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乳腺增生验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增生症属中医"乳癖"、"乳痞"、"乳中结核"等范畴.西医称为"慢性囊性乳腺病"、"乳腺小叶增生".是25~40岁妇女的常见多发病,男性偶尔也有发生.临床表现多见乳房周期性胀痛,乳房内有结节状或大小不等的肿块,单侧或双侧均可发生.肿块韧而不硬,无痛、推之可移,与周围组织分界线不清楚.不发寒热、皮色不变,肿块可随喜怒而消长,部分患者可转化为乳腺癌,是一种易诊难治的慢性病.  相似文献   

2.
乳腺增生以乳房有肿块,疼痛经前加重、经后减轻为主要特征,多见于30~50岁妇女。中医药治疗乳腺增生病有独特的疗效。笔者现将外治该病有效的方药介绍如下。 药用穿山甲、全虫、山慈姑、五倍子、白芥子、香附、大黄、莪术、乳香、土贝母、  相似文献   

3.
<正> 乳腺增生好发于青年妇女,以乳房胀疼和出现肿块为主要症状。笔者运用二黄散太乙膏贴敷配服山甲牛蒡丸治疗乳腺增生千余例,效果较佳,读者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4.
乳腺增生易发于青年妇女,以乳房胀疼和出现肿块为主要症状。该病手术后易复发,日久易癌变。笔者运用二黄散太乙膏贴敷配服山甲牛蒡丸治愈乳腺增生1000余例,效果奇特。 治疗方法:①外敷:将蟾酥二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来曲唑治疗绝经后妇女乳腺增生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查治的绝经后乳腺增生患者129例,随机分为来曲唑组(64例)和他莫西芬组(65例)。治疗组64例,口服来曲唑2.5mg,1次/d,每月按期服药10d,连服3月。对照组65例,口服他莫西芬10mg,1次/d,每月按期连服10d,连服3月。观察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肝功能,子宫内膜厚度。结果:对于绝经后妇女的乳腺增生,来曲唑治疗有效率为93.75%(60/64)、他莫西芬治疗有效率为81.54%(53/65)。他莫西芬有使子宫内膜增厚的副作用,而来曲唑治疗者未见子宫内膜增厚。结论:对于绝经后乳腺增生的患者,来曲唑治疗效果优于他莫西芬,而且来曲唑没有子宫内膜增厚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6.
乳腺增生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在乳腺门诊里高达90%以上。临床表现为周期性的乳房胀痛和乳房肿块,但既不是炎症也不是肿瘤。在月经周期前症状较厉害,月经周期结束后便会自然缓解或消失。乳房之所以发育,是雌激素和孕激素相互作用与抑制的结果。雌激素起着刺激乳房发育的作用,而孕激素则可防止乳房过度发育。故在雌激素和孕激素比例失调,或乳腺组织对雌激素过分敏感时,都易导致乳腺增生。对那些从未怀胎生子或不给孩子喂奶的女性而言,因得不到孕激素的保护,乳腺就容易出现问题。要想避免乳腺增生,最好在35岁前完成结婚生子,并在产后…  相似文献   

7.
正乳腺增生是一种妇科常见的疾病。据调查,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表现为乳房不同部位单发或多发肿块,质地柔软,边界不清,可活动,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尤其在月经前、劳累后或是生气(中医称气郁)等情绪波动时,肿块增大,疼痛加重,而在月经后肿块明显缩小,疼痛减轻。疼痛一般是胀痛,很少有刺痛感。应该注意的是,乳腺增生有转变为乳腺癌的可能,因此,如果患乳腺增生时间较长者则应去医  相似文献   

8.
乳腺增生是奶牛产科较为常见病,临床上表现为乳腺肿硬,触诊痛疼,但不明显。近年来,笔者用柴胡汤共收治奶牛乳腺增生病46例,通过临床治疗,均痊愈。1症状临床表现,患畜乳房一侧或两侧发生1~2个肿块,形状大小不一,如核桃、鸭蛋至茄子大小,触之无热痛感,皮肤颜色正常,质韧实,表面光滑等。2治疗柴胡、当归、海藻、白芍各60g,  相似文献   

