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的特征   总被引:45,自引:0,他引:4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2.
北京密云油松人工林凋落物营养元素归还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2007年对北京密云水库库西33年生的油松人工林凋落物的数量及其营养元素归还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松人工林凋落物年凋落量为2193.75kg/hm2;N、P、K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年归还量分别为13.86,0.75,3.39kg/hm2;油松凋落物各组分中N、P、K归还总量大小顺序为:叶枝皮、果、花;N、P、K年归还量大小顺序为:NKP。凋落物现存量为13.7t/hm2,凋落层年平均分解率为0.16t/hm2,凋落物层N、P、K总贮量为162.44kg/hm2。  相似文献   

3.
沙漠化过程对植物凋落物分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分解袋法测定分析了沙漠化过程对凋落物分解及碳氮释放的影响。结果表明,潜在、轻度、中度、重度和严重沙漠化沙地土壤中的凋落物经过110d的分解后,干物质残留率分别为38.5%,40.8%,45.2%,55.6%和58.8%,C残留率分别为37.1%,36.6%,41.4%,53.6%和51.1%,N残留率分别为43.8%,47.6%,54.2%,59.4%和58.9%。说明随着沙漠化程度的增加,凋落物的干物质失重率降低,分解速率减小,C、N释放速率减缓。分解过程中,凋落物在各生境土壤中C的释放速率明显快于N;C含量变化趋势为先下降后略有上升,但总体低于初始C含量;N含量总体表现为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广西龙胜县里骆林区24~28年生杉木的凋落物产量为3.749t/ha·a,其中落叶、落枝和落花果分别占55.9%,23.1%和21.0%。通过凋落物归还土壤的10种营养元素的总量,以kg/ha·a表示,为65.500,其中N 21.726,P 1.206,K 6.838,Ca 24.805,Mg 6.224,S 2.030,Mn 2.545,Zn 0.075,Cu 0.021,B 0.030。用指数衰减模型估算的凋落物分解速率为:叶子0.4988g/g·a,枝0.4154g/g·a,花果0.4166g/g·a。在分解过程中,各元素含量与分解初期相比,K的含量下降了,失重量的比率大于凋落物的;N,P,Ca,Mg,Mn,Cu的含量上升了,失重量的比率小于凋落物的;S,Zn和B的含量变化不大,失重量比率与凋落物的相当。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在皇甫川流域 ,利用不同时相 ( 1987年、1996年 ) TM影像数据进行监督分类 ,获得了皇甫川流域植被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动态变化情况。皇甫川流域植被以灌木林和天然草地为主 ,分别占全流域的 2 7.4 0 %和 2 3 .88% ,乔木林仅为 4 .2 4 %。通过对皇甫川流域两个时期植被动态的分析 ,灌木林和乔木林面积分别由 1987年的 2 2 .0 0 %和 3 .86%增大到 1996年的 2 7.4 0 %和 4 .2 4 % ,流动沙地面积由 1987年的 4 .4 5 %缩小到 1996年的 1.65 % ,植被状况得以明显改善 ,反映了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森林凋落物分解是森林生态系统养分生物循环的重要环节,而分解过程中所释放的CO2是全球碳素收支的重要组分,开展森林凋落物分解研究是充分认识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础。研究认为:凋落物分解的预测指标可分为3类,即环境指标(如实际蒸散量)、凋落物物理质量(如叶抗张强度)和化学质量指标(如C/N比、木质素/N比和C/P比等);凋落物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机制极其复杂,养分动态模式主要有淋溶—释放、淋溶—富集—释放和富集—释放3种,并因凋落物种类、分解阶段和元素本身性质的不同而异;凋落物混合分解并非单一树种分解的简单叠加,因树种组成和比例不同,基质的化学组成会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分解者的多样性、丰富度和生理活性,进而直接和间接地影响其分解速率;凋落物混合分解中可能存在无效应、促进效应和抑制效应;现有的研究结果显示,凋落物混合分解的适宜比例应与群落中不同树种的种群比例相一致;CO2浓度升高不仅影响凋落物的化学性质,而且与分解环境中土壤的生物活性密切相关,但CO2浓度升高并不改变凋落物质量与分解速率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CO2浓度升高的环境下,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会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对养分循环速率的影响远大于单纯大气CO2浓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三角洲不同人工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特性,选取白蜡刺槐混交林、臭椿刺槐混交林、国槐刺槐混交林、榆树刺槐混交林4种混交林,采用凋落物袋法进行为期1年8月的凋落物分解特性研究。结果表明:4种混交林凋落物分解速率变化规律相似,前期分解较快,后期分解较慢。4种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系数介于0.55~0.74,其中臭椿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系数最高,榆树刺槐混交林最低;臭椿刺槐混交林凋落物分解周期最短为4.03a,榆树刺槐混交林最长为5.47a。4种混交林凋落物中N、P、K、木质素含量以及木质素/N差异显著(P0.05),凋落物分解速率与其N、P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K含量以及C/N呈显著负相关关系。混交林土壤pH、含水量与凋落物分解系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电导率、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与凋落物分解系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土壤pH、含水量升高有利于凋落物分解,而电导率、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升高则减缓凋落物分解。  相似文献   

