 3 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 83.16%,可代表中强筋小麦 10 个品质性状指标的大部分信息;第 1 主成分可概括为蛋白质质量因子,第 2 主成分为高容重、低弱化度因子,第 3 主成分为吸水率因子。聚类分析将 72 份小麦品种分为三大类群,类群Ⅰ表现为高稳定时间特征,聚集了 37 个小麦品种;类群Ⅱ聚集了综合品质表现较差的 28 个小麦品种,整体表现为低吸水率、低沉降值、低稳定时间、低形成时间的特征;类群Ⅲ聚集小麦品种最少,共 7 个品种,其湿面筋含量、吸水率、稳定时间表现适中。  相似文献   

10.
64份苦荞种质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与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Shannon-Wienerˊs多样性指数、主成分分析、综合得分F值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干旱地区64份苦荞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单株粒重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3.630,主茎粗的变异系数最高,为30.6%;主成分分析将苦荞种质的11个农艺性状降维为累计贡献率达87.580%的6个主成分;综合得分F值与生育期、株高、主茎节数、千粒重和单株粒重等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可作为苦荞种质资源综合评价的主要指标;根据综合得分F值和聚类分析结果筛选出7份具有不同育种目标选择潜力的优良材料。  相似文献   

11.
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景观生态学方法,初步分析了郑州市道路绿化带景观多样性指数、景观优势度指数、景观均匀度指数等景观生态建设指标,探讨了4种景观类型:植物群落组成、种数、层次、色彩在郑州市道路绿化带上的应用以及对道路绿化带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植物群落生活型组成上看,郑州市各道路绿化带植物景观多样性差异不大,整体组成单一,类型较少;从种数上看,景观多样性指数最高,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植物种数差别较大;从层次上看,多样性指数偏低,说明不同地段道路绿化带层次差别不大;从色彩上看,多样性指数偏高,说明不同路段绿化带色彩上差异较大,而且色彩的景观优势度最大,说明道路绿化带中某一类色彩占有优势。  相似文献   

12.
城市灌木群落小气候效应的时空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何评价城市绿地规划设计的科学性是当前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和园林生态学的研究热点。现有研究主要着眼于不同类型绿地内部与周围空间小气候的静态分析,而对于绿地对周边环境的生态过程则报道甚少。笔者报道的试验主要以灌木为研究对象,选取太原市几处有代表性的灌木林,利用仪器对植物群落斑块周边温度和湿度在空间和时间的梯度变化进行了测试,以探索城市绿地对其周边环境温湿度的影响的时空分布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的叶面蒸腾是绿地产生降温增湿等生态效应的主要原因。绿地对周边空气温湿度的影响随着与绿地距离的增加而递减。其影响力的大小与温度的变化成正相关。该研究揭示了绿地能够有效缓解城市高温的机制和影响格局,丰富了城市小气候环流理论,对城市规划和绿地景观设计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现如今以新增耕地为单一目标的土地整理工作难以再适应综合整治阶段的各项需求。为了进一步完善土地整理项目效益评价理论、内容和方法,以河北省沧州市马厂镇的土地整理项目为研究对象,[方法]应用系统动力学原理,基于Vensim 软件平台构建土地整理项目效益后评价系统动力学模型。[结果]研究表明:历史数据与仿真数据的相对误差控制在5%以内;研究区的粮食产值、人均收入、就业人数、公众满意度等指标在今后的十年内呈现稳步提升的趋势,但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出现下降趋势。[结论]所构建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在结构和功能上通过了有效性和稳定性的检验,能够有效预测各效益指标在今后中长期内的发展变化趋势。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的改善,但是不可避免地造成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下降。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与GIS技术,利用景观生态学理论及景观格局指数对布尔津县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为:(1)布尔津县以草地、林地为主要景观类型,镶嵌着耕地、水域等景观类型。(2)四个分区(即高山区、丘陵区、平原区、荒漠区)的林地资源组成差异明显,耕地、居民、交通及工矿用地集中分布在丘陵区和平原区(3)从各项指数来看,高山区的多样性指数较低;平原区是受人文因素最多的区域,景观优势度低,各种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差异不大,有利于生态可持续发展,但要合理的开发利用;荒漠区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要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改善。通过该研究对布尔津县的土地利用现状作一个了解,为该县乃至整个地区的景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GIS支持下的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是陕西省商南县重要的粮食作物,进行该区域小麦种植区划,对因地制宜种植小麦、优化区域布局有重要意义。利用GIS技术、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和层次分析法,对商南县小麦种植进行了生态适宜性评价。用专家经验法筛选各生态因子评价指标,建立了商南县小麦生态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模糊评价法运用于各指标权重的定量计算,采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9.3的叠加分析功能,得到商南县小麦种植生态适宜性评价图。结果表明:高度适宜小麦种植的农田有8323.97 hm~2,占耕地面积的33.50%,适宜的有10557.46 hm~2,占耕地面积的42.49%,这两类耕地主要分布于本区域的浅山与丘陵地带,占总耕地面积的75%以上,是商南县耕地的主体;同时,本区域内余下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中山地貌区,包括勉强适宜小麦种植、不适宜耕作的耕地两种,分别有4423.41 hm~2和1543.43 hm~2,仅占耕地总面积的17.80%和6.21%。因此,通过对商南县小麦种植环境的统计和分析,总结了当地生态适应度分布的规律并绘制了空间分布图,从而为商南县在进行小麦或同类作物种植时,进行合理布局与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Taking 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the section of Zhenjiangnan Station) for example,this paper applied UAV remote sensing data and GIS spatial analysis to analyze current land use types in this section,on this basis used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that showed high correlation with land use changes for the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of ecosystem structure in the study area and also landscape pattern after the construction of high-speed railwa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AV images performed well in the evaluation of railway landscape ecological environment,landscape structure and features represented by the selected landscape pattern indices in this paper were applicable,and capable of ensuring scientific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impact;the overall landscape pattern of the Zhenjiangnan Station section(Beijing–Shanghai High-speed Railway) after completion was moderate,and local ecosystem was damaged,thus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ecological planning was required to design and change landscape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西洞庭湖区森林景观指数适宜转换粒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端吕  宋涛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0):110-114
通过对森林景观矢量数据进行矢栅转换,探讨森林景观指数的适宜转换粒度。结果表明: (1)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情况揭示了景观格局的尺度效应;(2)随着研究粒度的增加,不同景观指数对转换粒度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规律,景观指数随粒度变化的第一粒度域均为10m-80m;(3)对于适宜研究粒度的选择,在保证计算的质量、较好地体现原始数据的特征信息,同时避免过大的计算工作量,应当在第一尺度域内选择中等偏大的粒度,本研究中景观格局研究的最适宜研究粒度域均为40m-80m;(4)由于森林景观的复杂性、多样化,粒度在景观格局、生态过程中的影响及其尺度效应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