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土地荒漠化是当今国际社会重视的环境问题之一。根据2004年监测结果,我省共有荒漠化土地298万多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5%。全省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北部榆林地区古长城沿线,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风蚀、水蚀和盐渍化并存,加重了荒漠化程度。二是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或经济特性退化。三是植被较少,且分布不均匀。总体而言陕西省荒漠化土地面积比重较大,防治荒漠化的任务还十分艰巨。我国荒漠化发生发展的特点和国情决定了防治荒漠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当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预防为主,积极防治,科学合理利用的指导…  相似文献   

2.
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吴波 《林业科学研究》2001,14(2):195-202
针对目前我国荒漠化现状、动态与成因的认识还比较模糊的状况,综述了建国以来我国荒漠化发展趋势;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荒漠化呈加速扩展趋势,80年代以来,我国荒漠化在大部分地区发展非常迅速,只是在局部地区有所逆转。荒漠化发展最快、危害最严重的有两类地区:一是位于我国北方半干旱和半湿润区的农牧交错带,二是我国北方干旱区内沿内陆河分布或位于内陆河下游的绿洲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过高的人口压力及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粗放的管理是导致我国荒漠化发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指出了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使土地生产力下降,造成荒漠化现象。借鉴国外先进防治措施,提出了适用我国的防治措施,并且分为预防和治理两方面进行了阐述,为效防治荒漠化,促进我国各领域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荒漠化、沙漠化定义的内涵、外延及在我国的实质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荒漠化是国际社会极为关注的全球性严重环境问题之一。法国两位科学家分别于1949年和1959年提出了荒漠化和沙漠化两个具有不同涵义的名词。从1977年联合国荒漠化会议之后,引起了对荒漠化和沙漠化定义的长期争论。联合国也曾多次对荒漠化概念作了修改和补充,于1994年在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上作了最后确定、我国对荒漠化和沙漠化概念的解释也产生了不同的学派。本文除对上述观点进行综述外,本着和国际接轨的原则,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界定了荒漠化和沙漠化的内涵、外延,并指出这些概念在我国的实际内容。  相似文献   

5.
甘肃土地荒漠化与人类活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谭雅枝 《甘肃林业科技》2002,27(1):22-25,56
受到各国普遍关注的荒漠化是当今世界最严重的环境与社会经济问题之一。甘肃省地处西北内陆,大部分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荒漠化土地分布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既有风蚀沙化为主的风蚀荒漠化,又有水土流失为主的水蚀荒漠化,还有以不合理灌溉等人为作用为主形成的土壤盐渍荒漠化。就甘肃省荒漠化土地的产生、危害及防治对策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榆林和延安地区的吴旗、榆林、神木、府谷、子州、横山、靖边、定边、绥德、米脂、佳县、清涧等县市。荒漠化土地总面积约301万hm2,荒漠化类型主要有风蚀、水蚀、盐渍化及其它类型。从目前我国的大环境看,国家开展新思路、大动作的的荒漠化防治工作时机已经成熟,党的十五大将荒漠化防治工作作为新一代党的领导集体的一项重要工作列入了议事日程。作为荒漠化危害严重的省区,也应在荒漠化防治方面有新思路和大动作。我省的荒漠化防治工作,应在全国荒漠化防治工作推进的同时,加大建设力度,加速荒漠化地区脱贫…  相似文献   

7.
中国沙质荒漠化土地监测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85,自引:4,他引:85  
中国是受荒漠化影响较重的国家,保护环境资源可持续发展,及时掌握荒漠化时空变化信息,有效的实施宏观管理,是荒漠化治理的主要内容,为此,依据地表形态和生态状况的变化确定植被盖度,裸沙地占百分比和土壤质地3项评价指标,从不同侧面指示特定土地的生产力,并将各指标因子量化,给出沙质荒漠化(风蚀荒漠化,沙化)现状综合评价模型。根据国情和沙质荒漠化遥感监测需要,这次提出的沙质荒漠化现状评价指标比较直观,便捷,实  相似文献   

