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相似文献   

2.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赤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 ,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差异 ,各代间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也基本相同。表明用赤眼蜂蛹做饲料可以满足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用赤眼蜂蛹做饲料 ,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 1 5d和 1 0 9d ,单雌产卵量为 56 5粒 ,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 9 8d和 1 2 7d。用桃蚜做饲料 ,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 1 1 2d和 1 1 0d ,单雌产卵量为 50 0粒 ,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 9 2d和 1 2 9d。用赤眼蜂蛹饲养小花蝽的饲料成本不超过 0 2 4元 /头  相似文献   

3.
三种饲料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的饲喂效果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比较了3种饲料(米蛾卵、赤眼蜂蛹和桃蚜)对异色瓢虫和龟纹瓢虫发育和生殖力的影响,在瓢虫生长发育全过程中,分别用3种饲料饲养的结果表明,取食米蛾卵的两种瓢虫在低龄幼虫期即全部死亡;取食赤眼蜂蛹或桃蚜的瓢虫65.2%-84.6%均能羽化成虫,性比无差异;但取食赤眼蜂蛹的瓢虫,其幼虫和蛹的发育历期较取食桃蚜的显著延长,羽化的成虫体重也显著较轻,在瓢虫不同生长发育期(幼虫期和成虫期)喂饲不同饲料,对成虫产卵能力有明显的影响: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瓢虫都不能产卵;幼早期用桃蚜、成虫期用赤眼蜂蛹或米蛾卵作饲料的亦不能产卵;幼虫期用赤眼蜂蛹、成虫期用桃蚜作饲料的瓢虫能产少量的卵(221粒);幼虫期和成虫期全部用桃蚜作饲料产卵较多(404粒)。研究表明,米蛾卵不适于饲养这两种瓢虫;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桃蚜饲养瓢虫的效果最好;桃蚜供应不足时,在瓢虫幼虫期可适当用赤眼蜂蛹作为补充饲料。  相似文献   

4.
比较了用桃蚜和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东亚小花蝽的效果。用来眼蜂蛹连续饲养的6代东亚小花蝽,其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均与用自然寄主桃蚜饲养的相同世代的小花蝽没有显著差异,各代间若虫发育和成虫产卵能力也基本相同。表明用赤眼峰蛹做饲料可以满足东亚小花蝽生长发育和繁殖的需要。用赤眼蜂蛹做饲料,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1.5d和10.9d。单雌产卵量为56.5粒,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9.8d和12.7d,用桃蚜做饲料,雌、雄成虫平均发育历期分别为11.2d和11.0d,单雌产卵量为50.0粒,雌成虫产卵期和寿命分别为9.2d和12.9d,用赤眼蜂蛹饲养小花蝽的饲料成本不超过0.24元/头。  相似文献   

5.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规模化饲养七星瓢虫的结果表明:(1)人工卵赤眼蜂蛹基本上能满足七星瓢虫幼虫的生长发育,并能正常羽化,但发育历期延长2.7d,蛹重降低;(2)成虫取食人工卵赤眼蜂蛹后,产卵前期、产卵期、总产卵量分别为12.3d、45.6d和1589.7粒,与蚜虫对照组差异显著。(3)用人工卵赤眼蜂蛹连续饲养七星瓢虫至6代时,生殖力有明显退化。(4)幼虫期饲喂人工卵赤眼蜂蛹、成虫期饲喂蚜虫与幼虫期及成虫期均用蚜虫饲喂的七星瓢虫具有相似的生殖力。(5)用人工卵赤眼蜂蛹饲养成虫,添加取食刺激剂(5%的蔗糖 0.1%橄榄油)后,其生殖力接近用蚜虫饲养的水平。综上所述,人工卵赤眼蜂蛹可满足幼虫的生长育,但对成虫的生殖力有一定影响;连代饲养后出现退化现象,这些影响主要是成虫产卵前期的营养得不到满足,可通过在成虫期添加取食刺激剂或成虫产卵前期改喂蚜虫解决。  相似文献   

6.
茶毒蛾黑卵蜂识主利它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茶毒蛾黑卵蜂是茶毒蛾卵期的优势寄生蜂,能将茶毒蛾消灭在幼虫发生为害之前,识主利它素对它的寄生活动起着重要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茶毒蛾黑卵蜂的识主利它素存在于茶毒蛾的卵块和卵粒上,能被蒸馏水、70%甲醇或乙醇溶液等极性溶剂所抽提,其粗抽提物可诱发80%以上的雌蜂表现出触角敲打和产卵管刺探行为,但不能被己烷等非极性溶剂所抽提。识主利它素在室温条件下较稳定,但是高温加热(100℃)处理1小时可使之丧失部分活性。识主利它素的应用不仅可增强黑卵蜂的搜索活动,缩短寄生时间,提高对寄主卵的寄生效能,还能引诱其寄生原来不寄生的非寄主卵,有利于茶毒蛾黑卵蜂的室内大量饲养和繁殖。  相似文献   

