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0 毫秒
1.
选用马尾松为材料,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发射光谱法研究不同Al浓度(0、10-5、10-4、10-3、10-2mol/L)对马尾松幼苗根、茎、叶片吸收和积累Mg、Fe、Mn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Al处理浓度的增加,马尾松幼苗茎中Mg、Fe含量呈递增趋势,但是根和叶片中Fe含量递减。Al胁迫明显抑制各器官中Mn的含量(P<0.05)。  相似文献   

2.
云南石榴花红色素的鉴定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石榴花红色素为水溶性色素,属黄酮类色素,在酸性条件下为稳定的橙红色;在60℃以下耐热性较好,高于80℃时耐热性稍差;氧化剂和还原剂对色素颜色影响显著,吸光度值剧烈下降;蔗糖、维生素C和金属离子A l3 、Zn2 、Cu2 、Ca2 、Pb2 、Na 、K 对石榴花红色素基本无不良影响,但Fe3 、Fe2 和Mg2 离子对色素的吸光度有较大影响,尤其Fe3 和Fe2 离子对色素的色泽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3.
对花生红衣素的性质及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花生红衣素为兼有酮、酚性质的物质,耐光、耐热、耐酸不耐碱、耐还原剂(Na2SO3)不耐氧化剂(H2O2),在Zn2 、Fe2 、Fe3 、Cu2 离子条件下不稳定,而对K 、Mg2 、Ca2 离子则稳定,对蔗糖、葡萄糖和食盐等常用添加剂和对羟基苯甲酸甲酯、苯甲酸钠等防腐剂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pH值、温度、光照、金属离子、抗坏血酸、氧化剂和还原剂等因素对紫甘薯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对高温耐受性弱,光照、Fe2+、Fe3+、Mg2+能降低其稳定性,低浓度的Al3+具有增色作用,对氧化剂和还原剂较敏感。  相似文献   

5.
紫叶矮樱叶片色素理化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紫叶矮樱叶片中提取红色素,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紫叶矮樱叶片红色素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5 nm,易溶于水和酸性溶剂,难溶苯等有机溶剂;该色素对温度、食品添加剂及酸性条件较稳定;对光、氧化剂和还原剂较不稳定;8种金属离子中,Na2+、Mg2+、Al3+、Ca2+对色素稳定性和颜色无产生不良影响,而Cu2+、Pb2+、Fe3+Fe2+对色素有明显的破坏作用,并使溶液变为绿色和黄绿色。  相似文献   

6.
在杨梅红色素提取工艺条件的基础上,研究杨梅红色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红色素在酸性条件下为稳定的红色;在60 ℃以下耐热性较好;H2O2、Na2SO3对杨梅红色素的影响显著,维生素C、K2S2O8对杨梅红色素基本无影响;蔗糖基质、葡萄糖基质、食盐基质、淀粉基质和K+、Ca2+、Mg2+、Zn2+对杨梅红色素吸光度基本无影响,Bi3+、Cu2+和Fe3+的影响很大,加入Fe3+的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浅橙色.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药桑红色素在不同环境下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药桑红色素具有较好的光稳定性,室外阳光直射下,3 d保存率仍在90%以上,在紫外光照射下不稳定,3 d衰减50%;对高温不稳定,在100℃时,放置8 h保存率即降低了40%,但在低温条件下较为稳定。色素对氧化剂不稳定,而在一定的还原剂条件下保存率仅略有降低;苯甲酸钠防腐剂对色素有护色作用;Fe3+、Fe2+和Ca2+可破坏色素水溶液稳定性,而其它金属离子对稳定性影响不明显。pH值增大至碱性范围会使色素稳定性降低,而在酸性条件下保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以酵母菌为载体,废弃烟叶提取物为还原剂,制备酵母菌载纳米铁(TB–Fe/SCNPs),并探究其去除水中2, 4, 6–三氯酚(2, 4, 6–TCP)的性能。结果表明:负载在酵母菌上的纳米铁为粒径(77.6±16.1) nm的球形颗粒;TB–Fe/SC NPs去除2, 4, 6–TCP主要包括吸附和氧化降解2种途径,符合拟二级反应动力学模型;溶解氧和羟自由基在TB–Fe/SC NPs氧化降解2, 4, 6–TCP中起重要作用;TB–Fe/SC NPs对2, 4, 6–TCP的去除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2, 4,6–TCP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减少,而反应体系的pH值对TB–Fe/SCNPs去除2,4,6–TCP的影响较小;TB–Fe/SCNPs用量为1.0~3.0g/L时,2,4,6–TCP的去除率随TB–Fe/SCNPs用量的增大而增大;Fe3+、Mg2+、Ca2+和SO42–能促进TB–Fe/SCNPs去除2,4,6–TCP的反应,HPO42–、HCO3–和腐殖酸则对反应有抑制作用,而K+、NO3–和Cl–对2, 4, 6–TCP的去除影响不明显;TB–Fe/SC NPs能在室温下稳定...  相似文献   

