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新陈代谢GM(1,1)模型对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动态变化进行初次拟合和预测,并根据有效灌溉面积时间序列波动的随机性,利用Markov链模型对新陈代谢GM(1,1)模型的残差进行修正,以概率形式确定出未来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动态变化区间,并依此模型预测未来10年全国有效灌溉面积的发展趋势。结果表明,该模型预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2.
根据阿瓦提灌区1970-1990的年降水资料建立了GM(1,1)模型,并依据建立的残差GM(1,1)模型对原模型进行修正.经用1991~2007年灌区降水资料验证,证明了模型预测结果的精确性、合理性.对灌区2008-2020年可能发生干旱的年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10、2020年将发生干旱.  相似文献   

3.
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结合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实施,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十二五期间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实施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  相似文献   

4.
针对等维动态递补灰色模型对波动性数据预测的局限性,提出了缓冲算子等维动态递补灰色模型,改进了原有模型对波动性数据预测误差较大的问题。利用成都市2008—2013年的用水统计资料,在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后,分别建立了传统的GM(1,1)模型、等维动态递补GM(1,1)模型以及带有弱化缓冲算子的等维动态递补GM(1,1)模型,对成都市2016、2020、2025年各类用水量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预测精度高,实用性好,能给成都市未来的水资源规划与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首先对GM(1,1)模型的结构进行了研究和改进,给出了模型参数计算方法和精度检验方法.依据所建GM(1,1)模型,选用滦河下游地区节水工程改造后地下水位资料,对滦河下游地区地下水动态进行分析和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模型预测拟合精度高,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对灌区地下水位预测评价和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灰色系统理论与马尔柯夫链结合在一起,建立了灰色-马尔科夫模型,并以此模型来对浙江省名优茶年产量进行预测,以达到科学指导生产、规划销售的目的。首先根据2000-2010年浙江省名优茶产量的统计资料,建立灰色系统GM(1,1)预测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运用马尔柯夫链理论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得出更精确的预测结果。实例计算后发现,运用灰色马尔柯夫模型得到的预测结果较之单纯的GM(1,1)模型准确性有较大程度的提高。结果表明,灰色马尔柯夫模型更适用于对随机波动性较大的数列进行预测,此方法用于名优茶产量的预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结合温州市农业灌区的实际情况,采用灰色关联度定性分析筛选出影响灌区灌溉水利用系数的主要因素,建立灰色GM(1,1)预测模型,并利用残差预测对结果进行修正,最终构建改进型灰色系统理论预测模型。以温州市灌区为例,对该市2018-2022年农业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进行预测,预测成果为0.601~0.651,整体呈现逐渐递增趋势,基本符合温州市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8.
针对GM(1,1)幂模型预测中如何选择合适的样本维数提高模型精度问题,探讨小样本波动统计序列光滑度的判断方法及其对GM(1,1)幂模型预测结果的影响,利用GM(1,1)幂模型白化计算公式完成最小二乘准则下的参数计算,在此基础上构建序列统计数据预测计算模型,将其应用于城市用水量波动统计数据预测,并进行GM(1,1)幂模型样本维数预测精度探讨,计算结果验证了波动统计序列光滑度与GM(1,1)幂模型预测精度的关系,为小样本波动统计序列建模和预测提供了一种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将灰色残差模型与马尔可夫预测模型结合起来,建立灰色残差-马尔可夫藕合模型来预测农业需水量.先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预测精度较低,因此对GM(1,1)模型进行一定程度的改进,建立灰色残差GM(1,1)模型;再用马尔可夫预测模型来判断残差预测值的符号,以提高预测精度.最后用华东某城市2002-2008年的农业用水量作为历史数据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预测精度明显提高.预测结果可以为研究区域今后的节水灌溉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来有效地指导今后该地区的节水灌溉.  相似文献   