8.
皇甫川流域泥沙中来源及其数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相似文献   

9.
连续年龄序列桉树人工林凋落物分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野外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连续年龄序列(3 a,4 a,5 a,6 a)桉树人工林的叶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经过390 d分解后,不同龄级桉树人工林凋落物的残留率分别为31.11%,28.37%,36.70%和46.99%,年平均分解系数分别为0.962 0,0.956 8,0.793 0和0.628 6,周转期分别为3.03,3.07,3.54,4.66 a,说明随着林木龄级的增加凋落物的分解速度逐渐下降。在凋落物分解过程中,N、P、K、Ca、Mg、Mn、Zn和Fe元素,均体现出比较明显的淋溶-富集-释放模式。各年龄段桉树林凋落物N元素的周转期分别为1.65,1.95,2.39,2.96 a,P为1.82,1.48,2.35,3.05 a,K为0.95,1.31,3.27,2.80a,Ca为3.39,2.74,3.49,3.29 a,Mg为1.27,2.03,3.66,2.33 a,Mn为1.98,1.01,2.67,3.38 a,Zn为2.74,1.83,2.92,4.03 a,Fe为2.96,1.07,2.84,3.19 a。从各元素的周转时间可以看出,N、P、K元素的周转速度较快,说明这些元素易淋溶,能更快地归还林地以供应林木生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皇甫川流域水沙变化特点及其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地处多沙粗沙区的皇甫川流域为例,采用实测资料,对其水沙量进行了统计分析.采用滑动平均法,Mann-Kendall非参数秩次相关检验法.对控制站皇甫站水沙变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定显著性水平下,皇甫川流域径流与泥沙在多年变化中均呈明显下降趋势.最后,针对影响水沙变化的降水与人类活动因素,应用不同时段的雨-水-沙关系,结合双累积曲线的变化过程,定量计算了不同时段的水沙衰减量以及由于雨水衰减影响和水土保持影响的减沙量所占比重.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1999—2001年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CJCR),《水土保持通报》连续3度进入影响因子和被引频次最高的中国科技期刊500名之列,且此2项指标值与全国排名位次不断上升,这说明近3年来《水土保持通报》的学术影响在不断扩大。《水土保持通报》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2.
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体系及效益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皇甫川流域位于黄河中游多沙粗沙区。在分析皇甫川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和特点的基础上 ,结合生态、工程的方法 ,进行水土保持生态工程建设。在参考规范性文件基础上 ,对工程建设进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分析 ,经济可行性评价。结果表明 ,该建设体系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且经济上可行  相似文献   

