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分析一定浓度的甲醇、乙醇、丙酮和甘油作用下肿瘤细胞PC12形态和生存率的变化,确定上述有机溶剂对细胞的毒性剂量。研究发现,PC12细胞对上述溶剂表现出不同的耐受性,其中乙醇的毒性剂量最低,20 ml/L浓度作用24 h细胞生存率就下降近40%;该浓度的丙酮和甲醇干预PC12细胞24 h对应的细胞生存率则分别下降约20%和15%;甘油的作用相对缓和,但随着干预浓度逐渐增大时,也表现明显的细胞毒性。该研究可为后续药理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伏马毒素(Fumonisin,Fu)对叙利亚仓鼠肾细胞(BHK-cell)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随着Fu浓度递增,BHK细胞的活力下降至10%;Fu对BHK细胞DNA的损伤作用同样明显,40μg/mL剂量组的细胞拖尾率是正常对照组的80倍。40μg/mL Fu剂量组24 h后检测到特征性的凋亡梯形条带,正常对照组则未检测到。40μg/mL Fu剂量组24 h内细胞SOD活力降低至正常对照组的20%,培养液中MDA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和4%乙醇对照组提高了7倍。  相似文献   

3.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作用。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用含0、62.5、125、250μg.mL-1硫酸黏菌素DMEM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Bax、Bcl-2蛋白表达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25、250μg.mL-1硫酸黏菌素剂量组细胞PC12细胞Cyt-C、Bax蛋白表达量、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线粒体途径介导PC12细胞凋亡是硫酸黏菌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探讨线粒体凋亡途径在硫酸黏菌素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作用.取对数生长期PC12细胞,用含0、62.5、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DMEM培养液,作用24 h,采用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法检测PC12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色素C(Cyt-C)、Bax、Bcl-2蛋白表达含量,试剂盒检测Caspase-3活性.与对照组相比,125、250 μg· mL-1硫酸黏菌素剂量组细胞PC12细胞Cyt-C、Bax蛋白表达量、Caspase-3活性显著升高(P<0.01);Bcl-2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具有剂量-效应关系.说明线粒体途径介导PC12细胞凋亡是硫酸黏菌素神经毒性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秦丹  付迎康  杜志雯 《安徽农业科学》2014,(6):1697-1698,1775
[目的]寻找高效低毒和低残留的植物源杀线剂。[方法]以甲醇、乙醇、丙酮和蒸馏水4种溶剂对银杏外种皮进行粗提,以甲醇、乙醇、乙醚和石油醚4种分析纯有机溶剂对银杏鲜叶进行粗提,都以蒸馏水作为对照,采用浓度稀释法测定不同溶剂提取物在24、48和72 h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银杏外种皮和银杏叶不同溶剂提取液对松材线虫都有抑制作用,外种皮提取液在200 mg/ml时,蒸馏水在第2天死亡率达到100%,丙酮提取液中的线虫死亡率也达到100%;外种皮提取液在20 mg/ml时,蒸馏水和乙醇提取液的死亡率达到84.9%。[结论]银杏外种皮提取液对松材线虫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多巴胺(dopamine,DA)对分化的PC12细胞par-4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PC12细胞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100,200,400μmol/L的DA处理24h后,用RT—PCR检测mRNA表达的变化和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随着DA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明显增加.且par-4mRNA表达及蛋白表达亦增加。结论:在DA诱导PC12细胞凋亡过程中par-4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黑骨藤提取物对H2O2诱导的PC12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使用H2O2氧化压力诱导PC12出现氧化损伤,检测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对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黑骨藤乙醇提取物浓度在16~128μg/mL时,能显著提高PC12细胞的存活率,呈典型的量效关系。[结论]黑骨藤乙醇提取物具有抗氧化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8.
