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左江流域花山旅游景区段水环境质量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浩东  胡衡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2):6365-6366,6378
在2007年左江流域花山景区段丰水期(7月)及枯水期(11月),设置4个监测断面,监测分析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pH值、粪大肠菌群数5个水质指标,研究调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花山岩画)水域水质现状,探讨人类活动对当地水环境质量的影响。依据国家地表水GB3838-2002评价标准,风景区周边水环境质量大多处于Ⅱ类以上标准,但化学需氧量在3#断面一直为Ⅲ类标准,是该区域水体污染的限制性因子。分析水质恶化原因,并对水资源保护提出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对六枝特区牂牁江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分析,得出了牂牁江旅游资源的结构和空间分布特征,以期对六枝特区牂牁江的旅游资源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为地方政府在开发牂牁江景区时提供科学的依据,并为其他景区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餐饮作为旅游景区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其安全问题直接关系到游客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中国旅游景区餐饮监管仍存在日常监管松散、防范机制不健全、监测难度高、餐饮企业控制制度缺失、落实力度不够等问题,应借鉴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食品监管的成功经验,建立垂直监管、日常监管、自我约束、食品追溯、社会监督、应急处理等机制在内的旅游景区餐饮食品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4.
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模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祝晔  黄震方 《安徽农业科学》2006,34(21):5675-5677
旅游与房地产开发相结合,是旅游景区开发的一种常见形式。探讨了旅游房地产的概念、类型与特征,阐述了旅游景区房地产开发的一般模式,并从主题定位、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和营销策略等方面提出了旅游景区房地产深度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屏蔽意指遮蔽、阻挡,旅游景区也存在形象屏蔽现象。从旅游者的角度看,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决定了旅游景区的形象屏蔽实质上是旅游景区感知形象的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发端于旅游者对景区的认知,形成于旅游者对景区的比较和选择。所以,旅游景区形象屏蔽是在旅游者对旅游景区的感知中,通过旅游决策行为里的景区感知形象排队所表现出的景区选择次序上的先后和选择结果的去留。“先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后者”;“留者”感知形象影响力大,屏蔽“去者”。旅游景区形象屏蔽的演进表现为三个阶段,即原生性景区形象屏蔽、现实选择性景区形象屏蔽和实地感知性景区形象屏蔽。旅游景区形象屏蔽对于旅游者来说会在一定时空条件下保持某种稳定性,但当条件变化时,旅游景区感知形象屏蔽也必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景区市场营销模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在分析乡村旅游特征的基础上解析了我国乡村旅游市场营销的现状,并提出了其新的市场营销模式。  相似文献   

7.
旅游景区、饭店、旅行社是我国旅游业的三大经营实体。其中,旅游景区是旅游活动的核心和载体,是旅游产业系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目前,我国对饭店管理及旅行社管理的相关研究已经很多,但对于旅游景区管理的相关研究却很匮乏,从理论和实践上来说相对都比较薄弱。  相似文献   

8.
为明确长垣县农田土壤养分状况,2006~2011年结合国家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对长垣县农田耕地土壤养分进行了普查,共取土样6 300个,进行了常规和微量化验,并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长垣县的土壤基本养分含量分别为有机质13.78 g/kg、全氮0.83 g/kg、有效磷15.41 mg/kg、速效钾99.61 mg/kg,pH值平均为8.47;微量元素有效锰、有效铁和有效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4.17 mg/kg、10.01 mg/kg、1.42 mg/kg,均超过临界值,总体上处于不缺水平;有效锌平均含量为0.83 mg/kg,7.04%的土壤处于缺锌水平。长垣县耕地土壤养分总体上处于缺磷少氮,部分缺钾、缺锌状况。生产上要大力推广配方施肥,实行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相似文献   