9.
以蓝粒小麦麸皮的乙醇浸提色素溶液(pH=2)为材料,分析了蓝粒小麦色素的光谱特性以及pH、温度、自然光、氧化剂(H2O2)、还原剂(Na2SO3和维生素C)、防腐剂(苯甲酸钠)和柠檬酸、食盐、蔗糖等食品饮料添加剂以及常见金属离子(Fe2 、Ca2 、Zn2 、Mg2 、Al3 、Cu2 、Fe3 )等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光谱性质分析结果表明,在可见光区,蓝粒小麦色素酸性乙醇溶液的最大吸收波长为530 nm。不同因素对蓝粒小麦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色素溶液的颜色与pH有关,pH越小,颜色越鲜艳,在pH≤3时呈现稳定的紫红色;蔗糖、食盐、热和还原剂对色素的影响很小;除Cu2 、Fe3 外,其他常见金属离子均对色素无影响;蓝粒色素抗氧化性较强,光照容易使色素降解。  相似文献   

10.
以湖南武陵山区野生阳荷为材料提取花苞红色素,研究pH值、糖类、防腐剂、氧化还原剂以及金属离子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阳荷红色素对pH值较敏感,酸性条件有利于色素稳定;糖类和防腐剂中的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对阳荷红色素的稳定性无不良影响;抗坏血酸有增色效应,体系中添加12%(v/v)以内的H2O2对色素的吸光值无明显影响;Fe3+、Fe2+、Ca2+、Al3+对阳荷红色素影响较大,Mg2+、Al3+、Cu2+次之,具有增色效应,K+、Na+对阳荷红色素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采用液体培养试验,利用^15N示踪技术,研究了在不同氮源条件下生菜硝酸盐的还原特性。结果表明:当营养液中的硝态氮源被其它氮源形态替代以后,其硝酸盐含量均得到降低,其中以停供氮源降低最多;当营养液中继续有硝态氮存在时,原累积在生菜体内的硝态氮较新吸收进入的硝态氮难以还原,且因继续吸收而累的硝态氮与原累的硝态氮在分布上存在差异,前者易于累在代谢活动旺励的部位;在硝铵态氮源条件下原累积硝态氮的还原率又较原率又较硝态氮源条件下大,而新吸收的硝态氮刚相反。  相似文献   

12.
本文检测中国南方亚热带山地环境因素(温度,相对湿度和降雨量)变化对羊捻转血矛线虫、环纹奥斯特线虫和粗纹食道口线虫体外发育的影响规律:捻转血矛线虫由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6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7d。环纹奥斯特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育成率在5~7月均较高,其中Ⅰ和Ⅱ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6月,而Ⅲ期幼虫最高育成率在5月;育成期分别是3、5和11d。粗纹食道口线虫卵至Ⅰ、Ⅱ和Ⅲ期幼虫的最高育成率均在7月;育成期分别是6、7和9d。11月至次年3月间三线虫均不能发育,而且粗纹食道口线虫于10月停止发育。文中还讨论了三线虫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3.
谈娟  张奎  徐曼  陈思源  崔红娟 《中国农业科学》2013,46(22):4808-4815
【目的】克隆家蚕整合素基因Bmintegrin αPS3,分析其mRNA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特征,并进行原核表达及蛋白纯化,为进一步探究Bmintegrin αPS3在家蚕中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利用RACE方法克隆获得Bmintegrin αPS3的cDNA全长序列;采用RT-PCR方法检测Bmintegrin αPS3的时空表达;在原核表达系统中表达获得Bmintegrin αPS3重组蛋白;并构建Bmintegrin αPS3真核表达载体,转染家蚕胚胎细胞系分析其蛋白亚细胞定位。【结果】家蚕整合素基因Bmintegrin αPS3 编码框全长为2 895 bp,编码965个氨基酸,含有整合素家族蛋白典型的integrin alpha结构域,预测其为跨膜蛋白。构建了Bmintegrin αPS3的原核表达系统,并利用亲和层析纯化获得高纯度的Bmintegrin αPS3原核表达蛋白,为进一步制备抗体获得足够的抗原。在家蚕细胞系中外源表达Bmintegrin αPS3蛋白,显示其主要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膜中。另外,RT-PCR结果显示Bmintegrin αPS3 mRNA 在血细胞中为特异持续表达。【结论】获得了Bmintegrin αPS3的完整cDNA序列及表达特征,经原核表达、纯化获得其融合蛋白,在细胞水平上初步分析了其亚细胞定位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产肉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短期育肥试验研究了无角陶赛特羊不同杂交组合羔羊的产肉性能,结果表明:陶蒙F3公羔平均日增重304.50 g.d-1,比陶寒F3母羔267.50 g.d-1高37.00 g.d-1,两者间的差异显著(P<0.05).经育肥后陶蒙F3公母羔屠宰率分别为50.62%和49.68%,均高于陶寒F3公母羔,陶蒙F3和陶寒F3屠宰率与对照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陶蒙F3公母羔胴体净肉率分别为77.58%和75.96%.陶蒙F3和陶寒F3大理石纹在3~4之间,剪切力3~4 kg,失水率小,肉质柔嫩多汁.育肥组羔羊与对照组相比每只多获纯利分别是89元和67元,经济效益明显.无角陶赛特羊杂交改良当地现有绵羊品种杂交优势明显,陶蒙F3杂交组合优于陶寒F3.  相似文献   