10.
地下水矿化度的变化会对居民生活用水和农作物生长产生影响,特别是在地下水超采严重且农业用水量大的地区。以邯郸市临漳县为研究区,搜集了香菜营、陈村、洛村共3口监测水井2010-2015年间的地下水矿化度监测数据,并以监测井水位,抽水量和区域降雨量为自变量,以矿化度为因变量,构建了基于地下水矿化度预测的GM(1,N)模型,对地下水矿化度实测资料进行了模拟与预测。将GM(1,N)模型模拟结果分别与GM(1,1)模型和BP神经网络模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GM(1,N)模型模拟精度最高。因此将GM(1,N)模型预测结果作为临漳县2016-2020年的地下水矿化度的最终预测成果。成果表明2016-2020年邯郸市临漳县的地下水矿化度呈持续上升趋势,研究结果为区域地下水的管理与水盐调控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在对某大型灌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以灌域为基本单位,用Visual Modflow进行参数率定,确定水文地质参数,建立了地下水三维非稳定流模型。利用此模型进行地下水集中开采的数值模拟,确定了合适的开采方案。结果表明,本文分析方法结果合理,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和潜在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耕地使用现状不容乐观,耕地面积减少在灌区呈普遍状态。在铜东灌区内,选择7个样点展开调查分析,耕地面积因非农建设占用、农业结构调整占用、弃耕地的产生共减少1580 hm2,占总设计灌溉耕地面积的48.1%。其中,农业结构调整而进行的退耕还林是导致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以及弃耕地的产生主要与灌区地理位置、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灌区经济开发建设有直接关联;劳动力的流失是造成弃耕地的主因。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田灌溉发展近况及其对粮食安全的贡献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简要介绍了我国农田灌溉和灌溉粮食作物的发展近况(2000~2004年)。分析了我国灌溉地粮食生产对全国粮食安全的贡献:2003年我国灌溉农田占全国耕地面积的43.8%,灌溉地粮食产量占粮食总产的75.9%。据分析,今后东北3省的优质水稻以及河南、新疆等省市区的优质小麦仍会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4.
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泵机组结构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淮河入海水道芦杨泵站工程机组的结构选型,介绍了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机组的水力模型、齿轮、轴承、密封、联轴器等的特点及选用方法,阐述了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机组具有结构简单,安装、运行、维护方便及机组运行效率高等特点。大型锥齿轮传动贯流式机组可在南水北调泵站工程、农田排灌泵站工程及城市防洪泵站工程中借鉴、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张万顺  乔飞  彭虹  李兰涛  张斌 《节水灌溉》2005,(5):15-16,19
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和营养物质质量守恒定律,考虑作物生长过程中农田水循环和氮,磷循环特征,建立农田灌溉退水水量水质模型,模拟农田灌溉退水的营养物质浓度,以分析灌溉退水水质的变化幅度。应用该模型对引江济汉工程东荆河灌区农田各水期灌溉退水的氮、磷浓度进行估算,得到与实际情况相一致的数值结果,表明该模型适用于研究农田灌溉退水问题。  相似文献   

16.
乌中灌区是贵州省的大型灌区之一,灌区工程多修建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至今,大多渠道老化难以正常工作,渠系老化率平均达0.55;灌区有效灌溉面积锐减,现状有效灌溉面积为设计灌溉面积的37%-54%,其中改种占相当比例;灌溉水利用系数较低,在0.39—0.42之间。本文以5个典型样点灌区为例,分析渠系老化对农田灌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人民胜利渠灌区适宜井渠用水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为合理利用灌区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改善灌区生态环境,以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在对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及其水位动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地下水模拟模型与GIS技术进行结合,并设置8个情景方案,预报了灌区5 a后地下水位变化趋势,并提出了灌区适宜的井渠用水比。结果表明,目前灌区地下水位呈不断下降趋势,削减灌区地下水开采量对地下水位的恢复有明显的作用。平水年削减10%的地下水开采量,人民胜利渠灌区井渠用水比例调整为1/0.78,上游调整为1/1.24,中游调整为1/0.85,下游调整为1/0.41,灌区机井数从原来的20 261眼削减到14 315眼,可以基本实现地下水的采补平衡。  相似文献   

18.
灌区土壤盐渍化发展模拟预测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秦王川灌区观测和调查资料为依据,采用目前广为实用的MODFLOW地下水模拟软件,对灌区地下水动态进行了预测和分析,并对地下水质的发展趋势作出评价。灌溉实施以来,秦王川灌区地下水位逐年上升。未来10年内盐沼区面积扩大约为28 km2,并且将继续增加,地下水埋深0~2 m的面积达31.4 km2,占灌区面积的比例约为6%。未来20年地下水埋深0~2 m的面积达47 km2,占灌区面积的比例为10%左右。根据地下水位的变化特征,对控制土壤盐渍化发展的因素和对策进行了分析,提出以明沟排水为主,加大灌区下游地下水排泄能力;以渠灌为主,适度发展井灌,大力推行田间节水灌溉技术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灌区节水潜力估算的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作物需水量出发 ,考虑有效降水、地下水、输水损失、田间损失、无效蒸腾等因素后 ,构造了一个理论节水潜力的计算公式 ,继而利用一个调节因子 ,求得实际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20.
灌区农业干旱模拟与灌溉效益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根据农田水量平衡原理,建立了灌溉条件下的干旱模拟模型。以湖北省某灌区旱作物棉花为例.模拟该灌区17年来棉花发生干旱的情况,根据模拟结果.通过对比分析了该灌区自然条件下和灌溉条件下的棉花、晚稻产量与干旱所造成的损失。对该灌区的灌溉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