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王学端 《河北渔业》2011,(11):51-53
<正>海陆统筹是一种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和沿海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一种战略思维,它将海洋与沿海陆域两大系统的资源利用、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生态安全和区域政策统一筹划、统一实施。它告诉我们,海洋开发既要以陆地为后方,又要积极为陆地发展服务,把海洋资源与陆域资源开发、海洋产业发展与陆上其他产业发展有机联系起来,不能仅仅追求海洋产业产值的增加和比重的增大,而是要致力于发挥海洋资源与产业的优势,彻底改变长期以来的海陆分割管理导致海岸带区域发展不衔接、不协调的局面,带动区域经济整体发展。根据这一思路,  相似文献   

2.
《水产科学》2006,25(6):296-296
5月10日,辽宁省召开全省海洋资源管理工作会议。沿海六市市长围绕本地的海域使用管理、海洋环境保护、渔业资源养护等海洋综合管理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介绍了当地在开发与保护海洋资源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并对今后加强海洋资源管理工作发表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每月要闻     
《中国水产》2009,(11):1-1
10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同志在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省长姜大明的陪同下,对山东省东营市现代生态渔业示范区进行考察。胡锦涛对当地负责同志说,山东海域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发展海洋经济大有可为。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同时还要保护好海洋环境,使海洋经济真正成为山东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阐述浩瀚的海洋蕴藏着十分丰富的各类资源,是今后人类生存的依托,是源泉,是人类发展的方向和未来,其内容分:1、从历史看对海洋资源的开发;2、现代高科技对海洋资源的一切;3、开发海洋资源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海洋功能区划于20世纪80年代由我国首次提出,经过近二十多年的发展,海洋功能区划为海洋资源开发、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和海洋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逐渐成为我国海洋事业中的一个重要领域。2002年,海洋功能区划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确立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  相似文献   

6.
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以海洋产业的合理布局和海洋产业的有效管理为支撑的,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海洋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合理开发基础上的。指导和扶持海洋产业在持续发展的轨道运行,必须建立在自然资源和环境可持续利用的基础上,发展不能超越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文章对中国海洋资源的特点进行态势分析,提出解决现存问题的对策建议,旨在提高中国海洋产业整体竞争力和促进海洋资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齐鲁渔业》2009,26(2):60-60
为了进一步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探索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今年,东营市向国家海洋局申请建立东营市黄河口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和东营利津底栖鱼类生态国家级海洋特别保护区。近日,国家海洋局对其进行了批复,同意建立这两处海洋特别保护区。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海洋强国,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海洋生物资源是海洋资源的重要组成,提高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利用不仅有利于国计民生,也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海洋生物资源的可食部分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是海洋食品、医药和生物材料研制和开发利用的丰富原料资源。同时海洋生物资源还含有许多对人体的新陈代谢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的生物活性物质以及具有药用价值的其他活性成分,具有广阔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前景,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张建 《齐鲁渔业》2014,(6):42-44
海洋事业发展与环境保护是利益协调的持续性过程,海洋生态补偿是其重要环节。海洋生态补偿,是海洋资源使用人或海洋生态受益人在合法利用海洋的过程中,对海洋资源所有人(国家)或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而付出代价者支付相应费用的法律机制。  相似文献   

10.
《福建水产》2003,(1):1-1
2月9日,省长卢展工、副省长刘德章一行来到省海洋与渔业局,就全省海洋与渔业工作做专题调研。卢省长在认真听取省海洋与渔业局张国胜副局长关于全省海洋与渔业情况的汇报后,充分肯定了省海洋与渔业局组建以来的工作成效。卢省长强调: 一、要真正把“海洋大省”作为优势资源去研究,拓宽海洋经济发展的思路。要立足我省海洋经济发展的潜力、后劲和增长点,进一步抓好海洋资源综合开发的规划与研究,把海洋资源优势转化为海洋经济优势。要加强海洋资源保护工作,合理利用资源,切实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促进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要全面做好渔…  相似文献   

