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确立笼式烟夹密集烘烤最佳装烟密度,开展了中部烟叶烘烤试验。结果表明:烟叶外观质量以59.52 kg/m2装烟密度(烤房装烟量4 000 kg)最好,66.96 kg/m2(4 500 kg)较好,74.40 kg/m2(5 000 kg)较差;随着装烟密度增大,烟叶烟碱和总氮含量趋增,糖含量变化幅度较小,糖碱比值下降并趋于协调,中性香味物质含量呈减少趋势,但处理间差异不显著;装烟密度愈大,烟叶感官质量愈好;当装烟密度增至66.96 kg/m2(烤房装烟量4 500kg)时,烟叶感官质量明显更好,清香风格明显突出。因此,笼式烟夹密集烘烤装烟密度以66.96 kg/m2(烤房装烟量4 500 kg)左右为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立梳式烟夹密集烘烤的最优装烟密度,为梳式烟夹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方法]试验设55、65、75 kg/m33个装烟密度,以中部烟叶为试验材料,统计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测定主要化学成分并进行感官质量评价。[结果]烟叶外观质量随装烟密度的增加先提高后降低,以65 kg/m3的装烟密度最好;随着装烟密度增加,烤后烟叶糖含量与总氮含量变化不大,烟碱含量逐渐增多,糖碱比值逐渐降低,并趋于协调状态;装烟密度越大,烟叶的感官质量越好。[结论]梳式烟夹密集烘烤装烟密度以65 kg/m3最好。  相似文献   

3.
张鹏 《安徽农学通报》2013,(15):126-128
为了研究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品质及评吸质量的影响,为密集烤房烘烤工艺完善提供依据,设低密度(装鲜烟50kg/m3)、中密度(装鲜烟60kg/m3)、高密度(装鲜烟70kg/m3)3个装烟密度,对比分析了装烟密度对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经济性状、化学成分及感官评吸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烟叶结构疏松,颜色金黄至橘黄,色度强,烤后烟叶的外观质量表现较好。(2)装烟密度为中密度时,上等烟和中等烟比例最高,均价最高,经济效益最高。(3)提高装烟密度能够极显著地降低烟叶还原糖和淀粉的含量,中密度处理的糖碱比表现最好,最为接近优质烟叶标准。(4)中密度处理的烟叶香气量和劲头最好,感官评吸质量最佳。综合认为,烤烟密度为60kg/m3时最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验证快速笼式烟夹在烤烟烘烤上减工降本提质增效方面的作用。[方法]以采用挂竿装烟和常规三段式烘烤工艺进行烘烤作为对照,用快速笼式烟夹装烟,分别采用2种三段式烘烤工艺烘烤为处理,研究使用快速笼式烟夹烘烤的配套烘烤工艺与烟叶质量。[结果]使用笼式烟夹装烟量比常规挂杆多50%以上,极大提高了烤房的烘烤能力,同时减工增效显著;笼式烟夹高湿变黄三段式烘烤工艺处理烟叶样品外观质量、化学成分和感官质量整体比普通挂竿较好。[结论]快速笼式烟夹在烤烟专业化烘烤和散叶分级收购方面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以云烟87中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密集烤房装烟密度和变黄期风机转速对烟叶淀粉降解和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装烟密度55~65 kg/m3配合变黄期风机转速960 r/min有利于淀粉的降解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形成。淀粉含量随着烘烤过程的进行逐渐降低,还原糖含量随着烘烤过程的进行逐渐升高。互作效应对烟叶淀粉和还原糖含量的影响在42℃末、47℃末、54℃末及烤后达到极显著水平。装烟密度和变黄期风机转速对烟叶总氮和烟碱含量的影响分别达到极显著水平。装烟密度55~65 kg/m3配合变黄期风机转速960 r/min烤后烟叶均价最高。  相似文献   

