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CS12菌株为研究对象,从菌龄、酶种类与浓度、酶组合、酶解温度与时间、不同渗透压稳定剂等方面对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筛选了最适再生培养基,成功建立番茄匍柄霉原生质体制备与再生体系.番茄匍柄霉CS12在菌龄为36 h,稳渗剂为0.7 mol·...  相似文献   

2.
芦笋紫斑病是上海市郊保护地大棚栽培芦笋上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一般在每年的5月开始发生,6~7月的黄梅季节是发病的高峰,主要危害芦笋主茎以及枝条。通过形态鉴定和病菌核糖体DNA ITS序列的测定及分析,表明上海地区芦笋紫斑病病原菌为葱叶枯匍柄霉(Stemphylium botryosum)。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菌丝生长适宜最适温度为24℃,单糖、双糖和硝酸钠有利于病菌菌丝的生长。咪鲜胺、异菌脲、苯醚甲环唑等9种杀菌剂对病菌菌丝生长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3.
丝孢真菌是自然界中一类广泛存在的真核微生物,匍柄霉属(Stemphylium)是丝孢真菌中的一个重要类群,而新西兰匍柄霉(Stemphylium eturmiunum)是其中的典型种,是研究丝孢真菌有性、无性进化的适用材料.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是一类进化保守的蛋白质家族,在生物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绿色木霉(Trichoderma viride)和棘孢木霉(T.asperellum)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及其促植物生长机制,为木霉防治植物病害和促进植物生长等的田间应用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采用平板对峙法和固体稀释法,检测2株木霉及其活性代谢产物对8种植物病原菌(棉花枯萎病菌、茄子菌核病菌、番茄链格孢病菌、茄腐镰刀病菌、尖孢镰刀病菌、枸杞炭疽病菌、番茄灰霉病菌和番茄匍柄霉病菌)的抑制率;采用平板透明圈法、Salkowski比色法及钼锑抗比色法测定2株木霉的生防因子、生长素及溶磷效果;通过辣椒盆栽试验,测定2株木霉发酵液不同稀释倍数处理对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过氧化物酶(POD)、多酚氧化酶(PPO)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影响.[结果]平板对峙试验结果显示,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的抑菌率均在60.00%以上;绿色木霉发酵11 d时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的抑制率达96.78%,但对其他病原菌的抑制率不高;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无菌滤液对茄子菌核病菌、枸杞炭疽病菌和番茄链格孢病菌的抑制效果较好,抑菌率分别为99.08%、85.33%和68.65%,发酵9 d时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制率为72.08%;2株木霉均可产生蛋白酶、几丁质酶、纤维素酶和铁载体4种生防因子;绿色木霉发酵9 d时分泌吲哚乙酸(IAA)量为3.389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为67.236μg/mL;棘孢木霉发酵11 d时分泌IAA量达11.638 mg/L,在PKO无机磷液体培养基培养7 d后溶磷量达151.905μg/mL;盆栽试验结果表明,喷施不同稀释倍数的棘孢木霉发酵液较绿色木霉发酵液更能提高辣椒叶片叶绿素含量及3种抗性酶活性.[结论]供试2株木霉对8种植物病原菌均具有抑制能力并存在多种生防因子和促植物生长能力,其中棘孢木霉较绿色木霉具有更好的抑菌和促进植物生长及提高植物叶片叶绿素含量和抗性酶活性的能力,具有较好的田间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甘草内生细菌中筛选拮抗压砂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的生防菌.[方法]以初步检测具有抑菌活性的19株乌拉尔甘草内生细菌为供试菌株,以甜瓜采后病害病原菌粉霉病菌(Trichothecium roseum)、白霉病菌(Fusaium sp.)、黑腐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和软腐病菌(Rhizopus stolonifer)为指示菌株,经过离体和活体筛选测定内生细菌对甜瓜采后病原菌的抑制作用;应用16S rDNA序列分析,结合生理生化指标对1株拮抗活性较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从19株供试内生细菌株中筛选出5株菌株对4种指示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其中菌株S0806082的拮抗能力最强,鉴定为Delftia tsuruhatensis.