7.
番茄潜叶蛾(Tuta absoluta (Meyrick))是茄科植物上的重要害虫。本文研究了番茄、马铃薯、茄子和辣椒4种寄主对番茄潜叶蛾产卵选择、生长发育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虫对4种寄主的产卵偏好性强弱依次为番茄马铃薯茄子辣椒。辣椒上卵发育历期最长,幼虫孵化后不能完成发育。番茄上成虫前期存活率高于马铃薯和茄子,但总发育历期较长。该虫取食番茄叶片时的单雌产卵量和雌虫寿命高于其取食马铃薯和茄子叶片。其取食番茄、马铃薯和茄子叶片时的内禀增长率分别为0.143 4、0.140 6、0.113 3。综上所述,番茄潜叶蛾的最适寄主为番茄;在辣椒上无法完成生长发育;在马铃薯和茄子上种群增长潜能较强,具有暴发成灾的可能。  相似文献   

8.
对孤雌生殖产两性子代的暗黑赤眼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证阴暗黑赤眼蜂孤雌生殖能产雌雄两性子代。雌蜂占90%以上,与两性生殖没有区别。在山西运城该蜂寄生棉铃虫及黄地老虎卵,人工接种时也能寄生杨雪毒蛾和多种夜蛾科害虫卵,但不能在柞蚕、蓖麻蚕卵内寄生。用杨雪毒蛾卵作寄主繁殖该蜂,方法简便,效果良好。在棉田小区中分别释放暗黑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防治棉铃虫,寄生率分别为63.7%和47.9%。由于该蜂雌性比特高,对棉铃虫的防治效果较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正>米蛾卵被广泛用作繁育多种赤眼蜂的寄主,不同种赤眼蜂的发育过程存在差异,王雷英等以米蛾卵为寄主,考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后在米蛾卵内的产卵量以及发育过程(正文见481~486页)。封面图片分别为松毛虫赤眼蜂(上)和玉米螟赤眼蜂(下)发育0、12、24、36、48、60、72、96、120和144 h的状态。各图的标尺均为100μm。  相似文献   

10.
赤眼蜂在青县的越冬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一类重要的卵寄生蜂。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iae和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是青县地区粮棉主要害虫的优势寄生蜂。我们对其越冬寄主、转换寄主及发生与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调查。 一、赤眼蜂越冬寄主调查 1980~1983年冬,在林木中共采回榆毒蛾Ivela ochropoda、杨毒蛾Stilphotia sail-  相似文献   

11.
十二种赤眼蜂的产卵行为及其与体外培育成功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1985~1987年我们相继用人造寄主卵(简称人造卵、即体外培育法)育出国内外十二种赤眼蜂。我们发现,只要雌蜂在人造卵中产下充裕的卵,不被霉菌污染,这十二种赤眼蜂都可在同一种培养液内产卵、发育,但事实上体外培育各种赤眼蜂的成功率是不同的,我们曾载文(1987)论述了不同种赤眼蜂的产卵管大小影响到它们对不同质地厚薄的人造卵壳膜的选择。本文讨论了12种赤眼蜂产卵管的长、宽、每次的产卵数、产卵速率与体外培育成功率的关系并将12种赤眼蜂分成了三类。  相似文献   