多种提取液浸提金线莲叶片叶绿素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甲醇、95%乙醇、80%丙酮、丙酮-乙醇混合液(体积比1∶1)、二甲基亚砜为提取液,分别提取金线莲叶片叶绿素,用比色法测定叶绿素含量,旨在筛选叶绿素测定适宜的浸提液。结果表明:叶绿素a测定值由高到低依次为80%丙酮(3.700)、二甲基亚砜(3.686)、丙酮-乙醇(3.585)、甲醇(3.448)、95%乙醇(3.436),其中80%丙酮、二甲基亚砜测定值极显著高于甲醇、95%乙醇测定值,丙酮-乙醇测定值极显著高于95%乙醇测定值;叶绿素b测定值由高到低依次是80%丙酮(1.505)、丙酮-乙醇(1.471)、95%乙醇(1.418)、甲醇(1.365)、二甲基亚砜(1.280),其中80%丙酮、丙酮-乙醇、95%乙醇、甲醇测定值极显著或显著高于二甲基亚砜测定值;总叶绿素测定值由高到低分别是80%丙酮(5.206)、丙酮-乙醇(5.057)、二甲基亚砜(4.966)、95%乙醇(4.854)、甲醇(4.813),其中80%丙酮测定值显著高于二甲基亚砜测定值,极显著高于95%乙醇、甲醇提取测定值,丙酮-乙醇测定值显著高于95%乙醇测定值,极显著高于甲醇测定值;叶绿素a/b值测定结果,二甲基亚砜测定值2.880,极显著高于甲醇、80%丙酮、丙酮-乙醇和95%乙醇测定值2.527、2.459、2.437和2.421。综合比较分析,金线莲叶绿素含量测定提取液以80%丙酮或丙酮-乙醇混合液为宜。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β淀粉样肽25-35(β-amyloidpeptide25-35,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和对p53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终浓度分别为0、5、10、20μmol/L Aβ25-35处理PC12细胞24h,用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存活率,Hoechst33258-PI荧光染色观察细胞核凋亡的形态学改变,DNA电泳观察梯状条带(DNA-Ladder),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p53和bcl-基因表达变化。结果:随着Aβ25-35剂量的增加,PC12细胞存活率降低,凋亡明显增加,p53基因表达增加,bcl-2基因表达降低。结论:Aβ25-35诱导PC12细胞凋亡可能与上调p53基因,下调bcl-2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不同剂量赭曲霉毒素A(OTA)和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联合作用对Hep G2细胞毒性的交互作用及其可能机制,试验采用3×3析因试验设计,设OTA浓度和α-ZOL浓度2个因素,OTA浓度水平分别为0、6和12μmol/L,α-ZOL浓度水平分别为0、15和30μmol/L,全组合后共组成9个水平组合.毒素作用时间为48h.用边际均数轮廓图判断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的交互作用,结果发现OTA和α-ZOL联合作用时,细胞毒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谷胱甘肽(GSH)含量的交互作用一致,均表现为拮抗效应;且细胞活力的变化与SOD活性、MDA含量、GSH-PX活性和GSH含量的变化表现为显著性相关(P0.05).结果表明细胞毒性的交互作用为拮抗效应,且氧化损伤是毒素诱发细胞毒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离子液体[C_(16)mim]Cl的生物毒性作用,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Cantor)胚胎和仔鱼为受试动物,分别以胚胎发育的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尾芽期4个发育时期以及孵出期和孵出3 d的仔鱼作为处理的起始点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随着[C_(16)mim]Cl浓度的增加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泥鳅胚胎的孵化率逐渐下降,畸形率则在逐步升高;其中,刚孵出的仔鱼24 h与48 h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SC)分别为0.555、0.453、0.091 mg/L;孵出3 d的仔鱼24 h与48 h的LC_(50)及SC分别为0.444、0.273、0.031 mg/L。表明在较低剂量内,离子液体[C_(16)mim]Cl对泥鳅胚胎及其仔鱼的发育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与致死作用,并且该毒性作用具有显著的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12.
朊蛋白多肽PrP 106-126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N2a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Annexin V-FITC/PI双重染色的流式细胞检测和细胞凋亡的形态学观察,探讨了朊蛋白多肽PrP106-126对小鼠成神经瘤细胞系N2a细胞的毒性作用.结果表明:15、25和50μmol/L浓度的PrP 106-126作用于N2a细胞24 h均引起了细胞明显的形态学变化,提高了细胞凋亡率(P<0.05),且浓度越大,凋亡效果越明显;在浓度为25μmol/L时,PrP 106-126作用N2a细胞48 h引起的毒性作用明显大于24 h,而100μmol/L PrP 106-126作用N2a细胞12 h并未引起细胞凋亡(P>0.05).试验还表明PrP 106-126对神经细胞产生的毒性是淀粉样纤维物质作用细胞逐渐造成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为探明镉对番茄根尖细胞遗传毒害效应机制,采用不同浓度的镉对番茄根尖分别处理24 h、48 h、72 h和96h,研究其对番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畸变率及微核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于15 μmol/L的镉可提高番茄根尖细胞有丝分裂指数,但随镉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有丝分裂指数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表现出明显的剂量一时间效应关系;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随着镉浓度的提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但镉浓度达50 μmol/L,处理时间达96h后,染色体畸变率和微核率随着镉浓度升高反而降低.说明,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能诱导番茄根尖细胞微核的产生和染色体畸变,具有明显的遗传毒性.  相似文献   

14.