[结论]内生细菌S0806082具有一定的生防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近年海南辣椒白斑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辣椒叶片,病株叶片布满白色孔斑,严重影响辣椒品质和产量。从甜椒病叶组织分离病菌,经过病原菌形态、r DNA和ITS序列鉴定为番茄匐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对田间辣椒白斑病进行4种杀菌剂[苯甲·氟唑菌酰胺SC(健攻)、肟菌酯·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苯醚甲环唑WG(世高)、四霉素]的药剂防治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混配杀菌剂12%苯甲·氟唑菌酰胺SC(健攻)和42.8%肟菌酯·氟吡菌酰胺SC(露娜森)具有较好的防效,14 d的防治效果分别达到77.51%和75.01%,而10%苯醚甲环唑WG(世高)的防治效果稍差,防效仅为27.51%。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金银花褐斑病防治的靶向性,加强对银花褐斑病病原的检测。依据科赫氏法则,采用‘巨花一号’金银花褐斑病病叶为试材,经过平板分离、菌种纯化、叶片接种试验和ITS鉴定。通过3次病原菌分离、检测,共分离真菌71株,从金银花叶片上首次筛查出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solaini)、旋丝毛壳(Chaetomium bostrychodes)两种潜在致病菌;另外,还有2株具有生防价值的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和黑附球菌(Epicoccum nigrum);试验证实拟茎点霉(Phomopsis sp.)为金银花褐斑病病原微生物。  相似文献   

8.
克隆了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 graminearum)、油菜菌核病菌(Scherotinia sclerotiorum)、辣椒炭疽病菌(Cal-letotrichum gloeosporiodies)和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4种病原菌的9个菌株的β-微管蛋白基因、进而与典型模式菌粗糙麦孢霉(Neurospora crassa)进行序列比较,结果表明,4种病原真菌β-微管蛋白序列与粗糙表孢霉具高度同源性;油菜菌核病菌、辣椒炭疽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β-微管蛋白198位氨基酸由Glu突变为Ala,是导致上述病原菌产生对多菌灵(MBC)抗药性的主要原因;突变位点和突变类型与其他抗多菌灵真菌一致,且与乙霉威(NPC)之间存在明显负交互抗性。但小麦赤霉病MBC^S和MBC^R菌株的β-微管蛋白序列完全一样,且与NPC之间不存在负交互抗性,有关小麦赤霉病菌产生抗药性的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采用生长速度法测定了番茄灰叶斑病原菌在不同温度、光照下的萌发生长情况和常用化学药剂的防治效果,采用对峙实验筛选了防控番茄灰叶斑病的生防菌株。结果表明:番茄灰叶斑病菌最佳的生长温度为30℃左右,光照对其影响不显著;A药剂抑制效果最好,在20℃、25℃抑菌率达100%;30℃在A1浓度下菌丝第四天萌发,在A2浓度下第三天萌发。匍枝根霉、黑根霉和拟康氏木霉对番茄灰叶斑病原菌的抑菌率都在80%以上,其中匍枝根霉的抑菌率达87.68%;拟康氏木霉对峙病原菌时病原菌落萎缩、交界处病原菌丝消解。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番茄灰叶斑病病原菌番茄匍柄霉(Stemphylium lycopersici)的生物学特性,并对其防治药剂进行了室内筛选。结果表明,菌株HZ2111菌丝生长的最适条件为温度25℃,光照周期12 h∶12 h(L/D),有较宽的酸碱度范围(p H 4.0~9.0);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和以酵母膏为氮源的培养基上菌丝生长较快,线性生长率分别为3.17和9.04 mm·d-1;在以半乳糖为碳源和以硫酸铵为氮源的培养基上生长较慢,线性生长率分别为0.78和0.36 mm·d-1。药剂对菌丝生长抑制作用的试验结果表明,14种杀菌剂对菌株HZ2111菌丝生长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500 g·L-1氟啶胺SC和50%咯菌腈WP效果最好,EC50分别为0.000 1和0.000 2μg·m L-1;孢子萌发对药剂敏感性的测定结果表明,12.5%四氟醚唑EW、70%乙铝·锰锌WP、75%戊唑·嘧菌酯WDG、30%多·福WP和75%肟菌·戊唑醇WDG对病菌孢子萌发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其中四氟醚唑抑菌效果最好,其最小抑菌浓度(MIC)小于0.05μg·m L-1。  相似文献   

11.
