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刘畅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16-217,225
对同一土壤样品分别运用索氏提取、快速溶剂萃取和微波萃取3种提取技术,再对这3种提取液进行相同的后续处理(脱水、净化及上机分析等)。通过分析结果,对3种提取技术进行评定。结果表明:3种提取技术16种多环芳烃加标回收率结果分别为83%~120%、91%~112%和85%~119%,均符合试验要求。目标化合物保留时间不受影响,不干扰定性分析。索氏提取和快速溶剂提取适合分析少量样品,微波提取适合分析大批量样品。另外,快速溶剂提取技术提取效果好,但溶剂和N2消耗量大,对净化步骤要求较高,容易对结果造成干扰;微波提取技术耗时短,节省溶剂,在常压下进行安全方便。  相似文献   

2.
热处理对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了对多环芳烃在土壤中的行为进行研究。[方法]利用一种温度辅助解吸-气流式液相微萃取装置结合溶剂超声萃取,研究了热处理(温度为50~300℃)对土壤中多环芳烃(苊、菲、芘、苯并[a]芘)存留的影响。[结果]在该温度范围内进行热处理时只有极少部分的多环芳烃从土壤中释放出来,大部分被保留于土壤中;200℃以上的处理温度明显降低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溶剂可提取性,对多环芳烃起锁定作用。[结论]该研究可以为受多环芳烃污染的土壤修复和生物有效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3.
野外长期污染土壤中残留多环芳烃的提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准确定量野外污染土壤中残留的PAHs,为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农田土壤,对比了常用PAHs提取方法(索氏、震荡和超声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差异。[结果]索氏提取法对土壤中总PAHs的可提取量最高(6873.7μg/kg),其次为往复震荡提取法(6698.8μg/kg),超声提取法最低(5737.6μg/kg),约为前2种提取方法的84%左右;相对于其他提取方法,索氏提取对4环和6环PAHs的提取效率最高,震荡提取对2环和5环PAHs的提取效率最高,超声萃取仅对3环PAHs提取效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野外污染土壤中残留PAHs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付毓 《现代农业科技》2012,(18):213+221
介绍运用微波萃取提取底泥中多环芳烃的技术,在优化的试验条件下,采用气象色谱—质谱法测定底泥中的16种多环芳烃,运用加标回收率验证试验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采用微波消解和硅胶净化柱对样品进行前处理,方法简便,安全,样品量大,耗时短,节省溶剂,污染小,样品加标回收率为67.353%~101.666%,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5.
[目的]准确定量野外污染土壤中残留的PAHs,为PAH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依据。[方法]针对长期石油污水灌溉农田土壤,对比了常用PAHs提取方法(索氏、震荡和超声提取方法)的提取效率差异。[结果]索氏提取法对土壤中总PAHs的可提取量最高(6 873.7μg/kg),其次为往复震荡提取法(6 698.8μg/kg),超声提取法最低(5 737.6μg/kg),约为前2种提取方法的84%左右;相对于其他提取方法,索氏提取对4环和6环PAHs的提取效率最高,震荡提取对2环和5环PAHs的提取效率最高,超声萃取仅对3环PAHs提取效率最高。[结论]该研究为野外污染土壤中残留PAHs定量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
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19,自引:10,他引:19  
采用超声提取的前处理方法并结合HPLC/UV分离和分析技术,研究了土壤和植物样品的多环芳烃(PAHs)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植物样品中供试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为76.00% ̄103.1%,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4.1%。土壤样品(干土或湿土,湿土含水量为50%田间持水量)中6种PAHs的方法回收率均高于85%,RSD则低于3.1%;但干土的方法回收率要高于湿土,RSD则比湿土略低。所建立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省时的优点,有可接受的回收率和较好的重复性,可用于污染土壤和植物样品的PAHs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日益严重。针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本文首先介绍了目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3种修复模式,其次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各种修复技术原理、研究进展及优缺点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最后提出在选择修复技术时需综合考虑多环芳烃浓度、场地水文地质条件、修复工期、修复目标、未来土地规划及利用类型等多种要素,为我国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提供借鉴,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在土壤中分布广泛且存留时间长。利用理化手段去除PAHs不仅价格昂贵,还会对土壤、沉积物以及地下水层等自然环境造成二次污染。生物修复主要是利用微生物代谢多样性降解有害污染物,被认为是最具有前景的修复技术。目前已分离鉴定出多种微生物具有降解PAHs的能力。为了更好地应用微生物修复土壤及环境中的PAHs污染,需要更加深入了解降解过程中微生物代谢途径的生理生化以及分子遗传机制。综述了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微生物降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不同降解途径对不同分子量多环芳烃的生物代谢转化机理,为提高土壤中降解菌的生物修复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纪旺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8):34-37,54
多环芳烃是典型的疏水性有机物,在土壤中很难被生物降解和利用。多环芳烃的老化作用、非水相基质的形成都会降低多环芳烃的生物有效性。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同时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理化性质、多环芳烃与土壤接触时间、多环芳烃性质和环境因素等。对于评价土壤中多环芳烃生物有效性来说,目前有许多化学和生物的方法被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10.
采集天津市西青区西部中北镇、杨柳青、张家窝、辛口镇等四镇不同功能区表层土壤,以ASE-GPC-SPE联合净化方法对土壤样品进行处理,并通过HPLC-UV-FLU串联检测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土壤16种优控PAHs总量范围67.6~1 274.7 ng·g-1,平均含量为422.8 ng·g-1.四个镇中PAHs总量大小为中北镇>杨柳青>张家窝>辛口镇,四种功能区土壤PAHs平均水平为工厂区>农用地>路边区>生活区,部分采样点存在16种PAHs未完全检出情况.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其污染来源,前三个主成分方差贡献率达到91.3%,第一主成分高环PAHs占主导,主要是燃烧源导致.第二主成分低环PAHs占主导,是由石油源导致.同时研究了天津西郊土壤中PAHs与有机质的相关关系,污染浓度不高的情况下PAHs与有机质呈线性正相关R2=0.613,与相关性最强R2=0.665,说明土壤有机质是影响土壤中PAHs含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如果在高污染源附近,对PAHs的吸附及迁移作用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通过对比欧洲PAHs风险等级划分标准,中北镇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杨柳青镇、张家窝为轻度污染水平,辛口镇无污染.  相似文献   