8.
利用生态脆弱度的灰色评判法建立了沙质荒漠化的干扰-应变关系,进而求算了不同荒漠化程度样地的生态脆弱度,结合气候、地貌、植被、土壤等特征指标对东北西部沙质荒漠化地区土地荒漠化作出评价:该区的土地沙质荒漠化可分为强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微度沙漠化、潜在沙漠化五个级别,各等级及其相应的生态脆弱性、植被群落多样性、群落稳定性等指标可用于中小尺度的荒漠化土地评价图的绘制,其可作为土地荒漠化防治的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武威市荒漠化现状、成因及其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威市土地荒漠化主要包括沿北部腾格里和巴旦吉林两大沙漠边缘的土地风蚀荒漠化、石羊河下游尾端因农田弃耕而引起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武威和古浪南部祁连山中低山区的草场和耕地退化。其荒漠化成因主要是降水量少,蒸发量大,土壤以沙质为主,植被稀少,大风天气频繁,自然生态环境系统极其脆弱等自然因素和人为破坏活动。并提出了今后荒漠化防治的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10.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是1994年国家高等院校专业调整后确定的国家级重点学科。1994年《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签署以后,关于荒漠化概念的争论基本结束,《公约》阐述的荒漠化概念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和政府的普遍认同。分别看,水土保持和荒漠化防治内容上存在相互重叠。然而,荒漠化是一个区域概念,针对荒漠化地区;水土保持具有类型的内涵,专指山丘区和风沙区。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就成为一个覆盖全部陆地国土的完整的应用基础学科。一、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研究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是国家级重点学科,也是我国唯…  相似文献   

11.
青海湖地区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由于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水位急剧下降,湖面萎缩,环湖周围荒漠化加剧,草地退化。经1994年、1999年两次荒漠化监测,全面地掌握了青海湖及其周围荒漠化土地变化动态。根据荒漠化土地动态变化规律,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2.
荒漠化研究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荒漠化是世界公认的几个重要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全世界近30%的陆地面积已遭到荒漠化的危害。我国是受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文中以年代先后顺序,对国际荒漠化研究的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在对我国荒漠化研究进展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际荒漠化研究趋势,预测了我国未来荒漠化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13.
荒漠化扩展原因及防治措施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荒漠化土地面积仍以惊人的速度扩展。本文就荒漠化扩展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探析,并提出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我省土地荒漠化和沙化监测主要包括3个荒漠化监测站和5个沙化监测站,布设监测样地28个。确定了采集监测区域内气象、土壤、水文、生物等方面的信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荒漠化地区在我国环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荒漠地区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状况,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荒漠化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严酷性。同时该区又富集着丰富的土地、矿产和能源资源,是我国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战略地区。  相似文献   

16.
封育对宁夏灵武市山沙区荒漠化草原植被恢复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灵武市东部山沙区地处鄂尔多斯台地边缘,地带植被属于荒漠草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超负荷的人为活动影响,使广大的天然草场逐步沙化退化:通过实施封山育林,充分利用其自然恢复能力并结合人工补种树草,封育区内草原荒漠化得到了有效遏制,植被得到恢复,生态环境逐步走向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吉林省中西部荒漠化土地治理的建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述了吉林省中西部土地荒漠化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分析了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提出了治理荒漠化土地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本文概述了中国及辽宁省土地荒漠化发生现状,以及我国政府采取的对策和目标。文中以科尔沁沙地东部的章古台固沙林为例,进一步阐明了林业几荒漠化土地防治中的主体地位,以及林业新技术的应用,对荒漠化土地综合开发治理的推动作用和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建立荒漠化监测数据处理系统对于加快荒漠化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这反,提高荒漠化监测的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对该系统的总体设计思想,软件特点及各模块的功能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20.
建立与《国际防治荒漠化公约》内容含义一致,为我国荒漠化监测服务的荒漠化土地分类系统。对我国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植被退化、盐渍化等土地退化过程及其地表形态类型作出客观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