甜瓜黑点根腐病是一种重要的根部真菌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危及甜瓜产业的健康发展。文章综述了黑点根腐病病害症状、病原特性、病害循环、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并对今后的研究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海南由于优越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合西甜瓜的种植。在种植面积上,从20世纪70年代西瓜的零星种植,到90年代甜瓜试种成功,再到2017年西甜瓜种植面积已经达到了50.37万亩,总产量107.16万吨。通过资料查阅、现场调查、电话咨询、走访农户的形式,就海南省西甜瓜生产中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种植模式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进行了阐述。明确了近3年海南西甜瓜总体及各个市县的种植面积及产量、种植模式、病虫害发生情况,为西甜瓜的种植及病虫害的提前预防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放线菌C28对12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及对盆栽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并对该放线菌进行分类鉴定。【方法】采用琼脂块法、生长速率法研究放线菌C28对靶标病原真菌的抑菌作用;通过盆栽试验研究C28对甜瓜蔓枯病的防治效果;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C28的分类地位。【结果】①放线菌C28对供试病原真菌具有一定的广谱拮抗性,拮抗圈直径为10.0~22.5 mm;其无菌发酵滤液对病原真菌菌丝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对木贼镰刀菌(Fusarium equiseti)、层出镰刀菌(F.proliferatum)及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的抑菌率分别高达95.0%,90.0%及93.1%。②用放线菌C28无菌发酵滤液稀释104倍处理甜瓜种子后,甜瓜胚轴、胚根长度较对照(无菌水处理)增加37.1%和12.5%;种子简明活力指数高达141.7,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③用C28无菌发酵滤液原液喷施处理后,甜瓜蔓枯病病情指数较对照显著下降(P<0.05),预防和治疗效果分别为42.4%和40.0%。④根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 rDNA序列分析,将放线菌C28鉴定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Streptomyces globisporus subsp.globisporus)。【结论】球孢链霉菌球孢亚种C28对多种病原真菌具有广谱拮抗性,对甜瓜蔓枯病具有良好的抑菌和生防效果,对瓜类种子萌发和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从甜瓜大棚土壤中筛选出菌株FP2,它可有效抑制甜瓜白粉病病原菌、甜瓜枯萎病病原菌、甜瓜疫病病原菌和甜瓜霜霉病病原菌的生长,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和分子生物学研究,FP2被鉴定为枯草芽孢杆菌。为增强该菌株的拮抗能力,用He-Ne激光诱变FP2,得到拮抗活性强且传代最稳定的突变株FP27和FP29,经发酵后将其按1∶1的比例制备成复合接抗菌剂。将复合拮抗菌剂和实验室前期生产的生化黄腐酸菌肥进行复配,首次研发出大棚甜瓜专用的生化黄腐酸复合微生物菌肥。将该菌肥应用于大棚甜瓜的生物防治,结果表明,该菌肥可有效防治大棚甜瓜各类病害的发生,甜瓜长势良好,含糖量高,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西、甜瓜蔓枯病菌株的致病力差异和不同西、甜瓜品种的抗病性,为指导广西西、甜瓜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离体叶片接种法对104个西、甜瓜蔓枯病菌株进行致病力差异分析,并对14个西、甜瓜品种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不同蔓枯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104个菌株中强致病力菌株、中等致病力菌株和弱致病力菌株分别占31.73%、57.69%和10.58%。不同西、甜瓜品种对同一蔓枯病菌菌株的感病性也存在差异,强致病力菌株WTMK-76对不同西、甜瓜品种病情指数为38.14~86.92,中致病力菌株BHMK-59对不同西、甜瓜品种病情指数为26.88~76.40。10个西瓜品种中以绿美人的抗病性最强,黑美人次之;4个甜瓜品种中以广蜜1号的抗病性最强。【结论】不同的蔓枯病菌菌株致病力存在差异,但菌株致病力强弱与菌株分布的地理位置无关;不同西、甜瓜品种抗病力也存在差异,其中以绿美人、黑美人和广蜜1号的抗病性最强,这3个西、甜瓜品种可在广西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6.
