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养蜂规模是影响蜂场经济效益的主要因素之一,尤其是在转地蜂场生产成本高、风险系数大等条件下.怎样的养蜂规模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适度养蜂规模)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2011-2012年,跟踪调查了浙江省缙云县80家转地蜂场养蜂规模经济效益,结果发现,2011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4人蜂场平均饲养186群西方蜜蜂;2012年的适度养蜂规模为3人蜂场平均饲养158群西方蜜蜂.这表明转地蜂场适度养蜂经营规模处于动态变化中.调查结果对指导转地蜂场调整适度养蜂规模,增加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立广 《中国蜂业》2015,65(2):30-31
<正>传统养蜂靠转地放蜂,追花夺蜜,获得养蜂高产。近年来由于运输费用上涨,各地对放蜂人雁过拔毛,转地放蜂风险加大,不少蜂农寻求定地养蜂模式。但定地养蜂突出的问题是蜜源不足,半年养蜂半年闲,还要喂糖。因此,人工种植蜜源不失为一种好办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调整,不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原鄞县)曾是养蜂重点县。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促使该区经济迅猛发展。许多蜂农弃蜂改行,近年余下的百多户蜂场主也在探索养蜂经营模式来提高经济效益。该区宝幢镇谢蜂友养蜂40年,进入新世纪便改多年长途转地养蜂为小规模定地养蜂。  相似文献   

4.
正在桐庐县分水镇桥东村,有一位盛柏春老人,出生于1930年,15岁他就开始养蜂,到现在养蜂工龄已经73年。老人一生的事业就是养蜂,从未间断。年轻的时候是全国大转地放蜂,现在年纪大了才在自家后山定地饲养。2018年6月26日,笔者陪同中国养蜂学会文化专委会秘书长仇志强、杭州天厨蜜源保健品有  相似文献   

5.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筹备,养蜂研究所正式成立了。养蜂研究所的建立,是根据1957年10月全国养蜂工作座谈会决议的精神以及我国农业生产全面大进展的形势,在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的重视领导下,在全体养蜂工作者的热切支持下,养蜂研究所才得以较快地建立。  相似文献   

6.
传统养蜂靠转地放蜂 ,追花夺蜜取得高产。但近年来运费涨价 ,各地对放蜂人雁过拔毛 ,同时还易受地痞流氓的骚扰 ,转地放蜂风险大。另外 ,转地放蜂太辛苦 ,还有意想不到的困难。不少蜂农寻求定地养蜂模式 ,但定地养蜂突出问题是蜜源不足 ,半年养蜂半年闲 ,还要喂糖 ,因此 ,种植蜜源定地养蜂被提到议事日程上来。改革开放以后 ,国家对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调整 ,再不限种“老三样” ,并在全国推行生态农业 ,而蜜蜂授粉是生态农业组成部分。同时国家对西部大开发也提出植树种草 ,退耕还林的号召。这一切都为种植蜜源养蜂创造了条件 ,一种新的养蜂…  相似文献   

7.
提起高级畜牧师张启明同志 ,安徽省养蜂界同仁都说 :“他像一只勤劳的蜜蜂 ,为安徽省养蜂事业的发展不知疲劳地忙碌 ,40多年如一日 ,一心扑在养蜂事业上 ,他以出色的工作成绩和丰硕的科研成果 ,为推动安徽省养蜂事业的发展 ,开创养蜂事业新局面 ,作出了积极贡献。张启明生于1934年12月 ,1956年凤阳农业学校畜牧专业毕业后 ,分配到省农业厅畜牧局一直分管全省养蜂工作。1958年参加农业部第一届养蜂师资进修班 ,曾任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所长。现任安徽省养蜂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养蜂学会常务理事。张启明酷爱养蜂业 ,…  相似文献   

8.
自我放弃大转地追花采蜜养蜂方式后,在家定地养蜂已整8年,而这8年的养蜂效益大大超过大转地的10多年,总结其经验,主要靠2个方面———技术和诚信。我自定地养蜂后,不但长年订阅《蜜蜂杂志》,而且只要见到新出版的有关养蜂书籍宁愿不吃不喝也要购买。我坚信:只有与时俱进,不断掌握新的养蜂技术,才能养好蜂,蜂养好了,才能收到优质的蜂产品,再加上讲诚信,不搀杂使假,就可取得好的养蜂效益。我养蜂收入主要是租蜂给大棚草莓、杏、油桃等作物和果树授粉。刚开始时,只有沂南县砖埠镇几个村子的人租蜂群给大棚草莓授粉,2年后,邻近的莒南县石莲子镇…  相似文献   

9.
为了进一步发展养蜂生产,北京市农林局在7月31日至8月1日召开了国营农、林場和重点养蜂区(县)的养蜂会議。着重討論了定地飼养、轉地飼养和蜂群检疫等問題。会議期間还参观了西郊农場园艺二队养蜂場。这个場以前認为当地蜜源条件差,定地养蜂不行,从1959年起将所飼养的200群蜂实行轉地飼养,到1963年的5年当中,就有3年賠  相似文献   