15.
目的构建并检测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真核表达重组质粒。方法提取肾组织RNA进行逆转录,扩增GPC3基因的编码区,将其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酶切鉴定并测序;将克隆成功的质粒转染至Huh7细胞,用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GPC3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扩增GPC3编码区,并克隆至载体pcDNA3.1中;GPC3过表达载体转染至Huh7细胞后,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GPC3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增加。结论成功构建GPC3过表达载体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6.
应用分子动力学方法模拟研究了Re在Ni和Ni3Al中的分布及其对材料微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Re的添加量影响Ni和Ni3Al晶体中空位的产生,但Re在Ni中对体系结构的破坏程度小于其在Ni3Al中占据Ni位时的程度.在Ni中,Re添加量较少且增大空位比时,其结构依然能保持稳定;随着Re数目的增多,空位比的增大,其影响逐渐变得明显.Re在Ni3Al中占据Ni,Re含量或空位比较小时,结构皆会出现局部不稳定.随着Re添加量的增多,结构的破坏程度加剧.然而Re占据Ni3Al中的Al位时其结构并未发生明显的变化,直至Re的添加量大至1%和空位比增至1%~1.5 % 时体系中才出现局部不稳定.相比而言,Re置换Al比置换Ni时对体系结构的影响较弱,在Ni3Al中Re占据Al位比占据Ni位更稳定.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检测Foxp3在黑色素瘤B16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Foxp3在黑色素瘤细胞中表达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法检测B16细胞中Foxp3在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VigoFect转染试剂将pcDNA3.1-Foxp3真核表达载体瞬时转染B16细胞,RT-PCR和流式细胞术方法分别检测转染前后Foxp3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TT方法检测Foxp3高表达后对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 B16细胞在mRNA和蛋白水平均表达Foxp3;瞬时转染后Foxp3转染组中Foxp3的表达显著高于空载体组和B16组(P〈0.01);Foxp3转染组细胞A490 nm值在48 h和72 h与空载体组和B16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黑色素瘤B16细胞Foxp3的表达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探索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在甜瓜细菌性果斑病菌(Acidovorax citrulli)中的作用。【方法】以A.citrulli MH21菌株的DNA为模板,设计引物对Acggt3基因进行PCR扩增,克隆到蛋白表达载体pET22b(+)上,并进行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将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中异源表达并纯化AcGGT3蛋白,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了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AcGGT3的酶活性。【结果】氨基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AcGGT3在Acidovorax属细菌中保守,并具有N末端信号肽。用IPTG诱导的方法成功表达并纯化出AcGGT3蛋白。酶活检测发现该蛋白在37℃时酶活性最高,最适pH为8.0。【结论】首次在A.citrulli菌株中克隆了γ-谷氨酰转移酶基因,并探索了AcGGT3蛋白的生物学特性,为下一步研究其致病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螺旋藻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去除NaHCO3和NaHCO3的Zarrouk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培养螺旋藻,通过L9(3^4)正交试验研究稀释比率(培养基与废水)、培养基中NaHCO3和NaHCO3添加量对培养液中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各因素对藻体生物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稀释比率〉NaHCO3添加量〉NaHCO3添加量,螺旋藻生物量积累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20∶80,NaHCO3添加量6.0 g/L,NaHCO3添加量1.5 g/L;除磷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50∶50,NaHCO3添加量4.5g/L,NaNO3添加量1.5g/L,培养基优化后螺旋藻对磷的消除率提高了9.87%;脱氮优化培养基为:稀释比率50∶50,NaHCO3添加量3.0 g/L,NaHCO3添加量1.5 g/L。[结论]该试验确定了螺旋藻脱氮除磷的最佳培养基。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获得禽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 virus, HEV)中国分离株(CaHEV)ORF3基因重组蛋白,并对其抗原性进行分析。【方法】提取CaHEV总RNA,通过RT-PCR获得ORF3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FastBac-HTB-ORF3,转座DH10Bac感受态细胞,提取重组杆粒Bacmid-ORF3,转染sf9细胞,用SDS-PAGE、IFA和Western blot对重组蛋白表达进行鉴定。优化表达条件,将纯化的ORF3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用制备的多抗分别与截短表达的3段CaHEV ORF3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和ELISA检测,分析ORF3蛋白的抗原表位区。【结果】SDS-PAGE、Western blot和IFA 结果表明CaHEV ORF3蛋白被成功表达且存在细胞内,昆虫细胞在接毒后4天表达量最高。将ORF3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利用间接ELISA方法,对制备的多抗倍比稀释检测,效价达到104,Western blot 和ELISA分析表明ORF3蛋白C端74-88氨基酸处具有较强的抗原性。【结论】本试验用Bac-to-bac系统成功构建含有CaHEV ORF3基因的重组杆状病毒,并在昆虫细胞中得到表达,其主要抗原表位位于C端74-88氨基酸,为进一步研究禽HEV ORF3的蛋白结构和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