12.
赤眼蜂寄生行为研究(Ⅳ)—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对赤眼蜂性控行为研究的基础上〔3〕,进一步探讨了不同种赤眼蜂在同一种寄主不同分布以及同一蜂种(松毛虫赤眼蜂 Trichogramma dendrolimi)在不同种寄主上的子代数量分配和子代性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赤眼蜂具有根据寄主卵体积大小分配及调整其子代数量和子代性别的能力,在不同体积的寄主上具有明显不同的子代数量安排策略和子代性安排策略。在同一种寄主卵上,不同种的赤眼蜂对子代性分配的安排存在着较明显的种间差异.在米蛾卵上,松毛虫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一产卵序产出,稻螟赤眼蜂的第一雄卵主要在其第二产卵序产出,拟澳洲赤眼蜂产第一雄卵的位置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前三卵序。松毛虫赤眼蜂大约每产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稻螟赤眼蜂和拟澳洲赤眼蜂大约每产5.33和3.37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见表2).寄主卵的体积不同,雌蜂在不同寄主上所分配的子代数量也明显不同。松毛虫赤眼蜂在每粒米蛾卵上只安排1粒蜂卵;在每粒马尾松毛虫卵上平均安排18.64粒蜂卵;在每粒“人造卵”上平均安排33.15粒,在柞蚕卵上平均安排77.43粒蜂卵(见表3)。随着寄主卵体积的增大,雌蜂产第一雄卵的时间后移,在松毛虫卵上,松毛虫赤眼蜂雌蜂在产下第一粒雄卵后,大约以每产16粒雌卵而产1粒雄卵;在柞蚕卵上,大约每隔15粒雌卵产1粒雄卵;在“人造卵”上,产雄卵的间隔大约为9粒雌卵。  相似文献   

13.
蓝色长盾金小蜂Scutellista caerulea Fonscolombe是橡副珠蜡蚧Parasaissetia nigra Nietner的重要天敌之一。为了探明该蜂的生物学习性,作者在室内观察了该蜂的交配行为、寄生行为、发育及其对寄主龄期的选择性。结果显示:蓝色长盾金小蜂的交配行为包括搜寻与求偶、交尾前期、交尾、交尾后期4个阶段。小蜂的寄生行为分为搜寻寄主、触角检测、产卵针刺探、产卵、产卵后梳理5个过程;同一小蜂的寄生次数为1~3次,寄生时间随着寄生次数的增加而减少,超过3次时,寄生时间相对延长。在室温25℃~27℃,金小蜂世代发育经卵、幼虫、蛹、成虫共4个阶段,发育历期为28~30 d,其中卵期3 d,幼虫期9~10 d,蛹期16~17 d。蓝色长盾金小蜂对橡副珠蜡蚧黑色成虫的选择系数最高,为0.57,对初期成虫的选择系数最低,为0.07。寄主虫期对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发育与繁殖影响明显,在寄主为初期成虫至黑色成虫时,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发育历期随着寄主虫期的增大而缩短,出蜂数则呈上升趋势,发育历期以寄主为初期成虫时最长,为31.8 d,寄主为黑色成虫时最短,为27.5 d;出蜂数以寄主为黑色成虫最多,初期成虫最低;寄主虫期对蓝色长盾金小蜂雌性比无影响。综上所述,蓝色长盾金小蜂的寄生时间与寄生次数密切相关,黑色成虫期的橡副珠蜡蚧是最适宜寄主,研究结果可为该蜂进一步扩繁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粘虫Mythimna scparate(Walker)是危害我国禾本科作物的重要农业害虫。粘虫具迁飞性、暴食性和群聚性,在我国分布广泛,其中湖北省是粘虫发生危害区域之一。湖北省钟祥市因种植冬小麦成为粘虫一代发生区。本文观测了钟祥主害代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第一代卵孵化盛期在5月上旬,卵历期为5d,幼虫发育历期18d~26d,即5月中下旬为幼虫危害盛期;老熟幼虫预蛹期平均2d,蛹期平均10d;成虫在6月上旬羽化,雌雄成虫寿命7d左右,雌雄性比为1:2;雌成虫产卵前期6d,每头雌虫产卵几百粒至上千粒,平均568粒。卵孵化率达85.08%。  相似文献   