10.
1985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养蜂技术》一书,是中国养蜂学会理事、浙江农业大学牧医系讲师陈盛禄与助理农艺师林雪珍编著的,是养蜂工作者的良师益友。该书从科学养蜂的角度,扼要地介绍了蜜蜂生物学,  相似文献   

11.
养蜂简讯     
鲁锡江养蜂致富当劳模安徽省潜山县河镇公社永和大队养蜂专业户鲁锡江,科学养中蜂三十群,收蜜一千五百多斤,单产五十斤,有的高达八、九十斤。自造土法摇蜜机,节约开支。全年养蜂收入一千五百元,全家人均收入四百元。光荣的出席了八一、八二年县、地劳模表彰大会。解光业养蜂收入超万元安徽省肥西县养蜂专业户解光业一九八二年养蜂四十四群,全年采蜜七千七百斤,取王浆六十五斤,养蜂收入超万元,全家人均收入达到二千六百多元。  相似文献   

12.
蒋志农 《蜜蜂杂志》2008,28(11):35-35
<蜜蜂杂志>2008年第5期刊登了沈育初先生的文章"裘师傅定地养蜂出高产"一文,笔者触动很大.文中称裘师傅夫妻二人养蜂95箱,年纯收入10万多元.这个数字让我们这些已养蜂几十年,同样是定地养蜂的同行来说.  相似文献   

13.
杨灯云居住在武汉市玉贤村农力村二组,从1986年开始在自己屋后院内定地养蜂。一家5口人靠养蜂为生,养蜂收入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养  相似文献   

14.
我县的养蜂协会成立于1981年2月,目前会员人数已发展到145人,占养蜂员人数的72.5%。协会成立以来,我们采取了“两改、三抓”的办法,改单箱体为多箱体养蜂,改单一经营为综合生产;抓专业户,发展乡镇养蜂事业,建立牢固的养蜂高产基地;抓科学养蜂,提高单产,增加经济效益;抓流通,建立经济实体,更好地为乡镇养蜂事业服务。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我县养蜂生产的发展。近年来,我县连年发生了低温和干旱,  相似文献   

15.
辽宁西部地区,地处半山区,一年当中有刺槐、枣花、荆条三个蜜源,具备得天独厚的养蜂条件.然而,我地冬季寒冷,养蜂越冬十分重要,越冬蜂群损失严重成为养蜂失败的主要原因.我1996年退休,1998年开始养蜂,第一年从吉林买回10箱蜂.  相似文献   

16.
贵州锦屏县养蜂专业户兰世桥饲养中蜂已20年,有一定的养蜂经验。他于1970年开始养蜂。1980年至1982年小转地饲养,1983年以后返家定地饲养,至1986年时,蜂群发展到40群,不幸遭到中囊病的侵袭,于同年越冬时,只剩下1只王半框蜂。他并不泄气,精  相似文献   

17.
转地蜂场结构,素质,规模效益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元强 《中国蜂业》1998,49(3):14-15
调查60家转地蜂场,全部是一户一家的家庭式专业化养蜂场。蜂场以1~3人为主,人均养蜂28群。养蜂员平均年龄3467岁,养蜂工龄平均9年,文化程度初中、高中占7064%,与农村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相比,养蜂员整体素质较高,是可持续发展的产业。调查统计表明:家庭模式转地蜂场以3人饲养83群蜜蜂为适度养蜂规模,经济效益最佳,具有推广价值,对提高养蜂经济效益,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云南瑞丽农场二分场养蜂专业户赵元,以前是农场一名出色的电工。一个偶然的机会,他迷上了养蜂,于是果断地放弃了“铁饭碗”,改行学养蜂。1985年春,他买来6箱蜂,带着家小,将蜂搬到离家20多公里的油菜地春繁。从此,他走上了养蜂的道路。四年来,赵元刻苦钻研养蜂知识,努力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养蜂经验。他主要的经验是:  相似文献   

19.
学习“数控养蜂法”必须结合实际我是贵刊的忠实读者。贵刊全面介绍全国各地养蜂经验,本人受益匪浅,尤其是杨多福师傅的“数控养蜂法”学习后,使我养蜂的效益提高了一大步,超过了我地养蜂几十年的老师傅。“数控养蜂法”冲破了“传统养蜂法”的束缚,对每位养蜂员来说...  相似文献   

20.
有计划地及时成批地满足养蜂用户对优质蜂王的需要,在我国养蜂界一直是个难题。 1982年顺义种蜂场运用养蜂专家周崧同志新创的“微型蜂群养王”工艺规程,对于蜜蜂蜂王进行了工厂化生产实践,试图摸索与解决大量、优质、廉价出售蜂王这一难题。 1983年进行了工厂化生产蜂王实践的成果重复鉴定,实践成果获得了广大养蜂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