11.
系统分析和比较了土壤、沉积物和植物样品中多环芳烃(PAHs)的提取与净化方法,阐述和对比了索氏提取法、超声波提取法、超临界流提取法、固相提取与同相微提取法、固液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快速溶剂提取法等提取方法以及定量浓缩净化法、硅胶柱层析净化法、费罗里土柱层析净化法、氧化铝净化法、固相萃取(SPE)净化法等净化方法.旨在通过比较目前的提取和净化方法,展望将来提取与净化方法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多环芳烃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它不仅降低环境质量还会危害人体健康。植物修复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利用植物修复环境污染的技术,也是当前生物修复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许多实验证明植物能够促进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去除。植物修复的机理主要包括植物对多环芳烃的直接作用、根际微生物的降解作用和植物与微生物的联合作用,植物修复的效率会受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为此,对植物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植物筛选、修复机理、影响因素进行了概括,并对国内外近年来植物修复技术在多环芳烃污染土壤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和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山西农业科学》2017,(7):1200-1204
主要针对国内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来源、危害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行比较分析与综述,归纳总结了焦化、钢铁、石化等工业园区周边土壤中多环芳烃污染的研究成果,以反映有关工业活动导致的周边土壤多环芳烃污染及其潜在危害。结果表明,工业园区排放的PAHs是其周边土壤PAHs的主要来源,其周边土壤多数已遭受多环芳烃的严重污染,已严重危及企业周边居民的生命健康,应急需普及环境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加大对工业园区周边区域环境污染与防治方面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力度,有利于政府部门采用有关研究成果,并严格执法,科学根治工业园区周边土壤多环芳烃的污染,以协调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15.
黑麦草对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的修复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30,自引:8,他引:30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黑麦草(LoliummultiflorumLam)对土壤中菲和芘的修复作用。供试污染土壤中菲和芘的起始浓度分别为0 ̄456.5和0 ̄488.7mg·kg-1。结果表明,黑麦草可明显促进土壤中菲和芘的降解。45d后,种植黑麦草的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分别为85.80% ̄90.79%和44.32% ̄89.21%,均显著高于无植物对照;而残留浓度则比对照约低53.6%和78.3%。修复过程中,尽管黑麦草本身可吸收积累菲和芘,且根和茎叶中菲和芘的含量均随土壤中菲和芘浓度的提高而明显增大,但植物吸收积累并不是黑麦草促进土壤中菲和芘降解的主要原因,其贡献小于0.54%;与微生物对照相比,植物修复效率明显提高,主要是植物促进了土著微生物对土壤中菲和芘的降解作用。  相似文献   

16.
多环芳烃(PAHs)在砂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采用室内试验方法,研究了多环芳烃(PAHs)在砂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两阶段吸附模型可较好地模拟PAHs在砂土中的动力吸附过程:快速的线性吸附阶段和慢速吸附阶段。慢速吸附阶段可用乘幂方程拟合,幂指数反映了吸附速率的大小。多环芳烃在砂土中的吸附行为不仅与砂土的性质有关(例如有机碳含量),而且受PAHs物化性质(辛醇/水吸附系数、分子连接指数、分子长度、水溶解度)的影响。与低环PAHs相比,高环PAHs较易吸附到砂土中,且吸附量较大,可用土-水吸附系数表示PAHs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7.
史前水稻土剖面中多环芳烃(PAHs)的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现场采样及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罗家角遗址(7000aBP)和跨湖桥遗址(8000aBP)两个含有史前古水稻土的土壤剖面中的多环芳烃(PAHs)分布特征。结果显示:罗家角遗址剖面中表层水稻土PAHs含量最高,其次是古水稻土层,各层中含量均较高的化合物为萘(Nap)和菲(Phe);而跨湖桥遗址剖面中,表层的荒地土壤含量最低,PAHs最高含量出现在底部的古水稻土层,各层含量较高的化合物为菲(Phe)和芴(Flu)。相关分析表明,PAHs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显著相关(r^2=0.868),与粘粒含量之间也有良好的相关性(r^2=0.585),这表明土壤的理化性质会影响PAHs在土壤中的分布,但在耕作土壤中,现代人类生产活动的扰动可能会削弱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壤中多环芳烃的分布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土壤介质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来源,土壤介质中PAHs的吸附、迁移与转化情况,总结了我国土壤环境介质中PAHs污染水平及特点,分析了其存在的环境风险,认为我国土壤PAHs含量较低,污染生态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19.
环境的PAHs污染及其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环境中PAHs的来源、性质和分布,综述了国内外有关生物修复技术 (生物反应器 )治理受PAHs污染环境的应用现状,提出了该技术优先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