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鉴测地块3个年度的调查,探讨并了解了油茶黑跗眼天牛的形态特征、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结果表明:成虫啃食叶背主脉,幼虫蛀入树干危害,幼虫横向在主茎枝干环状取食一圈,引起表皮肿胀和环裂组织形层层被啃食,阻隔养份输送,造成树势减弱和叶片萎蔫,易拆断。7月下旬至10月中旬危害最为严重。幼虫3月中旬至5月下旬化蛹,4月下旬至6月中旬成虫从蛀孔爬出并交配产卵,6月中旬至7月下旬幼虫孵化,孵化后的幼虫咬破树皮,进入木质与树皮之间食取组织形层层,幼虫老孰9月下旬至12月上旬蛀入主茎或枝干内啃食木质,老孰幼虫在树干蛹道内越冬。受油茶黑跗眼天牛危害的油茶树,受危害部以上主茎或枝干全枯死,不防治虫口密增加,危害扩大,严重威胁油茶园生态安全。提出了黑跗眼天牛幼虫的防治方法,以期为黎平县的油茶产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在休宁县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地、人工林和行道树上,四点象天牛和黑跗眼天牛对喜树危害颇大,遂开展一系列防治,保护发展喜树3千多亩,取得了初步效果。一、四点象天牛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台湾和国外等省地。危害杨、柳、核桃楸、榔榆和赤杨等多种阔叶树。以幼虫蛀食枝干的嫩皮、韧皮部和边材,破坏树体养分和水分的运输等,导致树势衰弱,重者遇风主干折断或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3.
程荷花 《安徽林业》2010,(4):120-120
近年来,在休宁县调查发现,退耕还林地、人工林和行道树上,四点象天牛和黑跗眼天牛对喜树危害颇大,遂开展一系列防治,保护发展喜树3千多亩,取得了初步效果。一、四点象天牛1.分布与危害分布于东北、华东、华中、台湾和国外等省地。危害杨、柳、核桃楸、榔榆和赤杨等多种阔叶树。以幼虫蛀食枝干的嫩皮、韧皮部和边材,破坏树体养分和水分的运输等,导致树势衰弱,重者遇风主干折断或整株枯死。  相似文献   

4.
黑肿角天牛(Neocerambyx mandarinusGressitt)是为害桃、李、梅、杏的一种重要的蛀干害虫,目前已在我县局部地区猖獗发生。国内尚未见到关于该虫的系统报道材料。为探寻防治措施,1982~1984年,我们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室内外饲养观察,研究了它的生活史、习性,同时,也进行了防治试验。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以供参考。一、分布和为害该虫除在我县为害外,据有关资料记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继江苏省苏北地区榆树遭受一种害虫——榆跳象(Rhynchaenus alniLinnaeus)严重为害之后,我们在枫杨和核桃上又发现了一种新跳象。此虫属于鞘翅目象虫科跳象亚科(Rhyncnaeninae),暂定名为枫杨跳象(Rhynchaenus sp)。见图1。国内尚无报道。现将1981、1982两年来研究的情况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云斑天牛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阐述了云斑天牛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和生活习性及对该虫进行防治试验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枫杨种源苗期生长节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枫杨24个种源1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节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苗高生长呈单峰型,7月下旬-8月下旬为速生期,8月生长量占全年总生长量的46.05%-60.81%,9月中旬苗高生长停滞,最大苗高2m;苗高生长最快的种源生长高峰期10d生长量可达38cm,根据峰值的位置可将参试种源初分为3个类型:峰值靠前型、峰值靠后型和宽峰持续速生型,参试种源的地径生长可分为2种类型,其中多数种源为双峰生长型,第1生长高峰出现在7月中旬,第2生长高峰在8月中旬、8月下旬或9月上旬,种源间2个生长高峰期的相对生长量有差异;呈单峰生长型的种源,地径生长高峰在7月中句;高峰期生长最快的种源地径10d生长量可达0.45cm,多数种源到10月14日之前地径仍在生长,但7-9月的生长量占全年生长量的75.89%。  相似文献   

8.
二斑黑绒天牛(Embrik—strandia bimaculata (white))当地称花椒天牛,属鞘翅目、天牛科。是花椒树的主要害虫之一。近年来对花椒树危害严重,1979年春在莱芜  相似文献   

9.
松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松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Hope)又名松褐天牛。鞘翅目、天牛科,是松林的主要蛀干害虫。它以幼虫危害树干韧皮部及木质部,致使林木衰弱枯死,降低木材利用价值。为控制其传播蔓延,1980—1981年对它的生活史及习性进行了初步观察研究。现将研究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0.
双条杉天牛Semanotus bifasciatusMotschulsky是杉木用材林基地的一种蛀干害虫,常导致杉木生长量降低,材质变坏乃至整株枯死。由于它活动隐蔽,在危害初期不易发觉,待觉察时,已造成不可挽回的损  相似文献   

11.
星天牛Anoplophora chinensis(Forster)属天牛科沟胫天牛亚科星天牛属,俗称铁轱牛,蛀心虫,也称柑桔星天牛和银星天牛。见报道,近两年来,我们对其为害情况及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分布及危害国外分布于日本、朝鲜、缅甸和北美。国内分布广,已记载的有17个省,寄主可多达35种之多,因而食料丰富,繁殖  相似文献   

