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肉用种鸡的体重控制是肉用种鸡的饲养管理中所有因素中最重要的。如果控制种鸡的育成体重而使其达到性成熟时长肉良好,但无过多的脂肪,则可产生如下效应: (1)性成熟延迟,开产期一致性高。 (2)初产的蛋大而均匀。 (3)产蛋期中产蛋量增加。 (4)在产蛋年中,产蛋鸡死亡减少。 (5)将种鸡培育到性成熟的饲料费用降低。 (6)每生产一个种蛋的耗料减少。  相似文献   

3.
现代培育优秀种鸡的观念,是建立在肉鸡个体生长发育规律的基础之上的。为了获取高产的母鸡群,应按照鸡体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分别采用不同的方式培育。从育雏开始,首先要根据雏鸡初生重和强弱情况将鸡群分群饲养,在产蛋前对肉种鸡进行体重控制是产蛋期稳产、高产种蛋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正确控制笼养肉用种鸡体重,直接关系到种鸡的产蛋量和蛋的质量。本文提出的笼养肉用种鸡体重控制措施,在实践中有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5.
均匀度是指鸡群整体、个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整齐度。本场经过十多年的种鸡饲养,累计饲养种鸡45批次,其得出均匀度的平均值7周~12周为79.8%,13周~17周为85.6%,18周~22周超过88%,使之开产适时、整齐,进入产蛋高峰快,持续时间长,种蛋合格率在95%以上。可见严格控制鸡群整齐度,对整个种鸡场的经济效益起决定性作用。为此,我们深有体会,具体做法为:1 正确定时称重采用早晨空腹称重,在限饲停料日进行,选定每周同一日、同一时,在鸡舍的不同位置取样,量具在称重前校正统一,称重过程中不更换量具,并经常校正,专人负责看称、读数、记录,称重鸡数…  相似文献   

6.
体重控制的目的是为达到最佳经济效益,也即用最低的饲料成本获得最高的产蛋量。主要是通过调整料量来控制体重。  相似文献   

7.
8.
9.
10.
霍清合  李芳  李爱军 《中国家禽》2004,26(21):47-48
根据雏鸡生理特点,切实搞好早期管理,确保骨骼、免疫系统、心血管功能、羽毛生长在早期发育好,并在早期达到刺激食欲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提高均匀度。因为控制体重的关键因素之一是使雏鸡有一个良好的开端,尤其鸡一生中最初的72小时很重要,不仅确定抵御疾病侵袭的能力,心血  相似文献   

11.
肉鸡与蛋鸡相比具有生长快、采食量大、容易沉积脂肪等特点,而饲养肉用种鸡的目的,是希望每只鸡尽可能多地生产健康的种蛋,因此,饲养肉用种鸡有着不同于蛋鸡,也不同于肉用仔鸡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13.
苏秦 《中国禽业导刊》2000,17(12):11-12
多 少 年 来 肉 鸡 种 已 经 发 生 了 很 大 的 变 化 。 它 们 的 生 长 潜 力 得 到 显 著 改 进 , 但 是 也 付 出 了 代 价 。 肉 鸡 种 的 繁 殖 力 没 有 跟 上 相 应 的 步 伐 , 实 际 上 反 而 下 降 了 。 现 在 , 营 养 学 家 必 须 寻 找 饲 喂 新 千 年 肉 鸡 种 的 方 法 。  相似文献   

14.
AA肉种鸡体重与产蛋量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是衡量鸡群限饲效果的主要指标。限饲正确与否直接影响蛋重、鸡群开产整齐度、产蛋率和产蛋高峰维持时间的长短。要想获得健康、高产的种鸡群,就必须提高其群体均匀度。鸡群均匀度包括体重、体型和性成熟均匀度。体型均匀度难以用指标来衡量,而体重控制则是最具可操作性的育成质量标准。根据笔者的实践,现将如何提高肉用种鸡育成期体重均匀度的主要措施分述如下:1提供优质健雏,加强育雏期管理种雏质量是保证育成效果的首要条件,种鸡场在进雏时要认真做好质量把关工作,防止购进个体差异太大的雏鸡。种雏要求…  相似文献   

16.
陈合强 《山东家禽》2012,(10):23-26
肉种鸡饲养成败的关键是体重和均匀度的控制,育雏育成期体重控制的好坏,决定了它们最终的生产性能。体重控制的目标是保持种鸡按照体重标准曲线生长,同时要有好的均匀度,通过控制料量使鸡只达到要求的目标体重。  相似文献   

17.
笼养肉用种鸡的受精率与人工授精技术水平有着直接关系.笔者自1993年开始从事笼养肉种鸡人工授精技术的试验研究, 经多年生产实践,种蛋受精率始终保持在94%以上.  相似文献   

18.
19.
肉种鸡在产蛋期体况大小与产蛋量及种蛋质量有一定的关系,过瘦或过肥都是不好的。肉种鸡在产蛋期完成体成熟,一般需产蛋高峰期体重控制理想,且保证在高峰后期要保证体重增长限制在一定范围内,防止脂肪沉积,以阻止产蛋率降低。因此,肉用种鸡在产蛋期的体重控制就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