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立体栽培增产原理 立体栽培技术是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按生态学规律,仿生态环境中高、低作物分层次生长,各居其位,各有所为;依据植物学原理,运用玉米和大豆高与低的空间差别,承先启后,一地双收;根据生物学特征、利用玉米和大豆的共生性,使之共同生存,互助互利;按栽培学的规律,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利用垄台、垄沟空间。巧妙运用水、肥、气、热、光能资源,配合良种、良肥、良药、良法,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潜能。从而使玉米、大豆的生长、生育、成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2.
一、增产原理 立体栽培技术是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按生态学规律,仿生态环境中高、低作物分层次生长,分居其位,各有所为;根据植物学原理,运用玉米和大豆高与低的空间差别,承先启后,一地双收;根据牛物学特征,利用玉米和大豆的共生性,使之共同生存,互助互利;按栽培学的规律,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利用垄台、垄沟空间。巧妙运用水、肥、气、热,光能资源,配合良种、良肥,良药,使有限的土地发挥最大潜能。从而使玉米、大豆的生长、生育、成熟达到最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垄上种大豆、垄沟种玉米的立体栽培在我省五常、宁安等地进行了大面积的种植,取得了令农户满意的产量. 一、增产原理 立体栽培技术是根据农业系统工程理论,按生态学规律,仿生态环境中高、低作物分层次生长,分居其位,各有所为;根据植物学原理,运用玉米和大豆高与低的空间差别,承先启后,一地双收;根据生物学特征,利用玉米和大豆的共生性,使之共同生存,互助互利;按栽培学的规律,在有限的土地上,最大程度地利用垄台、垄沟空间.  相似文献   

4.
大豆和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从近些年发展的情况看,大豆的产量比较低,经济效益也比较差,为了在有限的土地上实现粮食的增产增收,不断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发挥土地的潜能。通过相关的试验和调查显示,将玉米和大豆进行套种的话,在运用玉米和大豆高与矮的空间差别的同时实现在有限的土地资源上面生产出更多的粮食作物。同时在保证大豆不减产的情况下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为实现农民收入的增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浅谈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利用了玉米与大豆两种经济作物的生长特性互补,可充分利用土地面积,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收入。本文首先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的优势进行了分析,进而探讨了当前成熟的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模式种类,最后对玉米-大豆间作套种栽培技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利用大豆需肥少、自身固氮的特点,在玉米茬口种植大豆,利用上季玉米残留肥料,减少化肥使用量,根据大豆生长特性,适时叶面喷施营养元素,满足大豆生长需要,达到节本增效、保护耕地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以玉米、大豆为材料,采用裸地、薄膜覆盖、秸杆覆盖和玉米间作大豆等不同的耕种方式,探讨了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复垦种植模式。结果表明:(1)在不同耕种方式中,玉米株高、叶面积指数、穗粒数、穗位、穗长等主要农艺性状和玉米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882、0.913、0.895、0.731和0.642。盖膜种植能显著地促进玉米生长发育,增加植株高度,增大叶面积指数,并使穗粒数、穗长和穗粒增加,穗位提高,间作大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玉米生长发育规律。(2)秸杆覆盖和玉米间作大豆耕种方式,不仅可以提高地温,保水蓄肥,而且还能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培肥土壤,因此是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复垦种植的主要模式。(3)复垦农村闲置废弃宅基地,探索作物新的栽培种植模式,对于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纬寒地黑土区大豆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安市以大豆生产为主,但在大豆生产中存在着肥料施用不合理,施肥数量、施肥时期不当,肥料利用低等现象。根据大豆在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需肥、吸肥特点,提出科学、合理的施肥技术,为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豆套种玉米立体栽培模式是在大豆、玉米均选用优质早熟高产品种的基础上,在大豆垄沟内隔沟套种玉米,实现立体化栽培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 一、技术创新点 1、立体化栽培 通过高矮作物套种,选用收敛型玉米品种和无分枝大豆品种,充分利用了立体营养空间,实现了立体栽培,合理分配了水、肥、气、热、光等资源条件,有利于实现高产.  相似文献   

10.
正玉米茬种植大豆,充分利用前茬玉米残留肥料,为大豆提供前期养分。大豆播种时免施基肥,通过喷施叶面肥来补充大豆后期生长所需养分。该试验验证玉米残肥种植大豆免施基肥对玉米生长及产量的影响,为大豆有效利用玉米残肥、合理减肥提供理论依据。1试验材料与方法1.1试验地基本情况试验地设在黑龙江省曙光农场第6作业站3-1号地,土壤类型为岗地白浆土,有机质含量2.91%、  相似文献   