9.
乳腺增生病,中医称为“乳癖”证,是妇女常见的乳腺疾病。近年来我们于门诊用加味逍遥散治疗8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是以临床症见单侧或双侧乳房胀痛,触诊有包块为依据,并排除乳腺其他疾病的患者。大多患者肿块光滑或结节样,可活动,与皮肤无粘连,直径大小不等,多在1至4cm之间。其中单侧肿块者53例,双侧肿块者31例。其症状多在经前或情绪波动时加重,多伴有月  相似文献   

10.
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是一种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对乳腺有抗雌激素作用,主要用于治疗乳腺癌,而用于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病(简称乳腺病)存在较大的争论。TAM有抑制乳腺增生,改善患者的症状,防止乳腺组织恶变的作用。但近年的临床观察发现,TAM也可刺激子宫增生,导致子宫肌瘤,甚至引起子宫内膜癌等并发症。本文以36例乳腺病患者为对象,观察用药前后乳房和子宫的变化,观察TAM治疗乳腺病的效果及其对子宫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取我院1996年1月至1999年1月乳腺病患者36例,年龄最小29岁,最大48岁,平均年龄38.2岁,均为未绝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已婚妇女的乳房疾病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提出干预措施,提高广大妇女的乳房保健意识,减少乳腺疾病发生,降低乳腺疾病的患病率.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和乳腺检查两种方法,乳腺检查包括红外线乳腺检查仪和物理查体,必要时行乳腺B超检查.结果 患乳房疾病有1 125例,患病率为58.35%.乳房疾病与年龄、流产次数及职业环境有关.结论 妇女乳房疾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定期进行妇女乳腺疾病的筛查,针对重点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对降低妇女乳房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普及 ,结核病发病率明显下降 ,但由于乳房结核少见 ,临床常被误诊 ,现将笔者所遇的 3例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例 1,女 ,35岁 ,主要临床表现乳头溢液 ,呈淡黄色 ,乳房肿块 3cm× 2 cm× 2 cm,质硬 ,边界不清 ,有轻触痛 ,术前诊断乳腺导管扩张。行乳房肿块切除术中发现肿块内有奶酪样坏死组织。病理诊断为乳房结核。例 2 ,女 ,5 0岁 ,主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伴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头内陷 ,术前诊断乳癌。行单侧乳房全切术。病理诊断为乳房结核。详细询问病史 ,患者于哺乳期出现乳房肿块并感染 ,平素时感肿块隐痛不适 ,…  相似文献   