玫瑰花对β-淀粉样蛋白诱导PC12神经细胞毒性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玫瑰花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Aβ25-35)诱导的损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PC12细胞加入Aβ25-35共同孵育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PC12细胞活力,比色法检测细胞内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内Nf-κb水平。[结果]玫瑰花提取物对PC12无显著细胞毒性,可以显著抑制Aβ25-35诱导的PC12细胞毒性。与模型组相比,添加玫瑰花乙酸乙酯萃取物的样品组能降低PC12细胞内MDA浓度和Nf-κb表达。[结论]玫瑰花提取物对β-淀粉样蛋白致PC12细胞损伤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降低Aβ25-35所致的PC12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砷(Arsenic,As)和铅(Lead,Pb)单独以及联合作用对人肝癌细胞(Human liver carcinoma cells,HepG2)毒性作用和细胞氧化损伤的机制,采用不同质量浓度的As(2.65、3.15、3.65、4.15和4.65μg/mL)和Pb(160、190、220、250和280μg/mL)以及质量浓度比为1∶55的As+Pb分别或联合处理HepG2细胞24、48和72h,使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细胞培养24h后测定细胞活性氧(ROS)、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和还原性谷胱甘肽(GSH)的相对含量。MTT结果表明:As、Pb和As+Pb的24、48和72h半数抑制浓度(IC50),As分别为4.20、4.03和3.74μg/mL;Pb分别为228.01、205.46和203.40μg/mL;As+Pb分别为3.10、3.17和3.18μg/mL。3组处理分别作用HepG2细胞24、48和72h表现出显著的生长抑制(P0.05),且细胞毒性与时间和浓度呈依赖性。当As、Pb单独作用和As+Pb联合作用HepG2细胞诱导ROS、LDH和MDA水平显著升高(P0.05),GSH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综上所述:As+Pb联合作用与单独作用表现出较强的细胞毒性,毒性大小顺序依次为:As+PbAsPb,且As+Pb联合作用表现为拮抗效应。活性氧以及细胞氧化应激的产物可能是诱导重金属对细胞毒性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罡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2):15879-15881
[目的]研究了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的影响。[方法]通过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出半数致死浓度,进而分析该除草剂是否对水生生物存在潜在的毒害;并在急性毒性的基础上进行遗传毒性研究,通过计算微核率来判断除草剂苄嘧磺隆是否存在遗传毒害。[结果]24h和48h的半数致死浓度分别为0.698ml/L和0.637ml/L,安全浓度为0.159ml/L。不同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对斑马鱼红细胞微核形成的影响试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为0.0103%,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最高达0.372%.说明除草剂苄嘧磺隆对斑马鱼具有遗传毒性作用。同一检测时间,不同浓度处理组的红细胞微核细胞率与对照相比,具有剂量效应;在同一处理组,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微核率在24h达到峰值,在48h及72h时下降。[结论]该研究为人们科学选择和合理利用除草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缪晓平  邓开野  谭梅唇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1004-11005
[目的]为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以苹果渣为材料,利用有机溶剂(甲醇、乙醇、丙酮)提取其中的多酚物质;以没食子酸为标准品,采用福林法测定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含量,并通过正交试验研究有机溶剂浓度、料液比、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对多酚提取量的影响。[结果]试验确定乙醇为最佳提取溶剂;各因素对多酚物质提取量的影响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乙醇浓度=料液比;用乙醇溶液提取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70%,提取温度20℃,提取时间1h,料液比1∶14。[结论]该研究确定了苹果渣中多酚物质的最佳提取工艺。  相似文献   

18.
综述了菌种保藏方法及研究进展。试验对比了不同浓度甘油冷冻保存不同重组大肠杆菌菌株的效果。冷冻保存360 d后测试表明,含质粒菌活细胞数15%甘油组25%甘油组8%甘油组,其中P38活细胞数GFP活细胞数4T-1活细胞数,8%甘油组与15%甘油组的质粒含量大小无差异;而无质粒菌活细胞数25%甘油组15%甘油组8%甘油组,且BL21的活细胞数TOP10的活细胞数。37℃培养菌落时,含质粒菌需20~22 h,无质粒菌只需16~18 h。-20℃冷冻保藏重组大肠杆菌时,宜在菌液OD600值为1.0,甘油终浓度保持15%~25%为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无花果叶和博落回叶几种不同有机溶剂提取液对松材线虫的杀虫活性。[方法]采用浸渍生测法研究了无花果叶和博落回叶甲醇、乙醇、乙醚、丙酮4种分析纯有机溶剂提取液对松材线虫的抑制作用。[结果]无花果叶和博落回叶的不同溶剂提取液均对松材线虫有抑制作用,其中无花果叶提取液浓度在200 mg/ml时,甲醇提取液的松材线虫死亡率(54.5%)最高;博落回叶提取液浓度在200 mg/ml时,蒸馏水对照组和甲醇提取液在72 h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94.4%和88.9%,在20 mg/ml时2种溶剂提取液校正死亡率也分别达到73.3%和67.6%。[结论]为新型杀松材线虫药剂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中国明对虾体壁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为研究对象,探讨10种有机溶剂对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乙醇、正丙醇、乙二醇、丙三醇、二甲亚砜、二氧六环和丙酮对NAGase的作用均表现为低体积分数时有一定的激活作用,高体积分数时转化为抑制作用;而正丁醇在0%~55%范围对NAGase表现为激活作用;甲醛对NAGase的抑制作用则呈现明显的浓度效应。进一步研究甲醛和丙酮对NAGase的作用机理,结果显示:甲醛对NAGase的抑制作用是一个可逆过程,而低体积分数丙酮对NAGase的激活作用和高体积分数丙酮对NAGase的抑制作用均属于可逆过程。说明不同有机溶剂对NAGase活力有不同的影响,NAGase在不同体积分数有机溶剂中的催化作用存在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