9.
从园林绿化的种植设计原则和种植形式入手,介绍了旅游景区园林绿化的种植设计,对提高旅游景区的景观效果、各种功能的发挥及提高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09-2011年在蓝田县全县范围内采集土壤样品2 800余个,分析测定了其土壤有机质、全N、速效N、有效P、速效K等含量。分析结果表明,蓝田县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高于1.5%,整体水平较高,但有40.4%的田块有机质含量处于正常水平以下,说明有机质含量差异较大;土壤全N含量较低,处于极缺乏水平;土壤碱解N、有效P、速效K的含量较高,可以满足作物生产的需求;川道、塬区、岭区、山区四个区域土壤养分含量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1.
试论风景名胜区的景观生态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景观的视觉多样性与生态美学原理为基础,论述了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的方法、原则与基本格局,并提出了风景名胜区景观生态规划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对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采用综合因素评分法进行定量评价,分析影响旅游环境质量的各种因素,提出了保护华山风景区旅游环境资源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是城市大环境绿化的龙头,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蚌埠黑虎山景区规划为例,在概述黑虎山景区现状及发展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生态理念的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规划思想和方法,以期为城市边缘风景名胜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公园景点导向标识系统设计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园景点导向标识是城市公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总结了目前国内该系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要重视对公园景点导向标识功能的认识、加强其设计的专业性、重视对特定环境的研究、完善和应用标识设计标准、践行"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建立标识使用后评价反馈机制等6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从而提高公园景点导向标识系统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15.
果治  段艳霞  杨玉梅  魏汉朝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676-4677,4838
以古莲花池十二景为研究对象,对春午坡、藻泳楼、篇留洞、含沧亭、高芬阁、万卷楼、花南研北草堂、寒绿轩、宛红亭、鹤柴、绎堂、蕊幢精舍12处景点进行了介绍,依据相关文献中所采用的指称符号命名法、语言修辞命名法、记事状物命名法、言情述志命名法,对莲池十二景的命名进行分类,并从中总结了莲花池景名的文化内涵,解析了含沧亭和高芬楼所蕴涵的儒家和道家思想。研究旨在通过对景点命名所包含的特点含义的解析,启迪现代园林工作者,使其在园林命名工作中受到相关启发。  相似文献   

16.
巫涛  吴毅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141-144,149
韶山既有重要的人文景观.又有神奇的自然景观,是著名的革命纪念地,也是旅游胜地,对历年韶山旅游业收入和接待参观人数的动态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革命纪念地的旅游开发受政治、资源等因素制约,同时对韶山风景区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如违规建设严重,以及景区植物景观特色保护与管理还存在有问题.对此提出了合理进行旅游开发,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提高规划意识,统一建设管理机构,保持原有景观风貌等5条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简称务川县,以下同)境内5乡10镇耕地土壤进行野外采样和室内测定,参照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养分分级标准,分析评价了土壤pH、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全氮状况及其等级分布,结果表明:调查区耕地土壤pH平均值为6.16,总体呈微酸性,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全氮平均含量分别为25.49 g/kg、155.15 mg/kg、13.41 mg/kg、1.80 g/kg;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均较多分布于Ⅲ等级,比例分别为43.2%、35.2%、60.2%,全氮较多分布于Ⅰ等级,比例为36.6%,各乡镇有机质、速效钾、有效磷、全氮集中处于中上等水平。同时探讨土壤对作物的适宜性,以期对县内的农业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旅游活动对庐山风景区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庐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通过对庐山的4条步道,即中九路步道、汉口峡步道、大月山水库步道及环庐林湖步道外侧土壤的硬度、枯枝落叶层的厚度、土壤腐殖质层的厚度等指标进行了测量分析,探讨了旅游活动对步道外侧土壤环境质量的影响,从而揭示旅游活动对庐山国家级自然风景名胜区步道及其外侧土壤环境的影响状况,为庐山步道旁环境的开发管理与规划提供了一些探索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地调查及资料查考,确定广东省潮州市的3个景区(东丽湖、慧如公园及美人城)共有入侵植物25种,隶属于11科21属.分析了入侵植物的种类、生活型组成、原产地以及其危害性、入侵途径等情况,并提出入侵种防控、景区管理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九如山风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采用实地考察、逐个考证、植物鉴定的方法,整理出九如山风景区野生药用植物资源表。结果表明九如山风景区野生药用植物共有50科、120种,其中低等药用植物占5.83%,裸子植物占2.50%,被子植物占91.67%。按药物使用划分,常用药占30.83%,次常用药占16.67%,非常有利用价值的药物占19.16%。该调查为药用植物学的教学、科研和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