13.
乳腺增生是20多岁到50岁左右育龄期中青年女性最常见的高发疾病,近些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出现了明显的年轻化。那么,怎样才能远离乳腺增生呢?一是注意保护乳房。应佩戴松紧适度、透气吸湿性能好的棉制品胸罩,不要束胸,以利于乳房的正常发育;避免使用含有雌激素的化妆品和药物,以免对乳房产生有害的影响。二是适时婚育。女子适时婚育、哺乳,对乳腺功能是一种生理调节。如女子结婚生育过早(20岁之前)或过晚(30岁之后),或30岁以上未婚、未育,产后不给孩子喂奶以及做流产过多等,使乳房失去了这一正常调节功能,则易罹患乳腺增生。所以不提倡…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奶山羊乳房炎乳腺上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变化,实验测定了奶山羊丙二醛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膜微黏度(η)值。结果表明,乳房炎奶山羊MDA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膜微黏度(η)值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1);疫苗组显著低于乳房炎组(P<0.01);中药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联合组显著或极显著低于疫苗组(P<0.05、P<0.01);联合组与中药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乳房炎奶山羊脂质过氧化物含量升高,乳腺上皮细胞膜流动性降低,影响膜的正常功能;乳房炎疫苗免疫和中药可阻止自由基对乳腺上皮细胞膜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5.
为评价瓜蒌散对临床性乳房炎治疗效果,将患临床型乳房炎奶牛分为西药治疗组和中药治疗组,同时以乳房炎阴性健康奶牛作空白对照。各组分别在0、5、10、15 d采集样品。统计中药组、西药组治愈头数及有效头数;测定乳汁中体细胞数;乳清中SA、ALT、AST、LDH含量;检测各组淋巴细胞刺激指数和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试验结果显示,中药组治愈率为57.1%、有效率为92.9%,西药组治愈率为23.1%,有效率为69.2%;给药15 d后,中药治疗组乳汁中SCC低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淋巴刺激指数低于健康组(P0.05);西药组嗜中性粒细胞吞噬率低于健康组(P0.05),中药治疗组与健康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中药治疗组SA、ALT、AST、LDH低于对照组(P0.01)。结果表明,瓜蒌散具有加速受损乳腺组织修复作用,对奶牛临床型乳房炎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6.
在女性一生中,其乳房大小、形状、颜色、硬度和分泌物等都在不断变化。然而,这个使女性引以为骄傲的乳房,也是一个“多事之丘”,女性的许多疾病除子宫以外,很大一部分始于乳房。乳腺纤维腺癌、乳腺炎、乳腺结构不良、乳腺囊性增生及乳腺癌等疾病不同程度影响女性的健康,甚至夺去宝贵的生命。我国妇女乳腺癌的发病率虽不及欧美国家高,但在女性各种癌瘤病例中也处在前茅。如果能每月一次,持之以恒、科学而又有规律地进行自我检  相似文献   

17.
<正>奶牛乳腺增生症多发于青年奶牛,常有乳房胀痛现象,用手触摸乳房部位还会发现有较硬的肿块,也叫乳腺瘤,俗称奶疙瘩。一般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多为圆形良性肿瘤,表面光滑、硬有弹性,瘤子的外面有完整的包膜,与周围组织不粘连,能在乳房内自由活动,局部的淋巴不肿大;反之则为恶性肿瘤。奶牛精神沉郁,烦躁不安,易受惊吓。实际上,这是适应牛体机能的需求而增生的,也是在牛体本身控制下进行的一种乳腺局部细胞有限的分裂增生现象,一旦失去过多激素的刺激,增生便会终止。  相似文献   

18.
急性乳腺炎,中医称为乳痈,是哺乳期妇女最常见的外科疾患。发病常由于乳汁排出不畅,瘀积于乳房内,造成细菌繁殖。中医认为,乳痈多为肝气郁结,胃热壅滞,以致经络阻滞,血瘀乳积,再加上外因感染而成。患者表现为乳房有硬块,局部红肿热痛,乳汁排出不畅,伴有恶寒、发热、头痛等症状。如治疗不及时,则可形成脓肿。笔者在多年的医疗实践中,应用热敷加按摩疗法治疗早期乳腺炎110例,治愈96例,均在2~3天症状与体征消失,肿块消散,乳汁通畅。现将具体治疗方法介绍如下,患者不妨一试。热敷取中药金银花、蒲公英、赤芍各30克,黄柏、防风、白芷、连翘、乳香、没药各15克,芒硝(另包)50克。  相似文献   

19.
给小白鼠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诱发乳腺增生,然后用中药“乳增消”散剂外用治疗。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苯甲酸雌二醇所致小白鼠乳腺增生类型包括小叶增生及囊性增生,中药“乳增消”外用能有效治疗乳腺增生,并对皮肤组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中医情志疗法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的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9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术后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 例。所有患者均参照NCCN 指南进行乳腺癌基础治疗及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联合应用中医情志疗法。观察治疗前后抑郁评分变化,采用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定量表( 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Breast,FACT-B)评估两组生存质量,并通过T细胞亚群检测CD4+百分比、CD8+百分比、CD4+/CD8+的数值。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CES-D 评分、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情感状况、功能状况、附加关注、总量表等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CD4+百分比、CD4+/CD8+明显高于对照组,CD8+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P<0.05)。结论 中医情志疗法能有效缓解三阴性乳腺癌术后抑郁症状,改善免疫功能,提高患者整体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