13.
皇甫川流域侵蚀产沙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相似文献   

14.
采用快速离体称重法,测定皇甫川流域本氏针茅每日6:00-19:00蒸腾强度的日动态;用自动气象站同步连续监测太阳总辐射、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10 cm处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用LI-6400便携式光合系统同步测定本氏针茅每日6:00-19:00的叶蒸腾速率、气孔导度等因子,并用Excel 2003,Visual C++6.0和SPSS 13.0处理所测定数据.通过分析本氏针茅每1 h单株蒸腾量与环境因子以及植物特性因子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皇甫川流域单株本氏针茅瞬时蒸腾量数学模型.通过对模型评价指标进行计算及分析,认为该模型拟合优度较好,可以获得满意的数值模拟结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单株本氏针茅的日蒸腾量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皇甫川流域封育植被土壤保持功能及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皇甫川流域五分地沟试验区为背景,运用相关手段和方法,对其土壤保持功能和服务价值进行了研究.(1)研究区土壤保持量已达到89.45 t/(hm2·a),总的土壤保持效率达到77.09%.按从高到低的排序依次为:草地>灌木林>乔木林>无植被地.(2)每年保持土壤价值为856 779.59元,其中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822 925元,减少土地废弃价值为30 234元,减轻泥沙淤积价值为3 620元.植被类型的贡献顺序为:灌木林>无植被地>草地>乔木林.(3)研究区按单位面积的土壤保持价值量为2 049.71元/hm2,其中保持土壤养分价值为1 968.72元/hm2,减少土地废弃价值为72.23元/hm2,减轻泥沙淤积价值为8.66元/hm2,植被类型的贡献顺序是:灌木林>草地>无植被地>乔木林.  相似文献   

16.
云南高原金沙江流域森林枯落物层和土壤层水文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金沙江流域4种典型纯林为对象,对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水文效应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①枯落物层总蓄积量为4.24~14.10 t/hm2;最大持水量为11.49~41.02 t/hm2;有效拦蓄量为9.92~41.71t/hm2;4种林分枯落物层的水文功能排序为银荆林>云南松林>桤木林>滇杨林.②半分解层枯落物浸泡8h已基本达到饱和,而未分解层10 h基本达到饱和,持水量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对数关系;枯落物在浸水的0.5h内吸水速率最大,2h后速率明显减缓.枯落物吸水速率与浸泡时间呈明显幂函数关系.③土壤层容重的变化范围为1.04~1.33 g/cm3;总孔隙度变动范围为45.08%~55.28%;土壤有效持水量为201.65~246.40 t/hm2;4种林分土壤层的水文功能排序为滇杨林>银荆林>云南松林>桤木林;利用幂函数对入渗速率与入渗时间进行拟合,R2>0.96.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皇甫川流域为背景,以五分地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在“六五”、“七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及线性规划的方法,结合影响牧业生产的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等约束因子,对小流域畜牧业生产结构进行了优化配置研究,达到以草定畜,保护植被,畜禽生产效益最大之目的,以期为皇甫川流域水土保持型畜牧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样板,使畜牧业生产的传统经验性决策进入科学决策,达到经济、生态及社会效益俱佳。  相似文献   

18.
为了详尽研究皇甫川流域降雨侵蚀力变化规律,基于皇甫川流域及周边15个雨量站1954-2004年日降雨资料估算降雨侵蚀力R值,并借助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法和Kriging空间插值法对流域R值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皇甫川流域降雨侵蚀力R值与总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大体一致,自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大,同时R值等值线自西北向东南逐渐稀疏;2)R值年内分布十分集中,7、8月R值之和占到全年的72.4%,5-9月R值占到全年的96%以上;3)15个站点的R值变化趋势不同,9个站点R值呈增大趋势,其中仅2个站点增大趋势显著,而其余6个站点的R值呈减小趋势,其中也仅有2个站点减小趋势显著,对整个流域而言,51年间流域降雨侵蚀力R值与降雨量和侵蚀性降雨量变化一致,呈现不显著的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9.
皇甫川流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线性趋势法、非参数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累积距平法及径流历时曲线法分析皇甫川流域1955-2010年水沙变化特征,通过水文分析法定量评价降水和人类活动对水沙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皇甫川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呈急剧减少趋势,尤其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减少更加显著,近10年(2000-2010)的平均径流量与输沙量相当于1950-1959年的约20%;皇甫站径流量和输沙量均在1979年发生突变;在变化期1980-2010年,人类活动对流域水沙变化的贡献占主导因素,约为70%,而降水所占比例为30%左右;自20世纪80年代始,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措施(如退耕还林(草)、梯田建设、水库淤地坝等工程)等人类活动是流域水沙锐减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