12.
枫树跳象是危害枫杨及山核桃的食叶害虫。近几年发生较重,猖獗发生期,株株受害,无一完整叶片。枫杨跳象的成虫食叶片,使叶焦黄枯死。幼虫营潜叶生活,取食叶肉,使叶正反面均凸起,以后,被害部位穿孔脱落。一、形态特征成虫:椭圆形,长2.5-3.5毫米,色漆黑发亮。吻细长,往后弯,贴近胸、腹部的腹面。触角10节,膝状,顶端三节膨大如锤。前胸背板满生刻点。后端中央有一凹线伸向前  相似文献   

13.
栗长红天牛中Erpthresthes bowr-ingii(Pascoe)是水土保持林栓皮栎、麻栎、青冈栎、苦槠等栎类树种以及经济林板栗的蛀梢害虫之一。国内分布于湖南、江西、广东,国外尚无记载。我省湘东、湘中、湘北低丘岗地天然次生林及人工林均有分布。作者从1981-1983年对此虫作了一些研  相似文献   

14.
合欢为庭园绿化主要树种之一,因受双条合欢天牛的危害,往往使整株树致死,对庭园绿化影响很大,而双条合欢天牛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经验在国内材料甚少,为了防治的需要,于1980年在我院校园对该虫生物学特性及其天敌进行了初步观察,并作了防治试验。  相似文献   

15.
瘤胸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瘤胸天牛Aristobia hispida (Saunders)在海南岛是一种重要的蛀干性害虫,为害黄檀属的一些树种。对降香黄檀(花梨)和南岭黄檀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了寻找防治措施,几年来我们作了初步研究,现整理报道如下: 一、寄主和分布瘤胸天牛寄主,文献记载是桔类、金合欢类、柳杉、胡枝子。经我们在两广地区调查,此虫还为害降香黄檀、南岭黄檀、海南黄檀、印度黄檀等黄檀属4树种。国内分布于河北、北京、江苏、浙江、安徽、湖北、台湾、福建、江西、四川、广西、广东等省及西藏自治区;国外分布于越南(东京)。  相似文献   

16.
红缘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记述红缘天牛的形态特征,分布范围及对沙棘的危害情况;并对该虫的生活史及生活习性进行了定位观察,通过观察,在产卵行为学方面有了新的发现,完善了该虫的生物学特性.在测定幼虫虫龄后,得出虫龄与头宽的线性方程:y=0.1408+0.3738x,为预测预报及防治时间的确定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瘤胸天牛Aristobia hispida(Saunders)在海南岛危害花梨等檀属树种,是一种重要的蛀干性害虫。此虫为害普遍而严重,对本地特类商品材(花梨)和重要的紫胶虫寄主(南岭檀)的发展影响很大。为了寻找有效的防治措施,几年来我们作了初步研究,现整理报导如下,供有关方面参考。一、寄主和分布瘤胸天牛的寄主,据文献记载是桔类、金合欢类。又据一些高等院校的标本记录,其寄主尚有柳杉、胡枝子。但经过我们的初步调查,现已知此虫为害檀属的四个树种,即降香檀(花梨)、南岭檀、海南檀、印度檀等,而不为害钝叶檀、大果檀、思茅檀、黄檀。文献上关于为害桔类的记载,经过我们到两广地区的有关院校、柑桔场、研究所等调查访问,均称从未见有此虫为害柑桔。  相似文献   

18.
松墨天牛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墨天牛为松树的主要蛀干害虫。以往资料记载此虫一年发生一代。经多年饲养和林地观察,在广东一年可发生2—3代,以2代为主。在南部山区一年发生3代,在粤北偏北山区一年1代。在广州越冬成虫4月上旬羽化出木,中、下旬为出木高峰;第一代成虫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出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高峰。经补充营养后的成虫寿命长,产卵量高。  相似文献   

19.
青杨虎天牛Xylotrechus rusticus(L).是杨柳的重要蛀干害虫,在东北地区都有分布。近年来沈阳市的防护林和街道等地发生和为害相当严重,其幼虫常数头、数十头在韧皮部木质部之间钻蛀为害,使健康植株的生长势逐渐衰弱,枝梢枯萎,十余年生的杨、柳树由于连续几年被害,整主干的树皮从干基向上大块剥离,致使整株树木枯死,是一种危险性的害虫。作者于1977—1978年对此虫进行了初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黄斑星天牛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前言黄斑星天牛(Anoplophora nobilis Ganglbauer)属鞘翅目(Coleoptera)天牛科(Cerambycidae),沟胫天牛亚科(Lamiinae)沟胫天牛族(Lamiini),星天牛属(Anoplo-phora)。原名为 Melanauste nobilis Ganglbauer,异名为 Melanauster tuteonotatus Pic。从1972年以来,我们对该虫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和为害情况进行了调查,室内饲养和室外定位观察,研究了它的生活史、习性、发生和环境的关系,根据它的活动规律,采用多种方法进行防治试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