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邵绩飞 《中国蚕业》2004,25(3):65-66
绩溪县蚕桑生产历史悠久,有着"蚕桑之乡"的美誉,已经形成了育桑、制种、养蚕、缫丝和织绸服装一条龙生产体系产业链格局.然而本县地处皖南山区,人多地少,桑园零星分散,品种单一,主要以湖桑系列为主,而且多数都栽植在山坡地,土壤肥力差,桑园抗旱能力弱,并易感染桑树萎缩病,部分桑园严重老化,单产较低,效益差,相对其它经济作物优势凸现不强.栽桑养蚕是典型的种植业和养殖业连结配套产业,因此要提高蚕桑生产经济效益,其关键首先在于如何提高单位面积桑叶产量.绩溪县从1999年开始,根据山区自然条件特点,以及多年来栽桑养蚕的经验和教训,提出了以推广桑树新品种、应用丰产桑园栽培技术、主攻单位面积桑叶产量,建立丰产桑园基地,在全县10个重点蚕桑乡镇分别建立1~2个连片规模达2hm2以上的丰产桑园示范基地,仅1999年就建立12片共19hm2的丰产桑园基地,其中临溪上游村丰产桑园基地集中连片8hm2,667m2产叶量达1685kg,产茧121.1kg.全县丰产桑园示范片667m2桑产叶量达到1600kg,平均张种产茧达到38.2kg,667m2产量从48.5kg提高到了114.6kg,茧质大幅度提高,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不同桑品种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正> 我场桑园从五十年代至今分别由本场选育与引进了桑树品种近百个。这些桑品种经我场桑园的多年栽培、观察、分析、比较,许多品种表现不够理想。其引进品种属区域性栽培的较多,亦有部分属定向培育桑品种,有的品种在引进初期表现差,经过几年的栽培适应了我场桑园的环境,而逐步表现出优良性状。就目前在我场桑园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产量高,质量优的几个主要桑品种,于1994年和1995年的春秋季进行了养蚕制  相似文献   

3.
赖祥地 《四川蚕业》2009,37(1):37-38
近几年来,由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我场桑园面积减少近500亩,现有的桑园面积只够饲养选、原种和普种共育用叶,普种饲育90%在原蚕队进行。农村桑树剪伐型式主要是冬季重修,冬重修的春季产叶量只占全年产叶量的20%~25%,春季由于气候条件好,病源少,作为种场普种生产主要以春季为主。因此,提高春季产叶量,是种场在原蚕桑树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我场从2006年开始,在安宁原蚕区进行桑树夏伐试点工作,通过三年的努力,现已建成夏伐式桑园近400亩,春季产叶量和质量得到很大提高,与冬季重剪相比提高桑叶春季产叶量25%以上,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作物竞争日趋激烈。如何提高蚕桑竞争力,巩固发展蚕桑生产,笔者自1985年冬开始,反复调查、探索和实践利用桑园地力冬季间套作,挖掘桑园生产潜力,增加蚕户经济效益。据观察和调查了解,桑园冬季套种四季豆能够达到既增加收入,又促进桑叶增产,改良和提高土壤肥力,是桑园理想的套种作物。为取得确切数据,于珍87年冬在上坑村大面积套种2亩,调查产量产值,以及小区试验对比设三个重复('0.2亩)调查桑树生长情况。  相似文献   

5.
<正> 我场系省属原种场,桑园投产面积600亩左右。随着蚕桑生产的发展,市场对蚕种的需要量不断增加,为使蚕儿良桑饱食,必须运用科学技术,增施肥料,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和质量,进而增加蚕种产量和提高蚕种品质,以满足用户对蚕种的需求。我场在1991年和  相似文献   

6.
在丘陵桑园喷施NaHSO3,桑树的生理功能得到了改善,产量较对照增加了12.2%,蚕丝品质也有一定提高.本文主要从桑树生理机制着手,运用化学调控手段,利用NaHSO3在桑树上进行试验,改善桑树生理功能,提高桑叶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7.
<正> 土壤是桑树生长的基础,土壤肥力高低直接影响桑叶的产量和质量。桑园培肥的任务就是通过土壤管理和施肥等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以满足桑树正常发育的需求,达到桑叶高产优质的目的。我场的五百余亩坡地桑园建立在恒口三条岭黄泥巴地段,当地群众形容该地有“天晴硬似钢,杂草都不长”之说,足见其肥力状况低下。后经逐年改良,使其肥力特征发生了明显变化,已能满足各级原蚕叶质的要求。现就我们的实践谈谈黄泥巴土壤培肥措施。  相似文献   

8.
桑园地膜覆盖对土壤及桑树根系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黑色农用聚乙烯吹塑薄膜覆盖桑园地表,是现代设施农业在桑树栽培上的应用.地膜覆盖不仅适用于桑苗培育和幼龄桑园,也可以在成林桑园长期覆盖.地膜覆盖既可减轻劳动强度,节约用工降低生产成本,又能改善桑树生长环境,增加桑叶产量.通过3年多来的桑园地膜覆盖试验和生产应用,对地膜覆盖后桑园土壤温湿度变动幅度、土壤肥力的流失以及桑树根系的分布变化等方面作了详细调查,现将有关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霍金兵 《蚕桑通报》2001,32(3):48-49
我场始建于1989年 ,桑园建设也于同期完成 ,但在1993年秋开始 ,桑树出现明显的整体衰败趋势。笔者经过多次分析 ,推测是否存在因桑园的沟系过浅而影响了桑根的发育 ,而抑制了桑树的生长 ,于是从1995年冬开始做了一系列试验和调查 ,从中得到一些体会 ,现报告如下。1试验设计低干成年桑树的根系主要分布于10~30cm的表土层中 ,桑园沟系应以多深才利于桑树的生长发育?于是笔者结合生产操作上的需要 ,设计沟深10cm、25cm、45cm3种深度 ,设分场桑园和农村两个试验点。1.1场内试验点我场桑园全是以条田化 ,标…  相似文献   

10.
免耕覆盖对桑园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江苏省桑园已很少施用河塘泥或猪粪等肥料,绿肥种植面积亦急剧减少,使得桑园土壤的有机质含量逐年下降,桑树生产单纯依赖化肥,已严重的影响桑园土壤肥力及桑树正常的生长发育.前几年,我国农村许多地方把稻草直接还田作为农业增产和地力建设的一项重要技术,在大田中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后来有一部分蚕桑工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但在桑园土壤中能否采取免耕措施,以及将免耕与覆盖结合起来对土壤肥力状况有何影响尚未见有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