15.
在恒温恒湿条件下,比较研究了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和未感染正常两性生殖品系松毛虫赤眼蜂的单雌产卵量、发育历期、存活率.结果表明,感染和未感染沃尔巴克氏体的两种品系松毛虫赤眼蜂单雌产卵量分别为101.2和101.7粒,差异不显著;松毛虫赤眼蜂产雌孤雌生殖品系在预蛹期和蛹后期的发育历期极显著长于两性生殖品系,分别为1.9、0.9d和1.4、0.5d;沃尔巴克氏体感染使宿主松毛虫赤眼蜂卵和幼虫的存活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极端高温天气对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通过模拟田间高温发生情况,设置6h极端高温(36℃和39℃)与不同持续时间(1d和3d)对七星瓢虫卵和成虫进行胁迫,以25℃恒温饲养处理为对照,观察统计其发育历期、存活率、繁殖力及子代孵化率。结果表明,在相同高温胁迫模式下,七星瓢虫成虫的耐热性要明显高于卵,如在39℃处理1d后,卵和成虫的存活率分别为52.09%和93.94%;处理温度越高,高温持续时间越长,七星瓢虫卵的存活率越低,36℃处理1、3d和39℃处理1、3d后卵的存活率依次为71.31%、62.87%、52.09%和24.98%。七星瓢虫卵经39℃处理3d后,其孵化1龄幼虫的发育历期为2.77d,显著长于对照组(2.11d),其余龄期幼虫的发育历期、整个幼虫期和蛹期与对照组均无显著差异,说明七星瓢虫发育前期经历极端高温可能会导致其发育后期生长加速,出现生长补偿现象。卵期受极端高温的影响要显著大于成虫期,卵和成虫在39℃处理1d后的单雌产卵量分别为42.67粒和139.79粒;所有高温处理组的子代卵孵化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85.42%),介于0~64.13%之间。另外,各高温处理组的种群趋势指数在5.26~56.02之间,均低于对照组(78.76)。表明夏季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可能导致七星瓢虫种群数量减少,不建议此时期在田间释放七星瓢虫卵进行害虫防控。  相似文献   

17.
草地螟成虫产卵行为及中耕除草灭卵控害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草地螟成虫产卵对植物有明显的选择性。通过多年来田间调查和分析,杂草是草地螟成虫产卵首选寄主,其中以藜科、蓼科、菊科等的杂草落卵量多、落卵比率大,禾本科的狗尾草和稗草也是草地螟成虫主要产卵寄主,一些作物上草地螟成虫也产卵。通过及早和适时采取中耕除草能起到理想的避(灭)卵作用,对减轻草地螟为害程度可起到理想的控害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赤眼蜂的研究与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眼蜂是多种农林害虫卵期的主要寄生性天敌。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昆虫学家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和田间释放的技术。并用于防治甘蔗螟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七十年代又成功地利用柞蚕卵繁殖松毛虫和拟澳洲赤眼蜂。目前利用赤眼蜂防治农林害虫已成为一项重要的生防措施。我国已报导的赤眼蜂种类有18种,其中分布较广的优势种是松毛虫赤眼蜂、拟澳洲赤眼蜂、稻螟赤眼蜂、广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的寄主卵有三种即柞蚕卵、蓖麻蚕卵和米蛾卵,并研究出柞蚕卵、蓖麻蚕卵的保存应用技术,大规模地用于人工繁殖赤眼蜂。对松毛虫赤眼蜂等几个优势蜂种的生物学做了系统的研究,此外还研究了人工大量繁殖赤眼蜂的方法。繁蜂技术逐步走向工厂化生产,对人工卵繁殖赤眼蜂的研究居于世界领先地位,武汉大学等单位已成功地应用人工卵繁殖出松毛虫赤眼蜂并小面积释放治虫。  相似文献   

19.
五种赤眼蜂产卵管大小及产卵行为与体外培育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1985年,在赤眼蜂体外培育过程中,用同一培养基培养了10种赤眼蜂。试验表明:培养基的选择与蜂种的差异无关。体外培育的成功率取决于赤眼蜂雌蜂能否在人造寄主卵上产卵,以及产卵量的多少,这就决定于各种赤眼蜂产卵管的大小及产卵行为。我们清楚地观察到,赤眼蜂雌蜂每穿刺一次人造塑料卵所产下卵的多少是不同的,每完成一次穿刺和产卵所花时间也是不同的。在人造寄主卵中产的卵越多,培养基可被蜂幼吃的越多,营养充  相似文献   

20.
在实验室条件下通过药膜法和卵卡浸渍法测定了10种蔬菜田防治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的常用杀虫剂对拟澳洲赤眼蜂Trichogramma confusum Viggiani的影响,旨在评估各药剂对该蜂不同发育阶段的安全性,为小菜蛾防治过程中杀虫剂的合理施用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高效氯氰菊酯、多杀菌素、阿维菌素、溴虫腈和杀螟丹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有明显的触杀毒性。杀螟丹处理显著降低羽化率(0~34.37%),在卵期和预蛹期处理还导致拟澳洲赤眼蜂畸形;多杀菌素在成虫期前的各处理均显著影响拟澳洲赤眼蜂的发育;溴虫腈在卵期、幼虫期和蛹期处理对拟澳洲赤眼蜂的发育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氟啶脲、茚虫威、苏云金芽孢杆菌、虫酰肼和丁醚脲对拟澳洲赤眼蜂成蜂及各发育虫态均较安全,为小菜蛾生防区理想的配合药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