BTH对新疆甜瓜抗病性的诱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大田中连续两年使用植物抗病性诱导剂BTH(100μg/mL和50μg/mL),并在皇后和早金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施用,结果表明,BTH(100 μg/mL和50 μg/mL)对甜瓜的诱导处理,都能有效的抑制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其中,仅在甜瓜开花期施用一次,防病效果最差.在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连续施用BTH,对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防治效果最好.仅在采前一周喷洒BTH的处理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防治效果也较好,并且采前一周喷洒BTH和甜瓜三个不同生长期连续施用BTH在甜瓜白粉病和细菌性角斑病的病情指数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7.
海南甜瓜细菌性果斑病病原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田间采集病样,分离到致病性细菌菌株LD101206,采用柯赫氏法则对分离物进行致病性测定,通过对其形态学、培养性状、生理生化性状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将菌株LD101206鉴定为燕麦嗜酸菌西瓜亚种(Acidovorax avenae subsp.citrulli Willems)。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从薄皮甜瓜体表分离筛选对引起薄皮甜瓜采后病害主要病原真菌具有拮抗作用的生防菌株,并对其进行鉴定确定分类地位,为薄皮甜瓜采后病害的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采用活体生测的方法从甜瓜瓜表筛选生防菌株,利用非寄养非肠道革兰氏阴性杆菌鉴定试剂盒(比色法)API 20 NE自动鉴定系统测定菌株C3的生理生化指标.[结果]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出2株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防治效果达80%以上的生防菌株C3、B3;通过平板对峙试验表明,菌株C3对引起采后病害的2种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和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能力均优于B3;菌株C3对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菌效果较好,达到67.7%;对镰刀菌(Fusarium spp.)的抑菌率次之,为27.9%;应用API 20 NE系统分析,通过形态学观察、革兰氏染色将菌株C3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结论]从甜瓜表面分离筛选获得1株生防菌株C3,该菌株对引起薄皮甜瓜采摘后病害的主要病原菌粉红单端孢(Trichothecium roseum)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并初步鉴定为浅黄假单胞菌(Pseudomonas luteola).  相似文献   

19.
【目的】筛选出适合广西栽培的国外甜瓜品种及丰富育种材料。【方法】对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进行春秋两茬大棚栽培,调查各品种的果实、抗病性和产量等性状。【结果】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均为软肉类型,春秋茬所有品种的中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低于11.0%;秋荐甜瓜植株的生长势、单果重和产量明显优于春茬。【结论】14个意大利厚皮甜瓜品种均不适合在广西推广,但品种IM07、IM09综合抗性好,IM05、IM08香味浓郁,可作为育种材料,用以选育抗病、香味浓郁的甜瓜品种。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准格尔旗设施农业的大规模建设为瓜菜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但由于周年生产,栽培品种单一,复种指数高,肥水管理不合理,种植技术落后等因素,已导致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现象逐年加重,特别是根结线虫病日趋严重,使作物易出现病害,生长发育受到影响、病虫害严重、产量下降、品质变劣等现象。笔者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研究和实践经验,总结了设施甜瓜根结线虫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方法,供农民在设施甜瓜种植生产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