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雏鹅铜中毒多是因治疗和预防曲霉菌病和口疮炎等疾病时,应用硫酸铜溶液过量而导致发病。此外,采食了刚洒过硫酸铜溶液的饲草;铜缺乏症时,过量补充了硫酸铜或铜的络合物也可导致本病的发生。慢性雏鹅铜中毒是因长期饲喂含铜量较高的饲料或洒过硫酸铜的作物;长期放牧于铜矿区或铜厂的周围;饲料中铜和钼含量比例失调;采食能引起肝机能障碍的植物,导致铜在肝脏内蓄积中毒等。1临床症状症状较轻者仅有轻微生长抑制现象,雏鹅发育不良;重症者,食欲废绝,精神委顿,卧地不起,跛行,排泄红褐色或灰褐色稀粪,衰弱,昏迷,麻痹,最终死亡。2剖检变化本病的主… 相似文献
2.
实验性雏鸭铜中毒症的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7
选用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3组,分别喂以对照日粮(Cu12.16mg/kg)、中毒I日粮(Cu850mg/kg)和中毒II日粮(Cu1050mg/kg)7周,进行了铜中毒对雏鸭器官组织和血清酶活性影响的病理学研究。2个中毒组的病变与程度基本一致,表现为肌胃角质层增厚、龟裂;肠道充满红褐色、黑褐色或淡绿色内容物,肠黏膜肿胀潮红,黏膜上皮变性坏死,肠绒毛裸露断裂和坏死;肝细胞、肾小管上皮细胞、心肌细胞颗粒变性和空泡变性;免疫器官体积缩小、质量减轻,淋巴细胞变性、坏死及数量减少。超微结构观察,肝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甚至溶解消失呈空泡状,胞核变形,胞浆和胞核内可见数量不等、大小不一的电子密度极高的沉积物。同时,血清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显著升高(P<0.01),铜蓝蛋白活性下降。结果表明,铜中毒损害的靶器官是肝脏、肾脏、心脏、胃肠道和免疫器官。组织器官受损和功能障碍最终导致发病雏鸭死亡。 相似文献
3.
4.
雏鸭铜中毒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1日龄天府肉鸭健雏210只随机分为三组,分别喂给铜12.16mg/kg(对照或1组)、850mg/kg(2组)和1050mg/kg(3组)日粮7周。结果表明,后两组雏鸭分别于3周龄和2周龄开始出现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迟缓,并出现死亡;血红蛋白含量和红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变形、变性,大小不等;血清铜含量和肝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5.
6.
7.
8.
1992年我园用母鸡抱窝 ,孵化出孔雀 1 4只 ,在动物园内散养 ,未接种任何疫苗。 40日龄时 ,6只雏孔雀首先出现禽痘病毒感染 ,以后 5天内 ,另外 8只孔雀雏相继发病 ,全部死亡 ,病程 1周左右。 症状及病理变化 发病雏孔雀先在喙角、眼皮上出现灰色麸皮样覆盖物 ,后长出如绿豆大小的干硬结节。 2~ 3天后见眼结膜肿胀 ,口腔粘膜发生痘疹 ,在病变处形成假膜。未见明显呼吸道症状。病雏初期尚能跟在母鸡后走动觅食 ,3~ 4天后活动减少 ,精神差 ,多在夜间死亡 ,病程 1周左右。病理变化和临床所见相似 ,未见器质性病变。我园内所养扇尾鸽幼雏常… 相似文献
9.
10.
11.
卵黄囊是雏禽的一个重要营养来源。雏禽卵黄囊的吸收状况将严重影响其后期的生长发育,而早期饲喂与否、开食料的营养物质含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这一吸收过程。为此,文章就卵黄囊的形成及其功能、早期饲喂与禁食及饲料营养含量对卵黄囊吸收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雏禽出壳后的第一周内经历了从内源性营养(卵黄囊)过渡为外源性营养(饲料)的转变.卵黄囊阶段的营养应该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特别遇上刮风下雨断食的环境下,是有利于种属持续繁衍的,实属一生中最为特殊和重要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16.
18.
19.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