6.
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对烟叶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解决常规密集烘烤装烟量不足影响烟叶质量的问题,对密集烤房散叶插签装烟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散叶插签装烟技术其装鲜烟密度可达70 kg/m2,比传统挂竿装烟量增加36.7%.与挂竿烘烤相比,能明显降低烘烤环节耗煤、耗电、装卸烟用工和烘烤用工成本,其降幅可达57.1%,达到了省工降本的目的,同时烤后烟叶的内在品质也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烤房烘烤环境和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选用了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两种新型装烟方式与传统挂竿装烟方式进行烘烤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烘烤环境方面,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在7个位点的温度差异和垂直风速差异均小于传统挂竿方式。温度在变黄期差异显著,但在定色期和干筋期差异不显著;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的垂直风速均保持在0.4 m/s以内,相互之间差异很小,而传统挂竿上层烟叶和下层烟叶风速都超过0.4 m/s,相互之间差异较大。在烤后烟叶香气质量方面,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的香气物质总量之和均比传统挂竿大,并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差异。综上,笔者认为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能形成更为均匀一致的烘烤环境,从而提高烟叶香气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索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烤房烘烤环境和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选用了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两种新型装烟方式与传统挂竿装烟方式进行烘烤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烘烤环境方面,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在7个位点的温度差异和垂直风速差异均小于传统挂竿方式。温度在变黄期差异显著,但在定色期和干筋期差异不显著;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的垂直风速均保持在0.4 m/s以内,相互之间差异很小,而传统挂竿上层烟叶和下层烟叶风速都超过0.4 m/s,相互之间差异较大。在烤后烟叶香气质量方面,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的香气物质总量之和均比传统挂竿大,并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差异。综上,笔者认为笼式烟夹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能形成更为均匀一致的烘烤环境,从而提高烟叶香气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9.
装烟密度对密集烘烤中上部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烤烟品种云烟87中部叶和上部叶为试验材料,研究密集烤房3种装烟密度(42.09 kg/m3、56.12 kg/m3和70.15 kg/m3)对烤后烟叶香气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密集烤房适当增加装烟密度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烤后烟叶类胡萝卜素降解产物、类西柏烷类、美拉德反应产物、新植二烯及其香气物质总量,但苯丙氨酸类有所减少;中部烟叶以装烟密度56.12 kg/m3时烤后烟叶新植二烯和香气物质总量最高,其余香气物质含量略低于70.15 kg/m3;上部烟叶随着装烟密度的增加,香气物质总量有升高的趋势,以装烟密度70.15 kg/m3时香气质量改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有效解决常规密集烤房装烟量不足、用工多、耗能大等突出问题.[方法]将常规密集烤房挂竿装烟改成烟筐散叶插签装烟进行烘烤对比.[结果]研究表明,筐式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装烟量是常规密集烘烤的1.5倍.与常规密集烘烤相比,烤后烟叶上等烟增加6.02%,均价增加0.18 元/kg,能耗成本降低0.17元/kg,用工量减少6.45个,产投比增加71%.[结论]筐式散叶插签装烟密集烘烤在减少烘烤用工、增加烟农收入、提高烤房利用率等方面优势突出,能弥补烘烤专业化发展进程中常规密集烘烤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对两种烤房条件下的烤后烟叶进行常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状分析,结果表明:(1)在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整体质量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其总糖,还原糖,钾含量高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总氮,烟碱含量低于在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2)密集烤房烘烤的烟叶的拉力、抗张强度、平衡含水率、填充值大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而厚度和叶质重则小于气流上升式烤房烘烤的烟叶。  相似文献   

12.
通过增设温湿度自控系统和热风循环系统,加大炉灶、增加火管散热面积,将气流上升式普通烤房改为密集烤房,并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造后烤房装烟量平均增加67%,装烟密度增加23.6kg/m3,升温更加灵敏(平均达6.2℃/h),烤房内温湿度更加均匀,保温保湿能力更强,实现了温湿度自控,烤房性能得到很大程度提高,改造后烘烤...  相似文献   

13.
殷红  张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4):1745-1747
[目的]为了提高密集烤房烘烤性能、降低烘烤成本。[方法]以烤烟品种云烟97中部叶(9~12位叶)为供试烟叶,采用三段式烘烤工艺,比较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和普通密集烤房在烘烤性能、烘烤成本和烤后烟叶质量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相对于普通密集烤房,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煤0.37 kg,节煤率达21.89%,烘烤1 kg干烟平均节电0.08 kW.h,节电率达17.02%;烤后烟叶的上等烟比例平均提高2.47个百分点,烟叶均价平均提高0.11元/kg。[结论]聚氨脂板式密集烤房降低了烘烤成本,提高了烤后烟叶质量,加快了烤房建设进度。  相似文献   

14.
为探明不同类型烤房对原烟质量特征的影响,取相同烟地的中部叶在不同烤房中烘烤,对原烟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原烟的外观质量以密集烤房和散叶烤房最好;上等烟比例以密集烤房(41.45%)最高,气流下降式普改密烤房(39.60%)次之;糖碱比以墙体排湿烤房(11.15)最好、密集烤房(12.75)次之.香型指数在2.8964(自然通风气流上升式烤房)~3.5904(气流下降式普改密烤房),均属于中间香型.说明,烤房类型对原烟的质量特征具有一定的或明显的影响,但没有改变烟叶的香型.  相似文献   