11.
颜涵 《现代渔业信息》2007,22(6):17-18,21
随着全球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近海海域遭到越来越严重的污染,使海洋环境质量明显下降,生态环境日趋恶化,并对海洋生物资源和人民生命健康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如何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积极采取对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防灾减灾工程措施,利用好经济高速发展这把“双刃剑”,也成为海洋科技工作者和决策人严重关注的问题。为了开发海洋资源,需要在海上进行各类工程建设,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和海洋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将是沿海地区经济高速发展时需要引起特别关注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本文在分析江苏省东部沿海地区的海洋资源优势、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和薄弱环节的基础上,并结合连云港、盐城、南通等地具体情况,提出苏东地区海洋农牧化发展战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用管理法》实施以来,在潍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域使用管理、海洋功能区划诸方面工作开展的卓有成效,基本解决了长期存在的无序、无度、无偿使用海域的历史遗留问题,对推动海洋资源合理开发、海洋环境保护和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陆地资源的日趋减少,人类已将生存的空间不断向占地球表面71%的海洋水域拓展。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已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空间的必然趋势。建设海洋,必须保护海洋;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必须保护海洋资源,这已逐步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发展海洋经济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海洋调查     
《海洋与渔业》2019,(5):26-27
从近海走向深蓝探索未知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进一步关心海洋、认识海洋、经略海洋。海洋调查是认识海洋变化并支撑科学开发海洋的基础。新中国成立后,海洋调查工作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随着相应的调查研究机构相继成立,调查队伍、调查船只、调查仪器逐渐发展完善,我国有计划地开展了一系列重大的海洋调查项目,为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科学创新、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灾害预防及国防建设提供了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基于SkyLine海洋管理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可视化的方式,通过对海洋现象和过程、海洋环境状况的虚拟表达以及海洋开发利用的真实卫星影像三维模拟,成为认识海洋、管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的有效手段。本文以福建省海洋管理三维可视化系统研发为例,研究了海洋管理所涉及到的4种类型数据及其特征,以及在海洋管理中对三维可视化技术应用的需求。介绍了SkyLine三维可视化建模和实现工具的原理、架构与实现。探讨了海洋管理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关键技术及实现过程。系统根据海洋管理实际的需求包含三维地图操作、基础信息、海洋资源、海岸线、海岛、海域使用、海洋环境、海洋灾害、社会经济、统计分析模块,实现了对海洋资源、海洋开发利用和防灾减灾三维可视化的管理。  相似文献   

17.
荣成市是全国第一渔业大县(市),多年来在发展渔业经济方面积累了很多好经验、好做法。“八五”以来,在渔业发展受到诸多限制的新形势下,他们跳出传统渔业的小圈子,通过实施“五大战略”,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建设“海上荣成”,使海洋经济在较高起点上实现了新飞跃。当前在新一轮海洋开发热潮下,荣成市确立了“稳当全国渔业大市,争当海洋经济强市”的奋斗目标、科学的指导思想、分两步走的工作规划和“四个围绕,四个突破”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海洋经济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8.
《河北渔业》2004,(3):55-56
根据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上“要加强海洋调查评价和规划 ,全面推进海域使用管理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 ,促进海洋开发和经济发展”的指示和省政府的要求 ,为科学评价我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的变化趋势和开发潜力 ,2 0 0 4年我省国土资源厅 (海洋局 )启动了“河北省海  相似文献   

19.
蓝色经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新拓展和实践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海洋工作。胡锦涛总书记今年4月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这一重要指示内涵丰富,立意高远,提出了一个完整的蓝色经济理论框架,即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主攻方向,科学开发海洋资源是基本前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是根本途径,打遣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是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20.
伍向洋 《水产科技》2004,(3):41-41,35
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科学家们都在致力开发海洋、保护海洋,做好海洋这篇大文章。在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对海洋中的动植物,尤其是浮游动物、软体动物和藻类植物,已引起人们极大注意,它们是制取新的特效药物和保健食品的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