11.
本次研究以盐城滨海港经济区小街村为试验点,分析当地气候特点,找出对夏玉米栽培的利害条件;研究夏玉米的品种选择、播种时机、种植方法、科学用肥和病虫害的防治技术;分析各项影响夏玉米生长指标。根据研究的各项指标,提出能够提高夏玉米种植效益的一套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12.
玉米/大豆套作体系作物磷素吸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套作模式下玉米和大豆对土壤磷素吸收利用机制,为优化套作体系磷素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盆栽试验,比较了玉米/大豆套作(M/S)、玉米单作(MM)、大豆单作(SS)3种栽培模式在不施肥(CK)、施氮钾肥(NK)、施氮磷钾肥(NPK)3种施肥处理下的作物地上部生物量、籽粒产量、作物吸磷量及土壤有效磷含量间的差异。【结果】同一施肥处理下套作玉米和套作大豆的产量均显著高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磷显著提高了收获期玉米地上部生物量,而对大豆地上部生物量影响不大。同一施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玉米吸磷量均表现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同一栽培模式下,玉米成熟期各施肥处理玉米吸磷量均表现为NPK>NK>CK。同一施肥处理下,成熟期单株大豆吸磷量均表现出套作显著高于单作,同一栽培模式下,各施肥处理间单株大豆吸磷量均以NK处理最低。玉米收获时,同一栽培模式下,施磷提高了玉米根际土速效磷、大豆根际土速效磷含量;所有栽培模式及施肥处理中的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单作玉米施磷处理最高。大豆收获时,所有栽培模式及施肥处理中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套作大豆施磷处理最高,非根际土速效磷含量以单作大豆施磷处理最高。【结论】相同土地面积内,套作玉米和套作大豆与单作玉米和单作大豆相比,能显著提高单株玉米和单株大豆的产量及磷素吸收利用。  相似文献   

13.
<正>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施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玉米植株高大,需肥、需水量都很大,玉米对水肥相对比较敏感,肥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必须要重视玉米栽培过程中的肥量供给。玉米的施肥要结合其需肥特点,掌握施肥原则,根据玉米不同时期的需肥规律科学进行肥料施用,做到既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同时也避免浪费生产成本。1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费特点在玉米的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了光照、雨水、氧气等基础营养元  相似文献   

14.
垄豆沟玉米增行间作栽培技术,就是采用垄台种大豆,垄沟种玉米的增行间种模式,打破垄沟只耕不种的栽培方式,将闲置的垄沟种植上高产作物玉米,使闲置的垄沟达到了增行节地再利用,同时玉米与大豆高、矮作物间作,既解决了高光效C4作物玉米的通风透光问题,又使低光效C3作物大豆得到了空间互补,因而使玉米叶片避免了行间遮光,充分发挥玉米边行优势效应,提高了玉米光合作用效率,促大穗,增粒重,提高玉米产量,大豆在适宜的栽培条件下获得稳产。四家乡通过三年的试验示范,玉米三年平均单产为9720kg/ha,最高单产达11270kg/ha,大豆也获得平均单产1860kg…  相似文献   

15.
该文根据试验数据研究了不同作物种植模式对低肥力砂地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低肥砂质土壤上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花生单作两年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10.6%-33.8%,大豆单作、豇豆单作、绿豆-玉米一年两熟、小麦-玉米-大豆两年三熟、甘薯单作、马铃薯-玉米轮作两年提高土壤速效钾含量22.9%-31.7%。相反,小麦-玉米一年两熟、玉米单作和谷子单作,连续种植两年后,降低了土壤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不利于砂质农田培肥。该文还提出砂质农田培肥的具体生态种植模式和技术建议,为砂地土壤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在玉米栽培过程中,施肥是十分重要的环节。玉米植株高大,需肥、需水量都很大,玉米对水肥相对比较敏感,肥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到玉米的产量,所以必须要重视玉米栽培过程中的肥量供给。玉米的施肥要结合其需肥特点,掌握施肥原则,根据玉米不同时期的需肥规律科学进行肥料施用,做到既满足玉米生长需要,同时也避免浪费生产成本。本文对此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对玉米的高产稳定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玉米高产施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种类运用不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不当,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根据玉米在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系统讲述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吸肥特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玉米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18.
玉米营养团育苗、覆膜玉米与大豆套作红苕新旱三熟作物高产种植模式,能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和空间位置,目的是实现玉米丰收并增加一个生长季节的大豆和红苕收成,实现农户增产增收的目标,缓解生猪散养农户养殖生猪青饲料缺乏矛盾,解决人们对红苕尖、红苕块根的市场需要。玉米营养团育苗方式加覆膜栽培模式能有效减轻玉米因直播导致野鸡、斑鸠、雀鸟践踏玉米种,减少玉米用种量,降低生产成本。采用育中苗移栽方式,能有效防治野鸡、斑鸠、雀鸟损害玉米种子,还能节省用工。根据浅丘陵地区的生态环境条件选择高产、优质、合适的玉米、黄豆及红苕作物品种,把握好育苗和移栽等技术关键,加大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治力度,并适时收获。  相似文献   

19.
1 播前准备工作 1.1 选地与轮作 1.1.1 选地 甜菜是深根喜肥作物,最好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质疏松且肥沃的平坦地或二洼地。如黑土地、浅黑色的土地、沙粘适中的土地及微碱性的土地。甜菜种植在这样的地块上,块根膨大快,根形好,产量、含糖率较高。反之,岗地、沙土地易跑风,失墒,不好抓苗;地势低洼、土质粘重的地块,通透性差,易涝或烂根,降低甜菜的品质和产量。 1.1.2 轮作选茬 甜菜的前茬以小麦为最好,其次是玉米、大豆、马铃薯等。利用大豆、马铃薯茬种植甜菜,要注意防治地下害虫的危害及增施磷P肥K肥。高粱、谷子、糜子等茬口残余肥力低,保墒差,杂草多,种植甜菜不爱发苗,易出叉根。向日葵、蓖麻茬……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当前玉米生产中存在的肥料种类运用不合理,施肥量、施肥时期不当,肥料利用率低等现象,根据玉米在不同时期的生长规律,系统讲述了玉米不同生长阶段的需肥、吸肥特点,提出了科学、合理的玉米施肥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