15.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汪伯军  张文平 《广西农业科学》2010,41(12):1329-1331
针对近年来密集烤房应用中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2009年以云烟87为试材,在重庆市武隆县进行了密集烤房关键温度点不同稳温时间对烤后烟叶化学成分、外观质量、能耗、经济性状和评吸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干球温度42℃和54℃分别稳温12 h,烤后烟叶的综合质量较好,能耗较低,投入与产出比较高.在42℃稳温时间过短,烟叶变黄和凋萎不充分,烤青烟比例增加;稳温时间过长,导致干物质降解过度,烟叶在定色期失活早,酶促棕色化反应加重,影响烤后烟叶外观质量.烟叶在54℃保持相对长的时间可改善烟叶的颜色和色度,有利于香气物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密集烤房适配最优的装烟方式提供参考。[方法]对常规挂竿烘烤、梳式烟夹烘烤、散叶插扦烘烤3种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装烟量、用工成本、能耗成本及烘烤后烟叶经济性状进行分析比较,优选出适用于密集烤房的装烟方式。[结果]与常规挂竿装烟方式相比,烟夹装烟方式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设备使用成本略高,但能降低烤烟烘烤环节的用工成本,耗能成本有所下降;烟夹和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烘烤综合效益高于挂竿方式,而散叶插扦又要高于烟夹装烟方式;烤后烟叶化学成分散叶插扦烘烤最协调。[结论]散叶插扦装烟方式综合效益好,适用于密集烤房烘烤,最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土壤改良剂对烤烟产质量和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施用不同土壤改良剂对烤烟农艺性状、经济性状、产量、质量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不施用土壤改良剂相比,施用土壤改良剂能增加烤烟的株高、叶长和叶宽;增加烤烟的产量和产值,分别增加54.00~315.00 kg/hm2、2703.00~6759.15元/hm2;增加上中等烟比例和均价;显著增加烟叶中总糖、钾和还原糖含量;能有效降低土壤pH值和土壤容重;以施用225 kg/hm2腐殖酸型土壤改良剂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3414"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肥料配方对烤烟生长发育、产量及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用量最多的处理(N3P2K2)的烟株在生长后期长势最好,烤后烟叶总糖和还原糖含量最低,总氮含量较高,但其烤后烟叶的经济性状没有表现出最好的优势;在14个处理中,以处理N2P2K2(施用N 9.00 kg/667 m2、P2O59.00 kg/667 m2、K2O 22.50 kg/667 m2)的烤烟的产值最高,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9.
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度控制对烤烟理化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密集烘烤存在的干物质降解不充分和香气物质不足的问题,以K326品种为材料,在湖南省浏阳市开展了密集烘烤关键温度点湿球控制对烤后烟叶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烟叶变黄期和定色期的湿度状况对烟叶的物理特性和化学成分有着重要的作用,适当提高湿球温度能够明显改善烟叶的烘烤质量。上部、中部和下部烟叶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38℃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6±0.5)℃、(35±0.5)℃、(36±0.5)℃;在变黄期的干球温度42℃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7±0.5)℃、(37±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45℃或47℃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38±0.5)℃、(39±0.5)℃、(38±0.5)℃;在定色期的干球温度54℃时,适宜的湿球温度应分别控制在(40±0.5)℃、(39±0.5)℃、(39±0.5)℃。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煤渣在烤烟种植中的作用,实现煤渣在烤烟生产上的废物利用,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煤渣用量和施用方式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煤渣能明显改善烤烟的农艺性状,提高烤烟的经济性状,使烤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更趋协调。所有处理中以T4 处理(750 kg/hm2煤渣堆沤穴施、15000 kg/hm2干煤渣撒施)最佳,产量较对照增加126 kg/hm2,提高了5.22 个百分点,产值较对照增加4042.05 元/hm2,提高了9.11 个百分点,均价较对照增加0.68 元/kg,提高了3.71 个百分点,上等烟率较对照提高了16.75 个百分点。施用煤渣后,土壤的砷含量和烤后烟叶的铬含量大幅度下降,土壤砷含量(除T3处理外)降低了98%以上,烤后烟叶铬含量降低86.5%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